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痛是临床中诸多疾病比较常见且比较难治的症状表现之一,张仲景辨治腹痛常见证型有少阴阳虚便脓血证、少阴阳虚水泛证、少阴阴盛格阳证、肝热气逆证、寒疝腹痛证、肝水气证、太阳风水表虚夹杂证、少阳胆郁发黄证、虫证、妊娠宫寒证、气血郁滞腹痛证、产后气血郁滞腹痛证及胞中瘀血内阻腹痛证、妇人气血虚腹痛证等,结合导师王付教授临证辨治腹痛的思路与方法,将其诸多证型按照六经、杂病、妇科等进行系统分型辨治则常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20,19(1):13-16
运用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少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6大证型,即少阴热证、少阴寒证、少阴虚证、少阴血证、少阴气郁证、少阴痰湿证;二是少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少阴病本证与少阴病本证相兼、少阴病本证与太阳阳阳少阳太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少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太阳病证、某些脾胃证、某些肝胆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白通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方由葱白(四茎)、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3味药组成,具有补阳破阴之功效,主治少阴寒证兼阳虚下利。方中附子、干姜大辛大热,温补少阴,扶阳祛寒;葱白破阴通阳,交通阴阳。笔者师其方义,近年来用于治疗少阴阳虚所致的有关疾病,疗效颇佳,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4.
苗小玲 《河南中医》2013,33(1):20-21
目的:总结王付教授论学用小青龙汤的基本功.方法: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研究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探索主治太阳伤寒证与寒饮郁肺证相兼、或寒饮郁肺证、或溢饮寒证,关注煎煮、服用方法及加减用药,领会方证辨病精神,以及运用小青龙汤辨治鼻窦炎、过敏性哮喘、肺气肿等的疗效.结果:临床欲娴熟运用小青龙汤必须重视基本功的训练.结论:运用小青龙汤是辨治肺系疾病及疑难杂痛的首选方.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的附子汤证,大都以阳虚寒盛或阳虚寒湿作解,笔者以为不够确切,尚欠明朗。少阴病阳虚寒盛的临床特点多是身踡欲寐,下利脉微,四肢逆冷,甚则格阳戴阳,治用四逆汤辈,附子生用,意在破阴回阳,而附子汤证与此绝然不同,且附子炮用,显见其区别于一般的阳虚寒盛。但其也并非阳虚寒湿,有关阳虚兼有寒湿者,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自是的对之方,无须再以附子汤充数。不能因症见身疼骨节疼,方用苓术,就认为有寒湿。那么附子汤证到底属于何证呢?笔者认为此证当是少阴经表寒化证。 所谓少阴经表寒化证,是指少阴邪从标化寒,移寒于太阳,而见类似太阳伤寒之表证而言。少阴之寒,移于太阳,由于太阳行于背及  相似文献   

6.
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由甘草、附子、干姜三味药组成,乃仲景为少阴寒化证所设,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主要用于少阴病阴盛阳虚、四肢厥逆之证。笔者临床以此方治疗妇科疾病辨证属阳虚内寒证者效果良好,兹举验案数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六经辨证理论为指导,结合作者30余年临证实践经验,通过对中医经典及张仲景所论"咳"之相关条文的归类、分析,探寻六经咳证机理、辨治技巧及方药运用规律,并将仲景所论之咳概括为太阳寒饮咳、阳明少阳热咳、太阴少阴虚寒咳、少阴厥阴气郁久咳,以便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8.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代表方。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身体疼痛,兼见嗜睡、咽痛、痰有咸味等症状,具有沉脉或微细脉,是太阳少阴两感证的主要症状,致病机理为阳虚受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温少阴之阳,祛太阳之寒,能够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该方不仅可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外感病,还可治疗多种内科杂病,只要辨证为太阳少阴两感证,病机为阳虚受寒,即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  相似文献   

9.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2020,40(3):411-4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相似文献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该方是为少阴阳虚兼有表证,即《伤寒论》所说的少阴与太阳两感证而设。临床上常用以治疗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不温、但欲卧、脉沉细者。功  相似文献   

