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金丸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马大正 《河南中医》2005,25(7):11-12
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症并治》中,为开章第一方,也是《伤寒论》中的主方之一,以治太阳中风表虚证。药有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金匮要略》云:“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可见桂枝汤并非专治风寒表虚证,还可以治疗妊娠病。此外,《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治》中有治疗产后“头微痛,恶寒,时有热,……干呕汗出”的方剂,名为阳旦汤。原书方缺,后人认为此方即桂枝汤,《千金》认为系桂枝汤加黄芩一味,为桂枝汤证出现内热者设。由桂枝汤衍化而出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相似文献   

3.
4.
头针是指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笔者采用头针对多例不同病症进行治疗和观察,效果显著.现将临证4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临床新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博 《河南中医》2004,24(5):76-77
温胆汤具有清胆和胃,除痰止呕的功效。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眠,胸闷,口苦,呕涎等症。凡辨证由痰浊引起的失眠、高血压、癫痫、妊娠恶阻等病,用之多有效验。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梅林 《四川中医》1999,17(2):55-56
三仁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集治湿诸法于一方,除治一般湿温初起、邪气留连气分外,只要抓住湿邪阻滞的病机和胸闷、纳呆、苔腻、脉儒等临床特征,还可灵活变通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现举隅如下:1小儿厌食李×,男,1岁,1989年6月9日初诊。患儿3个月时因过食牛奶、鸡蛋后出现厌食,目难进食一两,前医多以脾虚论治,常用益气健脾、养阴药物治疗无效。见其患儿身高、体重均不符合年龄,骨瘦如柴,面色萎黄,烦躁,腹大,按之软,舌质淡红,舌中苦白厚腻,指纹紫滞。此厌食是因湿滞中焦、气机失畅所致。治当行气化湿,芳香醒牌…  相似文献   

7.
芍药甘草汤源于《伤寒论》,由白芍、甘草二药组成,是仲景为误汗亡阳,阳复后的脚挛急证而设。笔者自1983年以来,将其运用于妇科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举例略述如下。1崩漏王某,女,36岁,工人,1986年6月3日初诊。患者性情急躁,自述平素月事提前,经水非时而下,近几月逐渐加重,时崩时  相似文献   

8.
王海霞 《北京中医药》2005,24(3):187-187
1 慢性结肠炎 患者,女,45岁,1998年2月18日初诊.患者有慢性腹泻3年余,近日来黎明前腹泻,小腹胀坠痛,窘迫而泻,泻下为粘液样便,但无脓血,X线钡剂灌肠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曾服黄连素、氟哌酸及中药参苓白术散、四神丸等药未见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郭涛荣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343-1343
桂枝汤是张仲景之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组成。《伤寒论》中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证;外感汗后表未解证;表证下后表证仍在;营卫不和所致的自汗或时发热汗出证。《金匮要略》内还用于治疗妊娠恶阻。然而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应用灵活,治疗其他病证也可获良效,现举如下几则病案。1夏穿棉衣案罗某,男,58岁。2003年7月16日初诊。时值盛夏,身着毛衣毛裤,上身内裹棉背心,时有自汗,汗出畏风寒,衣服稍薄即感风冷透骨,尤以腰间为重,甚或振寒。患者素以倦怠乏力,腰冷酸软,纳差食少,舌淡,脉缓弱。嘱其服金匮肾气丸(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服10…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脱发、霉菌性阴道炎、神经性耳聋的成功治疗为例,讨论了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因脾胃气虚所致气血生化不足,气机升降失调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在治疗之中,还要注意在补益的同时,重视调理气机升降,便能事半功倍,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源出于《伤寒论》 ,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等 7味药物组成 ,具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主治外邪传入少阳 ,邪气郁于半表半里之间的少阳证。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 ,根据邪入少阳、枢机不利和少阳与厥阴的表里关系 ,常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 ,收到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黄 汗患者 ,男 ,38岁 ,1 994年 4月 2 1日初诊。诉汗出沾衣色黄如柏汁 1个月。病者 1个月前患“感冒” ,治愈后经常汗出 ,沾内衣色黄如柏汁 ,更换内衣亦如此 ,以腋下为主。前医以清热利湿退黄之法屡治无效。又到某医院检查肝…  相似文献   

