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出院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方法24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并于出院后1-2周、1个月、5-6月进行电话回访,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出院指导。6个月后对2组患者遵医行为和再入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再入院人数及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遵医行为,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杜绝病程迁延不愈,促进康复,预防并发症,减少再入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妇科出院患者以电话回访、短讯息平台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延伸医疗服务,解决出院后存在的健康问题,提高其自护自检能力和遵医行为,以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300例妇科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于出院的第2天,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未实施干预。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性生活恢复情况、避孕知识知晓率及对医院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性生活恢复情况、避孕知识知晓率及对医院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回访、短讯息平台健康教育能缩短护患间的距离,满足了妇科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需求,患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保健,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杜秀蓉  李薇  邓仁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721-1722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以提高遵医行为,降低复发率.方法:将220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实验组除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外并分别于出院后1星期、1个月、3个月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实验组社会适应能力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停药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实验组再次入院人数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出院回访式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最大限度的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韩菊红  顾红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72-3773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多次电话回访;对照组不实施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患者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遵医行为,对预防再狭窄,降低再入院率,引导患者的积极乐观心态,提高护士交流沟通技巧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病人在遵医行为、生活方式及自我保健方面的影响.方法:将14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出院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1人,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对照组66人,出院后不采取任何措施,6个月后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将两组病人在家庭用药、自我保健、再入院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接受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家庭用药、自我保健、再入院三方面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存质量,又因其经济、快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出院6个月后,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8个维度方面得分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各个维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碧茹 《成都医药》2004,30(1):40-42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病人在遵医行为、生活方式及自我保健方面的影响。方法:将14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出院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1人,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对照组66人,出院后不采取任何措施,6个月后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将两组病人在家庭用药、自我保健、再入院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受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家庭用药、自我保健、再入院三方面均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存质量,又因其经济、快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电话随访对出院乙型肝炎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电话随访对出院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遵医行为,促进康复。方法将60名出院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观察组进行电话随访方式健康教育,分别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进行,内容包括合理饮食、合理休息、定期复查、按时服药、适当运动、保持乐观情绪、戒烟酒等。结果经t配对检验,对照组和观察组遵医行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的开展,体现了护理模式的转变,将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出院患者的治疗康复中,提高患者出院的遵医行为,完善整体护理的内涵,增加了医患双方的互动,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结合健康讲座对糖尿病(DM)患者有关知识的认知、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摸索DM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将280例2型DM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两次,3个月内每周1次、3年内每月1次进行电话回访;所有280例患者均于每季度集中举行健康讲座,同时发放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对DM知识的认知、遵医行为及各项指标控制均优于对照组(P<0.005和P<0.001).结论:电话回访结合健康讲座可提高患者对DM的认识,提高遵医行为、延缓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一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海燕 《哈尔滨医药》2012,32(4):293-294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式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COPD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干预组制定康复计划和干预方法,通过电话回访,及时调整措施,回访时间为半年.对照组不实施干预.6个月后,对2组患者遵医行为和再入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提高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稳定和改善患者病情,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门回访式健康教育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短期再入院的影响。方法:干预组39例进行上门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照组39例进行常规电话随访。结果:干预组疾病相关知识、健康行为、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短期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门回访式健康教育是社区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脑卒中出院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出院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出院指导,观察组予以电话随访,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显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干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能力,改善生存质量,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顾晓红 《哈尔滨医药》2013,33(4):308-309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出院的早产儿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出院指导,出院后1、3、6个月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出院1、2、4周及1个月1次进行针对性电话回访,直到纠正月龄6个月止.对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常见疾病患病和父母育儿知识与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体格发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常见病患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长对育儿知识的熟悉程度和有益的育儿行为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长育儿知识水平与家庭护理质量,使早产儿护理由院内延伸至家庭,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电话回访式健康指导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将106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出院时患者资料登记入册,并评估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情况,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只定期进行门诊复查,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出院后第1周、第3周,以后每隔1个月通过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指导,满6个月后评估患者SAS、SDS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及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SAS、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SAS、SDS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话回访式健康指导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医疗服务措施,有利于帮助患者持续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遵医行为及身心独立能力,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何海燕  何娇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8):1132-1133,1135
目的通过电话随访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哮喘保健知识的认知和家庭自我护理能力,并提高其遵医行为。方法将1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观察组患者常规进行出院指导,于出院1周后开始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时间为1年;对照组不实施干预,只进行出院指导。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1年后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再入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出院1年后两组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1年内复诊率与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遵医行为,延续健康教育,控制哮喘发作,减少再入院次数(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对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抽取12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时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如板报、宣传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采用2006年全国结核病知识信念行为调查中所使用的调查问卷知识,结合卫生部发布的核心信息而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内容,于患者出院前调查肺结核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出院后每月电话随访2次了解遵医行为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提高肺结核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隆林县少数民族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82例隆林县少数民族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随访组与对照组,两组住院期间均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随访组患者出院后给予电话随访,1年后评价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随访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隆林县少数民族高血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予强化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利于高血压病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出院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出院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干预。结果出院3个月与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各项遵医指标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出院后脑卒中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干预,能够较好地促进患者的功能锻炼,提升患者遵医率,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健康教育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免疫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将60例皮下免疫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跟踪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心理状态等,并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治疗后不采取电话随访健康教育。调查两组满意度、依从性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中23例存在治疗问题经电话回访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解决。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3%(28/30),对照组满意度为63.3%(19/30)。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91.7分,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68.4分。结论 电话回访健康教育促进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对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传统模式教育组和护理路径教育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出院时患者均表示已接受并掌握所指导的内容。于患者出院后6个月末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评定遵医行为。结果遵医行为问卷评分观察组6个月末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有效提高患者自控能力,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对控制和稳定血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