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包虫病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骨包虫病的X线、CT及MRI表现,探讨骨包虫病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包虫病影像学资料。7例均摄常规正侧位X线平片,4例行CT扫描,3例行MR扫描。结果颅骨包虫1例,脊柱包虫3例,髂骨包虫1例,骶骨包虫1例,肋骨包虫1例。X线表现:囊状膨胀性骨破坏5例,其中单囊性改变2例,多囊性骨破坏3例;溶骨性破坏2例,边缘硬化5例,钙化1例,软组织肿块4例。CT表现:4例中囊性膨胀性骨破坏3例,病灶呈多囊性2例,单囊性1例;溶骨性破坏1例;边缘硬化3例,钙化2例,软组织肿块4例。MRI表现:3例均为脊柱病变,共累计7个椎体,单囊性改变1例,多囊性改变2例,软组织肿块3例。病灶在T1IW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内容物呈高信号,簇集呈“葡萄串样”,椎体压缩楔形变。结论影像学检查对骨包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应用X线平片、CT、MR检查并密切结合流行病学史能进一步提高对骨包虫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骨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29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及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骨质破坏溶骨型6例,浸润型12例,骨质硬化型3例,混合型8例,包绕病骨生长并超越骨病变范围的软组织肿块14例,CT增强扫描呈中等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12例,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X线对骨恶性淋巴瘤的检查有重要作用,其象牙椎、椎体多骨多灶性破坏、长骨溶骨性破坏等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CT对本病的骨质破坏、硬化反应、骨膜反应、软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X线.MRI相对特征影像学特点为骨膜反应轻、T2WI稍高信号、软组织肿块较大、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MRI对淋巴瘤浸犯性破坏所致的早期骨质改变,以及发现骨髓的早期侵犯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畸形性骨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畸形性骨炎患者资料,20例行X线检查,13例行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三者均进行10例.分析X线、CT及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2例中,海绵型6例,硬化型4例,混合型12例.15例多骨发病,7例单骨发病.X线及CT表现:海绵型以骨质破坏为主,骨皮质膨胀、破坏,呈"丝瓜瓤"样改变,骨髓腔变窄或闭塞消失;硬化型以骨质修复、硬化为主,骨质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骨小梁粗大,骨髓腔变窄或闭塞;混合型表现为骨破坏与骨质修复混合存在,骨小梁粗大而紊乱,骨质破坏区可见"磨玻璃样"或"大理石"样骨硬化.MRI表现:17例患骨体积增大,骨皮质膨胀、破坏,骨质破坏区呈中等T1、中等T2信号,于脂肪抑制序列PDWI上呈高信号,15例呈"朽木征",13例骨髓腔变窄.22例均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 畸形性骨炎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X线平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CT及MRI是X线平片重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管状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评价X线平片、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非管状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1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检查.结果 大部分病变表现具有长管状骨病变的特征,但也有其自身特点.其中膨胀性囊性骨质破坏8例,溶骨性骨质破坏9例,偏心性邻关节生长5例,形成软组织肿块4例,有硬化边1例.结论 X线平片可作为诊断非管状骨骨巨细胞瘤的初步筛选方法,CT和MRI可为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椎体包虫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脊椎包虫病影像学改变的病理学基础及其MRI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椎包虫病的X线及MRI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类。结果 :包虫的寄生生长方式决定了其膨胀性、多房性生长的影像特点 ,MRI上具有特征性。结论 :MRI对评价脊椎包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在显示脊椎包虫与邻近组织结构关系方面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长期血液透析、有骨关节改变的慢性肾衰患者的骨关节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X线检查28例,CT检查28例,MRI检查15例,检查部位包括肩、膝、髋、腕及腰椎。结果 28例患者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17例、骨膜及关节软骨下骨吸收13例、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12例、骨质硬化5例、关节肿胀3例及关节旁软组织钙化13例。28例患者在CT上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28例、骨膜及关节软骨下骨吸收10例、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18例、骨质硬化8例、关节肿胀11例及关节旁软组织钙化17例。15例患者MRI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7例、骨膜及关节软骨下骨吸收2例、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11例、骨质硬化2例、关节肿胀6例、关节旁软组织钙化4例、关节软骨侵蚀破坏15例、滑膜增厚15例及肌腱韧带损伤9例。结论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滑膜增厚、关节软骨侵蚀是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关节病的特征性表现,X线平片是观察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关节病患者骨关节改变的基本方法,CT和MR是X线平片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肿瘤位于距骨2例、跟骨2例、髌骨、坐骨结节及耻骨下支各1例.行X线平片检查7例,CT平扫4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结果:X线平片示膨胀性骨质破坏5例,囊状骨质破坏1例,灶周硬化3例,病灶内小斑片状钙化1例;平片漏诊1例.4例CT均显示膨胀性骨质破坏,灶周硬化,病灶内斑点状或小斑片状钙化.MRI上病变呈膨胀性骨质破坏3例,囊状骨质破坏1例,4例病灶信号均混杂,灶周均可见低信号线状影及明显的骨髓水肿.结论: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具有膨胀性骨质破坏及灶周骨髓水肿明显的特点,平片、CT和MRI三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骨关节影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骨关节改变的MRI表现,探讨X线平片、CT及MRI对透析患者相关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肩、髋、手腕关节及腰椎进行X线平片、CT检查,其中26例行MR检查.结果 32例患者X线检查见骨质疏松28例,骨吸收11例,囊性骨质破坏6例,骨质硬化11例,关节肿胀1例,软组织内钙化19例;32例患者CT见骨质疏松32例,骨吸收9例,囊性骨质破坏12例,骨质硬化11例,关节肿胀3例,软组织内钙化19例;26例患者MRI见骨质疏松6例,骨吸收2例,囊性骨质破坏14例,骨质硬化5例,关节肿胀15例,软组织内钙化1例.结论 X线平片是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骨改变的首选诊断手段;MRI是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关节改变的首选诊断手段;在透析患者相关骨关节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CT和MRI是X线平片重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骨关节改变的MRI表现,探讨X线平片、CT及MRI对透析患者相关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肩、髋、手腕关节及腰椎进行X线平片、CT检查,其中26例行MR检查.结果 32例患者X线检查见骨质疏松28例,骨吸收11例,囊性骨质破坏6例,骨质硬化11例,关节肿胀1例,软组织内钙化19例;32例患者CT见骨质疏松32例,骨吸收9例,囊性骨质破坏12例,骨质硬化11例,关节肿胀3例,软组织内钙化19例;26例患者MRI见骨质疏松6例,骨吸收2例,囊性骨质破坏14例,骨质硬化5例,关节肿胀15例,软组织内钙化1例.结论 X线平片是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骨改变的首选诊断手段;MRI是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关节改变的首选诊断手段;在透析患者相关骨关节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CT和MRI是X线平片重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1例患者的X线摄片、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的诊断价值。结果:21例中长骨BMFH 18例,扁骨或不规则骨BMFH 3例。X线平片均有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相邻骨皮质破坏,9例病灶边缘有轻度骨硬化,5例伴有膨胀性改变,14例骨质破坏区周围出现弥漫性软组织肿胀;CT表现为不规则、无结构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部被软组织密度肿块所替代,邻近骨皮质呈不规则虫噬样破坏,同样可以看到有软组织肿胀,5例病灶内部见少许残留致密骨嵴和骨质破坏边缘断续性硬化,另有4例肿块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囊状低密度区,未见钙化及残留骨结构;MRI表现:8例骨质破坏区均呈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中夹杂斑片状或囊状更长T1长T2信号,均有骨皮质破坏并突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原发性BMFH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X线平片、CT和MRI的结合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