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起疑为食用螺肉引起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调查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调查福州市2002年10月暴发的一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的原因。[方法]对在某餐厅聚餐的20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及血清抗体检测,并调查鼠类、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等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结果]20人中有13人发病,发病率为65.0%,病人血清抗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阳性率为87.5%;患者有食螺肉史,从当地多种螺肉中检出广州管圆线虫,且感染率高,故怀疑与进食螺肉有关。[结论]疑为一起进食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螺肉引起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  相似文献   

2.
1997年 10月中旬至 11月中旬 ,温州市突然发生一批以头痛伴躯体多处游走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人。加上 9月底和 10月初的散发病例 ,共计 6 0多例 ,无死亡。其中在市区某饭店聚餐后暴发的有 5 5例 ,纳入本次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的为 47例 ,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病原学和血清免疫学方面的调查结果 ,证实由半生吃福寿螺 (Ampullariagigas,又称大瓶螺 ,苹果蜗螺 )引起的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食物型暴发流行。此在我国大陆系首次发生。1.流行病学调查 :10月 16日开始出现流行 ,2 0~ 31日共发病 2 9例 ,占全部病例数的 6 1.7% ,…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6年7月份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原因,探讨食源性寄生虫病在城市暴发的防控措施。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福寿螺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共调查了99例住院患者,均曾在北京市某川菜馆就餐,96(96.97%)例患者曾食用凉拌福寿螺,在该川菜馆采集的10份福寿螺样本中,有2份检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结论本次疫情属于生吃半生吃福寿螺螺肉而发生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提示食源性寄生虫病在北方也存在暴发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珠三角和广东沿海地区广州管圆线虫宿主、中间宿主的分布及感染情况.[方法]在珠三角和粤东、粤中、粤西沿海地区按地理位置各抽3~4个县进行采集活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和新鲜鼠粪、捕集老鼠解剖检查病原体.[结果]2006~2008年在珠三角地区、粤东、粤中和粤西沿海共12个县(市、区)进行调查,均发现有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孳生,广州管圆线虫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83%和16.89%.后者明显高干前者(X2=65.44,P<0.01).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均以珠三角的最高,粤东沿海的次之、粤西的较低.幼虫感染密度最高的福寿螺是110条/只,褐云玛瑙螺的12 000条/只.感染率与螺的孳生环境、螺体大小有关,褐云玛瑙螺大的(≥70 g)和中等(<70 g)的感染率分别为40%和13.64%(x2=8.20,P<0.005).福寿螺大的(≥30 g)和中、小(<30 g)的感染率分别为17.50%和4.08%(x2=3.88,P<0.05).水沟里采集的福寿螺和灌木丛采集的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8.14%(18/221)和31.58%(18/57).终宿主以褐家鼠的感染率(14.79%,21/142)较高,其他鼠中也发现有广州管圆线虫寄生.[结论]广东省珠三角和沿海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终宿主鼠类和中间宿主福寿螺及褐云玛瑙螺等分布广泛,感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茂名市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茂名市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人工消化法对从茂名市农村收集的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进行处理,在解剖镜下对消化物中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共检查276只褐云玛瑙螺和432只福寿螺,其中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阳性率为38.41%,平均感染度为36.65条/只;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阳性率为20.14%,平均感染度为8.33条/只。结论广东省茂名市是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目前以褐云玛瑙螺的感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北京市某医院14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6-9月北京市局部小范围暴发广州管圆线虫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年6-9月共收治14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发病高峰在7月和8月,分别为61例和68例,无死亡病例.患者均来自北京市某酒楼就餐者,均有1次或1次以上半生食来源于广西桂林市的福寿螺及相关菜品史,症状以发热(56.79%)、头痛(93.83%)、颈部僵直感(100%)、皮肤异常感觉(77.78%)为主,外周血和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平均35.53%±19.13%.结论 本次暴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传染来源为福寿螺及其相关菜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门市白沙工业区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方法]使用人工消化法对从上述地点采集的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进行检查。[结果]共检查褐云玛瑙螺465只,福寿螺720只,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阳性率分别为41.94%和1.81%;感染度分别为1~928和1~29。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的螺体越大,其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越高。[结论]江门市白沙工业区及其周围是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罕见的群发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85名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为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相关群发性疾病提供操作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共77例,占90.6%;男女性别比1∶0.63;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20~50岁占91%;职业分布以职员(38%)、干部(24%)占的比重最大。结论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以往少见或罕见的病例明显增多,而其流行与不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注意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是控制食源性寄生虫病最有效的措施。采用信息技术,建立可持续的、综合性的食源性疾病预警与控制系统,才能对食源性疾病作出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控制,并降低食源性疾病对健康及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江门市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广东省江门市不同年份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的动态变化. 方法采用人工消化法对从江门市郊采集的褐云玛瑙螺进行处理,并镜检其中的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 结果三年共检查褐云玛瑙螺1 127只,其广州管圆线虫的平均感染率约为41.26%,阳性螺平均感染度约为53.42.2006-2008年的每年10月份对褐云玛瑙螺进行检查,其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1.94%、51.30%和33.07%.此外发现2006年10月中旬和12月中旬江门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1.94%和38.20%. 