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和肽素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该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该院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和肽素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l(0.398±0.251) μg/L、和肽素浓度(145.18±113.02) 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CTnI(0.001±0.020) μg/L、和肽素浓度(7.16 ±2.53) Pmol/L(P<0.05).结论:和肽素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和肽素及Tei指数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组,Killip分级Ⅰ~Ⅱ级40例,Ⅲ级29例,Ⅳ级11例。另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无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冠心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尿酸及血清和肽素,并行心脏超声检查,计算Tei指数。结果 (1)研究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P=7.188/0.000)。(2)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Killip分级(Ⅰ~Ⅱ级、Ⅲ级、Ⅳ级)升高,血清和肽素水平及Tei指数水平亦随之升高(F/P=761.368/0.000,466.586/0.000)。(3)血清和肽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Tei指数呈正相关(r=0.910,P=0.000)。(4)肽素及Tei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表明,两者的曲线下面积极分别为0.693、0.642,约登指数分别为0.442、0.280,和肽素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更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升高,与Tei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其水平评估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浆和肽素、肌钙蛋白I(cTnI)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因胸痛入院的病人1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后分为CAG正常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组,测定各组病人入院时血浆和肽素、cTnI及Hs-CRP含量。结果 UAP组、NSTEMI组和STEMI组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高于CAG正常组(H=42.57~141.35,P<0.05);NSTEMI组和STEMI组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高于UAP组(H=9.72~107.45,P<0.05)。左主干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H=7.26~35.72,P<0.05)。结论 ACS病人血浆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升高,并且和肽素和cTnI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对ACS病人的危险分层、治疗决策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和肽素、磷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及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怀疑ACS的胸痛患者120例,测定并收集和肽素、hs-cTnI、CK-MB等心肌损伤生化指标,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入组病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40)、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40)以及非心源性胸痛组(NCCP组,n=40).评估各种心肌生化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AMI组和肽素在发病1 h内的浓度开始较基线正常值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意义(P>0.05).和肽素的早期敏感度为75.2%,阴性预测值为88.2%.hs-cTnI的特异度可达到97.9%,但敏感度仅为43.0%.CK-MB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88.5%.结论 和肽素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有助于发现超急性期心肌梗死,也有助于早期排除非心源性胸痛.在临床上应用时,联合和肽素与传统的心肌损伤标记物hs-cTNI或可带来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对连续来院就诊怀疑心源性胸痛的患者129例,同时抽血检测和肽素和肌钙蛋白T等,根据最后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9例、心源性但非冠心病组21例、非心源性胸痛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和其他组患者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肌钙蛋白T阴性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肌钙蛋白T阳性的患者,发病4h以内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发病4h以上者(P〈0.05)。提示和肽素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CHD(组71例)和对照组(23例);CHD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3个亚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将CHD组分为轻度病变组18例,中度病变组24例,重度病变组29例;将AMI亚组分为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19例和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13例。应用ELISA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结果:CHD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和肽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P0.01);CHD重度病变组血清和肽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CHD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P0.01);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P0.01)。结论:和肽素参与冠心病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反映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和肽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对于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肽素(copeptin)是抗利尿激素亦称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前体物质的羧基末端部分,它和抗利尿激素一起由神经垂体分泌,以等摩尔量释放到血液中。在人体内由于AVP是一种不稳定的分子,主要是易于与血小板结合。与AVP相比,和肽素在循环中相对稳定,易于检测。因此,和肽素可以作为AVP释放的标志。鉴于上述原因,目前和肽素已替代了精氨酸加压素应用于临床研究。和肽素与多种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及其对患者及社会的危害性也较大,目前和肽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加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和肽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汤蓓  钟泽  吴新东  相鹏  沈红卫 《浙江医学》2015,37(15):1299-1302
目的 检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精氨酸-加压素(AVP)、和肽素(COP)、心钠肽(ANP)、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和肾上腺素髓质素(ADM)浓度,探讨其对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STEAMI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18例,ELISA法检测血浆cTnI、AVP、COP、ANP、BNP、NT-proBNP和ADM浓度,评价和比较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主要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STEAM患者血浆cTnI、AVP、COP、ANP、BNP、NT-proBNP和ADM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均P<0.01)。35例(29.7%)出现MACE。MACE患者血浆中上述激素的浓度均显著高于无MACE患者(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中这些激素水平均可显著预测住院期间MACE发生(均P<0.01),而COP及NT-proBNP的预测价值优于cTnI(均P<0.05)。联合检测血浆COP及NT-proBNP可进一步提高血浆COP及NT-proBNP单独检测的预测价值(均P<0.05)。结论血浆COP及NT-proBNP浓度对STEAMI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而联合检测血浆COP及NT-proBNP浓度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和肽素(Copeptin)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收入院患者72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1组36例,实验2组36例.