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价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 ,对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的167例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为术后 (0.6±0.3)年~(8.6±1.5)年 ,以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跨瓣压差为随访指标。结果显示 ,167例中163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7.6%) ,获成功者术前跨瓣压差为 (87.6±37.4)mmHg,术后立即降为 (35.9±18.5)mmHg,术后2年内跨瓣压差进一步下降 ,5年和8年随访结果表明其远期效果稳定。提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安全可靠 ,术后即刻和远期效果好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瓣环扩大在儿童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6例儿童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主动脉瓣环扩大的经验,探讨儿童主动脉瓣置换时主动脉瓣环细小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进行瓣环扩大术6例,年龄7~14岁,平均(11.2±3.3)岁;体重20~41.5kg,平均(29.5±8.6)kg,体表面积0.8~1.35m^2,平均(1.08±0.23)m^2。术前测定主动脉瓣环直径13.5~18.7mm,平均(15.9±2.6)mm。术中主动脉瓣环扩大2例采用Manouguian法,4例采用Konno法。经瓣环扩大后,主动脉瓣环植入了平均直径(19.2±1.3)mm(17~21mm)的机械瓣膜。其他心脏畸形也在术中予以矫治。结果无住院死亡。随访时间3~89个月,无晚期死亡,无再次手术。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Ⅰ级。复查超声心动图2例存在跨瓣压差,分别为25mmHg和40mmHg。结论儿童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采用主动脉瓣环扩大术,特别是Konno法,可有效扩大狭窄的主动脉瓣环,植入较大的人工瓣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6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后发生右室漏斗部反应性狭窄,术后肺动脉与漏斗部压差由16.1±5.1kPa降至2.3±0.6kPa,漏斗部与右室(入)压差仍达7.2±4.9kPa,右室漏斗部反应指数由0.44±0.14减至0.28±0.11。经6月~6年随访,87.5%患儿于6个月内反应性狭窄解除,1年内全部恢复。本研究表明,该反应主要和肺动脉瓣狭窄的严重度及漏斗部局部刺激有关,而和采用球/瓣比值关系不大,据此讨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8例单纯性主动脉缩窄(COA)患儿,其中9例并室间隔缺损(VSD)或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瓣狭窄(AS),采用比缩窄部直径大3~4倍或直径不超过降主动脉横膈水平直径的球囊扩张治疗,部分并畸形儿予手术镶嵌治疗。结果 手术均成功,高血压控制,即刻下肢血压超过上肢,血流动力学跨缩窄压差平均下降57%左右,缩窄部直径较术前增加44%左右。随访6个月~4年,上下肢血压差较术后即刻平均增加18.66±10.23mmHg,跨缩窄压差增加16%。结论 COA经皮球囊扩张术结果表明,球囊扩张对单纯隔膜型COA有肯定疗效,内科球囊扩张和外科手术镶嵌治疗COA并VSD或PDA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作者研制的国产球囊导管,对89例肺动脉瓣狭管进行扩张术。年龄10个月~12岁,经治疗平均压差(AP)由术前8.6±3.7kPa降至术后2.0±0.7kPa,术后▲P<3.3kPa达95.4%,无1例出现严重反应,从而促进介入性导管术在国内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及国产球囊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 (ASD)并肺动脉瓣狭窄 ,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全组 2 0例 ,年龄 2~ 17岁 ,平均 8.4± 6 .2岁。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测 ,ASD直径为5~ 2 1mm ,平均 14± 6mm ,同时测肺动脉瓣狭窄程度及经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及跨瓣压 ,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PBMV)及置入国产双盘封堵器封堵ASD。全部患儿于术后 4 8h、1~ 3月及 1年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均无重要并发症发生 ,PBM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 84± 2 5mmHg降至 4 0± 10mmHg ,肺动脉至右室跨瓣压由 6 7± 2 6mmHg降至 13.0± 11.5mmHg (P <0 .0 1) ,ASD 1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19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2 4h、术后 1月及 1年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双盘状封堵器及国产球囊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可靠 ,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应用国产球囊导管行经皮扩张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肺动脉辦狭窄(PS)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1 1/2~13岁,平均5.6岁,<3岁9例,体重7~31kg,平均15.2kg。术前右室收缩压与肺总动脉收缩压差(ΔP)为14.2±6.18kPa(105.9±46.35mmHg),扩张后降至2.84±1.96kPa(21.3±14.7mmHg),ΔP下降80%左右。其中2例因球囊导管未能到位而改行手术治疗。本文就PBPV从病例选择、技术操作、术中监测等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国产球囊导管价廉,且完全达到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动脉转位术(ASO)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中期超声心动图的随访结果,评价该手术后左心室的功能和大动脉的发育。