12.
13.
刘强 《山西中医》2009,25(12):31-31
妇科病证,肝病较为多见。叶天士说:“妇科杂病,偏于肝者居半”(《未刻本叶氏医》),实为经验之谈。《河间六书》谓:“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更明确地指出了治妇科疾患多从肝经立论,在临证中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兹举笔者临证从肝论治妇科病例于下。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临证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自明 《陕西中医》1998,19(2):82-83
<正> 桂枝汤来源于《伤寒杂病论》,为仲景群方之 冠,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药物组成,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为后世所推崇。  相似文献   

15.
笔者用经方以辨证为主,评审病机,临床屡获佳效,兹举例以示之。1小柴胡汤治妊娠恶阻方某,女,25岁。婚后经停50天,尿化验HCG(+)。1周来呕恶泛酸,晨起尤剧,逐渐加重,终致得食即吐,吐出所进食物及黄绿胆汁,饥不敢食。肌注维生素B6、口服吗丁啉仍无效,赖静脉补充葡萄糖及维生素C等维持。刻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时吐清涎,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滑。诊断:妊娠恶阻。证属肝胆郁热,脾胃虚弱,股热上逆,少阳枢机不利。治宜和解少阳,疏利肝胆,和胃泄热。处方:柴胡10g,制半夏15g,黄岑30g,红参10g(另炖兑入),炙甘草…  相似文献   

16.
蔡瑛 《山西中医》2001,17(5):32-33
1 妊娠恶阻彭某 ,女 ,2 6岁 ,1992年 4月 13日初诊。停经 5 2天 ,胸闷脘胀 ,恶心呕吐 ,神疲乏力 ,头晕思睡 ,不欲饮食 10余天。经补液、止呕等治疗 3天未效而求诊中医。诊时仍恶心呕吐 ,甚则食入即吐 ,有时饮水亦吐 ,甚时呕吐物带少许血丝 ,伴口苦 ,心烦多虑 ,夜寐不安 ,小便黄 ,舌红、苔薄黄 ,脉弦细而滑。尿妊娠试验阳性。诊为妊娠恶阻。治宜疏肝理气安胎 ,和胃降逆止呕。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 6g,黄芩 10 g,法半夏 10 g,太子参 15 g,苏叶 6g,竹茹12 g,白芍 15 g,枇杷叶 12 g,炙甘草 6g,生姜 3片 ,大枣 4枚。每日 1剂 ,水煎服。服药 5…  相似文献   

17.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笔者遵其方义 ,用于治疗顽固性失眠、多汗症、胃痞症获良效 ,报告如下。1 顽固性失眠男 ,40岁 ,1 999年 6月 2日就诊。自诉患顽固性失眠 2年 ,曾服安定、舒乐安定及中药重镇安神、养心安神剂无效。近来彻夜不眠 ,头晕头胀。诊见 :精神抑郁 ,面色黧黑 ,舌质红 ,苔薄黄 ,脉弦。证属气滞血瘀 ,神魂失养。血府逐瘀汤加味 :柴胡1 0 g,生地黄 1 0 g,赤芍 1 5 g,当归 1 0 g,川芎 1 5g,红花 1 0 g,桃仁 1 0 g,枳壳 1 0 g,桔梗 6 g,川牛膝 1 5 g,生甘草 6 g,生龙骨 3 0 g,生牡蛎 3 0 g。水煎服 ,日 1剂。 6剂…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是<伤寒论>名方,由桂枝、芍药、炙草、生姜、大枣组成,原治太阳中风表虚证,笔者用治某些难治性病亦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是仲景为太阳中风而设。方中桂枝味辛性温功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阴营;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大枣、甘草配白芍,和中缓急,配桂枝调和营卫,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功效。  相似文献   

20.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卫强营弱,太阳中风表虚证。方中桂枝、生姜、甘草辛甘化阳治疗卫强,芍药、甘草、大枣酸甘化阴治疗营阴不足证。桂枝汤既能外治伤寒,又能内治杂病,不单为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设。所以清代柯韵白赞誉桂枝汤为“外证得之解肌调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笔者临床用桂枝汤治疗多种病证效果满意,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