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32只大鼠上,用玻璃微电极引导神经元放电,观察了脑室注射γ-氨基丁酸(GABA)后,尾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规律和印防已毒素(picrotoxin,PIX)对GABA的阻断效应。研究所见:当脑内GABA含量增加时,尾核痛兴奋神经元(pain excitation neurons,PEN)电活动受到抑制,表现为痛诱发放电频率下降,潜伏期延长;痛抑制神经元(pain inhibition neurons,PIN)电活动加强,表现为抑制时程缩短,痛诱发放电频率增加。PIX可阻断这种效应。综上表明,GABA通过同时影响尾核PEN和PIN的电活动而产生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以清醒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伤害性诱发放电频率为指标,观察大鼠LRN对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作用。结果表明:1、电刺激一侧LRN对双侧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具有同等程度的抑制作用;2、一侧LRN对双侧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具有紧张性下行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以同侧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痛必定注射液对正常大鼠及慢性痛模型(CCI)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晚成分放电的影响,旨在研究中药痛必定注射液的镇痛作用机理。方法:成年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1)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未结扎;(2)CCI模型组:实行坐骨神经结扎,制成CCI模型。于术后7-10天,用光热测痛仪测试模型组动物的痛阈,痛阈降低者为模型成功。采用单管玻璃微电极细胞外方法记录正常大鼠及CCI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诱发放电,根据诱发的背角神经元的反应形式,既有A反应又大鼠有B反应的为WDR神经元,观察并记录给予中药痛必定后2min、4min、8min、15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240min对正常大鼠及CCI慢性痛大鼠的WDR晚成分放电数、潜伏期及自发放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天麻素(gastrodin or GAS)对炎性痛小鼠诱致的脊髓背角I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方法:成年小鼠10只,一侧后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制备炎性痛模型后,于6、12、24、48、96、168 h分别观察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的变化。选取出生14~18 d小鼠,按照上述相同方法建立炎性痛模型,24 h后制备脊髓薄片(300μm),孵育1 h后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通过灌流系统给予GAS(300μmol/L),并探究其对炎性痛脊髓背角I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1)在成年小鼠炎性痛模型中,CFA诱致的痛觉过敏可持续1~2周,在24 h达到高峰;(2)在出生14~18 d小鼠CFA注射24 h后,脊髓背角I层神经元出现显著的自发放电增强现象;(3)GAS可以显著抑制脊髓背角I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频率,对幅度无显著作用。结论:GAS对炎症导致的脊髓背角I层神经元自发放电增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达到缓解炎性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及微电泳Glu(glutamic acid)、MK-801对大鼠下丘脑(hypothalamus,HT)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探讨电刺激FN治疗脑卒中大鼠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记录电刺激FN及微电泳药物对HT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电刺激频率为20Hz(低频)时,50%的HT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高(P0.01),电刺激频率为100Hz(高频时),80%的HT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高(P0.01);Glu对HT有紧张性兴奋作用,其拮抗剂MK-801能够明显抑制Glu诱致的兴奋作用;70%HT神经元在微电泳MK-801的基础上进行100Hz电刺激FN时,高频刺激诱发的兴奋作用被明显削弱。结论:采用电刺激FN治疗脑卒中,其可能机制是通过Glu的兴奋作用来调节HT的异常活动。  相似文献   

6.
大鼠脊髓神经元对福尔马林痛刺激的反应及氯胺酮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对福尔马林痛刺激的反应及氯胺酮的影响。方法:采用福尔马林致痛模型、c-fos基因免疫组化法和NADPH-d组化技术。SD大鼠30只,分为福尔马林致痛组、痛刺激前和后腹腔注射氯胺酮组及相应对照组,取脊髓切片。结果:(1)痛刺激后,刺激侧脊髓背角出现大量Fos免疫样阳性(FLI)神经元,其中部分为FLI/NOS双标记神经元;(2)痛刺激之前或之后给予氯胺酮,背角各层FLI神经元和FLI/NOS双标记神经元的数量均显著减少。结论:同侧相应脊髓节段的某些神经元参与了化学性致痛信息的传导和调控,氯胺酮通过抑制这些神经元的活动而产生抗伤害作用。此作用与抑制脊髓内NOS阳性神经元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电刺激同侧尾核头部(HCN)能抑制多数内脏痛兴奋神经元和内脏痛抑制神经元的电活动,使其自发放电减少或消失、内脏痛刺激引起的增频或减频效应减弱或消失。