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门诊哮喘患儿家属对疾病认知情况和遵医行为,为更好地防治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对132例门诊哮喘患儿家属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评估其对哮喘相关知识的认知和遵医行为情况.结果 患儿家属对哮喘相关知识了解率为19.7%~50.8%,完全遵医行为率为8.3%~34.8%.结论 患儿家属均不同程度地缺乏哮喘相关知识和治疗的依从性.儿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哮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重视用药指导,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的调查分析与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调查表,对200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5例哮喘儿童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哮喘基础知识(病因、临床表现、药物、治疗方法)、对医生信任程度和治疗依从性(吸入器使用方法、治疗方案执行情况等)。结果65例患儿中,2次以上(包括2次)复发住院者34例,重复住院率为52.3%。在重复住院者中有22例具有治疗不依从性行为,占重复住院者的64.7%,不依从率为33.8%。导致治疗不依从性行为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对本病认知及理解程度的差异、父母没有正确掌握治疗方法及低龄儿童治疗不配合等。结论哮喘儿童的管理必须延伸到医院外,健康教育应贯穿于终身教育中,使家长充分认识规范治疗才能控制病情,避免或减少急性发作,提高哮喘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影响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96例一年内哮喘发作≥2次的患儿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治疗依从性为37.5%-59.4%。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哮喘病知识不了解、对防治方案不信任、害怕药物不良反应、不能正确掌握吸入技术等。结论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差,需针对影响因素给予护理干预,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珍  杨素容  林永珍 《护理学报》2010,17(20):66-67
总结哮喘患儿居家药物吸入治疗的护理指导,提高哮喘患儿居家药物吸入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哮喘患儿生活质量。选择哮喘专科门诊明确诊断的108例哮喘患儿,对患儿及家属宣教哮喘防治知识,示范吸入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让每一个患儿及其家长明确长期治疗的意义,做好追踪随访。随访中针对存在或潜在的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给予相应指导。治疗期间一直保持病情稳定的94例占87.0%,出现病情恶化急诊的8例占7.4%,需要住院的4例占3.7%,缺课14例占13.0%。对哮喘患儿进行合理的护理指导和家庭管理,可提高哮喘患儿家庭治疗的依从性,并使哮喘患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门诊规范化护理管理脱敏治疗患儿对于提高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1~3月病房接受脱敏治疗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2007年1~3月门诊接受脱敏治疗患儿80例作为实验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门诊脱敏治疗专科护士指导下,采取规范化治疗、健康教育程序和管理方法。结果 实验组脱敏治疗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门诊对脱敏治疗患儿的护理管理规范,提高了患儿脱敏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覃花桃  王婉  林娜 《护理研究》2013,27(17):1699-1700
[目的]调查家长对儿童哮喘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儿科确诊的哮喘患儿108例及其家长,推荐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对108例哮喘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儿激素吸入疗法依从性及家长影响因素。[结果]108例哮喘患儿中,33例坚持遵医嘱用药,依从率30.6%;家长对哮喘知识、自我管理与规范治疗、吸入疗法的认知程度及对医护人员信任度、对长期治疗缺乏耐心、信心等因素直接影响患儿吸入疗法依从性。[结论]加强对哮喘患儿家长培训、普及哮喘防治知识和行为干预,提高家长对哮喘疾病的认知水平,对改善哮喘儿童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儿童哮喘缓解期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儿童哮喘缓解期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分析依从性差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哮喘门诊298例哮喘缓解期患儿,采用依从指数调查患儿的用药依从性,依从指数分为好、一般、差;对依从性一般及差的患儿用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98例患儿用药依从性指数平均为(62.3±2.7)%,用药依从性好26.2%、一般28.2%、差45.6%。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对哮喘疾病认知不足、担心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等。结论缓解期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低,必须重视对监护人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健康教育规范管理在指导哮喘患儿用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作用.以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一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诊治的哮喘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进行,实验组对哮喘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定期随诊和随访,对治疗护理方案规范化管理,并建立哮喘病历档案。比较两组护理指导效果、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指导效果、病情控制、生活质量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哮喘的健康教育规范管理对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是哮喘门诊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线性节点嵌入式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指导式住院期及延续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线性节点嵌入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哮喘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评分、干预后1年疾病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哮喘认知度评分、哮喘治疗依从性评分、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线性节点嵌入式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实施干预,可提高患儿哮喘认知度及治疗依从性,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哮喘控制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哮喘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75例,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微信平台对患儿进行管理,包括组建微信群、微信健康教育、在线咨询答疑、随访提醒和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及患儿用药依从性和肺功能。