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解除颈椎间盘突出所致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压迫,恢复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供血功能。方法:1995年12月-1999年12月,对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采用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至36个月随访,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病人均获得骨性愈合,脊髓、神经及椎动脉供血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05年3月应用内窥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20例颈椎疾患患者,均应用自制不同型号椎间旋转撑开器及特制不同角度、不同大小的网形与方形刮匙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单纯PEEK cage植骨融合8例,PEEK cage植骨融合加钛板内同定2例,单纯钛cage植骨融合3例,钛cage植骨融合加钛板内同定2例,椎间植骨融合加钛板内同定5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患者症状体征及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后影像学检查手术部位减压彻底。1例发生钛cage松动,其余椎间高度无丢失,维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结论:通过对椎间盘镜部分器械和技术的改进,将其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同定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PCB系统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PCB系统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PCB系统置入融合术,术后进行5-17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结果:术后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者7例,症状显著缓解,神经功能显著恢复者4例,优良率92%(11/12)。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100%。钢板和螺丝钉无松动和断裂现象。结论:应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PCB系统置入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CB系统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PCB系统置入融合术,术后进行5~17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结果:术后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者7例;症状显著缓解,神经功能显著恢复者4例;优良率92%(11/12)。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100%。钢板和螺丝钉无松动和断裂现象。结论:应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PCB系统置入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钢板加椎间融合器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椎前路钢板加椎间融合器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15个月。植骨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2周。无骨不连发生。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根据JOA评分评定疗效:优16例,良4例,可1例。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钢板加椎间融合器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终板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碳纤维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CDH)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8例单节段CDH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保留终板、碳纤维cage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进行JOA评分、摄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Cobb角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2月。植骨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3.4月。椎间高度、Cobb角维持满意。症状改善率75%。本组病例未见脊髓、神经损伤及cage移位、下沉,1例髂骨供骨区短期疼痛。结论碳纤维cage能有效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弧度,融合率高,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于颈前路手术前后行MRI检查,观察脊髓形态发迹与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MRI提示术前椎间盘生后突,脊髓受压、信号增强,术后植骨块稳定,脊髓矢状径及横切面积增加。结论: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手术效果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海波 《颈腰痛杂志》2005,26(6):437-438
目的探讨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CDH)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62例单节段CDH患者行保留终板、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观察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维持及症状改善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2个月。植骨均获牢固融合,融合率为100%,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按40分评分法,优良率91.9%。结论保留终板、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可恢复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取得满意融合率,是治疗单节段CDH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7年3月,对收治的27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15个月,平均11个月。植骨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2周,无骨不连发生。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良率为92.59%。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脊柱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2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例采用前路脊髓减压、植骨、前路钢板内同定术,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对比,了解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等情况,以Frankel评定法来评价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9.5个月,全部病例椎间植骨均牢固融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保持满意.钢板螺钉未松动.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有效恢复率为94%。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采用脊髓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方法可使骨折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9例,术前JOA评分为0~13分,平均8.1分。在全身麻醉下取颈前偏右侧横切口,通过枢法模METRX椎间盘镜,行椎间盘切除减压,植入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或异种骨,同时行颈前路钛钢板固定。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植骨块滑动和内固定松动,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时JOA评分0~17分,平均14.9分,改善率为76.4%。结论椎间盘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技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石永常 《颈腰痛杂志》1996,17(4):241-243
MRI成像在颈椎间盘摘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石永常我科从1988年4月至1993年10月单纯采用具有无损伤特点的MRI成像技术作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前诊断及定位检查方法,共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15例,全部行经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效果满意。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3.
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前路手术在颈椎间盘疾病中已广泛应用,手术方法主要为颈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术。但不管是早期的自体骨融合的颈前路手术,还是后来进一步发展的颈前路钢板以及椎间融合器技术,都存在着诸如融合失败率高、植骨块移位、塌陷、螺钉断裂、钢板松动等并发症,造成手术疗效不佳以致于二次手术。自2002年2月-2004年1月采用颈椎间盘摘除、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后均无前述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后路一期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的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本组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后路椎板切除、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2例;后路椎板切除、前路病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1例;后路椎板切除小关节复位、小关节间植骨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内固定2例。结果脱位均获完全复位,脊髓获得有效减压,椎间植骨6个月后均获骨性融合。4例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气管及食道损伤,未发生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结论早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80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25例,其中5例行颈前路钩椎关节切除 横突孔减压术,12例颈前路椎间盘及骨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下颈椎失稳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2例,5例行颈前路植骨融合术;颈间盘突出症11例,8例行颈前路间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8例OPLL均行颈前路骨化韧带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环枢椎旋转半脱位2例,行手法复位,环枢椎前脱位4例,行牵引复位,后路植骨融合术;1例颈部巨大脂肪瘤侵犯双侧椎动脉(VA)。36例行保守治疗,结果:疗效优60例,良17例,差3例。结论:颈椎病和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的主要病因(65%)。交感神经受刺激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治疗应以稳定颈椎和VA减压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对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思考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6例术中采用钦质钢板内固定。结果:优级: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5例。良好: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步态较稳,跨步有力,能参加工作,5例。尚可:生活自理,运动功能部分受限,3例。差:神经功能检查无恢复,1例。优良率83.32%。结论:MRI是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员佳检查方法,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彻底,创伤小易操作,是治疗颈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选择性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临近节段射频消融、臭氧盘内注射微创介入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01-2011-12我院采用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15例,通过术前查体结合影像学资料确定主次要病变节段,选择性经前路切除主要病变节段椎间盘、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术中同时对次要病变节段的颈椎间盘行射频消融、臭氧盘内注射等微创介入术。采用JOA评分和贾连顺评定法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至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5.60±0.8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微创介入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确实有效的术式,中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2007年收治的21例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实施经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8~42个月(平均2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后摄颈椎X线正侧位片均提示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的JOA脊髓功能评分和颈肩痛VAS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结论]经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迅速、有效缓解症状,恢复神经功能,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6~2005年对22例颈椎骨折椎管前方占位脊髓损伤患者在颅骨牵引颈丛+局麻下行颈前路伤椎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嵌入植骨钛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随访时间1.5年。术后三日死亡1例。其余病例术后拍片相邻椎间隙高度恢复,5个月后植骨融合。Frankel A级12例中1例脊髓横断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其余11例术后感觉平面下降3-4cm,提睾反射恢复,但损伤平面以下肌力、大小便,腱反射未能改善。Frankel C级4例,D级4例术后均有1级以上提高。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颈脊髓不全损伤(FrankelC级和D级)术后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颈脊髓完全损伤(Frankel A级)虽不能恢复脊髓有用功能,但由于重建了颈椎的稳定,术后早期即可带颈托坐起,避免了卧床较久易出现的并发症,同保守治疗相比,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Ye TW  Jia LS  Chen XS  Yuan W  Zhou XH  Song DW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2):819-821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和纵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至2005年63例颈椎间盘与纵韧带损伤患者的X线片和MRI表现,根据是否合并脊髓损伤及椎间不稳,早期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早期手术治疗54例,早期颈托和(或)石膏颈围保守治疗9例。结果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1个月,平均16个月。8例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术后2例神经功能获得改善,39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术后31例神经功能获得改善。4例保守治疗4~6周后存在颈椎不稳而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2例长期颈部疼痛,1例伤后3年出现脊髓压迫症而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结论MRI检查是颈椎间盘和纵韧带损伤的最佳诊断手段,早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与纵韧带损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