方法2000年10月至2004年3月,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对实施ASO后4~37(19.6±11.1)个月的16例患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IVS)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TGA/VSD)6例,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Taussig-Bing畸形)2例。将获取的资料与正常参考值作比较。结果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为(38.10±5.90)%,其中14例(87.5%)在正常范围,2例(12.5%)大于正常范围;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9.16±7.01)%,均在正常范围。主动脉根部直径平均较正常值扩大(5.5±3.2)mm,其中14例(87.5%)大于正常值95%可信区间的上限;瓣环直径较正常值平均扩大(3.6±3.3)mm,其中10例(62.5%)大于正常值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主肺动脉直径较正常值平均小(1.3±1.5)mm,其中9例(56.25%)在正常值95%可信区间内;瓣环直径较正常值平均小(1.1±1.7)mm,其中10例(62.5%)在正常值95%可信区间内。6例存有主动脉瓣轻度反流;肺动脉瓣上狭窄极轻度3例,轻度狭窄1例;2例存有肺动脉瓣轻度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证实目前在本中心开展ASO治疗TGA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左心室功能良好,新主动脉根部和瓣环有所扩张,新肺动脉根部和瓣环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9.
经皮球囊主动脉缩窄扩张术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经外科手术的隔膜型主动脉缩窄9例患儿进行了经皮球囊扩张术,其平均年龄(4.92±3.99)岁,均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采用比缩窄部直径大于3倍~4倍或不超过缩窄近端的主动脉直径的球囊予以扩张治疗。结果手术全部成功,高血压即刻得到控制,跨缩窄部压差由(46.80±15.30)mmHg降至(8.40±8.33)mmHg。随访下肢血压超过或接近上肢,跨缩窄压差11.25mmHg~19.50mmHg,无动脉瘤形成。我们认为经皮球囊治疗未经外科手术的隔膜型主动脉缩窄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操作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应用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施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扩张后即刻平均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扩张前9.1±3.3kPa降至2.7±0.9kPa,肺动脉瓣第二心音增强,收缩早期喀喇音消失,随防6个月至1.5年,平均跨瓣压差进一步下降至1.7±0.9kPa,石室前壁厚度、有室流出道宽度、主肺动脉内径接近正常。2例发生轻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的球瓣比和球囊长度对儿童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近期及中远期疗效的影响,探讨最适宜的球瓣比和球囊长度。方法1987~2005年山东省立医院儿科诊治119例肺动脉瓣狭窄患儿,使用不同球瓣比和长度的扩张球囊行PBPV术,扩张前后测量右室与肺动脉间的峰值压力阶差,并行左侧位右室造影,测量瓣环大小并观察有无右室流出道激惹。术前、术后定期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估测最大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并观察肺动脉瓣形态及其反流情况。结果超大球囊法行PBPV术后,患儿的近期及中远期跨肺动脉瓣压差持续下降,且压差下降率不随球瓣比的增加而增大;术后未发现有肺动脉瓣再狭窄者,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瓣反流,且反流的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并与球瓣比成正相关。对于年龄较小(≤6岁)的儿童,球瓣比大且长度≥40mm的球囊较易引起右室流出道痉挛及三尖瓣反流。中远期三尖瓣反流的发生可能间接继发于肺动脉瓣反流所引起的右室容量负荷过重。结论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最佳的球瓣比为1.0~1.2,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6岁以下儿童宜使用长度<40mm的球囊,可减少右室流出道痉挛及近期三尖瓣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Doty法矫治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Doty法矫治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12例,其中合并Williams综合征5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9个月~12岁[(5.3±4.2)岁];体质量7.5~ 32.0(11.5±5.3)kg.心脏超声和增强CT明确诊断,局限型9例,弥散型3例;跨主动脉瓣上收缩压差6.86 ~16.23(11.07±3.68) kPa,压差>13.33 kPa者3例;合并左、右肺动脉分支狭窄3例,主动脉瓣二瓣化2例,主动脉瓣轻度返流2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轻度狭窄1例,主动脉瓣下膈膜1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1例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2例患儿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Doty法矫治术,并处理合并畸形.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68~ 129(85±2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3 ~68(51±16) min.术后早期无死亡,无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例轻度ST段改变,3例偶发期前收缩;呼吸机应用7~58 h,心脏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1 ~5 d;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跨主动脉瓣上收缩压差1.01 ~3.76(2.18±1.09) kPa;有效随访患儿11例,随访6个月~3年,无死亡,无头晕、心悸.除2例患儿外,其余残余压差均低于3.33 kPa.结论 Doty法治疗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并分析以自体心包修复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方法和早期预后。