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经传变在《伤寒论》里面包括表里传和循经传。一般而论,凡病邪侵袭,正虚邪盛,则病证由表传里,由阳入阴;若正气恢复,驱邪外出,则病证由里出表,由阴转阳。本文分别论述六经疾病之"传"。  相似文献   

2.
六经传变在《伤寒论》里面包括表里传和循经传.一般而论,凡病邪侵袭,正虚邪盛,则病证由表传里,由阳入阴;若正气恢复,驱邪外出,则病证由里出表,由阴转阳.本文分别论述六经疾病之“传”.  相似文献   

3.
六经辨证是汉·张仲景《伤寒论》,在《素闻·热论》等篇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总结出来的,为外感病的一种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4.
脏腑病机的五行传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内经》之旨,纵论脏腑病机的五行传变。依五行定五藏之气的盛衰,阐明疾病的生克乘侮传变与不必治于传;按五行互藏,分类脏病廿五变;循五行主时节律,详述脏腑病证逆从。均可丰富中医病机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浅析《伤寒论》中辨渴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渴一症在临床病证的辨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伤寒论》中描述口渴的条文很多。辨渴可以分析病证的类型、性质、病位之所在,可以推测病变是否传变,疾病的预后如何,以及确立治疗时机,分析疗效等。  相似文献   

6.
据《难经》经旨,以五行理论阐明脉有三部和心脉十变,首倡脏病“间脏”传子和“七传”所胜次序,进而论及五邪相干寓脏病母子乘侮传变模式和病证预后,确立了五行补母泻子和泻南补北的治则治法,这些为临床运用中医五行提供了原创优势。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对于血分病证的论述内容详尽,理法方药俱全。张仲景从血分病证与六经传变的关系上,揭示了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血分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和特点。出血是血分病证的主症,针对邪热亢盛与虚寒不固的不同病机,张仲景确立了大力祛邪、温补里虚或正邪兼顾的治疗原则,对血分病证的辨证论治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六经与《素问·热论》六经及《内经》经络学说所记载的,不但内容实质互异,关系不同,而且各自所主的病证也不完全一致,甚至显然有别。例如:《伤寒论》六经是六个证侯群,而《内经》所指的是经络;《伤寒论》六经传变,除直中外,不论顺经传或逆经传,但一传至阳明,则不复再传,而《热论》六经传变,则一日巨阳……六日厥阴,设不瘥,至第七日则又传至巨阳;《伤寒论》六经篇各有“××之为病”提纲一条,而《内经》经络学说十二经的证侯则是“是动则病……”和。是主所生……”。如上所述,个人认为六经绝不能  相似文献   

9.
从发病、证候、治法、传变等方面对《伤寒论》内容进行了剖析,认为《伤寒论》不但论述了狭义伤寒证治,而且在相当程度上论述了温病证治;传统研究将《伤寒论》所有内容纳入狭义伤寒范围,不符合《伤寒论》实际,有悖仲景寒温一体之本意。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六经传变的理论,揭示了外感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下面分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一、《伤寒论》六经传变和《内经》六经传变的关系仲景的六经传变律,源于《内经》,却又超脱于《内经》。首先,仲景对《内经》六经传变律不是一概照搬,而是对其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三阳三阴辨证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伤寒论》三阳三阴辨证的理论基础、层次、实质与三阳三阴病证的传变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评价。认为学者们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等引入其中。指出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伤寒论》三阳三阴辨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疫病是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爆发性特点的一类疾病,常见发热主症,起病较急,传变较快,危害较大,病证表现相似。《说文解字》释:疫,民皆病也。《大戴礼记·盛德》王聘珍解诂:疫,病流行也。《汉书·刑法志》颜师古注:疫,疠病也。还有  相似文献   

13.
《难经》虚损学说初探福建中医学院(350003)王尔宁主题词《难经》虚劳《难经》在继承《内经》理论的基础上,对虚损病证的病理机制、传变规律、治疗大法及预后判断等均有所发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本文就此略加探讨,不当之处,敬祈指...  相似文献   

14.
伤寒方辨治甲型H1N1流感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刚  杨麦青 《新中医》2009,(9):107-108
《伤寒论》作为中医临床经典,阐明了六经病证、传变机制,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当今,世界多国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给人民健康带来巨大伤害。笔者拟从《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探索此病发病规律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在《内经》的基础上发展了外感热病的论治,把错综复杂的不同证候群用“六经”归纳起来,以“六经”为纲,按病证的特点,病位及相互传变的关系,将外感热病的发病过程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  相似文献   

16.
据《难经》经旨,以五行理论阐明脉有三部和心脉十变,首倡脏病“间脏”传子和“七传”所胜次序,进而论及五邪相干寓脏病母子乘侮传变模式和病证预后,确立了五行补母泻子和泻南补北的治则治法,这些为临床运用中医五行提供了原创优势。  相似文献   

17.
脾胃乃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是人体受纳水谷,运化精微,濡灌诸经的主要器官,诸类病证的发生演变、治疗转机,无不与之相关。《伤寒论》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诸方面,实为以脾胃为本作为治疗指导思想之楷模。笔者试从《伤寒论》中,藉脾胃证候诊断主证病名、阐述病因病机、鉴别病证病位、揭示误治变证、确立治疗原则、推测传变预后之有关条文,择例试析,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伤寒论》涉及脾骨证候的有关条文,分别从阐述病因病机、诊断主证病名、鉴别病证病位、揭示误治变证、确立治疗原则、推测传变预后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后世医学家以脾胃为本作为治疗指导思想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伤寒、温病外感病的传变规律作了详细探讨,认为《伤寒论》是按"病发于阳""病发于阴"规律传变的,而《温热论》的卫气、营血传变则属于《伤寒论》"病发于阳"的层次,《温疫论》和《湿热论》邪入中焦的传变规律则属于《伤寒论》"病发于阴"传变规律层次。  相似文献   

20.
以《临证指南医案》中26个病证共77个医案为依据,区分解析为母病及子、母子相及、相乘、相侮4类五行辨证医案,其实质是根据五行母子乘侮规律认识脏腑病机五行传变所表现证候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