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文革 《江苏医药》2015,(6):682-684
目的:研究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A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PFNA治疗组(A组)和短重建髓内钉治疗组(B组)。随访1年,采用 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B组(P<0.05)。A组 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90.0% vs .70.0%)(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0 vs .16.7%)(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后颈干角及骨密度改变及抗骨质疏松干预疗效。方法将144例股骨粗隆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外侧壁骨折组),B组(外侧壁骨折加钙剂组),C组(外侧壁完整组),D组(外侧壁完整加钙剂组),每组36例。对患者术后股骨粗隆区骨密度、颈干角、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A组三指标均为最高,D组均最低。 A组患者部分负重、完全负重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1±2.3)、(17.2±3.4)、(20.6±5.4)周,显著高于其余3组,D组三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余3组( P <0.05)。术后12个月颈干角丢失、BMD丢失量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B组均显著高于C、D组,D组颈干角及骨量丢失最少( P <0.05)。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颈干角丢失、BMD丢失量与Harri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 r =-0.843, P <0.05;r =-0.782, P <0.05)。结论术后颈干角丢失和骨量丢失是影响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要因素,股骨粗隆外侧壁有效重建及有效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助于提高PFNA固定后的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9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8例)和DHS组(4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DHS组比较,人丁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床活动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徐卫东  张凯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468-147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内固定术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35、3.643,均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疼痛、畸形、运动范围单项评价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4.433、4.364、4.865、3.876、3.645,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χ2=5.153,P<0.05)。结论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同期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79例,PFNA组38例,ALP组41例,对比两组病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两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骨质疏松,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是优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以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胡峤  黄波  卢波 《上海医药》2023,(18):28-32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及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行PFNA固定术的10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DVT分为DVT组50例和无DVT组5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麻醉时间、长期卧床、术中出血量、麻醉方式等资料,找出患者术后并发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麻醉时间、长期卧床、术中出血量、麻醉方式是影响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固定术后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拟通过本研究,得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麻醉时间、长期卧床、术中出血量、麻醉方式是PFNA固定术后并发DVT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发生DVT的风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amma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组采用Gamma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术后随访1~24个月,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Gamma钉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均良好,但Gamma钉内固定相比DHS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转髓内钉( proximal femur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proximal femur locking plate,PF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随访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方式随机选择,其中PFNA治疗15例,PFLP治疗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锻炼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锻炼时间方面,P<0.05,有统计学差异,PFNA治疗组优于PFLP治疗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下地行走锻炼时间早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合理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分别行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各2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PFNA组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均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有所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均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前结合年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症、合并症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疗效,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其选择的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疗效及术中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低于对照组的9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出血量和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疗效更好,更有利于老年患者尽早的进行功能恢复性锻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股骨头置换、DHS及PFNA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将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各100例,A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DHS),C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PFNA),比较3组手术时长、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长、出血量、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为由A到C逐次递减。 C组手术时间短于A、B组,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C组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与A组及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及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FNA较股骨头置换和DHS具有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出血和并发症少,治疗有效率高的优点,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锁定板、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以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粗隆间骨折的失血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70岁以上共162例分别行DHS和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PFNA以及股骨头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并根据术后检查结果计算围手术期总失血量。结果PFNA显性失血量与其他三种手术方式相比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围手术期总失血量4组手术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种手术方式均有自身特点和适应症,目前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其他手术方式相比并未增加失血量增大手术风险,因为其具有即刻稳定特点,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卧床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可作为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LCP组的优良率91.18%明显高于DHS组的70.59%,P=0.031〈0.05;LC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愈合时间均优于DHS组,P〈0.05。LC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DHS组的17.65%,P=0.046〈0.05。结论LCP组较DHS组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更有效,操作性强,愈合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和优良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92.9%)显著高于对照组(71.4%)(P<0.05).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治疗的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3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牢靠,临床疗效好且并发症较少,患者负重早利于进行早期的功能恢复性锻炼,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与动力髋加压螺钉( 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两者的优缺点。方法68例6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38例( PF-NA组)和动力髋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30例( DHS组)。比较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六项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在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FNA内固定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HS有明显优势。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下地早、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26例和动力髋螺钉(DHS)组21例。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DHS组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手术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负重时问等手术情况。结果2组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负重时间短于DHS组,出血量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获得较好疗效,与DHS内固定相比,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术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负重时间早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动力髋螺钉、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ABFH)治疗,2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20例采用解剖型钢板固定。纳入的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有可比性。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3种手术方法中,ABFH组下地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另外两组(P〈0.01)。3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FH组Ham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应根据情况,积极进行手术治疗,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情况、全身情况以及经济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老年男性109例骨密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骨质疏松的策略。方法对109例老年男性采用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相关的健康生活方式情况调查表作问卷调查,并应用美国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左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结果老年男性股骨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高于腰椎;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与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是骨量减少的独立危险因子,运动及BMI是骨量减少的保护因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和预防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