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术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术前、术中、术后和随访时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9例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6例,女3例,年龄4月龄至9岁。术前超声提示,三叶式和二叶式主动脉瓣分别为3例和6例;重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1例,重度狭窄伴中度返流2例。9例均以自体心包再造或扩大主动脉瓣瓣叶。术后即刻与术前超声心动图比较: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31.6±9.4)mm Hg vs(73.0±22.2)mm Hg, P=0.000]和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15.8±18.3)mmHg vs (35.8±18.3)mmHg, P= 0.004]均下降。术后随访24~48(32±8)月,无死亡和再干预病例,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未见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重度反流、升主动脉狭窄或扩张、主动脉瓣瓣环狭窄与扩张、瓣膜脱垂或瓣膜赘生物病例;3例患儿分别在随访18、24和12个月时出现瓣叶活动僵硬,瓣叶开放不完全。术后左室后壁厚径均呈下降趋势;末次随访时,8例患儿左室后壁厚径Z值(Z-LVPWd)均下降至正常水平(<2)。结论:以自体心包修复主动脉瓣可改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手术风险低,术后早期疗效可,避免或延缓儿童主动脉瓣置换术,减少施行ROSS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4.
延期手术对新生儿重症膈疝疗效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延期手术对新生儿重症膈疝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本文回顾 1985~ 2 0 0 3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 2 0例重症新生儿先天性膈疝 (CDH)病例 ,其中 11例患儿进行了延期手术 ,最短 12h ,最长 5 4h ,平均2 5 3h ,3例围术期吸入一氧化氮 (NO)。以急诊手术 9例作为对照 ,对一般情况、围术期动脉血气、超声心动图结果、手术疗效和预后随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急诊手术组入院pH(7 19± 0 0 3)、PCO2 (18 4 3± 1 0 5 )kPa ,术后pH(7 2 4± 0 0 4 )、PCO2 (9 0 4± 4 6 6 )kPa ,术后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 4 0 7d ,其中 4例存活 ,5例死亡 ;延期手术组入院pH((7 19± 0 5 9)、PCO2 (6 89± 1 12 )kPa ,术前pH(7 37± 0 15 )、PCO2 (5 4 8± 2 2 6 )kPa ,都较入院有明显改善 ,术后pH(7 4 5± 0 0 2 )、PCO2 (5 0 5± 2 13)kPa ,恢复较急诊组理想 ,患者平均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 4 5 7d。延期组中患儿 10例存活 ,1例因术后严重肺炎无法脱离呼吸机 ,家属放弃治疗。结论 延期手术以及NO吸入等措施对于改善围手术期管理和稳定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内环境有一定的作用 ,对降低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病死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13例主动脉瓣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12岁,年龄分布1~3岁6例,3~6岁3例,6~12岁4例;体重12~36 kg,平均24 kg.术前经心脏超声及心脏CT明确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8例,后天获得性主动脉瓣病变5例.手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结合超声、CT及术中情况决定手术方式.结果 全组13例中,行改良Ross手术4例,主动脉瓣成形术3例,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手术3例,Bentall术1例,Ross手术2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采用冷血停跳液或冷晶体停跳液灌注,合并主动脉关闭不全时,切开直接灌注,术中均应用超滤.术后有效随访患儿11例,2例患儿未规律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全部存活,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机械瓣置换的长期使用华法林抗凝,目前无并发症出现.2例随诊过程中发现瓣膜压差大于40 mmHg,一般状况可,随访中未发现明显瓣膜严重反流.结论 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有多样性的特点,本文旨在为心外科医师在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治疗策略方面提供更多的临床经验,儿童主动脉瓣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应用自体心包行主动脉瓣瓣叶扩大成形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疾病的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术的26例主动脉瓣疾病(狭窄或关闭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 收集近中期随访时资料, 比较术前和术后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主动脉瓣下反流面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相关指标, 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扩大成形术的近中期疗效。结果 26例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 术后随访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病例, 随访时间(22.96±6.45)个月。