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文摘     
《中医文献杂志》2007,25(1):55-55
试论《内经》中六府之三焦三焦有广狭义之分,广义即部位之三焦;狭义即六府之三焦。六府之三焦有用、有形、有位、有名。1、三焦有用:三焦既是营养化源之处,又是糟粕传导之道,故称“传化之府”,所传化者为水液。2、三焦有形:《灵枢.经水》云:“五藏六府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  相似文献   

2.
《内经》认为三焦是“六府”之一。这个名称为历代医家所公认。自从《难经》提出了三焦“有名无形”以后,便引起了医家们对于三焦实质一系列的争论。甚至还有人在其编写的中医书籍中将三焦从六府里除名,只剩下了五脏五府。关于三焦的认识,人们的思想是这样的紊乱,是否是《难经》的“有名无形”说是“始作俑者”?若是这样,真是“罪莫大焉”!事实果真如此吗?这就有必要首先弄清《难经》的“有名无形”说。  相似文献   

3.
三焦琐谈     
“三焦”一词,源自《内经》,散论在各篇之中计三十余处之多。除《灵枢·背腧》所论之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焦”字为“椎”外,其余大部分均指六府之一而言;但由于经文简略,历代论者皆纷纷如捕风捉影,毫无实指,述其功者众,而论其形者鲜;加之《难经》“有名无形”之说的影响,至使“三焦”之义众说纷纭,然迄今仍无定论。为正本清源,弄清三焦实质,使后学者有章可循,附笔琐谈以求教于同道。一、有名无形其功各异三焦有名无形之说,自《难经》发端。  相似文献   

4.
论三焦     
历代医学家对三焦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使后之学者疑难丛生无所遵循,故有论清之必要。三焦,包括上、中、下三部分,是六腑之一。《难经·三十八难》云:“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张世贤注曰:“其腑不同各腑之在内。”《灵枢·经脉篇》云:“三焦手少阳之脉……散络心包,循属三焦。”又心包络“手厥阴之脉,……出属心包络,历络三焦”。这说明三焦与心包络,一脏  相似文献   

5.
三焦属六府之一,最早载于《内经》,如《素问·五藏别论篇》云:“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名曰传化之府”。三焦是祖国医学中特有名称,它在生理、病理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三焦者,决读之官,水道出焉”。《灵枢·胀论》也云:“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但《内经》中对它的形态没  相似文献   

6.
三焦与内脏血液循环有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六腑之一 ,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上焦出于胃上口……中焦出于胃中……下焦者 ,别肠 ,注于膀胱……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两千年来 ,历代医家对三焦的认识 ,始终是各执一端 ,众说绘纭。最初观点认为三焦有名无形。如《难经·二十五难》曰 :“心主与三焦为表里 ,俱有名而无形。”《三十八难》又曰 :“脏惟有五 ,腑独有六者 ,何也 ?然所以腑有六者 ,谓三焦也 ,有原气别焉 ,主持诸气 ,有名而无形。”唐代孙思邈言 :“三焦者 ,有名无形 ,主五脏六腑 ,往还神道 ,周身灌体 ,可闻不可见。…  相似文献   

7.
“三焦”问题,迄今未明。读《新中医》1974年5期《我们对三焦的初步认识》江阴县卫生局中西医结合科研小组一文,深受启发,但其中有些问题,特别是实质问题,是值得商榷的。现遵照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以下的几点看法。(一)文中首先肯定了“三焦为六腑之一”,引证了《素问·六节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  相似文献   

8.
三焦求实     
蒋贤耀 《山西中医》1989,5(1):13-15
《内经》论腑有“三焦”而合为六腑,但从《难经·三十八难》提出“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历代便对其争论不休。由于经论不可违,即不敢疑其有无,争论的焦点就局限在形质上。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和基础,在中医学发展和急需现代化的今天,本文愿对此进行讨论,力求弄清其实质,终止这场两千多年的争论。一、“三焦”字面含义三焦之“焦”,《说文》曰:“火所伤也”,即《玉篇》之“火燃黑也”,《康熙字典》注为“火之臭味也”。除此之外,《玉篇》谓:“又炙也”。炙,则《说文》谓“炮肉也,从肉在火之上”;《诗  相似文献   

9.
三焦的形态结构模糊,病变之变证、兼证繁多,故历代医家对于三焦学说都有不同见解。在形态结构方面,历代医家主要继承了《黄帝内经》的三焦“有名有形”论和《难经》的三焦“有名无形”论,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脂膜、腔子、腔府、油膜、膜腔、缝隙腠理等学说,并结合现代医学剖析三焦的形态结构。在功能方面,从《黄帝内经》的“决渎之官”“中渎之腑”“传化之府”到《难经》的“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历代医家大多立足于三焦的气化功能,探讨营卫、少阳、五脏、命门相火、温病等与三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三焦新探     
关于“三焦”的形质,迄今尚无定论。本文对“三焦有名无形”。“三焦这躯腔”、“三焦为油膜”、“三焦为胃脘”等说,逐一否定。提出“三焦”即是小肠,而《内经》中的小肠则是输尿管的见解。为深入探讨“三焦”的实质,活跃中医界学术气氛,欢迎读者本着相互商榷、互相学习的心情,开展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田丽芳 《中医杂志》1989,30(8):12-13
一、三焦理论“三焦”为六腑之一,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难经>》指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中藏经》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具有如此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12.
三焦,自《难经》“有名而无形”之说后,形名之争从未停止,可谓“千古聚讼”矣。笔者认为三焦是有形的,无形之说似不可取。三焦之形为何物?约略言之,目前主要有:①腔子三焦说,②胃部三焦说,③油膜三焦说,④三段三焦说[1]等。1 三焦存留之争早在70年代末,重庆市中医学会曾举行三焦专题讨论会,倡三焦有形说者本于《内经》之言而立论;《难经》之所以赋予三焦“主持诸气”等重要功能,乃是为了强调肾间动气而立论,正因为肾间动气为“人之生命”,作为其别使的三焦,才能具有“主持诸气”等作用,并且指出,有形三焦说与《难…  相似文献   

