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证明不仅有害的物质因素能造成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而有害的心理因素也同样能引起疾病,心身医学的内容就是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的心理活动及生理机能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还必须掌握心理学知识,进行各种心理治疗,使治疗工作发挥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显得越来越重,它对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护士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4.
在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注意到在心理护理中,病人所表现出的外部心理现象不能被护士正确地理解并加以解决时,所形成的负反馈信息便会给病人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故而笔者认为加强护士的心理素质修养,注意心理护理中的负反馈现象,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心理护理:主要讲护理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语、行为、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与康复。心理护理品德:主要讲研究心理护理过程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行为规范以及其道德要求。心理护理的任务:它是根据病人的的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探索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以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病人心理活动,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健康的要求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躯体所能替代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无不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在医院,每例成功的手术,每位健康婴儿的顺利娩出,往往不是只靠医生和器械就能全面解决问题的,而是需要与护士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在整个手术或分娩过程中,护士参加了很重要的护理过程。患者由门诊到住院部直至康复出院,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吃药、打针的具体方案,可是他们无力解决来自心理的、社会和诸多因素对治疗产生的影响,系统化整体护理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与临床相联系,而心理护理就象催化剂,由始至终起着主导作用,与治疗相辅相成,护士优良的心理品质对患者有何影响,如何做好心理护理,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8.
李惠英 《中外医疗》2009,28(8):129-129
护理要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要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从而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全面的了解病人的心理、精神、社会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心理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主要问题,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1994年通过的九种形态共128种护理诊断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护理诊断与心理、社会方面的功能有关,大约近三分之一的护理诊断是心理障碍问题。护士学习一定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技术对于这些问题的估计、诊断、干预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干预效果的评估是不可缺少的。心理护理的根本任务在于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探索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以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心理护理在医疗工作中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它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避免不良刺激,有利于医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11.
急诊护士的素质与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在整个急诊过程中扮演与病人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的重要角色。因此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 ,达到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为病人服务。1 护士必备的良好素质在整个急诊过程中良好的修养体现护士与病人单独接触进行护理操作时的责任感 ,良好的语言修养  相似文献   

12.
13.
急诊护士的心理品质是做好急诊病人心理护理的关键,除具备护士应具有的一般心理品质外,急诊护士还应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要求,做好抢救工作。急诊科接治的多是突发性急、危重病人,一切医疗护理过程均以“急”为中心,所以急诊科的护理工作特点及重点都是在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它是为病人接受进一步的诊治护理创造条件,起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及护理事业向独立学科的发展,传统的疾病护理已不能满足临床病人的要求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注重心理护理中护士的心理反馈作用,实施相应的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很有保证。反之,心理护理中,病人所表现的外部心理现象不能被护士正确地理解并加以解决时所形成的反馈信息就给病人造成巨大的心理障碍。因而,注意心理护理中的“负反馈”现象,也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健所在。下面浅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模式发生了转变,公众自身素质及其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必须首先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这是护理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护理发展的必然。护理事业在不断向前发展,生物护理模式已被现代的高  相似文献   

16.
人的出生、成长、死亡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如何做好临终病人的护理工作,减轻病人临终前身体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痛苦,这是护士应尽的职责,也是临终护理所要实现的目标。美国医学博士伊丽沙白·库伯勒·罗丝(Kubler Ross),提出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大致可分为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和接纳期五个不同阶段。在临终护理工作中,根据病人在五个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反应特点,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临终病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护士素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是护理工作的实践者,长期以来护士一直被人们尊称为“白衣天使”,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各门学科的向前发展,护士的素质也应不断完善,不能止步不前,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才能促进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那么,护士应具备那些素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晓芳 《吉林医学》2012,33(33):7333
目的:观察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妇在手术过程中实施的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将进行剖宫产的112例产妇随机的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56例产妇在手术的过程中采取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的56例产妇在手术的过程中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然后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的产妇的情绪和心态改善的情况明显的好于对照组的产妇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中,手术室护士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产妇的心态,对于产妇能否顺利地进行分娩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淑萍 《包头医学》2000,24(1):36-37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对象由“病”转向整个“人”。即:把病理因素与特定心理一社会因素联系起来,不仅扩大了医学的视野,也增加了新的医疗手段和道德使命。所谓“心理护理”正是以这种心身合一的医学观念为背景,而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当肺结核病发生明显病理改变以后病人会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使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要在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