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张艳  郭绮 《中国药业》2013,(18):77-79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后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对2012年7月至12月114例腹股沟疝修补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占46.49%;抗菌药物品种主要以头孢唑林钠为主,其次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用药3例(头孢唑林+甲硝唑);69.81%的患者术前0.5~2h用药;90.57%的患者术后24h内停药。结论经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后,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有了明显提高,但少部分医师对预防用药指征把握不是很好,首次预防用药时间、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术后停药时间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进一步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本院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外科手术患者病历819份,制定调查表,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品种、给药时间、用法用量、疗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单用比例为76.4%,二联用药比例为17.3%,三联及以上用药比例为6.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涉及六大类15个品种,应用频率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约占78.3%,绝大多数病例用药持续时间过长;抗菌药物选用主要以经验为主。结论本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严重,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等方面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3.
我院外科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外科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12月的72例腹股沟疝修补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时机、使用率、种类、联合用药及用药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有用药指征者仅为12.5%。使用种类9种,多为联合用药,以阿洛西林钠和替硝唑联合多见,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结论:围手术期用药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但存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及了解本院5年来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2008—01—2012—12每月随机抽取一个手术科室病历30份,5年间共抽取手术病历1800份。分别从用药时机、品种选择、用法用量、术中追加、用药时间和联合用药等6方面,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分析,并对历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800份病例中使用抗菌药物1462例,抗菌药物选择合理占81.22%,给药时机合理67.03%,用法用量合理为95.28%,用药时间合理为75.03%,术中追加药物合理为59.33%,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占52.88%。结论本院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各项指标合理的比例总体较高。从5年的横断面来比较,各项指标不合理比例呈下降趋势。可见近几年本院对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监控及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和分析目前本院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病历资料,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判断是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果本院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较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术后用药种类和方式不合理(46.2%)、术前预防性用药种类不合理(32.5%)和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25.6%)。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发生(34.2%VS11.1%,P=0.014)、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8.1±3.6)d vs(5.5±2.4)d,P=0.036。结论目前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仍较为常见,需药学部门加强监督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骨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379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出入院时间、手术名称、手术持续时间、抗菌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用药时机、疗程、天数、有无联合用药等信息填入调查表。结果不合理用药185例(48.81%),其中无高危因素使用抗菌药物50例,药物选择不当81例,术前术后用药时间不当29例,药物用法用量不当3例,联合用药不当22例。结论要确保骨外科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对手术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培训,加强无菌操作,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精细手术操作,减少对抗菌药物的依赖,使骨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方法抽取本院2007—04—2008—03共105例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份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最突出5项不合理例数如下:治疗用药疗程:61例(58.1%);术后用药时间58例(55.2%);药物选择:38例(36.2%);术前用药:26例(24.8%);单次剂量:21例(20.0%)。结论本院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存在某些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医护人员应当增强意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使临床防治细菌性感染的水平得以提高,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临床药师干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分别抽取我院2009年8-12月(干预前)和2010年8-12月(干预后)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出院患者病历各60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时机与疗程、联合用药、通用名书写等方面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与疗程、通用名书写、病历中抗菌药物用药分析等方面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住院药品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由27.66%下降到22.62%,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品费用的比例由20.88%降至8.07%。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由2.38d下降至0.95d。结论:临床药师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是可行并且有效的,对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院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以制作药历形式,对2006年1-10月份某院165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某院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99%使用抗菌药物,67.2%(111/165)的患者首次预防用药的时间是术后回病房给药,预防疗程平均6.1d.围手术期使用单一种抗菌药物的有107例(64.8%).结论:某院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表现为预防用药时机不当、使用档次偏高、使用疗程偏长、联合用药不合理等,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祁佳  周佳  李莉霞  卜书红  张健 《中国医药》2013,8(5):680-68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应用临床研究证据对普外科医师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和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普外科手术后出院患者病历各60份。设计《外科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临床药师查阅文献,结合临床证据进行宣教,提供较高证据级别文献供医生参考。对比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品种、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结果临床药师结合临床证据进行干预后,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术后用药、用法用量的合理比例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分别为70%(42/60)与50%(30/60)(P〈0.05),97%(58/60)与52%(31/60)(P〈0.05),82%(49/60)与48%(29/60)(P〈0.05),87%(52/60)与80%(48/60)(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检索文献,应用临床证据对医生提供有效的宣教和干预,能够更好地提高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  相似文献   

11.
