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术区浅层感染(Superficial zone of spinal site infectio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0月间,应用VSD治疗11例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术区浅层感染的临床疗效。11例均未拆除内固定物,术区清创后,VSD治疗1~3次,二期无张力缝合术口或临近肌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 11例术区浅层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术口二期愈合。结论对于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术区浅层感染,经彻底清创,VSD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感染向深层蔓延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23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采用清创、置管冲洗加负压封闭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18例保留内固定装置,5例更换外固定支架。结果23例患者中21例在术后获得10~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全部感染获得控制,其中20例无复发,骨折最终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约6.5个月,无一例出现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清创、置管冲洗加负压封闭引流是治疗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胫骨平台骨折常伴随软组织严重损伤,因此术后多发感染。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通过在创面形成持续负压产生的机械学和生物学效应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本文通过临床实验对比研究,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术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术后感染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病例进行术后跟踪,其中16例发生术后感染,获得感染率及不同病原菌占比数据。之后以VSD处理的病例为实验组,以反复清创配合碘伏纱布缝合处理的病例为对照组,通过长期随访对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SD组8例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的统计结果为(12.5±5.15)月,反复清创组8例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的统计结果为(13.6±5.94)月。结论对Schatzker V、Schatzker VI型术后感染率较高的胫骨平台骨折,两种术后处理方法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10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清创、置管冲洗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20~66岁,平均(49.6±12.8)岁,颈椎肿瘤1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腰椎滑脱症3例、胸腰椎骨折1例。结果 10例患者均获治愈,清创次数为1~5次。早期所有病例在清创术后2~8周愈合,内固定装置均完整保留。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6~2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通过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清创、置管冲洗或负压封闭引流,所有感染患者均治愈,同时内固定物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封闭负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对治疗创伤后感染创面的疗效,以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 自2008年9月~2010年7月采用VSD技术治疗感染创面22例.结果 术后均随访至所有创面完全愈合后1个月,无感染复发,自使用VSD至手术关闭创面时间平均为(20±8.9)d,此期间患者平均经历手术3.5次.结论 VSD技术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过程,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是治疗感染创面安全有效的方法,准确、有效、及时的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及闭式冲洗引流术在腰椎后路手术后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10例腰椎后路手术后并发感染患者,均应用透过血脑屏障抗生素,其中7例行切开清创,术后行万古霉素、低分子量肝素钙冲洗引流术;2例行切开清创,术后行单纯万古霉素冲洗加负压封闭引流术;1例保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随访1~6年,平均随访3年,未发现感染复发,术区腰椎固定及融合效果未受损害,未遗留运动功能障碍。结论大剂量敏感可透过血脑屏障抗生素的应用及局部合理用药,尤其是伤口清创引流等综合治疗是腰椎后路手术后感染治疗的有效方法,抗菌药物与抗凝剂综合应用冲洗引流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不必再次手术、经济实惠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负压封闭引流在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坏死并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坏死并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坏死并感染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术后50~60KPa中心负压吸引,连续2~3个周期治疗后对创面行中厚皮片植皮或局部皮瓣转位。结果经2~3个周期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本组30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呈粉红色颗粒状,26例患者创面直接行中厚皮片植皮,4例创面行局部皮瓣转位,创面全部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引流充分彻底,是一种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坏死并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骨科开放伤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骨科开放伤伴创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VSD组和常规组,各42例。常规组清创、皮瓣修复后定期更换敷料,VSD组在此基础上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面积、住院时间、Ⅱ期手术时间、换药次数、抗生素费用、住院费用及感染复发率。结果 VSD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常规组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创面面积、住院时间、Ⅱ期手术时间、换药次数、抗生素费用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感染复发率为2.38%,低于常规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治疗骨科开放伤伴创面感染疗效确切,能够缩小创面面积、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抗生素使用量及换药次数,同时有助于控制感染,加快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接诊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治疗,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指标、疼痛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面积、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84%)低于对照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引流量和引流物更换次数,缩短创面清洁和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坏死中的应用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大面积皮肤缺损及感染坏死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2月为15例髂腰部及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患者进行了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包括创面肉芽准备及游离植皮封闭创面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手术前均对创面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创面完全愈合后1个月随访,无感染复发及皮肤再坏死或缺损等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1次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0例2次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3例3次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自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至创面皮肤愈合时间平均为24天(13~40天)。首次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前创口细菌培养阳性率87%(13例),最后一次术前均为阴性。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大面积皮肤缺损及感染创面处理上有尽快覆盖创面、促进创面肉芽形成、协助控制创面感染、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全身抵抗力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创伤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例腰、臀、骶尾部外伤后致感染创面患者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结果:创面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辅于双途径营养支持,确保引流管通畅及维持有效负压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植皮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深Ⅱ度、Ⅲ度烧伤患者共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植皮前后分别采用VSD治疗促进创面愈合;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常规换药方法,肉芽组织新鲜后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观察两组中并发症发生率、首次植皮存活率、创面感染率、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等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5%和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69%和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8,P〈0.05),首次植皮存活率分别为96.15%和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3,P〈0.05);两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15±1.29)分和(6.24±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6,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1.4±4.5)d和(30.8±6.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5,P〈0.05);两组总医疗费用分别为(34960.4±8949.2)元和(29512.8±6749.7)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14,P〉0.05)。结论 VSD使用安全、简便,可有效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降低创面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植皮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ARM9系统设计了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控制系统。方法系统由中央处理单元、压力传感模块和压力控制模块3部分构成。选用32位的LID—eWin7000作为中央处理单元,通过X型硅压力传感器感知压力,通过实时反馈技术控制电磁阀的开合,准确控制负压仓内压力。结果完成了封闭式负压引流机压力控制系统,实测值和显示值比较结果显示:在要求产生压力较小时,系统产生的误差比较大;在设定压力较大时,产生的误差会变小。结论经过线性算法校正,使得该压力控制系统可以满足封闭负压引流机对于压力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LCP联合VSD技术急诊修复胫骨开放粉碎性骨折伴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03月~2013年01月对23例胫骨开放粉碎性骨折伴有皮肤缺损病人采取急诊清创、LCP内固定联合VSD技术治疗,1~2周后根据肉芽生长情况给予植皮或皮瓣转位,随访观察骨折及伤口的愈合情况。结果随访7~22个月,平均17个月,23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时间4~17个月,平均5.8个月,其中3例为延迟愈合,1例患者骨不连;11例创面予以植皮,12例创面行皮瓣转位术修复,整个创面愈合时间25~43天,平均31天,2例皮瓣部分坏死,1例病人出现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LCP联合VSD技术急诊修复胫骨开放粉碎性骨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30个,采用截面法将一斯氏针由髋臼后柱最小截面的圆心打入,该斯氏针在髂翼内侧穿出点(即拉力螺钉的人钉点)为P。测量其在髋臼后柱骨皮质内的长度。作一参考线AB,其中A为骶髂关节最前缘,B为髂前下棘的基底,并经过P点作AB的垂线PC。将髂前上下棘间切迹命名为D点,作直线PD,并测量其距离。斯氏针与PD的夹角为α,斯氏钊与髂翼内侧的夹角为β。结果:PC为AB的中垂线,P点距AB的距离PC为(6.1±1.9)mm,PD平行于AB,PD距离为(2.5±2.6)mm,斯氏针与PD或AB的夹角仅为89.5°±3.2°,斯氏针与髂翼内侧的夹角β为24.1°±1.7°,髋臼后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即拉力螺钉的长度)为(131.2±8.9)mm。最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mm处,位于髋臼中部,该截面平均直径(即拉力螺钉最大直径)为(12.8±2.1)mm。结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