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少见,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过程凶险,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我科于2004年5月成功抢救1例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老年男性,因发作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5h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冠心病10余年,间断口服降压欣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入院时查体:血压:21.7/12.0kPa(165/90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其他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aVF、V4~V9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血常规示:WBC11.4×109/L。钾:3.3mmol/L。CPK:426U/L(入院8h后升至13391U/L)…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石  陈玉成  曾智 《西部医学》2010,22(1):151-154
近年来随着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广泛应用以及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普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死亡率开始下降。但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ACS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发生消化道大出血(GIB),这增加了患者死亡以及再发缺血事件的风险,是心脏科医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复习了近年的相关文献,主要讨论ACS患者GIB的发生率、危险因素、GIB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GIB。  相似文献   

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围术期的抗血小板治疗是PCI关键环节,但抗血小板治疗后出血的不良后果随之而来,如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4.
朱龑  周中银  杨艳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5):39-42,38
目的 分析消化道出血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医务人员对此类此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消化道出血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2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变化、治疗及预后情况等,按照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13例)和死亡组(15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8例消化道出血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其中男性24例,女性4例,患者平均年龄70.8±11.0岁;有5例表现呕血,有8例表现黑便;有13例表现同时表现呕血与黑便,有2例表现为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时,仅有6例表现为典型胸痛,有4例表现为心慌、胸闷,有18例无明显症状;所有患者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1例(75.0%),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例(25.0%),其中广泛前壁合并下壁梗死2例(7.1%),广泛前壁梗死7例(25.0%),下壁梗死13例(46.4%),前壁梗死5例(17.9%),后壁梗死1例(3.6%);经治疗,有13例好转,15例死亡。重度贫血及肝硬化病史在生存组及死亡组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重度贫血(OR=11.67,P=0.018)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消化道出血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时多无胸痛等典型心肌梗死症状,且多表现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此类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重度贫血是此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精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为5.00%(1/20),低于对照组的35.0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便秘、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精细护理,可降低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 50 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 25 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平均止血时间、3 个月内累计出血发生次数,同时对比两组护理前后 HAMA 评分、HAMD 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平均止血时间短于参照组,且 3 个月内累计出血发生次数少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护理前 HAMA 评分、HAMD 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 HAMA 评分、HAMD 评分低于参照组,且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满意度 96.00%,高于参照组的 72.00%,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2年l0月我院收治的25例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同期5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年龄大、死亡率高、既往疾病多。结论: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于年龄大、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需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管丽蓉  吴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6):1085-108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对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 3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住院3周~4周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洛塞克是否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方法 随机选取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83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 3例 ,对照组 4 0例。治疗组在入院当日给予洛塞克 4 0mg静脉输入 ,第 2日起改为口服制剂 2 0mg日 1次 ,共口服 7日 ;对照组未给胃酸抑制剂。观察二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 ,应用洛塞克治疗组消化道出血明显减少 ,P <0 .0 5 ;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洛塞克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中低危人群)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113例接受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均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同时分别接受奥美拉唑、法莫替丁、吉法酯治疗.结果 三组患者的基线水平、相关治疗、住CCU时间及出现消化道出血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可取得和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同样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患、女性、76岁,主因“头晕、左侧肢体麻木伴心前区疼痛1小时”于2004年10月20日入院。患于入院前1小时活动时突感头晕、恶心、失语、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伴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性,向双侧肩背部放射,出大汗。无头痛、呕吐,无抽搐、意识丧失及偏瘫,无大小便失禁。症状持续1小时无明显缓解,到医院就诊。入院查体:T:35℃、P:86/分、R:20次/分、BP:120/70mmH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同时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9年1月住院且同时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同时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年龄均较大,平均年龄62.3岁,出血量较大,平均865.3mL,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距首次出血时间较长,平均2.3天,无胸部不适者较多14/8;血红蛋白偏低,平均74.5g/L;血压偏低83-125mmHg/62-88mmHg。大多数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脂血症、吸烟等病史中的一或多个疾病。结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同时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主要为老年患者,且就诊时间较晚、出血量较大,血红蛋白及血压均偏低,多具有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发生心肌梗死时症状多数不典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将427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分为心肌梗死(MI)对照组(404例)、MI后消化道出血组(15例)和消化道出血后MI组(8例),分析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1年心血管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MI、心衰和中风而住院的复合终点结果.结果 (1)MI后消化道出血组和消化道出血后MI组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史的比例高于MI对照组(13.3%、12.5% vs.5.2%),消化道出血后MI组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所占比例高于MI对照组(62.5% vs.43.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MI对照组[(57.1±23.5)ml·min-1·1.73-2 vs.(74.6±26.4)ml·min-1·1.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o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降低对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相对危险为0.975[95%CI(0.957,0.995),P<0.05].(3)消化道出血后MI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的比例以及MI后消化道出血组阿司匹林使用的比例均显著低于MI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后MI组的血红蛋白显著低于MI后消化道出血组[(7.2±1.3)g/dl vs.(11.3±2.5)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输血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75.0% vs.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后消化道出血组介入或溶栓治疗的比例低于MI对照组(53.3% vs.7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化道出血后MI组介入或溶栓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MI对照组(12.5% vs.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1年心血管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MI、心衰和中风而住院的复合终点明显高于MI对照组(40.0% vs.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降低是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重要的预测因素.MI患者伴发消化道出血常使抗血小板、抗凝和冠脉再通治疗困难,且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出血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因突然出现严重损害而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其中消化道出血为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严重,愈后差,病死率高。为掌握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防诊治措施,对我科1998年8月至2006年8月因脑出血住院治疗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AMI患者危险因素,观察和记录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和有创治疗情况及临床护理方法。结果:233例AMI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占7.3%(17/233)。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平均在(1.9±0.8)g/dL,入院到上消化道出血的平均时间为(6±2)天。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的因素有年龄≥70岁,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既往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肌酐>2mg/dL,贫血,心肺复苏术史,rt-PA,IABP植入等。结论:AMI患者应用抗凝血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及支架植入术后,应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这一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健康教育和个体化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