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脑小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脑小血管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磁共振检查对病例进行脑小血管病变评估,分为有小血管病组和非小血管病组,对两组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发病90天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分析脑小血管病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结果 小血管病组和非小血管病组年龄、高血糖比率、高血压比率、高同型半胱氨酸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糖、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为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脑小血管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天后神经功能残疾程度较对照组严重。结论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为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脑小血管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中年及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便对各组危险因素做出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符合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病例74例,分成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比较其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组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73.7%)、高血压(52.6%)、高脂血症(47.4%)、糖尿病(31.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6.3%)、酗酒(26.3%),中年组依次为高血压(78.9%)、高脂血症(73.7%)、糖尿病(63.2%)、吸烟(57.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6.8%)、酗酒(31.6%),老年组依次为高血压(77.8%)、高脂血症(66.7%)、糖尿病(47.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41.7%)、吸烟(25.0%)、酗酒(19.4%)。结论年轻者的危险因素与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嗜好关系更为密切,应更注重控制各种不良生活嗜好;而年长者则以代谢因素较多,更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3.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敏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1):27-28,30
目的研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以46岁以上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185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有明确病因者152例(82.2%),其中动脉粥样硬化43.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9.7%,心源性栓塞11.4%,炎症性血管病10.8%,先天性脑血管畸形2.2%。病因不清者33例(17.8%)。高脂血症、吸烟、高血压是主要危险因素。脑血管成像70.9%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以颅内动脉为主。病变部位主要在脑叶。与46岁以上患者组比较,治疗后痊愈比例显著增高,而死亡率明显为低。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男性优势明显,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多见,高脂血症、吸烟、高血压是主要危险因素。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1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评定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及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V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VCI发生率为41.78%。年龄、教育程度、饮酒、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高糖化血红蛋白、心房颤动、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发生VCI有关(P〈0.05),应激性高血糖与无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VCI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糖化血红蛋白(OR=2.394,95%CI:1.546~5.261)、高血压(OR=2.185,95%CI:1.413~4.898)、同型半胱氨酸(OR=1.768,95%CI:1.176~3.651)及超敏C反应蛋白(OR=1.964,95%CI:1.164~3.968)是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应激性高血糖是无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29,95%CI:1.282~3.287,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VCI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急性期检测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VCI的发生,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发生VCI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颅脑MRIT2~*成像检查结果分为脑微出血组(35例)和无脑微出血组(45例),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饮酒、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临床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脑微出血组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无脑微出血组(P<0.05),两组的性别、年龄、饮酒、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脑微出血组的执行能力与视空间、命名、抽象、注意、定向、语言以及延迟回忆等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无脑微出血组(P<0.05)。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微出血会引起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分布情况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将2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 DSA 检查结果分组,其中未发现狭窄或轻度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43例),其他分为单纯颅外狭窄组(41例)、单纯颅内狭窄组(93例)和颅内外合并狭窄组(47例)。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设计问卷收集包括姓名、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影响因素指标。结果所有研究者中患有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81例。单因素分布情况显示:性别、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高溶血磷脂酸水平是造成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χ2/t =8.744、5.562、10.736、11.032、9.812、10.002、9.083、2.57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和饮酒都是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纤维蛋白原是单纯颅外狭窄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长期吸烟和长期饮酒,及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纤维蛋白原等因素都是颅内外合并狭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最为多发。脑动脉狭窄的发生具有年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大,颅外、颅内外合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和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溶血磷脂酸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发病影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以2012年卫生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为基础,选择40岁以上既往已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5例为卒中组,随机抽取该地区该项目中查体的40岁以上非缺血性脑卒中人群315例为对照组,分为香兰镇和永安社区两个亚组。评价三个卒中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心脏病等十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一般情况。数据输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个卒中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2单因素分析:三个卒中组和对照组十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1)。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组和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明显超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香兰镇卒中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永安社区卒中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外,颈动脉斑块、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明显超重也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2香兰镇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外,心脏病、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尤为重要;3永安社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外,心脏病、吸烟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杨娜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55-1857
脑小血管病指脑小动脉及微动脉病变引起的脑缺血或出血性病变,它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亚型,临床表现包括腔隙综合征、认知功能障碍、步态障碍及情意障碍等.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及脑微出血等.  相似文献   

9.