结果运用微信平台对哮喘患儿进行管理后,实验组患儿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提高,患儿肺功能改善(P0.01)。结论微信平台能有效促进医患互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儿童哮喘的认知水平,提升儿童哮喘管理水平,促进哮喘患儿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哮喘儿童系统管理教育和规范治疗跟踪随访观察结果。方法 320例患儿分管理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不同治疗与观察。结果 管理组有效率98.9%。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学龄儿童缺课天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哮喘管理教育可以提高哮喘患儿疾病认识水平。改善用药依从性,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和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哮喘患儿门诊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4例在门诊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学龄前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08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雾化吸入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借鉴幼儿园的教育模式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雾化前后咳嗽、喘息、呼吸、肺部哮鸣音的变化,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疗效以及患儿的依从性。结果:干预组咳嗽消失、喘息缓解、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学龄前患儿心理发展特点,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哮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吸入治疗依从性。方法:对加强宣教前后各150例哮喘患儿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影响患儿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分别为:健康教育不够深入使家长对哮喘知识掌握程度低;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正确认识药物作用,疑虑药物副作用;吸入方法不当;家长对治疗疾病缺乏信心、家长文化程度低和家庭经济困难。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家长对哮喘知识掌握程度低及疑虑药物副作用。针对上述问题加强宣教后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1)。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哮喘患儿及家属对吸入治疗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提高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对其依从性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将481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67例和对照组214例,观察组加强哮喘知识教育并定期电话随访,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依从性及发病率,分析其依从性差的原因。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患儿治疗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哮喘知识宣教和电话随访能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按时复诊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药学监护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实验组7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实验组依从性好59例,依从性差17例;对照组依从性好8例,依从性差66例.结论 药学监护可以明显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依从性,从而减少哮喘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5例哮喘患儿,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治疗后进行半年随访,比较干预前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哮喘患儿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儿对于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哮喘治疗效果影响.方法将哮喘专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患儿按随机同期配对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7例.实验组实施健康教育加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健康教育组无1例发生因哮喘急诊或住院,临床总有效率98.7%.大部分患儿及家属对治疗依从性和哮喘知识掌握情况有显著改善和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可使患儿及家属主动与医务人员合作,进行自我护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追踪了门诊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应用必可酮的依从性。方法:明确诊断后,先由专人指导家属或患儿正确使用吸入方法,并要求患儿定期复诊,定期对其用药天数,次数与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依从率。结果:143例中除14例完全遵从医嘱外其余12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不遵从用药方案,平均依从率为34.27%。结论:目前哮喘发病率仍高且有上升趋势,治疗不理想,其中因素之一就是患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未能遵从医嘱执行,依从性不高。为了达到对哮喘的治疗必须坚持长期,持续和梯级用药的目的,提出了相应建议:①将哮喘诊治新方案推向社区服务,建立防治网。②积极开展全社会关于防治哮喘病的宣教活动。③尽量简化用药及改善用药方法,特别是对小于5岁患儿找出更方便有效的吸入激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哮喘治疗效果影响。方法:将哮喘专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患儿按随机同期配对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7例。实验组实施健康教育加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健康教育组无1例发生因哮喘急诊或住院,临床总有效率98.7%。大部分患儿及家属对治疗依从性和哮喘知识掌握情况有显著改善和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可使患儿及家属主动与医务人员合作,进行自我护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宣教方案对学龄期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学龄期哮喘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雾化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应用个体化护理宣教方案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饮食依从性、运动锻炼依从性、吸入治疗依从性、规范用药依从性及定期复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干预后6 min步行实验、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宣教方案能有效提高学龄期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肺功能,促进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