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状态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不同的肾功能状态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对1986年至2000年在本中心接受尸肾移植并采用CsA Aza Pred治疗的85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移植后早期肾功能状态将患者分成肾功能即刻恢复正常(IGF)、缓慢恢复正常(SGF)、未恢复正常(AGF)和延迟恢复正常(DGF)四种情况。统计移植后早期不同肾功能状态下移植肾存活率、半寿期、急性排斥(AR)发生率、慢性移植肾失功率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对可能影响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性别、冷缺血时间是影响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2)IGF、SGF、AGF、DGF各组的移植肾一年存活率分别为:89%,85%,83%,50%;五年存活率相应为:70%、65%、65%、30%,八年存活率分别为:62%、54%、57%、18%;半寿期分别为7.9、7.6、7.8、2.8年。各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16.5%(70/424)、23.5%(47/200)、31.5%(64/203)、56.3%(18/32),术后14年内慢性移植肾失功率分别为25.6%(83/424)、27.5%(55/200)、29.1%(59/203)、59.4%(19/32)。IGF、SGF、AGF、DGF组中肝功能损害、高血压、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感染的发生率依次增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不佳:SGF、AGF、DGF,尤其是DGF的发生直接影响AR的发生和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2.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杨俊伟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终末期肾衰;肾移植毫无疑问,人类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的问世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肾衰患者治疗中的一个里程碑。E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肾移植的风险、以及影响肾长期存活的因素。方法对54例≥60岁老年肾移植病例(老年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05例〈60岁肾移植病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在术后1年,3年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2.6%/88.9%、79.6%/75.9%。老年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7.4%,与对照组(8.9%)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进行肾移植手术,需进行详实有效的术前检查(特别是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并积极运用个体化抗排斥药物。  相似文献   

4.
对107例患者同种异体肾移植,3年人/肾总存活数59/52例,其中存活最长14年。认为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时间与长期存活有关;正确应用免疫抑制剂,加强肾移植后恢复期的随访、指导及防治并发症是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我国进行胰肾联合移植(SPKT)的可行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在80余次尸体供者腹腔多脏器联合摘取及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在临床施行SPKT3例,胰十二指肠移植于右髂窝,肾脏移植于左髂窝,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袖片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门静脉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胰腺外分泌引流采用经膀胱途径。结果:1例已存活8个月,术后未用胰岛素,胰肾功能良好,无并发症,已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1例术后47天死于脑出血,死亡时胰肾功能良好;1例术后49天胰腺动脉血栓形成,死于坏死性胰腺炎。结论:SPKT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终末期肾病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它将成为治疗该病的一种安全、有效、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是大多数移植肾失功的前奏,尽管新型免疫抑制剂及预防感染措施的应用,使得急性移植肾丢失显著下降,但是远期移植肾丢失并未改善,当前肾移植患者面对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因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感染导致死亡和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导致移植肾丢失。本文主要综述当前移植肾功能的监测方法,引起移植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和防治移植肾功能损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测慢性移植肾失功(CAD)患者(A组)和终末期肾病患者(B组)的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外周血CD3 、CD2 5、CD 28、CD3 CD 25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A组PRA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P<0.05),但两组PRA中度以上致敏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单纯PRA-类抗体阳性率高于B组(P<0.05),B组单纯类抗体阳性率高于A组(P<0.05);A组CD2 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B组。表明肾移植后长期存活的CAD患者的免疫状态接近于尿毒症患者,不属于免疫高敏人群。  相似文献   

8.
9.
于立新 《山东医药》2012,52(44):1-3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大幅下降,但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率却没有显著提高。导致移植肾远期丢失的原因包括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带功能死亡等。人们也因此在免疫抑制剂最小化、撤除神经钙调素抑制剂(CNI)类药物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提高移植肾远期存活率。但是,最近的研究提示,慢性体液性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0.
霉酚酸酯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探讨(附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MMF,联合小剂量环孢素A(CsA)和强地松(Perd)治疗9例CAN患者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9例中有8例患者的血清肌酐(SCr)下降,治疗前和随访时SCr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达88%,其中2例因严重腹泻而被迫停用MMF,有1例SCr升高治疗无效,转为血液透析。结论:MMF,联合小剂量CsA和Pred治疗CAN有一定效果,腹泻是应用MMF的严重副反应,影响了MMF的使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免疫抑制剂与慢性移植肾肾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40年前开展器官移植以来,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得移植物短期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是移植物长期存活率并无明显改善.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已成为移植肾远期失功的首位原因.现已发现慢性神经钙蛋白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肾毒性对CAN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很多临床试验通过调整CNI的使用来防治CAN.  相似文献   

