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最重要的致病因子,对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治疗可使溃疡病的复发明显降低。本研究对56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治疗后随访3年,观察消化性溃疡复发及HP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代治疗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正> 自1982年有人从慢性胃炎胃窦粘膜中成功地分离和培养出幽门螺杆菌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是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子,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协同因子,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已成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众多,经过临床证实,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Hp从发现到现在已有 1 8年的历史 ,1 8年来Hp感染的治疗一直是胃肠病工作者最关注的和研究最热门的课题。1 Hp感染治疗的研究现状根除Hp的方案很多 ,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 ,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含铋制剂 ;另一类含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 受体阻断剂 (H2 RA)。根据药物组合情况 ,又可分为二联疗法、三联疗法及四联疗法。疗程为1~ 2周。体外药敏试验 ,Hp对 50~ 6 0种以上抗生素敏感 ,然而体内证实真正敏感的抗生素只有阿莫西林(Amoxicillin)、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四环素 (Te tra…  相似文献   

6.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疗法国内资料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瑜元 《广东医学》1998,19(7):485-486
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和防止其复发,对症状顽固,一般治疗无效的Hp相关性慢性胃炎根除疗法时能奏效,故临床应用日广。然而Hp根除不易,寻求效俭、安全、方便、价廉的方案是研究热门。近年国内学者对国外提出的方案进行验证和改革,积累了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措施。本文收集lop-lop年于医学杂志发表的论文,方法是通过中国生物学医学文献光盘(CBMDISC)检索,结合(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疗卫生》查阅,凡符合下述标准均收入本研究:①取材于本单位临床研究;②根除即结果以国际/k认的标准即停药后4周…  相似文献   

7.
多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某些胃、十二指肠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低度恶性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的重要病因[1,2],也是胃癌的可能病因之一[3].根除H.pylori后,可使患者胃炎消失,治愈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4].单纯根除H.pylori后,溃疡就能成功地愈合,没必要再抗溃疡治疗,因此,不但经济,而且可显著地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使低度恶性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部分或完全缓解[5].但是H.pylori感染根治后可复发,并且与消化性溃疡、低度恶性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复发密切相关[6,7].H.pylori感染根治后复发可能是原始感染菌株再燃或由新菌株再感染所致.区别是再燃或再感染,有助于对H.pylori感染流行病学的认识,寻找合理的对策,治疗与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8.
9.
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及根除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凡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81-82,105
自1983年从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经研究表明其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都有一定的病因学联系,本文旨在对Hp感染及根除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影响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疗法的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岸高  钟志强 《医学综述》2000,6(5):224-225
<正>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和防止溃疡复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单纯使用制酸药(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愈合的消化性溃疡,年复发率达60%~80%,而根除HP后,溃疡的年复发率降至3%。因此,对HP相关性溃疡必须进行HP根除治疗已达成共识。近年来,有关根除HP的治疗方案研究报道甚多,现就国内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勤动  方平楚 《浙江医学》1996,18(4):196-198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法检测了41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HP抗体。结果显示抗体滴度3个月后即有轻度下降,5个月后平均下降幅度可达50%以上。该结果可用于观察临床抗Hp疗效、指导调整临床抗HP治疗方法,并为随访(?)血清HP抗体时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方案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9例根除Hpylori失败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三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及四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替硝唑+枸橼酸铋钾)治疗,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通过13C-尿素呼吸试验判断根除效果,并评价耐受性。结果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达86.67%,患者依从性好(95.56%),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3.34%)且轻微,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的7d三联方案为安全有效的根除Hpy/or/补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郑在友 《吉林医学》2013,(27):5637-5637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分析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愈合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择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和阿莫西林予以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和替硝唑予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阴性率,并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8.6%)明显高于对照组(65.7%),治疗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疼痛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溃疡愈合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更加良好,效果显著。结论: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可以减少耐药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21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例。结果:治愈率96.78%,复发率11.48%,无1例需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特点,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基本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仅限于少数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合并症处理。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可能同时存在食欲不振、暖气、腹胀、恶心、呕吐等.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FD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感觉异常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关[1,2,3].HP可能是FD发病机制之一,持续感染可能改变胃动力和感觉生理学[3].但HP与FD的关系目前尚存争议,抗HP感染治疗FD目前处于探索和研究之中.我们通过观察FD不同临床亚型中根除HP治疗,并与促动力药治疗比较,进一步探讨根除HP在HP感染性FD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国属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高感染国家。HP的检出率在成人胃溃疡患者为72%~100%,十二指肠溃疡为73%~100%,活动性胃炎为71%~94%。目前基本上得到公认的是HP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表明,HP感染在儿童具有与成人的相似性。本文就小儿HP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我院1990年9月~1992年6月对33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并对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用雷尼替了及得乐冲剂进行对比治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330例均为胃或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其中男264例,女66例,年龄22~70岁,平均48.7岁。1.2HP检测方法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距幽门孔1cm处用活检钳取一小块粘膜立即放入HP快速诊断试剂盒内(由福建三强生化有限公司生产),据不同显色反应判断结果无色为阴性,淡黄至桔红色为阳性。1.3治疗方法将胃镜检查确诊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29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行根除治疗后自然再感染Hp情况,以研究Hp根除后的人群再次感染Hp的概率,以期对自然状态下Hp再感染途径及方式进行探索。方法对2003年1月~2003年12月在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胃镜检查的Hp感染者给予Hp根除治疗,符合根除标准的300名患者纳入研究,并对其进行连续5年随访,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观察Hp的再感染情况。结果第一年再感染率为1.01%,第二至第五年的Hp累积(年)再感染率分别为3、96%(2.91%)、8.15%(4.24%)、8.96%(0.81%)、9.81%(0.42%)。结论Hp根治后的人群存在再次感染Hp的可能性,前三年其Hp再感染的可能性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三年后的再感染率维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