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道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囊性黄斑水肿引起假性前房积脓的病例。设计:回顾性、非对照、连续性病例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2月1日,在BascomPalmer眼病研究所因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引起假性前房积脓的病例。结果:686例患者中的828只患眼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其中7只注射眼(0.8%)发生假性前房积脓(前房角出现白色结晶样混浊)和悬浮样白色结晶样混浊。所有假性前房积脓均发生在注射后的3d内,2周后完全消失。686例患者中未发生临床可疑的感染性眼内炎者。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后早期可以发生暂时性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对治疗可能有效的眼部适应证范围有所扩大。方法:对1例患鲜红色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FPDR)的年轻男性患者行前瞻性干预性病例研究。结果:患者右眼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然后行散布性全视网膜光凝,左眼仅接受光凝,发现右眼的视网膜厚度及新生血管处的荧光渗漏较左眼显著降低。结论:对于FPDR患者,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辅助散布性全视网膜光凝可能对治疗有利。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鲜红色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andello F.$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University of Udine, 3310…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各种类型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比较63例确诊为黄斑水肿的患者(87只眼)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眼压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4,8,12周与术前比较BCVA提高、CMT显著下降、眼压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各种类型黄斑水肿疗效确切,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推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64例(64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以完全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眼底激光治疗,对照组行眼底激光治疗,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实验组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眼底激光治疗后视力改善率(75.00豫vs 40.63豫)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厚度(170.05±32.12)μm vs(285.03±56.03)μm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推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能有效调节患者视力,改善其预后,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曲安奈德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玻璃体腔和球周注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网膜水肿的疗效的差别.方法 将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组和曲安奈德球周注射组,观察两组注药后第1、第2、第4和第8周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水肿的变化、并发症的情况.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术后4个时间点的视力、黄斑水肿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种途径给药治疗后,视力均有大幅提升.两组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8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周注射组远低于玻璃体腔注射组.结论 曲安奈德(TA)球周注射治疗糖尿病术后视网膜水肿,可以达到和球内注射同样的疗效,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蛇毒降纤酶和曲安奈德治疗外伤性玻璃体出血的效果,同时观察玻璃体腔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方法 建立外伤性玻璃体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曲安奈德组、蛇毒降纤酶组、联合用药组.直接眼底镜观察玻璃体出血指数、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玻璃体腔基质金属蛋白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结果 联合用药组玻璃体出血指数、PVR程度、玻璃体腔MMP-9、TGF-β1浓度都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蛇毒降纤酶和曲安奈德可以促进玻璃体腔出血的吸收、降低外伤性PvR程度;同时下调玻璃体腔MMP-9、TGF-β1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经散瞳间接眼底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检查证实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25例25只眼(其中人工晶体眼3例3只眼),玻璃体腔内注射40 g/L的TA 0.1 mL,待玻璃体腔透明度恢复适合激光光凝时行格栅样光凝治疗,随访3~12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晶状体、炎症反应、眼底情况,OCT检查视网膜厚度改变,FFA检查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情况,如发现毛细血管渗漏情况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个别出现眼压升高和假性眼内炎以及复发,尚需进一步观察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结论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并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在眼部的玻璃体腔处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疗效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未经有效治疗的42例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给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对病人症状、眼压、视网膜复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患者平均眼压(6±2)mmHg,术后一周患者平均眼压为(14.2±2.9)mmHg,P<0.05;视网膜复位首次手术成功率为78.6%(33/42),再次手术成功率为100.0%;患者的视力较术前也显著提高,P<0.05;并发症中发生1例脉络膜出血和2例一过性高眼压。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提高了视网膜复位率,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伴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严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4mg曲安奈德治疗。结果随访观察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黄斑区荧光渗漏减少甚至部分患者无渗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显著降低,黄斑水肿均减轻。治疗后第7d眼内压有不同程度升高,经局部滴降眼压药治疗1个月后眼压得到控制。术后发生假性眼内炎1例。结论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常见的小儿眼内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假性前房积脓在临床少见,作者复习149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中有13例假性前房积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万古霉素能否降低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moretinopathy,PVK)程度和减少眼内炎症、感染发生;观察外伤早期玻璃体腔白介素-1β(inter-leubn-1β,IL-1β)浓度与PVR程度相关性.方法 建立外伤性出血性眼球穿通伤动物模型.观察眼前节炎症、PVR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外伤早期玻璃体腔IL-1β浓度.结果 联合用药组PVR程度、眼前节炎症程度、IL-1β浓度都低于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组、曲安奈德组各发生细菌性眼内炎2例;万古霉素组、联合用药组未见细菌性眼内炎发生;外伤早期玻璃体腔IL-1β浓度与PVR程度高度正相关.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万古霉素能降低PVR程度和减低眼内炎症、感染发生;外伤早期玻璃体腔IL-1β浓度测定可能可以预测PVR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 TA) 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ME) 后眼压( IOP) 升高及控制
