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子:记者调查 调查内容:1.知道什么是模拟海产品吗?2.你经常食用模拟海产品吗?3你认为模拟海产品有营养吗?4.你选择模拟海产品的原因?5.食用模拟海产品你最担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长寿》1994,(5)
1.要多吃鱼类海产品。因为鱼肉中含有防止心脏病的高级不饱和脂肪酸。 2.要食用植物油。在烹调时,使用植物油,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并尽量用煮、蒸、烘、烹饪等方法,少用油炸。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贝(甲)壳类海产品易损气单胞菌检出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易损气单胞菌的携带及分布。方法 用分步筛选方法检测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易损气单胞菌。结果 从13种2024份样品中检出易损气单胞菌84株,检出率为4.15%,其中以圆蛤最高达8.2%,牡蛎、淡菜、海螺3种海产品未检出。结论 证实贝(甲)壳类海产品携带易损气单胞菌较普遍,本地居民对该类海产品多有生食或半生食的食用习惯,提示我们应注意食用安全性,以减少易损气单胞菌腹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开心果有益于血管健康,长期适量食用,对心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大多数干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而开心果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去除血管里的多余脂肪,有降血脂的作用。所以,吃开心果对心脏有好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种类和数量,分析卫生学意义。方法用分步筛选的方法检测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了解携带及分布。结果从13种2024份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检出致病性气单胞菌7种1667株,检出率为82.4%。菌株的检出率以嗜水气单胞菌最高,达42.0%,威隆气单胞菌最低,仅为1.1%。海产品中带菌率以海瓜子最高,达188.4%,牡蛎、淡菜、海螺3种海产品检出的气单胞菌较低。结论证实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携带致病性气单胞菌较普遍,与临床和气单胞菌食物中毒报道的嗜水气单胞菌是主要病原菌结论相一致,其卫生学意义不容忽视,应引起有关部门关注。对该海产品的食用习惯上,本地居民多为生食或半生食,增加了食用不安全性,是一类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提示我们应注意食用安全,以减少气单胞菌引起的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携带及分布。方法用分步筛选的方法,筛检测贝(甲)壳类海产品中疑似致病性气单胞菌,再对疑似菌株进行系统生化定型。结果从13类2431份市售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检出致病性气单胞菌8种1946株,检出率为80.05%。检出的致病性气单胞菌以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8.26%;海产品带菌率最高为海瓜子,达145.31%。牡蛎、淡菜、海螺3类海产品检出的致病性气单胞菌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同一样品中检出2种以上致病性气单胞菌有542份,占22.23%。结论检测发现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携带致病性气单胞菌较普遍,贝壳类的致病性气单胞菌携带率高于甲壳类。结果提示,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是一类诱发气单胞菌疾病的危险因子,而本地居民对该海产品的食用习惯多为生食或半生食,进一步增加了食用不安全性。因此,建议食用时应注意烹饪方法,以减少气单胞菌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生活贴士     
《健康世界》2006,(11):64-64
能助性的海产品,冬季健身,呼吸方式有讲究,游泳有益“爱情肌”,运动后不宜食用过多甜食  相似文献   

8.
甲壳类、贝壳类海产品卫生状况调查徐景野,朱荷仙,张静,林朝,叶智军甲壳类、贝壳类海产品能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食用不当极易诱发疾病。为此,我们对该两类海产品携带致病菌频度进行了调查。1.材料与方法:(1)样品来源:采集市售新鲜的甲壳类、贝壳类海产品20...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昆明市市售生鲜海产品中致泻性弧菌污染状况,为相关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为安全食用生鲜海产品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昆明市内有代表性的生鲜海产品市场和海鲜酒楼,采集贝类、鱼类、虾类和养殖水共178件样本,检测致泻性弧菌。结果昆明市市售生鲜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和霍乱弧菌(非O1非O139群)的检出率分别为37.1%、3.9%、17.4%、0.6%;未检测出其他类型的致泻性弧菌。夏秋季和冬春季致泻性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3.6%(68/107)、冬春季为54.5%(30/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海鲜酒楼致泻性弧菌检出率为90.0%(9/10),明显高于生鲜市场57.1%(96/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昆明市市售生鲜海产品中致泻性弧菌的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生鲜海产品销售和加工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安全食用生鲜海产品的宣传,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北戴河区是我国北方沿海旅游区,每年夏季流动人口约450万人次,疗养院、宾馆等接待单位近200家,集体食堂近300处。1988~1990年因食用海产品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23起,中毒人数达825人。沿海地区的副溶血性食物中毒是个公共卫生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于1991年制订实施了“海产品单独加工程序”。在我区管辖的各集体饮食单位推行2年来,因食用海产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茶油所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成分为天然植物油之冠,高出橄榄油。国际营养专家的分析论证认为,长期食用,有利于降低血脂,可预防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对癌症的抑制和辅助治疗有明显效果。茶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温州市动物性海产品重金属镉残留水平,评估动物性海产品镉的膳食暴露量及健康风险。方法于2016年4—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等8个县(市、区)的超市及农贸市场采集385份动物性海产品进行镉含量检测,并结合温州市居民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点评估法评估居民食用动物性海产品镉暴露的健康风险。结果 385份动物性海产品中,海水鱼195份,甲壳类100份,软体类90份。样品镉含量的中位数为0.011 mg/kg;302份样品检出镉,检出率为78.44%;33份样品镉含量超标,超标率为8.57%;甲壳类和软体类海产品镉含量均高于海水鱼(P0.016 7)。分别有2、32和4份海水鱼、甲壳类和软体类海产品的镉单因子污染指数≥1.0,分别占1.03%、32.00%和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州市动物性海产品食用居民的镉暴露量中位数和高消费量居民镉暴露量分别为2.36和7.53μg/kg体重,均小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规定的食品中镉的每月可耐受摄入量(25μg/kg体重)。结论温州市居民食用动物性海产品镉暴露水平较低,健康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3.