术后近中期主动脉瓣狭窄或狭窄合并轻中度关闭不全患儿中与术前主动脉瓣跨瓣压差比较, 术后1个月(t=7.85, P<0.05)、6个月(t=6.43, P<0.05)、1年(t=6.16, P<0.05)、2年(t=4.22,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纯主动脉瓣狭窄9例患儿随访结果, 术前舒张期主动脉瓣反流面积(8.87±3.57) cm2, 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主动脉瓣反流面积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 明确诊断为PA-IVS并进行介入治疗的2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射线曝光时间、放射剂量。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动脉导管支架置入组和无支架置入组, 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患儿术前三尖瓣瓣环直径及Z值、右心室长径和右心室长径/左心室长径。比较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的24例患儿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右心室收缩压压差、血氧饱和度、乳酸水平的差异。分析25例患儿术后右心室改善情况。分析无支架置入组患儿术后氧饱和度与术后右心室收缩压压差、术后1个月肺动脉瓣瓣口开放程度及三尖瓣瓣环Z值的相关性。结果 25 例 PA-IVS 患儿中男19 例、女6 例, 手术年龄12(6, 28)日龄, 体重 (3.7±0.5)kg。其中1例仅采用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20例患儿仅采用PBPV, 另外 4例患儿同时接受了2种手术。动脉导管支架置入组与无支架置入组患儿术前三尖瓣瓣环Z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应用Ross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5年1月Ross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病变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12.4±5.3)岁。主动脉瓣赘生物7例,主动脉瓣二瓣叶畸形9例,主动脉瓣叶脱垂6例,瓣叶发育不良3例,主动脉瓣成形术后再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所有患儿均采用自体带瓣肺动脉行主动脉根部替换,均应用同种肺动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结果本组26例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大出血而2次开胸止血。在2例12年、24例(24.5±3.8)个月的随访期间,1例术后1年同种肺动脉瓣感染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手术时死亡。25例血流动力学优良,23例无主动脉瓣反流,2例仅存在轻微主动脉瓣反流;4例有同种异体肺动脉瓣轻度反流,1年后左室舒张末径从术前的(65。24±12.7)mm显著缩小到(49±8.23)mm(P〈0.05)。结论应用Ross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病变可取得较好的围术期及近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瓣膜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瓣膜发育不的狭窄(简称PS)球囊扩张术(简称PBPV)效果,采用超大球囊法为34例瓣膜发育不良型PS进行球囊扩张术。34例中轻型21例(平均年龄4.40岁),重型13例(平均年龄5.15岁),最小年龄11月。应用PBPV术球/瓣比值轻型1.36~1.64(平均1.14),重型1.20~1.64(平均1.52),术前后观察跨肺动脉瓣压差(△P),出院后随访多普勒超专心动图以监测△P。结果: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下行右心室流出道切开后跨肺动脉瓣补片术加改良体肺分流术(术式a)与经右室表面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加改良体肺分流术(术式b)两种术式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膜性闭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7月至2014年7月,共收治57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从中随机选出22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膜性闭锁患儿,其中11例患儿行术式a(a组),另外11例行术式b(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病死率、呼吸机辅助时间、CCU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监测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经皮氧饱和度、三尖瓣Z值、McGoon比值、肺动脉跨瓣压差、肺动脉瓣反流率(肺动脉反流束宽度与肺动脉瓣环内径的比值),比较两组患儿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a组患儿共死亡4例,b组患儿共死亡2例.a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平均时间为(127.09±46.81)h、CCU平均住院时间为(7.91±2.5)d.b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平均时间为(81.55±26.25)h、平均CCU住院时间为(4.82±1.08)d.两组比较,b组时间明显短于a组.出院当日,a组的肺动脉瓣反流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的经皮氧饱和度、三尖瓣Z值、McGoon比值、肺动脉跨瓣压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a、b两组患儿的经皮氧饱和度、三尖瓣Z值、McGoon比值、肺动脉瓣反流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肺动脉跨瓣压差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患儿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b组,a组患儿肺动脉跨瓣压差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儿三尖瓣Z值、McGoon比值均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肺动脉瓣反流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a组肺动脉瓣反流率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经皮氧饱和度、三尖瓣Z值、McGoon比值、肺动脉跨瓣压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组呼吸机辅助时间、CCU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但术后3个月以后随访,a组患儿右心室及肺血管发育优于b组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