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介入性、剂量-疗效研究。62 例83 眼DME 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病人行玻璃
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mg( A 组,42 眼) ,另一组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8mg( B 组,41 眼) 。注射术后随访6mo;
并于1mo,3mo,6mo 进行眼压测量及控制。结果: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后,两组病人术后眼压升高发生率分别
为76.2%、73.2%。降眼压药物用于控制眼压大部分病人可达到满意效果,6 例术后青光眼需滤过手术治疗。
论:
尽管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是非常有效的DME 治疗手段,但高眼压和致青光眼是其主要并发症。但我们
推测高皮质醇应答是一种个性化反应,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玻璃体腔注射TA的92只眼分别于术后第1、3、7、30、60、90天行眼压、视力、裂隙灯及间接眼底镜检查,术前及术后30 d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 92只眼中,术后眼压高者19只眼,给予5 g/L噻吗洛尔眼液点眼,7 d后14只眼眼压恢复正常;2只眼控制在4 kPa以下,持续用药2个月后降至正常;3只眼眼压在注药后2个月才出现高眼压,联合用药后1只眼眼压仍在3.47~4.67 kPa.8只眼术后第1天出现前房闪辉,第2天消失.2只眼术后第1天出现前房积脓,玻璃体腔混浊,经局部及全身抗炎治疗,局部应用复方托吡卡安散瞳,1周后炎症消退.3只眼术后第1天发现视网膜局部小片状出血.本组病人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5只眼在注药后3个月黄斑水肿复发,给予二次注药.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TA后并发症主要有高眼压、炎症反应、视网膜毒性及黄斑水肿复发,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黄斑水肿的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的疗效。方法:合并黄斑水肿的白内障患者42例4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对照组22只眼,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及眼压等指标。结果:术后8、24、48周,治疗组视力高于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24、48周治疗组黄斑区中心视网膜厚度变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眼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黄斑水肿的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可以有效的改善黄斑水肿,促进视力的恢复,避免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底激光联合玻璃(32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依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于眼底激光治疗后第二天行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视力改善有效率为75%(12/16),对照组为37.5%(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眼底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的疗效更佳。结论:眼底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性激光疗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atherapy,TT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兔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用倍频532 nm激光建立兔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然后对造模成功的8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兔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进行治疗,定期观察眼压与眼底情况。结果联合治疗后3个月,眼压有2眼轻度升高,吲哚青绿造影示6眼渗漏完全消失。结论经瞳孔温热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17.
[背景]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病例报告]52例患者均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黄斑水肿,其中糖尿病性重度弥漫性黄斑水肿者为29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的囊样黄斑水肿者为15例,颞侧分支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者为8例,均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 mg(0.1 mL).随访1~10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眼底情况及炎症反应,并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视网膜渗漏情况.52例中46例视力提高,效果最佳者视力由治疗前0.1提高至0.6,6例的视力无变化;眼压升高者为2例,其中1例眼压高达6.80 kPa;水肿复发者为4例.[讨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有一定的疗效,但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并可见发生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据眼底血管造影,对36例(40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行黄斑区微脉冲激光治疗,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0.1mL(4mg)。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反应、晶状体及眼底改变,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干涉光断层扫描仪检查。结果所有患者视力均提高,其中1例病史3年的患者从0.1提高到0.5,3例出现眼压升高,2例局部滴降眼压药,1例加用口服药后控制。1例出现假性眼内炎。黄斑水肿均减轻。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经检眼镜、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证实的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等所致的弥漫性或(和)囊样黄斑水肿患者48例48只眼,给予玻璃体内注射40 mg/ml的曲安奈德注射液0.1 ml(4 mg),随访2~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晶状体、眼底情况,OCT检查视网膜厚度改变,FFA观察毛细血管渗漏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OCT显示视网膜厚度有明显下降,FFA显示治疗后荧光素渗漏明显减少,增生性改变减轻,3例患者眼压≥25 mm Hg,局部滴用降眼压药后控制,未见晶状体混浊加重,无感染发生。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可作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等所致的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69眼,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注射曲安奈德。观察术后视力及眼压情况,光学相干视网膜断层成像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提高,术后3月稳定。最佳矫正视力为0.56±0.18.术后黄斑水肿减退,黄斑中心凹厚度减低,3月后基本恢复正常253±169μm。眼压术后有增加,术后7d为19.42±6.97mmHg,术后1月为24.14±11.25mmHg,用药后基本可以降至正常,术后3月19.21±6.45mmHg。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能减轻黄斑水肿,逐步改善视功能,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安全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