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评价。方法:对我院2007年12月1日~31日出院的193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9.5%,其中合理56例(29.0%)、基本合理43例(22.3%)、不合理94例(48.7%)。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为术后用药时间过长、药物选择不当、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机不当。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仍有不合理现象存在。因此,应加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促进预防用药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144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并分析我院2008年普通外科阑尾炎住院手术患者病例144份,统计其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用药时间、不合理用药等情况。结果:144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预防性用药96.53%,且均为静脉滴注给药。抗菌药物应用率较高的前5位分别是奥硝唑(25.3%)、依替米星(10.1%)、头孢地嗪(9.1%)、五水头孢唑啉钠(7.8%)、甲硝唑(7.5%)。联合用药中,二联用药比例最大,占91.67%。结论:我院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用药时间长、选药档次高等不合理现象,因此要加强我院阑尾炎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2年1—10月我院剖宫产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共200份,对抗茵药物的选择、给药时间、联合用药情况、用药疗程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我院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唑林;单一用药者197例,占98.5%;给药时间均为术中断脐后;用药疗程为48h者128例,占64%。结论:我院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6月剖宫产手术出院病历300份,对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品种及频度、用药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共涉及5类11种,单用比例为78.3%,联合用药率为21.7%。结论我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仍存在不合理处,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2012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剖宫产病例601份,从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首次用药时机、使用疗程、抗菌药物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601例剖宫产患者中,100%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以头孢拉定为主,首剂均断脐后使用,平均用1.52 d,抗菌药物费用占住院费用比0.55%。结论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规范,但个别病例用药时间偏长,欠合理。  相似文献   

6.
王志芬 《中国药业》2008,17(12):65-65
目的分析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妇产科剖宫产240例患者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以单一用药为主。结论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1年我国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文献,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发表于2011年且涉及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文献,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文献83篇,涉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7 924例,其中16 167例(占90.20%)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患者中,术前0.5~2 h给药者、预防性用药疗程≤24 h者和预防性用药疗程〉48 h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1.36%(9 920/16 167)、19.64%(3 176/16 167)和58.54%(9 464/16 167)。结论:我国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普遍存在过度用药及不规范使用情况,各部门应加强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以提高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8年1200例Ⅰ、Ⅱ类切口手术病历,对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如下不合理情况:术前0.5~2h不用药仅术后用、预防用药时间过长、选药不当、无指征联用、无依据更换品种等。结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骨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8年我院骨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利用我院"军卫一号系统"查阅2008年1~12月骨科围手术期的3 229份病历,对其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联合用药、用药疗程、用药时机和手术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96.72%(3 123例);手术类型Ⅰ类切口2 468例(76.43%)、Ⅱ类切口404例(12.51%)、Ⅲ类切口357例(11.06%);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开始时机:术前2 h内给药的444例,占14.28%,术后1~3 h给药2 426例,占78.03%,术后预防性持续用药时间3天内有964例(31.00%),3~7天1 719例(57.61%)。抗菌药物用药方式:单用、二联和三联分别为2 861例(91.61%)、260例(8.33%)和2例(0.06%);以单用为主,主要品种为头孢菌素(77.91%)、氟喹诺酮类(14.61%)及其他(7.48%)。结论:骨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基本合理,但用药种类较多,用药时间较长,需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按规范要求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抽取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16%;术前预防性给药时间≤2h的有3例(占13.64%),〉2h的有7例(占31.82%);用药疗程≤24h的有4例(占18.18%)、≤48h的有7例(占31.82%)、≤72h的有1例(占4.55%),〉72h的有10例(占45.45%)。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是硝基咪唑类。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还存在不舍理之处,应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现状,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6–12月465例剖宫产手术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剂量、品种、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65例剖宫产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者464例(99.8%),其中,单用一种抗菌药物者391例(84.3%),联合用药者73例(15.8%);383例(82.5%)在断脐后给药;用药时间≥72 h、≤48 h、≤24 h者分别为314例(67.7%)、10例(2.2%)、140例(30.1%);用药频度居前三位的药物分别为头孢呋辛钠、头孢替安钠、奥硝唑。