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肝癌诊断中应用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肝癌患者5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其均接受肝脏增强CT检查以及肝脏MRI检查,对2种检查方法检查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肝癌患者,经MRI检查,其肝内病灶的检出数以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的结果(P 0. 05)。CT与MRI对于肝外病灶以及阳性率的检出情况相比,差异较小(P 0. 05);肝癌患者经MRI检查,其对于直径≤3cm的病灶检出率(96. 67%)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66. 67%),P 0. 05;肝癌患者经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2. 00%)明显高于CT检查的准确率(74. 00%),P 0. 05。结论肝脏增强CT以及MRI在肝癌诊断中应用,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MRI与增强CT相比,其诊断的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与钆贝葡胺增强MRI对肝癌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与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9例同组患者依次行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MR平扫及Gd-BOPTA动态、延迟扫描。比较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MR平扫+Gd-BOPTA动态扫描及联合MRI3种方法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及对肝癌病灶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3组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及对肝癌病灶诊断的准确性以联合MRI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d-BOPTA增强MRI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及肝癌病灶诊断的准确性优于多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Gd-EOB-DTPA MRI检查中肝胆管期对定期复查肝硬化患者检出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33例肝硬化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增强检查、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和64排螺旋CT检查共检测出48枚肝脏小结节(直径为10~30 mm),全程使用盲法,以2005年美国肝脏病研究协会标准为诊断标准.结果 48枚肝脏小结节中,38枚(79.2%)被诊断为肝细胞癌,MRI检查中30枚(78.9%)符合典型血管强化征象(快进快出),CT检查有22枚(57.9%),增强超声检查有17枚(44.7%).所有38枚肝细胞癌和3枚良性结节在肝胆管期显示低信号(敏感性100%,特异性70%,阳性预测值93%,阴性预测值100%,阳性似然比3.33,阴性似然比0).38枚肝细胞癌结节中,有7枚在各影像学检查中均不显示典型血管强化征象,有8枚(21.1%)显示为门静脉期廓清,MR肝胆管期低信号征象,此征象未见于良性病变中.结论 Gd-EOB-DTPA MRI检查能提高定期复查的肝硬化患者小肝癌检出的敏感性.门静脉期/静脉期低信号,肝胆管期低信号可以作为MRI最新诊断征象,特别是对乏血供肝细胞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颈椎骨折患者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颈椎骨折患者120例X线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方式用于颈椎骨折诊断准确率及骨折部位检出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颈椎骨折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颈椎骨折部位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颈椎骨折患者诊断临床价值优于X线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各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X线、CT、MRI影像学诊断结果,总结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表现,计算其各自的诊断阳性率。结果观察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诊断结果,并将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可见其各自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4.4%、98.0%、100%,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4.6%、88.9%、98.0%,CT和MRI的检出阳性率及诊断灵敏度均显著高于X线,在诊断灵敏度上,MRI也显著高于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过程中,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灵敏度,且MRI在空间定位上、病变损伤等方面的显示效果更佳,是理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常规参数造影(RA)与长时间低流率造影(LTLRA)对肝癌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并研究肝癌病灶的造影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对就诊的220例肝癌患者行DSA肝总动脉双参数造影(RA与LTLRA),对造影图像进行评价并对检出病灶在大小及数量方面进行测量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对220例肝癌患者行RA共检出病灶562个,病灶直径最小0.8 cm;行LTLRA共检出病灶691个,直径最小0.3 cm.220例病例中,140例在两种参数下造影检出病灶数相同,80例出现病灶检出数及染色差异.经统计学卡方检验,RA与LTLRA对肝癌病灶检出的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RA与LTLRA相比,LTLRA可明显提高病灶检出率,特别是对血供不丰富及较小病灶的检出更敏感;但RA对显示血供丰富的病灶更明显.(2)RA与LTLRA联合应用对肝癌病灶的检出有更高的敏感性,肝总动脉双参数造影可作为肝脏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的常规造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在肺部小结节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8月期间775例肺部小结节CT复查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首次检查为常规剂量CT扫描,3~6个月复查时采用低剂量CT扫描,对两组不同剂量CT扫描的结节检出结果及辐射剂量等进行比较,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在结节检出数方面,常规剂量CT组检出803个,低剂量组检出798个,二者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权重CT剂量指数(CTDlw)与剂量长度乘积(DLP)方面,低剂量CT扫描组与常规剂量CT扫描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形态学扫描结果方面,低剂量CT扫描组与常规剂量CT扫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部小结节患者行低剂量CT扫描具有相似的敏感性,但能使辐射剂量明显有效降低,更有助于患者接受认可,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多排螺旋CT与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8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共91个小肝癌病灶,分为小肝癌(1 ~3 cm)和微小肝癌(≤1 cm)两组,其中小肝癌63个,微小肝癌28个,均行CT(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与MRI[T2Wl、扩散加权成像(DWI)、梯度回波同相(IN-PHASE)、梯度回波反相(OUT-PHASE)、容积快速三维成像(LAVA)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两种检查.比较CT与MRI对两者的检出率.结果 (1)63个小肝癌,检出率最高的序列是LAVA动脉期和CT动脉期,检出率最低的序列是CT平扫,CT和MRI共12个期相和序列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28个微小肝癌,检出率最高的是LAVA动脉期,最低的是LAVA平衡期,12个期相和序列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2)CT各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及MRI IN-PHASE、LAVA平扫、LAVA平衡期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004、0.002、0.004和0.028、0.006、0.000),而MR-T2WI、DWI、OUT-PHASE、LAVA动脉期及LAVA门静脉期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9、0.303、0.107、0.251、0.168).(3)CT和MRI对小肝癌、CT和MRI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125).(4)CT与MRI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均高于微小肝癌,CT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MRI对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3).结论 MRI-LAVA动脉期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最高;MRI相对于CT更有利于微小肝癌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碘化油CT对肝内富血管肝细胞肝癌结节的检出率.方法 收集诊断明确的结节型原发性肝细胞癌28例,所有患者均先行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然后行肝动脉灌注碘化油栓塞术,术前行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于术后3~4周内行多层螺旋CT平扫(碘化油CT).采用盲法对3种影像学方法对肝内富血管肝细胞癌结节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并对3种方法对不同大小的肝癌结节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对>2 cm的肝癌结节,3种方法具有相同的检出率;对>1 cm、<2 cm的结节,3种方法检出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1 cm的结节,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出47个,碘化油CT检出27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只检出16个<1 cm的结节,与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和碘化油CT检出率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1 cm的肝内富血管肝细胞肝癌结节,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和碘化油CT 2种方法可以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3.0T MR的超短回波时间(UTE)成像与常规剂量CT平扫进行对比,探讨UTE-MRI对肺结节显示的能力,分析其在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本院31例患者,行CT平扫及3.0T磁共振UTE序列扫描。以CT检出结节数量及影像特征作为金标准。2名10年以上工作经验放射诊断医师独立记录CT及UTE肺结节数目及形态特征。结果:31例患者CT共检出41枚结节,UTE序列检出40枚结节(检出率97.6%)。UTE检出分叶征28枚,几乎接近金标准CT图像(29枚),检出率为96.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TE检出病灶中心不均质性(19枚),检出率高于CT(10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TE显示毛刺征数量(15枚),低于CT显示(20枚),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TE显示胸膜牵拉数量(11枚),高于CT显示(9枚),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TE序列对于肺小结节(≥4 mm)检出有高的敏感性,可媲美CT成像,且可提供接近于CT的影像学特征,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