甲壳类、贝壳类海产品卫生状况调查徐景野,朱荷仙,邱华士(指导)张静,林朝,叶智军甲壳类、贝壳类海产品能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自发现食用泥蚶引起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流行以来,人们常把肝炎、腹泻等疾病与该两类海产品联系在一起。因此许多沿海城市为防止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蝶儿 《健康博览》2011,(3):62-62
三文鱼所含的Omega-3脂肪酸对胎儿的发育和幼儿的生长十分重要,这些不饱和脂肪酸能在妇女妊娠期调节胎儿的生长过程,促进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视力).在儿童成长阶段,多食用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可以减少儿童常见的过敏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昆明市售海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状况,为市民消费海产品提供建议,为昆明市售海产品食用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采集市售海产品175件,应用real-time RT-PCR法分别检测诺如病毒的GⅠ和GⅡ两个亚型,并对不同类型、不同季节、不同产地市售海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75份市售海产品中诺如病毒总检出率为1.14%(2/175),从基因分型看,2份阳性样品均为GⅡ型。结论 2014年-2015年昆明市售海产品中检出GⅡ型诺如病毒,存在通过食用海产品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秦皇岛近海域海产品重金属铅(Pb)、镉(Cd)、汞(Hg)以及无机砷污染现状,评价其食用健康风险。方法 2018年4 - 5月采集本市所产的海产鱼类、软体类和甲壳类共3类50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 - MS),高效液相色谱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PLC - ICP - MS)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国家标准限量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以及食用健康风险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被调查的海产品中Pb、Cd 、Hg和无机砷含量高低排序为软体类>甲壳类>海水鱼类,其总体合格率为96%;不同污染物在海产品中产生的健康风险大小为Cd>无机砷>Hg>Pb;不同类别海产品污染程度和食用健康风险大小为软体类>甲壳类>海水鱼类。结论 秦皇岛近海域海产品中Cd和无机砷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健康风险模型结果表明秦皇岛近海域海产品食用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尚未出现明显的污染安全问题,但软体类海产品中Cd和无机砷残留状况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7.
生食海产品制售过程中HACCP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生食海产品制售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安全食用生食海产品、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生食海产品制售过程各环节的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制定合适的标准操作规程,并实施控制措施。结果引入HACCP体系后,生食海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与HACCP实施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效果有效可行。结论经应用HACCP体系提示,建议加强对生食海产品制售场所的卫生审查、验收和监管工作,严把卫生许可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温岭市海产品中不同种类及销售、加工等环节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2017年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温岭市海产品发售市场及部分餐饮饭店进行了监测采样200份,按照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标准进行检测。结果监测样品200份,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17份,检出率为58.50%。其中贝壳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66.67%;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61.24%、42.86%、18.75%。不同种类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P0.01)。结论温岭市海产品中存在着较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应加强海产品的监测及管理,倡导消费者食用煮熟海产品,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tas,VP)是一种嗜盐的革兰阴性致病菌,常存在于近海水、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是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该菌在海水中可存活47d,淡水中可生存2d,夏季海产品的平均带菌率高达94.8%。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食用了带有大量本菌的食品,特别是海产品;此外,食用了被本菌污染的腌菜也能引起食物中毒。近年来,由于海产品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也时有发生,因此,对水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现将对该菌的分离鉴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北海市海产品污染状况,评价其食用健康风险.方法 对本市销售量较大的海产鱼类、软体类和甲壳类共3 类18 种海产品,计120 份样品进行采样和15 项元素、农残及微生物指标检测;采用综合评价方法 对海产品污染状况进行危害识别、分类描述、分区暴露分析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该市海产品合格率为35.8%,检出的主要污染物为铅、镉、汞、砷、甲醛5 种元素和微生物指标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其中,以镉的合格率最低,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的海产品污染物合格率从低到高依次为镉、副溶血性弧菌、铅、砷、甲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 类海产品中海水鱼类的合格率最高,软体类的合格率最低,3 种处理方式的海产品中冰冻的合格率最高,其次为新鲜的,干货的合格率最低.我市居民人均食用海产品消耗以海水鱼类为主.结论 我市海产品的的健康风险主要是镉的污染,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性风险,而干货中的砷和甲醛污染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