记录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BNP、CRP以及和肽素水平,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 患者BNP、和肽素、CRP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脑钠肽及和肽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左主干病变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左主干病变无显著关系.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1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实验组,同期10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根据出血量多少分为大量脑出血组(32例)、中等量脑出血组(37例)和小量脑出血组(61例),分别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浆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治疗3个月后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实验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2例)和预后不良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脑出血少量组、中量组、大量组血浆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并且对评估预后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代佩灵  张翠丽 《医学综述》2012,18(17):2746-2748
急性心肌梗死后往往伴随许多并发症,生化标志物能对由泵衰竭、炎性反应和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后再梗死等)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监测,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病情监测以及治疗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现主要针对B型脑钠肽、ST2、肾上腺髓质素、和肽素、内皮素1、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溶性CD40L、生长分化因子15、C反应蛋白等预后标志物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核DNA改变的特点及动态监测copeptin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60例AMI急性期(12h)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CEC核DNA的损伤;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和肽素水平。结果:AMI组患者(93.33±5.75)%的CEC核DNA电泳呈明显的"彗星"状,其彗尾DNA含量为(41.12±3.77)%;对照组(10.53±3.54)%的CEC核DNA表现为"彗星"状,其彗尾DNA%含量为(7.33±2.53)%。AMI组与对照组彗星率、彗尾DNA含量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MI组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显著升高,2dcopeptin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h、7dcopeptin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hcopeptin含量与7dcopeptin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性期患者CEC核DNA有明显损伤,动态监测copeptin水平,有利于AMI患者的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和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探求这些物质与脑梗塞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和Green's法检测36例急性脑梗塞发病48、168、480h共3次3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值)AVP、ET、NO水平。结果:脑梗塞后48和168h的AVP、ET显著高于正常值,P<0.001和0.01;而480h后与正常值接近,P>0.05。NO在脑梗塞后48和168h,非常显著低于正常值,P<0.001和0.01;而480h接近正常值,P>0.05。脑梗塞大梗塞灶组AVP、ET显著高于小梗塞灶组,P<0.01;而NO大梗塞灶组显著低于小梗塞灶组,P<0.01。结论:AVP、ET、NO与急性脑梗塞发病后的时间和梗塞范围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观察急性脑梗塞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实施途径和方式。方法:检索相关文献,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设置对照组,随访6个月,分析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作用,探讨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方案。结果:健康教育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再住院率、提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患者依存性等。结论:医院机构应重视和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已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17例采用12导联心电图进行检测;实验组18例予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都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后将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与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检查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准确率为(88.9%)高于对照组(58.8%),其差异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心肌梗死部位定位诊断的准确,对并发症的检出率较高,经过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在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较心电图更为准确,在诊断检测上与心电图相互补充,能够更为准确的完成心肌梗死的诊断,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检测上有良好的效果,适宜在临床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和肽素及肌钙蛋白(cTn)I浓度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疑似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者(120例)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43例)组,心绞痛(AP,37例)组和非心源性胸痛(NCCP,40例)组;又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三支(28例)、双支(23例)、单支(21例)及左主干(8例)病变组,另设40例为对照组。用ELISA检测血浆和肽素水平,固定层析免疫法测定cTnI水平。结果:AMI组血浆和肽素及cTnI水平明显高于AP和NCCP组(P〈0.01);三支病变组高于双、单支,左主干病变组和对照组(P〈0.01);双、单支病变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主干病变组高于双、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和肽素水平对AMI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前硝酸甘油急救对心肌梗死心电图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8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则硝酸甘油静脉滴注进行治疗,两组其他治疗措施相同,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心电图结果的变化、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出院前死亡、梗死后心绞痛和心力衰竭或者休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在心律失常和出血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发生少,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电图结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邵学惠 《吉林医学》2012,(31):6867-6868
目的:探讨合并的监测及护理对策。方法: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电监护并观察,及时处理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结果:密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可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结论: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救治,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孙文宇 《当代医学》2011,17(10):12-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并发急性肺水肿时采取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患者20例,对病情在常规治疗下不能缓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方法治疗。结果 20例患者中,成功抢救的患者为18例,占90%。心力衰竭症状在行机械通气治疗6h后呈明显缓解,心率减慢,动脉血PaO2、SaO2升高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患者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