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凌敏  罗满生  杨刚 《江西医药》2009,44(6):537-541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的影响因素,并评估环周切缘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47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病理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TME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术,比较环周切缘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远隔转移、临床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ng-rank检验分析环周切缘与中低位直肠患者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至2009年3月,已有17例死亡,其中环周切缘阳性7例,环周切缘阴性10例:其中出现局部复发有5例,远隔转移12例.病理检查:环周切缘阳性12例,其中4例出现局部复发,5例出现远隔转移,环周切缘阴性35例,其中1例出现局部复发,7例出现远隔转移.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环周切缘阴性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环周切缘阳性患者:环周切缘与癌肿浸润深度、癌肿大小、癌肿环周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环周切缘与直肠癌浸润深度、癌肿大小、癌肿环周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存活率的预测指标之一,可作为危险因素之一、为选择性放化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24例进行直肠系膜全切除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组织切片方法对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探讨其转移规律。结果低位直肠癌系膜转移率为72.58%。分析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类型发现肿瘤直径>3cm的转移率明显高于直径<3cm的病例。高分化腺癌病例转移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病例。随着肿瘤TMN分期的增加,其转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环周切缘阳性病例的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病例。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侵袭肠壁周径、浸润程度及大体类型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与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的转移有密切关系,其中环周切缘呈现阳性的患者,会大大增加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所以低位直肠癌应尽可能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段直肠癌根治性切除低位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肿瘤下缘距肛缘≤7 cm的下段直肠癌行根治性切除低位保肛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 本组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7.39%(15/92).局部复发与浸润深度、直肠系膜环周切缘、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脉管侵袭密切相关(P<0.05).结论 以上几项病理学指标是下段直肠癌根治性切除低位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手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1996年1月至2002年1月行直肠癌根治术116例,其中20例术后局部复发.结果局部复发的20例中Dukes C期16例.病理类型浸润型腺癌16例(高分化腺癌3例,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6例),黏液腺癌3例,未分化癌1例.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3 cm 14例,3~6 cm 4例,>6 cm 2例.结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血管、淋巴管侵犯、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分子生物学、手术操作及综合治疗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经肛门早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适应证以及效果和意义.方法 对12例直径≤3cm、上缘距肛缘≤6.5 cm的早期直肠癌行经肛门局部切除.结果 术后病理发现1例切缘有残留癌,并行追加根治术,1例切缘有脉管浸润,但未予根治,并除此患者外,其余病例,随访期间无癌复发或转移.结论 经肛门局部切除早期低位直肠癌,手术范围及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理想的手术方式,但若发现切缘有癌残留、浸润或分化程度差原则上应追加根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83例,探讨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直肠肿瘤的分化程度、大体类型和浸润深度是影响直肠癌淋巴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直肠癌的一些临床病理特征可不同程度的反映患者的巴结转移情况,癌组织的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掌握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判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直肠癌环周切缘组织内是否含有肿瘤干细胞,并观察环周切缘浸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取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环周切缘,4%甲醛固定后做成病理切片;根据环周切缘有无浸润分为环周切缘阳性组和环周切缘阴性组,2组均做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133肿瘤干细胞,观察CD133表达情况;随访2组患者术后1~2年复发情况。结果环周切缘阳性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133+,存在CD133+肿瘤干细胞,但与环周切缘阴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周切缘阳性组患者1~2年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环周切缘浸润是导致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部分环周切缘浸润中存在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脉管癌栓对Ⅲ期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2例Ⅲ期胃癌手术患者术后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脉管癌栓阳性者276例,阴性者146例。分析脉管癌栓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及Ⅲ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脉管癌栓阴性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4.9%和50%,脉管癌栓阳性组分别为69.6%和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脉管癌栓情况、肿瘤的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T分期、N分期、淋巴结转移数、清扫的阴性淋巴结数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出脉管癌栓、Borrmann分型、N分期和阴性淋巴结数目等与Ⅲ期胃癌患者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1)。结论脉管癌栓是影响Ⅲ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942例结肠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复发转移率37.0%(349/942),复发转移在术后2年内出现者占69.3%(242/349),3年内出现者占77.9%(272/349)。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位置是肝(50.9%,115/226)。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癌患者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大体类型与复发转移有关。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位置是肝,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是影响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因素,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22例切除胃癌原发灶患者的病理资料,对肿瘤原发部位、大体形态、细胞来源、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以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分化程度不是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部位、大体分型、细胞来源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根据肿瘤直径与浸润深度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ER-2与Ki-67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80例直肠癌患者,收集切除后的直肠癌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另外,收集20例健康者肠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2组标本HER-2与Ki-67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直肠癌组织中的HER-2、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HER-2的表达与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部位无明显关联( P >0.05),而与直肠癌患者Dukes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明显关联( P <0.05)。 