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常见的慢性胃病之一,临床上以肝气犯胃型多见,杨国红教授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肝气犯胃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中药粉剂治胃病,症见嗳腐、泛酸、剑突下痛胀、打嗝.西医属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等,治疗效果较好,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及生存压力增大,其发病率逐渐攀升,此病难以根治,极易反复发作。李应存教授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多属肝脾不和,胆热上扰,木胜乘土,故常以泻肝实脾为法运用敦煌古医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皆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总结李应存教授灵活化裁敦煌古医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洁  黄雅慧  于淑芬 《陕西中医》2011,32(9):1198-1200
目的:结合微观研究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辨治思路。方法:从中西医结合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立论,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病机,指出该病的病位在肝胆、脾胃,迁延日久可产生阴虚、痰壅、血瘀等病理变化的特点。其辨证治疗当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治其标,提高机体免疫力;化湿、化痰、化瘀,祛除病理因素;清除HP,祛除有害病因;调摄生活起居,注重精神治疗。结论:从整体观念出发,结合现代医学观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病,约占胃病的30%左右,以胃镜下示幽门口有胆汁反流为特征,是一种"邪在胆,病在胃"的疾患.笔者多年来按标本兼治的原则,用自拟加味柴胡汤为主,结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王仁强主任医师为重庆市名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5批国家级师带徒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脾胃病的诊治及胃镜检查30多年,在脾胃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治有独特的体悟,以下详细阐释。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现代医学解剖证明,胆汁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流入小肠,如果胆压增高,胆道口括约肌失调,再加肠压高,或幽门松弛,关  相似文献   

7.
陈亚兵  陈革 《江西中医药》2007,38(11):44-44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最为常见,笔者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兹就临床辨治谈谈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崔宏春  杨小利  闫肃 《陕西中医》2011,32(5):533-535
目的:探讨中药化肝煎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对照法将2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化肝煎和吗丁啉、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进行治疗。结果:中医治疗组114例有效率88.4%,西药组106例有效率65.1%,中医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化肝煎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刘松  薛莉萍 《山西中医》2007,23(6):24-24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降气中药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疏肝降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不和型65例。结果:治愈34例,有效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5%。结论:疏肝降气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查安生教授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安徽省名中医。笔者临床跟师学习,观察到查师运用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查师诊治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查师认为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郁在肝,热在胃,多由肝气郁滞不舒,郁久化热,横逆犯胃,引起胃失和降,胆气上逆反流入胃,故以肝气郁滞为本,胃腑郁热为标。该病常因脾胃虚弱、情志失调、外邪侵袭、饮食不节等因素致肝失疏泄,  相似文献   

11.
胆汁反流性胃炎多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任何减低及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或胰腺液等反流人胃,使胃黏膜遭受胆汁酸等碱性反流液损害而引起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改变.属祖国医学中"胃脘痛"、"嘈杂"、"呕苦"范畴.我科于2005-21309年采用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单兆伟教授学承孟河医派,学验颇丰,尤擅长调治脾胃病。单师运用“通降胃气”理论治疗相关脾胃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呃逆、功能性便秘等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认为是由于胃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以致胆汁和胰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慢性胃炎。中医认为多因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克脾犯胃,胃失和降所致。2002-2004年,笔者采用加味柴平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2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临床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20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因子分析.结果 ①本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女性居多,年龄在40~49岁和50~59岁者居多,病程分布以1~5年比例最高.②发病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情志因素及既往患有肝胆疾病有一定的关系.③有寒热错杂并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胃郁热、肝胃气滞、胆热犯胃、肝胃郁热并胆热犯胃、肝胃郁热并气郁痰阻共7个证候因子.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位在胃胆,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性为虚实夹杂,虚证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实证为肝失疏泄、胆胃不和、胃气上逆,或邪热湿浊、蕴阻中焦、胃腑滞满、胃挟胆逆.  相似文献   

15.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内科常见病,胃镜检查检出率约占慢性胃炎病例的3%~8%。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多由于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幽门弛缓致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刺激胃黏膜所致。笔者2010年2月~2012年2月以自拟健脾益气汤为基本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获得肯定疗效,结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病例选择:观察病例符合下述纳入标准:①按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经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②具有上腹疼痛、饱胀不适感、嗳气、恶心、呕吐、吞酸中的1项或1项以上症状;③排除有肝胆胰器质性疾病、胃肠道病史病例。中医辨证符合脾胃虚弱型、肝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内镜下的表现.方法:通过32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析,观察胆汁反流与Hp感染;中医证型与发病年龄、胃镜下黏膜损害程度、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胆汁反流与Hp感染呈负相关;青年人群证型以肝胃不和、脾胃虚弱为主,病理以浅表性胃炎为主;中年人群证型以湿热中阻为主,病理以萎缩性胃炎伴...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过多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发生炎症,因为十二指肠内容物是以胆汁为主,又呈碱性,故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或碱性反流性胃炎。发生于胃幽门手术后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于非手术胃的,称胃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18.
正残胃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是指幽门功能不全以致胆汁反流而引起的胃炎~([1])。残胃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13.8%~([2])。残胃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伴有口苦、嗳气、上腹部胀痛、反酸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诱发贫血、舌炎、消瘦等情况发生。胆汁反流与胃黏膜恶变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研究对其安  相似文献   

19.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反流人胃所引起的上腹部疼痛,伴口苦、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胃炎的发生率因胆汁反流而增高。近年来,笔者中西医结合并用的方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运用四逆散临证三则:脂肪肝,证属肝郁湿阻,气滞血瘀,治宜疏肝行气,化湿散瘀。胆汁反流性胃炎,证属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治宜疏肝和胃,理气降逆。肠易激综合征,证属肝脾失调,肝郁脾虚,治宜疏肝扶脾,调和肝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