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8例。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后凸畸形Cobb's角,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Cobb's角明显恢复(t=9.26,P〈0.01;t=7.35,P〈0.01),伤椎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t=8.32,P〉0.05)。随访6~36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平均伤椎后凸畸形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分别较术后丢失5%和8%。5例完全神经损伤者(Frankel A级)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24例不完全神经损伤者(Frankel A~D级)中21例(87.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断钉1例,钉道松动1例,过度牵伸复位致神经损伤加重1例。结论: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生理弯曲,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但也存在断钉、钉道松动、伤椎高度及矫正角度丢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0例。男49例,女11例。年龄29~63岁,中位数48岁。骨折位于T1116例、T1218例、L117例、L28例、L31例。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D级20例、E级40例。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4~7分,中位数6分。载荷分享评分3~8分,中位数6分。受伤至手术时间1~3d,中位数2d。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90min,中位数70min。术中出血量80~150mL,中位数100mL。住院时间10~20d,中位数14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中位数18个月。术中均未出现神经损伤;1例术后1个月复查发现1枚椎弓根螺钉钉帽脱落,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伤椎前缘高度丢失、Cobb角增大,患者因无明显腰痛症状而拒绝翻修治疗,继续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后遗留脊柱轻度后凸畸形;1例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前因腰痛检查发现1枚椎弓根螺钉钉体折断,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常规取出内固定物,未进行其他特殊治疗。伤椎前缘高度,术前(20.3±1.9)mm,术后3d(33.5±2.1)mm、1个月(32.5±2.2)mm、3个月(32.2±1.3)mm、6个月(31.6±1.2)mm、12个月(31.3±0.7)mm、18个月(30.8±0.6)mm。伤椎Cobb角,术前20.6°±3.5°,术后3d 8.2°±2.3°、1个月9.8°±1.8°、3个月10.4°±2.3°、6个月10.6°±2.7°、12个月10.9°±2.5°、18个月11.2°±2.8°。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恢复伤椎高度、改善伤椎后凸畸形,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能创伤的日渐增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损伤机制和类型变得更为复杂。单纯采用后路椎弓根固定或前路植骨内固定手术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本院自2000~B2006年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2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骨折AO分型[1]为国际上较广泛应用的分型方法,对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胸腰椎B型骨折为牵张性损伤,其中B1型是以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为主的骨折。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我院采用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常见损伤,1998-2002年本院采用后路切开经椎弓根器械(AF、USS)治疗腰椎骨折患者37例,术中同时行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或经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3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瘫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术后进行6~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结果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占91%(29/32),术后植骨融合率达100%,随访期间未见钢板、螺钉断裂及松动。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融合率高、术后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胸腰段是脊柱损伤的好发部位,约占脊柱骨折的2/3-3/4,而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多由高能量暴力引起,由于其累及脊柱的二、三柱结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韧带损伤、椎管狭窄和脊髓神经损伤,多为不稳定性骨折,其后果严重,轻者丧失劳动能力,重者丧失日常生活能力,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6月,我们对25例行前路或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的患者进行了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创伤,多伴有脊髓损伤,以往常采用后路减压复位固定手术予以治疗。这种方法近期疗效尚好,但远期观察有内固定失败、病椎高度降低、后凸畸形加重等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病椎骨水泥强化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7/2010~10收治的22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结合病椎骨水泥强化固定重建脊柱即刻稳定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第3天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判断疼痛改善程度,测量椎体前缘、后缘高度的变化判断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有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结果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的VAS 评分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前缘的高度明显增高(P <0.05)经5~12个月随访,无腰部疼痛,椎管无占位,无继发性后凸畸形发生,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病椎骨水泥强化固定术能很早解决疼痛,实现重建脊柱的即刻稳定性,适合于椎体骨折的脊柱稳定性重建和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帅省夫  帅淑华 《中医正骨》2011,23(6):57-57,59
桡骨远端骨折占所有前臂骨折的74%,男女比例为1∶14[1]。对于由高能量损伤引起的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面及下尺桡关节者,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采用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9例,男28例,女11例.年龄21~62岁,中位数40岁.损伤椎体:T1212例,L114例,L27例,T12~L14例,L1~L22例.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分类:A型12例,B型18例,C型9例.按脊髓损伤的Frankle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10例,D级10例,E级12例.CT检查示:椎体后壁均不完整并有碎骨块压迫硬膜囊,椎管内矢状径占位20%~80%.MRI检查示:伤椎上位、下位椎间盘无变性及破裂.X线片示: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11°~42°,中位数28°;伤椎前缘压缩后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40% ~ 70%,中位数49%;伤椎后缘压缩后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70% ~ 90%,中位数81%.受伤至手术时间6h至7d.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伤椎恢复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失血量300~1000 mL,中位数400 mL.手术时间100~180 min,中位数120 min.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14个月.均无切口感染、螺钉松动、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内固定物取出后无复位丢失等现象发生.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Cobb角分别由术前28.7°±2.3°降至5.5°±0.8°、5.8°±0.7°.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分别由术前(42.3±3.8)%升至(84.5±4.9)%、(80.6±4.3)%;伤椎后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分别由术前(81.5±5.1)%升至(90.6±4.9)%、(89.7±4.7)%.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25例恢复至E级,6例恢复至D级,4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B级,1例仍为A级.结论:采用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变椎体“蛋壳样”病理状态,增加前柱的支撑力,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正常的脊柱序列,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韩滔 《中医正骨》2010,22(6):40-41