Ki-67表达与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细胞分化程度无显著关联( P >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显著关联( P <0.05)。对直肠癌患者组织中HER-2与Ki-67的表达情况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发现两者表达呈正相关( r =0.354, P <0.01)。结论直肠癌组织中HER-2与Ki-67蛋白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与直肠癌组织细胞分化程度、Dukes分期、浸润深度有关。 HER-2和Ki-67表达水平可作为判定直肠癌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CD44v6、p53、nm23-HI和COX-2表达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统计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6、1353、rim23-H1和COX-2在结直肠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率随着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加(P〈0.05);结直肠癌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大(P〈0.05);不同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结直肠癌淋巴转移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类型及不同Dukes分期CD44v6、COX-2、nm23-H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与浆膜浸润有关(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3年生存率相关,CD44v6、COX-2、p53、nm23-H1可作为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马雅  尹为华  蔡广玲  陈莉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1981-198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99例大肠癌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采用单克隆抗体VEGF进行标记。结果 VEGF阳性率:结肠癌51.16%(22/43),直肠癌67-86%(38/56);高中分化腺癌组62.50%(45/72),其他组55.56%(15/27);浸肌层组42.86%(12/28),浸浆膜组67.61%(48/71);有转移组72.00%(36/50),无转移组48.99%(24/49)。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部位、组织学分型无明显关系,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 VEGF可作为判断大肠癌复发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因素,以便更有效地减少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方法:对2000-01~2002-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三院,乳腺癌术后资料1230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肿瘤的自身因素和治疗因素对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结果:三年复发率为6.7%,总复发率为7.4%.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数目、激素受体、CerB-2结果、化疗、放疗完成情况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临床分期、组织病理类型、腋淋巴结数目、CerB-2阳性是影响局部复发主要因素,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可减少术后局部复发.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减少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雅  尹为华  陈莉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26-1527
目的 探讨CIM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79例大肠癌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采用单克隆抗体CD44v6进行标记。结果 CD44v6阳性率:结肠癌51.52%(17/33),直肠癌71.74%(33/46);高中分化腺癌组64.52%(40/62),其他组52.94%(9/17),浸肌层组55%(11/20),浸浆膜组65%(39/60),有转移组77.50%(31/40),无转移组48.71%(19/39)。CD44v6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部位、组织学分型及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CD44v6曲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 CD44v6可作为判断大肠癌复发及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分析肥大细胞三种亚型对结直肠癌预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发现肥大细胞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石蜡标本40例作为试验组,术前未放疗或化疗;另取20例正常大肠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技术对试验组做连续切片进行染色,观察2组中各亚型构成比是否有差异.计算出40例结直肠癌患者切片中各亚型的总平均计数值,与试验组每张切片相对应的平均计数值进行比较,观察肥大细胞各亚型的数量与性别、癌的分化程度、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时间的关系,并总结肥大细胞三种亚型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结果 TIM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石蜡标本有不同程度的浸润,2组的在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计数组和低计数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1%、59.3%和82.9%、7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肿瘤组织中,肥大细的浸润是对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造成影响的不良因素,后续多因素分析得出,对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无瘤生存时间而言,浸润肥大细胞为其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TIM与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相关,循环肿瘤细胞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所以可借助对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去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预后进行预测,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 的 研究 β-连 环素 (β-catenin,β-cat)和 上 皮 钙 黏 附 素 (E-cadherin,E-cad)在 大 肠 癌 发 生 、发展 中的 作用 及 其在 预 测 肿 瘤 的转 移 潜 能 、评 估 预 后及 指 导 临 床处 理 中 的 意义 。 方 法 应 用 免 疫组 织 化 学 染色 方法 (A BC 法) 检 测 20 名 正常 人大 肠 黏膜 、40 例 大 肠腺 瘤、20 例 腺 瘤癌 变 及 58 例 大肠 癌 组 织 的 β-cat、E-cad的 表达 情况 。大 肠 癌 58 例 (结 肠癌 27 例、直肠 癌 31 例 ),其中 高分 化 腺癌 15 例,中分 化腺 癌 24 例 ,低 分化 腺 癌19例;有 淋 巴结 转 移 者 33 例 ,无 淋 巴结 转 移 者 25 例 ;按 Duke 分期 A 期 10 例 ,B 期 12 例 ,C 期 16 例 ,D 期 20 例 ;大 肠腺 瘤40 例,大 肠 腺 瘤癌 变 20 例 ,20 名正 常 人 大 肠黏 膜 取 自 经纤 维 结 肠 镜活 检 并 经 病理 学 诊 断 为非 大 肠 肿 瘤 ,且无 大 肠 癌 家 族 史 就 诊 的 患 者 作 为 正 常 对 照 。 并 对 判 别 结 果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χ2 检 验 )。 结 果 正 常 大 肠 黏 膜β-ca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导致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因素。方法 将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18例与无复发21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直肠癌局部复发12例,占68%(P<0.05)。Miles术后局部复发3例占25%,Dixon术后复发9例占75%(P<0.01)。术后正规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与非治疗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结直肠癌发生的部位、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程度及术后正规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是影响其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122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未转移组(101例)和淋巴结转移组(2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镜分型、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数、肿瘤部位、内镜分型、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未转移组患者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均优于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9、5.333、6.228,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分化程度低以及浸润深度深是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2 cm、分化程度低以及浸润深度深是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对临床治疗及诊断早期胃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