李欣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130-131
目的研究青年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笔者收集的150例16~45岁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结果青年卒中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并且缺血性卒中可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管炎、烟雾病、心源性栓塞、血流动力学异常、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偏头痛性梗死、线粒体脑肌病、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病因;出血性卒中可有高血压性、血管畸形、动脉瘤、烟雾病、凝血机制障碍等病因;也有原因不明者。青年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可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TIA、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尿病、心脏病、偏头痛、家族史等。结论青年卒中患者病因和发病危险因素复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0例中青年(≤45岁)患者及100例老年(≥60岁)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吸烟、高脂血症、酗酒和脑血管病家族史在中青年组发生率高;高血压病、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房颤及周围血管病在老年组发生率高。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发生率中青年组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与老年TIA有不同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应及早干预和治疗以降低TIA及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5岁以下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46例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多样化,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其次心源性脑梗死,主要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房颤、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肥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结论积极寻早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控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同型半光氨酸血症等各种可干预危险因素,是降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正>脑小血管病作为隐袭性脑白质疾病,能引起一系列神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改变、情感行为异常表现~([1])。临床统计数据显示,脑小血管病通常会伴随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平衡步态障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及情感障碍等相关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3])。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为多种脑血管病变与危险因子诱发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医学对其确切病理机制仍未阐明,患者常伴脑白质损害等病理改变,影响血液供应及血液灌流~([4])。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作为含硫氨基酸,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和多种疾病存在密切相关性,其代谢产物硫内脂能发挥强氧化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破坏,诱发血管病变,监测其表达水平变化能对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t Dementia,VCIND)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促进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收集于2009年4月至2009年8月于我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分为VCIND组35例,认知功能正常组33例,完善相关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外动脉狭窄、脑白质稀疏症在两组间的发生率的比较P均<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单一危险因素组分别与其各自对照组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比较,P均<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依据ESSEN卒中风险评分分成的高、低危组之间的MoCA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外动脉狭窄及脑白质稀疏症的发生与VCIND发生明显相关,单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均可造成认知功能减退,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认知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80例青年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青年人脑梗死性别以男性居多53例(66.25%),女性27例(33.75)。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家族史、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等。病因:以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其次是心脏病。临床特点: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失语为主,预后较好,病死率低。结论积极控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有效限酒戒烟,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是减少青年人脑梗死的重要措施,加强社会宣教及健康干预,使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延迟青年人脑梗死的发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多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是老年人群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65岁人群中患病率男性为1.4%,女性1.2%,总患病率为1.3%。且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黏度、长期吸烟酗酒等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N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2例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用MMSE、MoCA量表对其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2组:观察组为47例VCIND患者,对照组为45例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 Hcy )等生化指标,分析各种危险因素与VCIND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VCIND组血糖、血脂、Hcy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糖、血脂及Hcy水平与VCIND有关,可能是引起VCIND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青年(≤45岁)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60岁)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37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137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与老年组(年龄≥60岁),对两组患者病因、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而青年组吸烟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脑梗死患者的高危发病因素,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在病因及危险因素上有较大区别,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尽早采取合理的治疗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脑白质疏松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江萍  龙全铭 《贵州医药》2004,28(7):596-599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0~2003年住院经颅脑CT或MRI检查出现脑白质疏松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例头颅CT或NIRI均存在白质疏松,其中高血压41例,脑梗死灶39例,脑萎缩43例,认知功能下降37例。血管性痴呆组包括26例Binswanger脑病型。血管性痴呆组慢性脑外器官功能障碍高于非痴呆组,以2~4个器官障碍为多,预后差。结论 脑白质疏松与高血压和血管性痴呆密切相关,痴呆组有较多的血管危险因素和中风事件,死亡率高。对患有脑白质疏松的病人需仔细诊断、评估并给予发展成痴呆者以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很多,不可干预的包括年龄、种族、性别和家族史,而众多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是防止脑血管病的靶点。传统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心房颤动、肥胖、吸烟和酗酒,新近发现的可干预因素包括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44例复发性脑梗死和378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首次发病与复发组危险因素比较,复发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斑块、年龄、吸烟与首发组有着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脑梗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结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