李卫红  王静 《中国药业》2013,(20):59-60
目的为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12月出院的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462例患者中有380例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茵药物预防使用率为82.25%;药物使用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第1代、2代头孢菌素(92.57%),青霉素类(5.78%)和硝咪唑类(2.36%);380例患者中,77.89%的病例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药物选择不合理(80.00%)、用药疗程过长(58.15%)、用法用量不正确(56.57%)、预防给药时机不当(15.52%)、联合用药无指征(6.31%)等。结论该县级医院外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较严重,应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某院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以制作药历形式,对2006年1-10月份某院165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某院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99%使用抗菌药物,67.2%(111/165)的患者首次预防用药的时间是术后回病房给药,预防疗程平均6.1d。围手术期使用单一种抗菌药物的有107例(64.8%)。结论:某院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表现为预防用药时机不当、使用档次偏高、使用疗程偏长、联合用药不合理等,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建立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术前及围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标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参考相关指南、共识及相关文献,建立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术前及围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标准,对我院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行腔内碎石术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分类,术前及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法用量、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例腔内碎石术中清洁-污染手术42例(45.65%),污染手术50例(54.35%);术前应用抗菌药物41例(44.57%),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92例(100.00%),合理率分别为94.57%和64.13%。主要不合理类型为围术期给药时机不合理16例(18.47%),用药疗程不合理14例(17.39%),用法用量不合理7例(7.61%)。结论:我院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术前及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把握较好,但在用法用量、给药时机与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及药物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56例外科围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456例患者中,Ⅰ类切口手术208例,Ⅱ类切口手术242例,Ⅲ类切口手术6例;切口愈合率分别为甲级98.68%、乙级1.1%、丙级0.22%;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97.81%(446例),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为948.5元,由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而多支出药品费用达到人均334.76元。结论:外科围术期在抗菌药物种类选择、用药时机和持续用药时间等方面仍存在不合理现象,从而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某院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某院316例肿瘤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指南等相关标准,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63.0%,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92.4%;其中使用频度最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用药疗程24~48h(感染率536%),3~7d(感染率4.69%),〉7d(感染率19.57%),用药疗程一周以内术后的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一周以后感染率显著高于一周内(P〈0.05)。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预防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对、术后用药时间较长、用法用量不合理等。结论某院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抗茵药物预防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制定完善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管理措施,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我院外科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方法根据临床路径纳入或退出的标准,选取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行腹股沟疝修补术住院患者归档病历400例,分成8组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术前不预防使用与术前预防使用非限制类或限制类抗菌药物,在术后抗菌药物有效率和再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而且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组的平均最高体温、术后平均退热时间、术后耐药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或二重感染率、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上明显比不使用抗菌药物组高.结论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不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后首选非限制类、窄谱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该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10月手术病历150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1)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93.33%(140/150);(2)用药种类:按频次高低排序前3位是奥硝唑注射液、头孢唑林钠、头孢曲松钠;(3)术前0.5~2h、断脐后给药或污染手术术前治疗2~72h 用药时机合理占70.67%(115/150);(4)用药适应证:有用药适应证125例占89.29%(125/149);(5)联合用药合理性:联合用药85例(56.67%)。结论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疗程过长,在药物的选择,用药时机、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查阅2005年1月-12月骨科符合围手术期要求的592份病历,对其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联合用药、用药时间、切口愈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总的使用率为97.13%(575例),主要药物种类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44.69%)、头孢菌素类(27.83%)、氟喹诺酮类(23.48%);其中单用、二联和三联用药分别为93.04%(535例)、6.61%(38例)和0.35%(2例);平均疗程为4.89d;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6.11%(569例)。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对术后抗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二级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判断与分析。方法:从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的出院病历中抽取194例手术病例,以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判断标准,结合201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 ASHP)指南,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用药时机及疗程、药物选择及用法、用量等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14%,术前用药时机的正确率达87.50%;Ⅱ类切口手术用药时机的正确率为30.00%;各类切口手术的术后用药疗程普遍较长;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方面较为合理。结论: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国内外同类报道类似,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在使用率、用药时机及术后疗程方面存在部分不合理情况,需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本院甲状腺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规范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3 月~9 月我院头颈外科收治的400 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因素与手术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400 例患者中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68 例(17%);其中预防用药时机掌握在0.5 ~ 2 h 内者56 例(82.3%),24 h 内停用抗菌药物者52 例(76.5%);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共涉及4 类6 种,应用频次排序列前3 位的依次为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和头孢美唑。年龄、糖尿病、手术时间是术后服用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院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日趋规范,但在术前用药时机、用药品种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年龄>50 岁、手术时间>2 h、术前患糖尿病为术后服用抗菌药物的三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