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从药材成分和使用方法等方面对发生ADR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引起中药饮片ADR原因有多种,加强安全用药意识、合理使用中药、确保中药质量和强化药物安全监管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可减少和避免中药饮片ADR的发生,保障临床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常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种类、表现和原因,采取积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中药不良反应要引起高度重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秀程 《中国药事》2010,24(6):569-570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其原因,提出合理辨证使用中药。结果与结论医生的用药不当、病人对中药治疗的不依从性及药物本身原因可造成中药ADR;临床使用方法得当,就可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因素,以减少新生儿ADR的发生,促进新生儿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6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我院收集上报的182例新生儿ADR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类药物ADR严重度指数(adverse drug re...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10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监测是我院临床药学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本研究对自愿呈报的涉及抗感染药物的ADR报告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信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提高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根据我国2002年《药品管理法实施细则》和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家实行ADR报告制度,通过上报汇总,及时发现药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本研究通过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6年收集上报的174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本院ADR发生的情况和影响ADR发生的因素,为及时判断与减少ADR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葛根素注射液使用中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更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间葛根素注射液所致ADR的病例19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6例中有31例出现ADR,ADR的发生率为15.8%。结论ADR的发生主要与年龄、生产厂家、制剂、剂量、疗程及合并用药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医院2006~2015年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进行分析、总结,为完善ADR监测工作和指导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86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涉及17个品种,ADR发生率最多的药物种类为血栓通.结论 加强ADR监测与报告,同时重视中药注射剂的管理,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质量、促进医疗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的有效途径,是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共同任务。它针对上市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收集、检测、评价,为政府部门、医药卫生专业人员、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信息,促进安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和蔓延。为推进ADR监测工作水平,现结合深圳市开展ADR监测工作现状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洪梅  涂星  熊芬  王婷 《中国药师》2015,(7):1144-1147
摘 要 目的: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现状及发生原因,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查询近年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经验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最为常见,主要由中药药物因素(如品种混乱、产地差异、污染等)、使用因素(炮制不规范、用法用量疗程不当、辨证错误或配伍不当等)和机体因素等造成。结论: 应当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对中药材从生产到使用各环节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管,建立完善警戒系统和补偿救济法律法规,加强临床合理科学用药,从医疗机构和临床药师、医生角度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有30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沣射引发的ADR有95例占79.1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正确评价双黄连、清开灵、刺五加、茵栀黄和鱼腥草5种常用中药注射液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指导合理用药。方法:收集1994~2008年国内文献报道的1 056例中药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特征。结论:临床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集的206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70.39%。抗微生物药物的ADR发生例数最高,占39.0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6.46%。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支敏倩 《中国药业》2014,(24):91-92
目的为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至2013年收集的14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4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52例60岁以上患者,占35.8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120例,占82.76%;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共77例,占53.10%。结论加强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其合理使用,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我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72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56例次,占总例次数的59.6%;新的一般的ADR为18例,占25%,严重的ADR较少,为3例,占4.2%;西医科室上报ADR的比例较大,为50例,占69.4%。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选择溶剂,避免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联合用药,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国医院用药中药物相互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对合理用药中的药物相互作用认知度较低,需从多角度加强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转变认知理念,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医药人员重视;推行临床药师制,重构药学服务模式;扩宽研究领域,加强药物相互作用机制和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加快信息化建设,组建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扩大普及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药物知识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2007—2011年卫生部北京医院中成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提请临床用药注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自发呈报的方式,由临床医师、护士及临床药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收集2007—2011年卫生部北京医院15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年龄、不良反应品种及表现、累及器官和(或)系统、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58例(占37.4%);小金丸引起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共29例(占18.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共90例(占58.1%)。结论:应辨证看待中成药的ADR,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使中成药的使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9.
陈浩  冯雷  赵业婷  胡扬  都丽萍 《中国药事》2020,34(3):357-362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品,规避用药风险。方法: 整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息,筛选出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的ADR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并对发生人群、ADR严重程度、涉及药品及预后、合并用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 共收集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56例次(年龄范围为0岁~95岁),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共415例次,占54.89%。415例不良反应共涉及中药注射剂36种,其中祛瘀剂占比最高(15种药品;涉及23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56.15%),其次为清热剂(7种药品;涉及7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17.11%)。排名前12位的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共353例次,占所有不良反应的85.06%,其中祛瘀剂占比最高(4种药品;涉及21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59.49%)。415例次不良反应中,严重不良反应13例次,涉及中药注射剂7种。415例次不良反应中,174例(占比41.93%)提及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因此,应重视和规范老年患者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药师要发挥专业特长,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