12.
胰肾联合移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终末期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我国进行胰肾联合移植(SPKT)的可行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在80余次尸体供者腹腔多脏器联合摘取及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在临床施行SPKT3例,胰十二指肠移植于右骼窝,肾脏移植于左骼窝,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袖片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门静脉与骼外静脉端-侧吻合,胰腺外分泌引流采用经膀胱途径。结果:1例已存活8个月,术后未用胰岛素,胰肾功能良好,无并发症,已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1例术后4  相似文献   

13.
慢性移植肾肾病及移植肾组织细胞衰老加速发展学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allograftnephropathy,CAN)是肾移植患者重返透析的主要原因,特征是移植肾功能衰竭,同时伴有非特异性移植肾组织病理学改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动脉内膜纤维素样增厚,以及不同程度地肾小球病变)。CAN既往称为慢性排斥反应,现今之所以称为CAN,主要是因为慢性排斥反应通常被认为是由免疫性因素所致,而新近研究结果显示,导致CAN的因素不仅有免疫性因素,而且还有供肾的质量和移植肾的负荷等非免疫性因素。CAN的临床防治,也不仅要考虑免疫性因素,同时还要兼顾供肾质量及…  相似文献   

14.
郭丰富 《山东医药》1997,37(9):47-47
1977年,Busing首先采用胰肾一期联合移植(SPKT)治疗糖尿病肾功能衰竭,同时纠正糖尿病和尿毒症。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开展,目前移植物1年存活率已达55%~75%。现将有关SPKT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1 移植器官的切取 一般对供者采用腹部大十字切口,多器官原位灌注及整块切取的方法。主动脉插管灌注后,切取肝脏、全胰腺、十二指肠、脾脏、双侧肾上腺、肾脏及输尿管等。腹主动脉切取范围上至主动脉裂孔,下至髂血管分叉6cm处。灌注液一般选用UW液,其保存胰腺的最长时限为30小时。修整器官时,先分离双肾、输尿管及其血管,再修整胰腺、十二指肠和脾脏。保留好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上述二动脉开口的腹主动脉片和门静脉。2 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病是糖尿病病人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而高血压是 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这些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肾移植后尽管肾功能回复正常 ,但仍存在高血压 ,然而 ,若同时进行肾脏和胰腺移植 ,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变化情况则尚未见报道。为此 ,作者对 1 3 6例行肾和 (或 )胰移植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1 3 6例患者均为 1型糖尿病病人 ,其中 1 0 8例接受了肾和胰移植 ,2 8例仅接受肾移植。两组病例的基本特征中 ,仅年龄有较大的差异 ,仅行肾移植组年龄较大 ( 45对 3 7,P <0 0 0 1 ) ,差不多所有的病人都有高血压病史 ( 98%…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肾移植手术后移植肾失功的因素。方法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共750例,分析移植肾失功率及失功原因。应用Logistic分析影响移植肾失功的独立因素。结果 5年内移植肾失功率为3.87%,存活率为96.13%,肾移植受者的存活率为97.73%;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感染,显著影响移植肾的存活率(P0.05)。年龄、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肾冷缺血时间、肌酐恢复正常时间、患者1个月内状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感染)均属影响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因素。结论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感染的发生进行严格控制,对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肾移植情况进行总结。方法:对6例终末期狼疮肾病肾移植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和手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病程4.4年,进行移植手术时全身病情稳定;术前均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控制SLE病情,手术后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平均随诊时间为24.2个月,无1例发生急、慢性排异反应及狼疮肾病复发,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终末期狼疮肾病患者的移植肾存活及功能状况良好,无狼疮肾病复发,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狼疮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影响存活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广西血液净化中心1998~2008年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死亡病例按透析时间长短分为A(3月)、B(3个月~3年)、C(3年)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死亡患者中,肺水肿及尿毒症症状是较常见的透析指征,心脑血管事件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三组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甲状旁腺素、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是高龄、低蛋白血症、贫血。有效的透析前管理、改善营养状况及贫血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及质量。  相似文献   

19.
彭劲民  张卓莉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2):1037-1039
狼疮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见于60%的SLE患者。尽管近年来LN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仍有5%-22%的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需行肾脏替代治疗。早在1975年,美国36个移植中心的汇总资料表明,LN移植肾存活率和患者2年生存率与其他ESRD患者无显著差别。此后终末期LN的肾移植迅速发展。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研究均显示LN患者肾移植后病死率下降,5年生存率可大于90%,显示出LN患者行肾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新型免疫抑制剂和免疫抑制方案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肾移植的效果,使得肾移植的一年生存率稳定在90%以上,但是对于肾移植的远期存活并没有太大影响,移植肾的5年存活率在扩大标准尸体供肾、普通尸体供肾、活体供肾分别为54%、69%和80%[1].其中,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nephropathy,CAN)仍是移植肾失功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对于CAN患者的最佳免疫抑制方案仍不明确,本文将综述目前CAN免疫抑制剂变更的主要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更好的治疗CAN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