自2001年4月至2006年5月,笔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s,DHS)、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s,DCS)、角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远端骨折患者36例,现就一些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前、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抽取9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8例。分别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螺钉系统内固定技术和前路减压椎体问植骨融合钉板系统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椎体间钉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13年5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2~68岁,中位数46岁。胸椎结核11例,胸腰段结核8例,腰椎结核7例。单节段病变18例,2节段病变7例,3节段病变1例。15例患者存在发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21例患者合并椎旁及椎管内脓肿。脊髓神经损伤情况按照ASIA损伤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12例、E级9例。病程2~12个月,中位数7.8个月。围手术期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植骨融合、并发症发生、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脊柱功能恢复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6~4.8 h,中位数3.2 h。术中出血量430~1800 m L,中位数610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中位数20.5个月。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1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1例术中出现胸膜破裂,予以修补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后恢复;6例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一过性疼痛,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及理疗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3个月出现髂窝脓肿,应用抗结核药物5个月后脓肿消失。术后18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11.2°±5.3°)较术前(29.2°±13.8°)改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3.28±2.09)分]较术前[(40.2±14.1)分]降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D级2例、E级24例。结核均治愈,随访期内未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有效控制结核症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促进脊柱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要求更准确、更有效.胸腰椎爆裂骨折其骨块对脊髓的压迫多数来自椎管的前方,严重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其突入椎管内的骨块大,椎体高度丢失多.通过后侧彻底减压困难较大,完全恢复椎体高度更难,我们采用后侧入路侧前方椎管减压,椎体植骨重建,双凤尾档板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例,随访一年以上者78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采用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20~43岁,中位数31岁。损伤椎体,T116例、T129例、L16例、L24例。按照Magerl胸腰椎骨折分类,均为A型。受伤至手术时间5~11 d,中位数7 d。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纠正、疼痛缓解及脊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8±21)min,术中出血量(41±23)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均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与术后8个月Cobb角分别由术前23.7°±7.6°降至4.7°±3.4°、6.3°±2.2°。术后1周与术后8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分别由术前(61.5±15.6)%升至(94.8±7.6)%、(91.5±7.9)%;伤椎后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由术前(92.6±4.3)%升至(98.8±0.9)%、(97.3±0.8)%。术后1周与术后8个月伤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由术前(7.5±1.3)分降至(2.6±1.1)分、(0.5±0.3)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89.1±2.7)%降至(58.6±18.7)%、(3.7±2.6)%。结论:采用新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明显缓解疼痛,有利于脊柱功能的恢复,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自1999年6月~2002年8月,作者采用后路减压、短节段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加椎间自体骨或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28例腰椎滑脱症病人,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段军富  张红敏  王博  张峰 《中医正骨》2011,23(1):45-45,47
跟骨骨折十分常见,可分为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其中绝大多数属关节内骨折。因跟骨结构独特,解剖关系复杂,跟骨骨折治疗不当易致残。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我们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军  毛谡  王晓燕 《中医正骨》2010,22(12):52-53
累及梨状窝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是股骨近端骨折中比较特殊的类型,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们采用间接复位加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固定治疗此类病人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林一峰  郭星  庄洪  黄宏兴  李钊 《中医正骨》2005,17(11):27-28
近年,随着车祸和高层建筑坠落事故的增多,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逐渐增加,而且病人多正值青壮年,常见的部位为T11~T3,骨折常使脊髓和神经受压损伤,致残率高,常出现截瘫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治疗上比较棘手,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其中AF内固定系统由于已国产化,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对一些经济条件差的病人非常适用.自1997年10月~2003年8月,作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术加AF内固定系统固定减压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9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