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慢性脑供血不足 总被引:97,自引:1,他引:97
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4):247-249
18 8 9年Peabody首先对一组高血压或 /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突然出现一过性半身不遂、失语或失明等神经功能障碍发作 ,历时 2 4小时至数日自愈者称为“脑血管痉挛”。1 951年Denny Brown提出 ,由于中毒性肺炎或心源性休克等各种原因引起全身血压下降 ;或由于脑血管狭窄致脑内血流量的不足 ,出现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 ,命名为脑供血不足(CVI)。 1 955年Millikan发现 ,临床表现为反复可逆性短暂发作的神经功能缺失的病例 ,大多数可能是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表面的微栓子脱落引起的微栓塞所致。其后 ,由于F… 相似文献
2.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VBI患者56例,进行颅脑CTA、颅脑MRA、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对26例患者进行DSA检查。结果VBI患者TCD检查阳性率为71%,颈部血管彩超阳性率为62%,颅脑MRA阳性率为60%,DSA检查阳性率为96%,颅脑CTA阳性率为92%。结论在VBI诊断方面,CTA检查较MRA、血管彩超、TCD检查均有明显的优势,且与DSA检查有较好的一致性,提示CTA可能做为诊断VBI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但诊断多依赖主观症状,尚缺乏特异诊断标准。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angiography,3D-CT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快速无创性血管显示技术,有许多报道证明其在诊断脑血管病中有很大应用价值,但其在诊断VBI中的应用目前报道尚少。 相似文献
5.
6.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分析了13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并针对诊断学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137例VBI中,临床确诊的51例(37%),临床不典型,但经过眼震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特殊检查确诊的20例(15%);其它66例均拟诊为VBI。本文还对VBI的病因诊断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颈部MRA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25例健康才行颈部MR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73.6%,对照组28%,两组比较P=0.000,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3.6%存在椎基底病变,MRA能直观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CT血管造影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CT血管造影 (CTA)在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 3例确诊为VBAI的患者及 12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椎 -基底动脉 CTA检查 ,并在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结果 :5 3例患者中 ,92 .5 4% (49例 )分别检查出不同程度的局部血管内径变细 ;12例健康志愿者则只有 8.3% (1例 )检查出轻度一侧椎动脉局部狭窄。 CTA诊断 VBAI的敏感性为 93.9% ,特异性为 91.7% ;正常的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内径与狭窄的相应血管内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CT血管成像影可用来诊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椎基底动脉系统通常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其主要供应脑干、小脑、大脑、枕叶和颞叶后下部,各种不同病因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将表现发作性眩晕, 听力减退,耳鸣、头痛、肢体麻木无力、平衡障碍等, 我院 2005-01~2009-01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电图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电图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作用,一直存在争论。为此,作者进行了下列研究。 对象和方法 25例脑梗塞恢复期(PRBI),3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1例脑膜瘤患者以及10例健康对照者均做了神经系统检查。健康对照组均无高血压和颈椎病。 PRBI组中,18例男性病人平均年龄(X±SD)是63±7.0岁,7例女性是59±5.0。VBI组中,19例男性是49±14.0,13例女性是5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临床观察赛莱乐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方法 :选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 90例 ,男 5 8例 ,女 42例 ,年龄40~ 86岁。分两组 ,治疗组 5 0例用赛莱乐 15 0mg ;对照组 40例用维脑路通 0 6g ,加液体静滴 ,每日一次 ,10天为一疗程。结果 :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中 ,眩晕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早 ,10天后评定整体疗效 ,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赛莱乐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5例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逐日观察疗效。结果:纳洛酮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用药72小时后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赛莱乐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方法 :10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用赛莱乐 15 0mg(5 2例 ) ,用盐酸培他啶治疗对比 (48例 )。结果 :治疗组痊愈 18例 (34 6 % ) ,观察组痊愈 7例 (14 5 %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赛莱乐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盐酸培他啶相比具有起效更快 ,缓解病情迅速的特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甘露醇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对 12 0例诊断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治疗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对照研究 ,并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 TC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作为疗效观察的评定标准。结果 :甘露醇组 (应用甘露醇 ) 6 0例病人中 ,5 4例 (90 %)在 2 4小时内症状完全缓解 ,2例 (3.3%)明显缓解 ,3例(5 %)轻度缓解 ,1例 (1.7%)无效 ;非甘露醇组 (未应用甘露醇 ) 6 0例病人中 ,15例 (2 5 %)在 2 4小时内症状完全缓解 ,18例 (30 %)明显缓解 ,2 5例 (4 1.7%)轻度缓解 ,2例 (3.3%)无效。结论 :使用甘露醇是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途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59例患者按照有无眩晕或(和)头晕发作分为2组进行DSA检查,其中A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80例,B组(对照组)79例,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A组患者共有125处血管病变,其中椎动脉第一段(V1)迂曲39例,椎动脉(VA)起始部狭窄31例,锁骨下动脉(SCA)狭窄8例,分别与B组对照存在差异(P<0.01,P<0.01,P<0.05)。结论:V1迂曲和VA起始部狭窄很可能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突发性眩晕是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简称VBI)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临床治疗各异 ,疗效均不满意 ,为提高本病疗效 ,我院采用尼莫通 (Nimotop)注射液静滴治疗VBI患者 40例 ,疗效良好 ,现报道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我院从 1997年 1月~1999年 12月住院患者中选择 80例 ,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 ,且符合1989年WHO推荐的“可能VBI”诊断标准 ,起病急 ,同时合并下列其中①项以上者 :(1)运动障碍 ;(2 )感觉障碍 ;(3)单或双眼一侧视力 ,视野缺失 ;(4 )平衡失调、眼震、复视、耳鸣、构音不良等。患者全部做头颅CT或MR…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BAEP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0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09例VBI患者做常规BAEP检查,并对其结果按年龄、病程进行分析。结果:109便中异常81例,异常表现为各主波的波间期延长。其中病程〈2年者异常率为40.6%,2-5年者为87.8%,〉5年者为88.9%。结论:VBI2的BAEP异常率有随病程延长而增高的倾向。BAEP对VBI缓解期间病例诊断有一定参考意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