11.
韩国栋 《河南中医》2013,33(1):10-11
吐涎沫根据其痛西病机不同,可分为厥阴肝寒气逆证、肺水饮证、饮阻脾胃证、寒饮郁肺证、肺胃阴虚证五种证型,分别予吴莱萸汤、射干麻黄汤、半夏干姜散、小青龙汤、麦门冬汤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从用药要点、方药配伍、用量比例解读桂枝汤。合方辨治太阳中风证(风寒表虚证)与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脾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气阴两虚证、肺热证、肺寒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肾虚不固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如风湿性心脏病、室上性心动过速、慢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以此合方用之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修园认为少阴标寒本热,其从化规律为从标而寒化,为阳虚里寒证,治以回阳法(附子汤);或从本而热化,为阴虚本热证,治以补正救阴法(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猪肤汤、黄连阿胶汤、猪苓汤、桃花汤)或攻邪救阴法(三急下证);或得中气太过,为热证,则阴阳能交通,手足不冷而温,预后尚佳;或不得中气而成病,为寒证,且在上为君火而在下为肾水,主阴枢,可灸太溪等穴。少阴枢病有四种:上火证以咽痛为主要表现,有四证;下水证以虚寒下利为主要表现,有三证;急症中少阴本热证有三急下证,少阴标寒证有二急温证。  相似文献   

14.
赤丸是辨治寒痰证的基础代表方,本文探讨合方应用赤丸辨治脾胃夹寒痰、肝夹寒痰、心夹寒痰、肺夹寒痰、肾夹寒痰等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解读麻黄汤组成,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合方辨治太阳伤寒证(风寒表实证)与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脾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气阴两虚证、肺热证、肺寒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肾虚不固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等相兼,重视临证合方运用麻黄汤则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靳三元 《陕西中医》2006,27(5):615-616
当归四逆汤载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主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阳虚血弱证。笔者临床用此辨治气血亏虚,寒凝经脉,血运不通所致证,多取良效。诊余闲笔,不揣陋见,以抛砖引玉。1产后手足厥寒证赵某,女,52岁。2004年6月25日诊。主诉:手足厥冷疼痛10年。10年前因产  相似文献   

17.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7,16(1):10-12
半夏泻心汤合方思路包括辨治脾胃寒热夹杂证与肝病证相兼如脾胃寒热夹杂证与肝寒证相兼、与肝湿热证相兼、与肝气郁滞证相兼、与肝瘀血证相兼,脾胃寒热夹杂证与心病证相兼如与心气郁证相兼、与瘀阻心脉证相兼、与痰阻心窍证相兼,脾胃寒热夹杂证与肺病证相兼如与肺寒证相兼、与肺热证相兼、与肺阴虚证相兼。解读案例如半夏泻心汤与百合地黄汤合方加味辨治慢性胃炎、糖尿病,半夏泻心汤与枳实薤白桂枝汤合方加味辨治慢性胃炎、抑郁症,半夏泻心汤与小青龙汤合方加味辨治慢性红斑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半夏泻心汤与栀子柏皮汤合方加味辨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8.
从临床角度研究经方辨治不孕症,发现仅用一个经方辨治不孕症尚有一定局限性,若能将2个或3个经方合方应用,常常能取得预期最佳治疗效果,如茵陈蒿汤与当归四逆汤合方辨治肝经湿热,血虚阳虚证不孕症;天雄散、薏苡附子败酱散与桂枝人参汤合方辨治阳虚夹热,寒湿浸淫证不孕症;小半夏加茯苓汤与右归丸合方阳虚夹痰湿证不孕症;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与四妙丸合方辨治湿热瘀阻血虚证不孕症;四逆散与二仙戟蚣汤合方辨治阳虚肝郁证不孕症,温经汤与栀子豉汤合方辨治寒瘀血虚夹热证不孕症。  相似文献   

19.
运用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少阳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4大证型,即少阳热证、少阳寒证、少阳虚证和少阳寒热夹虚证;二是少阳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少阳病本证与少阳病本证相兼、少阳病本证与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少阳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太阳病有类似少阳病、某些悬饮证有类似少阳病、某些肾膀胱病证有类似少阳病的表现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少阴病是伤寒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少阴阳气与邪气之间相互竞争的过程。尽管少阴病过程中可以出现发热、厥逆、呕吐、下利、咽痛等证候,但《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文45条中言及下利者23条,足见少阴病下利之重要。笔者认为,伤寒病过程中的少阴下利及其伴随症状最能反映少阴阳虚转变及少阴病由轻到重的证候变化。笔者试通过对单纯少阴阳虚下利由轻到重的论述,对少阴病少阴阳气盛衰的动态转变有一个整体的辨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