13.
三焦,六腑之一,最早出现于中医经典名著《黄帝内经》,主通行元气,运行水谷,运行水液。其中相关描述文字深奥,前后含义不尽相同,解剖定位似有若无,且以“孤腑”出现的形式明显有异于其他五组阴阳相应的脏腑,故三焦自古就是医家研学探究的热点。经后世历代医家不断发挥与补充,三焦的内涵得到增益拓展,特别是三焦与心包络互为阴阳表里的概念的提出,让三焦更接近传统意义的“腑”。但对于三焦“名”与“形”之争却一直未能获得共识。《灵枢·论勇篇》《灵枢·本脏篇》《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等是最早认为三焦“有名有形”的经典,但到《难经·二十五难》《难经·三十八难》等却认为三焦是“有名无形”。《黄帝内经》与《难经》对三焦的不同认知,导致对其“有名有形”与“有名无形”的争论亘古通今。根据唯物主义物质为第一性的基本观点,三焦有名有形。借助现代医学研究方法、调整研学思路,文章以三焦生理功能及现代生理学为依据,通过相互对应推导出三焦的解剖定位,夯实三焦研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辨析“胆”“卵”话奇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别论》之论,必有所误在中医脏象学说中,胆独为其“两栖之府”,即既属“传化之府”,又属“奇恒之府”。《素问·五脏别论》(以下简称《别论》)曰:“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此言之“六府”,当包括胆无疑。盖《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据此,胆当为“传化六府”之一。然于同一篇《别论》,其前又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泄,名曰奇恒之府。”据此,胆又当为“奇恒六府”之一,然胆究当属  相似文献   

15.
王德润  于艳红  张衍卿 《新中医》2023,55(21):209-212
三焦理论从古至今存在诸多争议,为探究其源头,对其出处《黄帝内经》原文进行了整理。《黄帝内经》中存在三焦合论和上中下焦分论两种三焦理论,前者仅为水液从肠入膀胱的水道,后者则在前者的基础上又包含了营卫之气出胃的通道,三焦解剖基础当为腹腔中的膜,为“有形”之腑,后世所言“无形”之意指三焦没有自己独立的形状而呈现其所包裹的脏腑之形。文章分析《黄帝内经》三焦理论的矛盾及产生根源,推测了后世部位三焦说产生的渊源。后世部位三焦说是在《黄帝内经》三焦合论及上中下焦分论的基础上,将三焦为腹膜的概念外延扩大为了胸腹膜,胸腹膜联系人体内在脏腑,其借“上焦、中焦、下焦”之名将人体内在脏腑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已非《黄帝内经》中三焦理论的本意。  相似文献   

16.
三焦及其功用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医家都曾研究三焦 ,三焦到底是什么 ?其功用如何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似乎认为三焦如同沟渎 ,属于泌尿系统。《难经·三十一难》则说 :“三焦者 ,水谷之道路 ,气之所终始也”,又好像将其视为消化系统。一曰“三焦有名无形”,又曰“三焦有形如脂膜”。到底有形无形 ?还有言三焦为“孤府”,又有言“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既然是“孤”,何来上中下之分。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1 三焦即一焦、一元《中藏经》明确指出“三焦者 ,人之三元之气也 ,号曰中清之腑。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  相似文献   

17.
论三焦之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三焦的争论,最早始于《难经》。由于三十八难说:“腑有六者,谓三焦也,……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自此以后,两千年来关于有形无形的争论一直不休。笔者认为《难经》中“有名而无形”一句应解释为:有名而无一定形态。它是包联各种脏腑组织器官的膜腠,如全身肌肉的筋膜,各  相似文献   

18.
您给《中医杂志》编辑部的来函已转悉。现就所提的“三焦是否有形?具体何指?与温病的三焦有何不同”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三焦属腑形有畔界三焦为转化之腑,这在《素问·五脏别论》中早有载述,而腑皆有形,各有畔界。《内经》提出三焦组织因人体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灵枢·论勇》云:“勇士者……三焦理横……怯士者……其焦理纵。”《灵枢·本脏》云:“密理厚皮者,三焦  相似文献   

19.
三焦考辨     
历代对三焦形态部位的认识,可概括为七种说法:(1)有名无形说(《难经·三十八难》、《千金方》等);(2)三焦即网膜说(陈无铎、唐容川等);(3)三焦相当于淋巴系统说(章太炎);(4)“焦”即脊椎之“椎”字(《灵枢·背腧篇》、何梦瑶等);  相似文献   

20.
《灵枢》“故将两藏”辨析《灵枢·本输篇》论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时说:“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对于“故将两藏”之意,历代医家注释不同。有言“肾将膀胱与三焦两藏”,有言“肾将肺与三焦两藏”。三焦为六腑之一,“两藏”不应包括三焦为是。这里“少阳”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