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上承东汉之末,下迄隋初,名医辈出,医著繁富。就胸痹病病机、证治而言,魏晋南北朝医学所论与《金匮要略》相较,病机阐述以继承为主,证候描述传承中有发展,治疗方法继承中尤其着重创新。通过二者所论的比较,古代对于胸痹病的因机证治体系较为完整地展示出来,对于当今诊治该病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胡冬裴  李小茜 《中医药学刊》2010,(11):2306-2309
中医美容历史悠久,其发展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柔医学与文化为一体,融美容保健和美容治疗为一身,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魏晋南北朝美容医学发展迅速,不仅具有先进的美学理论、关学思想,更不乏美容技术、美容手段、美容药物,精彩纷呈,花团锦簇,别具风格的学术内容,展示了这一时期医学美容的重要成就,也为后世医家所崇尚,询为医学美容之典范。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医学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局势乱 ,社会思想杂 ,学术风气新 ,注重临床实践 ,形成了以临床医学为特色 ,多种学术思想体系并存的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5.
《金匮要略》所载引自《古今录验》的续命汤,经魏晋南北朝医家创新,在其基础上演化为大续命汤、小续命汤、西州续命汤等,为治风邪入中经络的常用方。通过探析魏晋南北朝诸续命汤证治、方药之异同,希冀为当今中风病的证治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纵观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家、医著、医论、医方,其中医理论水平已有一定的深度.文章通过对该时期医家、医著养生学术的研究,填补这一时期中医学术发展史的空白,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医妇产科学取得长足的发展,妇产科疾病外治法特色尤为显著,对于胎前、孕期、产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对该时期中医妇产科的特色研究,尤其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治、预防和保健进行了发掘和整理,这将对中医妇产科学术的继承发展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瑞贤  芦琴  张卫  张慕群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906-1908
魏晋南北朝时期,药物计量单位有一些变化,度在使用中逐渐减少,称量药物的工具逐渐向质量计量单位靠拢。许多在汉代以前还是以度、量计算单位的药物开始也使用了衡的单位,有些拟量、估量单位的药物也采用了质量计算多少。还出现了一些医家专用的计量单位。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关于精神疾病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病 ,古多归属鬼祟之疾 ,称之为“苛疾”。《吕氏春秋·知接》高诱注曰 :“苛 ,鬼神下人病也。”范行准先生解释曰 ,“下”疑作“娆” ,有祟人之意。《管子·小称》云 :“逐堂巫而苛病起。”又云 :“常之巫审于死生 ,能去苛病。”可见 ,当时人们并称“苛”为鬼神做祟之病。魏晋以降 ,人们崇尚精神生活并且重视养生。服石炼丹蔚然成风 ,由于服用有毒矿物药 ,产生大量毒副作用。其中损坏人体神经中枢 ,导致精神错乱 ,发癫、发狂便是毒副作用之一。服石成为该时期精神疾病诱因。例如《服石论》所言的“狂易叫走” ,“丹石发热……心忪惊狂 ,…  相似文献   

10.
中医外治法萌芽于商周,先秦时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延伸到儿科领域.不仅可以治疗外科疾病,而且大量应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外治的方法除敷涂外,还有洗浴、粉身、滴、塞以及砭刺、药熨、蒸汗、渍浴、取嚏、按摩、吹气等多种.通过对该时期儿科外治法特点的研究,了解当时外治法的精华,可以填补中医学术发展史的空白,对中医现代,晦床运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冬裴  李小茜 《北京中医药》2010,29(2):104-108,138
中医外治法是与内服药物治病相对而言的一种治疗方法。纵观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家医著、医论、医方,其外治的经验和理论水平已有一定的深度,它不仅表现在外、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疾病中,而且对内、妇科、儿科等被内病中也有充分运用,中药外治法与内服法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发掘其内容对中医现代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医学理论及临床均取得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医家对于五官科多种病证研究深入,阐释精妙。总结魏晋南北朝多个医家在中医五官科病证,包括目病、鼻病、耳病、口病、舌病、咽喉病等方面的理论认识以及治法方药,分析归纳其中的辨治特点,有助于中医学术理论的继承,对于现代相关疾病的治疗亦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影响药物剂量相关医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影响药物使用剂量的年龄、体质、地域、病情药物毒性及炮制方法等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胡冬裴  李小茜 《北京中医》2010,(2):104-108,138
中医外治法是与内服药物治病相对而言的一种治疗方法。纵观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家医著、医论、医方,其外治的经验和理论水平已有一定的深度,它不仅表现在外、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疾病中,而且对内、妇科、儿科等被内病中也有充分运用,中药外治法与内服法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发掘其内容对中医现代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是我国历史最为久远的医学典籍,与《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难经》共同被称为传统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典籍中的治未病思想对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并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妇科疾病的论治产生重要作用。本文综合阐述《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探讨了其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妇科疾病论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科杂病治疗方法多样灵活,既对《内经》等经典有所继承与开拓,更独辟蹊径特色性疗法诸多,如贴敷法、熨蒸法、膏摩法、吹窍法、灌注法、食疗法等,特别是鲜汁疗法的运用,充分反映了此期的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瑞贤  芦琴  张卫  张慕群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2061-2063
魏晋南北朝时期留存文献较少,由此时形成的悬疑一直困扰着后代医者,直至现在。1《本草经集注》引发了计量悬疑在药物计量方面影响巨大是的南朝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1],该书将前代本草学成就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对药物度量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其中的一段记载,由于模糊不清,又  相似文献   

18.
王丽 《中医药文化》2021,(4):305-311
随着佛教的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针灸僧人从以域外僧侣为主向本土僧侣为主转变,其针灸医疗实践也随之发生改变.早期域外僧侣的针刺实践及汉译佛经中有关针刺的记载实为古代印度医学中的放血疗法,西晋之后,针灸僧人以本土僧侣为主,医疗实践以本土针灸为主,如域外的金针拨障术等是传入中国后才作为针灸技术应用的,这是金针拨障术能在本土医...  相似文献   

19.
(一) 魏晋南北朝诞生于黄巾起义瓦解东汉王朝政权之后的军阀兼并战争之中。从曹丕称帝(公元220年)到陈朝灭亡(公元589年),历时369年。这是秦以后我国政局分裂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段时期,中间除西晋曾有  相似文献   

20.
比较《金匮要略》与《内经》中"胸痹心痛短气篇"所载内容,认为胸痹心痛主证以胸痛为主,轻证以气短胸闷为主,重证以剧痛为主。胸痹较之心痛,病变部位更为宽泛。根据《神农本草经》分析《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用药原则,以期更好地理解此类疾病的病、证、方、药,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