结论江门市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存在年度间的波动变化.而同一年的不同月份感染率也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云南省部分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方案要求进行。结果在抽样点调查采集到的7种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19个被调查县中13个县有福寿螺分布,占68.42%,在捕获的3874只螺类生物中,福寿螺占51.83%,褐云玛瑙螺占6.56%;在对景洪、勐腊县福寿螺调查中查到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阳性感染率分别为0.56%和0.26%。结论云南省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来源,分析、总结疫情发现与报告、标本采集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患者是由于暴露于病死禽及其所污染的环境而感染;临床医护人员标本采集意识较低、居民对禽流感防治知识及其危害认识不足。结论本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为“禽—人”传播,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存在“人传人”现象;建议加大对临床医护人员和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禽流感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临床医护人员对人禽流感的敏感性和标本采集意识,提高普通居民参与禽流感防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首次发现红火蚁伤人事件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吴川市Z村被红火蚁咬伤病例的患病率、三间分布、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情况,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一览表问卷普查Z村村民被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全村69户都有人被叮咬过,累计患病率93.8%(289/308),1999年发现疑似红火蚁伤人,2002~2004年病例逐年增加;无性别、年龄差异;在农田务农被叮咬者占78.5%;临床表现以轻微的痒痛(100%)、红润(99.2%)、水(脓)疱(98. 8%)、丘疹(59.0%)为多见,少见全身过敏(0.8%)和休克(0.8%)等严重症状,咬伤部位以四肢(81.7%)为主,85.3%病例自己用药,使用消炎、抗过敏药治疗效果好,无死亡病例。结论村民普遍被叮咬,临床表现以局部表现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温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与病因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增强对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罕见的人类“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脊膜神经根炎”的认识。 [方法 ] 介绍1997年 10月爆发流行于浙江省温州市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因探索过程 ,内容涉及疾病的爆发、联合研究组的建立、病因线索与传播途径的发现、疾病的控制、疫源学研究、血清免疫学诊断新方法的建立、临床特征的确定以及疫源地的新旁证等。 [结果 ] 论证了这起疾病的爆发是由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幼虫移行症 ,总结了该病的临床学、流行病学、免疫诊断学之经验。 [结论 ] 本研究案例提供了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手段以及控制与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查明重症手足口病例发生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重症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12月25日报告的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按2009年版《手足口病顸防控制指南》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结果]越秀区常住人口中首次发现,经病原学确诊为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同居住的死者密切接触者,7岁表哥续发患上重症手足口病,经及时隔离治疗而康复出院。[结论]发生重症手足口病疫情后,采取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发现续发病例及时到指定收治医院就诊等是处理重症手足口病和防止疫情扩散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桂林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和应对策略的调整。方法根据卫生部相关方案,查阅病历,采集病例咽拭子,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设计统一的调查表、记录表,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病例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却是在出境时由口岸检疫发现。123名密切接触者未发生二代病例,亦未造成社区传播。病例病情温和,未服用达菲治疗,咽部带毒时间较长。结论通过对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过程分析,体现国家应对甲型H1N1流感不断认识和防控策略由围堵到针对性干预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玉珍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43-2444
目的了解被犬类动物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狂犬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7年来南阳市宛城区防疫站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进行伤口处理、注射狂犬疫苗的病例,并对被犬类动物咬伤的人群分布、狂犬病暴露的时间分布、伤人动物及受伤情况,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接种狂犬疫苗的7069人次中,最小的8月龄、最大的83岁,以1~15岁的儿童少年为主,占52.62%;男性占63.84%,女性占36.16%。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份,被犬咬伤者较多,占92%,猫咬伤者占7%。伤口数目以1处居多,1处以上者占17.01%,受伤部位以上下肢为主,占81%。结论调查被犬类动物咬伤的流行特点,促使各级政府有针对性地采取狂犬病的防范措施,有效地降低狂犬病的暴露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浙江首例人禽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禽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中某些亚型的毒株感染人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高。1997年中国香港首次证实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类以后,世界各地相继报道了多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导致死亡事件,禽流感病毒已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我国大陆自2003年11月发生第一例人禽流感(H5N1)病例后,至2007年3月底,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10月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发生 1例由输入性脊髓灰质炎 (脊灰 )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此病例的发生主要是该县口服脊灰疫苗 (OPV)常规免疫接种率处于低水平 ,OPV强化免疫质量差 ,在较大范围内形成免疫空白人群所致。该县自1992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 ,监测质量和监测敏感性基本上达到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卫生部的要求。在OPV“扫荡式”免疫活动中 ,经卫生人员逐户调查 ,发现 1997年 1例AFP病例漏报。同时 ,对全省 47个县 (区 )进行AFP病例主动搜索 ,1996年、 1997年均漏报 2例 ,1998年以来未发现AFP病例漏报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农村原发不育症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地区原发不育症的患病率及基线资料,为深入进行不育症专题研究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采用现况调查,分层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9个市(州、地)中20个乡(镇),抽取女方年龄15~49岁已婚育龄夫妇为调查对象。结果:共100 842对育龄夫妇入选,原发不育夫妇共1 051对。调查地区原发不育的平均患病率为1.04%。不育患者在县级以下医院就诊率56.60%。结论:贵州省农村原发不育症的平均患病率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似。不育患者多在不具备不育症诊治条件的机构诊疗,殆误病情,应整合计划生育和卫生机构力量为农村不育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