结论:我院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机、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等比较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过长、药物利用指数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现状,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7—12月所有剖宫产病例共计371例,对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频次最高的是甲硝唑351例(42.24%);347例(93.53%)患者采取术后给药方式;围术期用药时间疗程主要集中在72~120h(81.67%);少数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单次剂量选择存在不合理。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剖宫产围术期预防用药管理,加大对临床科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将围术期用药纳入医院合理用药考评标准,建立健全临床药师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2年第二季度~2013年第二季度剖宫产手术出院病历150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均为单一用药。药品选择:使用的抗菌药物为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共涉及7个品种,其中使用频次占比前3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硫脒(42.0%)、五水头孢唑啉(38.7%)、头孢西丁(8.0%)。预防用药时机: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所有患者均为结扎脐带后静脉给药。预防用药疗程: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除手术部位感染转为治疗的2例外,其余病例预防用药疗程均没有超过48 h。结论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在药品选择、预防用药时机和疗程等方面总体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我院142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周旭美  刘晓梅 《中国药房》2008,19(26):2018-2020
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手术患者病历142份,对用药种类及用药时间、药物联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份病例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100%,平均用药时间为6.8d;术前用药58例(占40.8%),术中用药8例(占5.6%),术后用药76例(占53.5%);用药基本合理占35.8%,不合理占64.2%。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堪忧,应进一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并评价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出院的433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比例达93.07%;282例(65.13%)首剂预防给药时间在术前0.5~2h;术后用药时间≤48h88例(20.32%);315例术后用药时间>48h,其中3例为治疗性用药,其余312例为预防性用药;预防用药选用药物品种繁多,共9类药物30个品种,应用最多的前3位分别是头孢唑啉(68例)、头孢地嗪(33例)和哌拉西林/舒巴坦(30例);单一用药比例为90.07%(390/433)。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用药在把握用药指征、用药时机、合理选择药物及术后用药时间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6.
张斌  杨微  于卫江  赵秀莉 《中国药房》2012,(10):870-872
目的:评价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归档病历171份,制定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评价标准,对抗菌药物的药品选择、给药时间、用法用量、用药疗程、更换药物等项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占78.9%(135/171),其中合理者57例(42.2%),不合理者78例(57.8%)。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疗程过长26例(33.3%)、药品选择不当25例(32.1%);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以第1、2代头孢菌素为主,选用头孢唑林60例(44.4%)、头孢硫脒35例(25.9%)。结论: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率较高,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选择不当、使用时间较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及了解本院5年来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2008—01—2012—12每月随机抽取一个手术科室病历30份,5年间共抽取手术病历1800份。分别从用药时机、品种选择、用法用量、术中追加、用药时间和联合用药等6方面,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分析,并对历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800份病例中使用抗菌药物1462例,抗菌药物选择合理占81.22%,给药时机合理67.03%,用法用量合理为95.28%,用药时间合理为75.03%,术中追加药物合理为59.33%,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占52.88%。结论本院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各项指标合理的比例总体较高。从5年的横断面来比较,各项指标不合理比例呈下降趋势。可见近几年本院对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监控及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学桂  赵隽 《中国药房》2010,(26):2417-2419
目的:干预研究我院剖宫产抗菌药物应用,推动本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4月和2009年7~10月干预前、后剖宫产手术病例各120例,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干预后预防用药选用合理,以第1代头孢菌素为主。超剂量用药得到有效控制,大大缩短了抗菌药物应用疗程,提高了术前0.5~2h给药率,大幅降低了药品费用。结论:本干预提高了我院剖宫产合理用药水平,降低了剖宫产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李萍  刘月芬  王琳  隋忠国 《中国药房》2010,(30):2815-2817
目的:调查我院眼科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眼科2009年白内障手术患者100例,对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种类、用药时间、给药时机、切口愈合情况、住院药品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围术期全身和局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00%);全身用药包括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67例,占67%)、注射用头孢呋辛钠(25例,占25%)、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2例,占2%)、注射用头孢他啶(6例,占6%);仅术前30min给药1次63例(63%),术前30min给药1次、术后给药<24h12例(12%),二者合计75%;术前给药1次、术后给药>24h25例(25%),其中最长为4d,平均用药时间为2.5d。结论:我院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预防用药选择不当等方面。应加强抗菌药物干预并强化医师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