电刺激对侧的HCN也能抑制PO核中多数内脏痛反应神经元的活动,其抑制作用与同侧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电刺激大鼠红核对蓝斑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往的工作证实,红核(NR)参与感觉的调制。电刺激NR可抑制脊髓背角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的电活动并可加强电针镇痛。而电刺激蓝斑核(LC)可对抗电针镇痛,因此研究NR对LC细胞放电的影响对阐明NR感觉调制作用的机制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慢性压迫颈背根神经节诱致的颈椎根性痛(cervical radiculopathic pain,CRP)模型,观察颈背根节神经元产生异位自发放电诱致颈椎根性痛的作用。方法:采用体重为100~150 g的成年SD大鼠,在椎间孔内植入L型不锈钢钢柱形成慢性压迫C7/C8背根节,建立颈椎根性痛模型。用Von Frey细丝刺激大鼠前足足底来检测机械痛敏。用热辐射刺激仪刺激大鼠前足足底来检测热痛敏,其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由自动计时器读出。用丙酮刺激大鼠前足足底来观察冷刺激反应级别;同时检测大鼠前足肌肉的瞬间肌力;进行在体C7/C8 DRG背根纤维胞外电生理记录。结果:(1)CRP大鼠损伤侧前足表现出对机械刺激、热刺激以及冷刺激明显的痛觉过敏现象。(2)在C7/C8 DRG慢性压迫损伤后有62.7%的神经元发生异位自发放电,而对照组只有22.5%的神经元发生自发放电。与对照组相比,CRP组发生异位自发放电的比例明显增加。受损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呈现三种不同的放电模式,即阵发性放电,周期性放电以及非周期性放电。结论:我们通过对C7/C8 DRG神经元施加稳固的慢性机械压迫建立了一个新的CRP模型,CRP大鼠表现出明显的痛行为学过敏反应。这种痛觉过敏可能由受损DRG神经元异位自发放电增强介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去甲肾上腺素及其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对大鼠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以串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为伤害性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结果:脑室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旁核束旁核痛兴奋神经元放电,促进痛抑制神经元放电,此作用可被酚妥拉明阻断。结论:酚妥拉明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对大鼠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抑制作用,提示去甲肾上腺素的镇痛作用与α肾上腺素能受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鼠脊髓背角Ⅰ层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aductal gray,PAG)投射神经元在双脉冲刺激下表现出来的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特点。方法:选取18~21 d C57/Bl6小鼠,脑立体定位注射2.5%Di I(100 nl)至PAG,2~3 d后制备400~650μm带背根的脊髓薄片,孵育1 h后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Di Ⅰ阳性标记的脊髓背角Ⅰ层向PAG投射(spino-PAG)神经元,在判断其为单突触传递后,给予时间间隔为110 ms的双脉冲刺激诱致刺激外周C纤维诱发的C-e EPSCs,观察其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特点。结果:(1)应用脑立体定位注射技术向PAG注射荧光素Di Ⅰ后可在脊髓背角Ⅰ层检测到逆行标记的神经元,提示该神经元为向PAG投射的神经元(spino-PAG投射神经元)。(2)在给予脊神经背根时间间隔为110 ms的双脉冲刺激后,脊髓背角Ⅰ层spino-PAG投射神经元发生不同程度和性质的短时程突触可塑性改变。其中,52.8%(28/53)的神经元表现为短时程的双脉冲易化(paired-pulse facilitation,PPF),其PPR的平均值为1.76±0.18;47.2%(25/53)的神经元表现为短时程的双脉冲抑制(paired-pulse depression,PPD),其PPR的平均值为0.61±0.05。结论:双脉冲刺激脊神经背根诱致C-e EPSCs可使脊髓背角I层spino-PAG神经元呈现短时程易化和短时程抑制的突触可塑性特征,提示这种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可能在痛信息的传递和敏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 痛觉诱发电位的传导路径痛觉系统生理性的诱发电位和传导径路上的表现形式为 :伤害性感受器电位→周围神经动作电位→突触后电位→传导束电位。从感受器感受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后 ,要经过传入纤维 (包括传导快痛的Aδ纤维和传导慢痛的C纤维 )、脊髓背角的神经元、脊髓丘脑束、丘脑的神经元和核团最后投射到达皮层体感区及有关联的皮层与核团 ,形成痛觉诱发电位[1,2 ] 。2 痛觉诱发电位的刺激形式任何可以引起疼痛的伤害性刺激均可诱发脑电位。因神经生理学检查对电刺激的应用较成熟 ,最早和最常用的是电刺激。机械压迫、超声、化学性…  相似文献   

13.
实验用体重210—260克的雌性Wistar大鼠16只,在麻醉状态下,采用多管微电极离子微电泳技术,记录尾壳核头前区和头中心区细胞自发放电,以及电刺激牙髓诱发的伤害性反应。经SMUP—A型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程序处理。实验中观察到痛相关神经元在尾壳核头区内可能呈现均匀的分布,但痛兴奋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不少作者认为,针刺镇痛作用,可能是针刺信号与痛觉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相互作用的结果。张香桐的工作指出,在丘脑的束旁核和中央外侧核中存在有痛敏神经细胞。这些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可产生特殊形式的单位放电。这种放电的主要特点是:潜伏期较长,放电频率较高,后放电持续时间较久,而且对于重复刺激没有适应性。电针刺激经穴可以抑制这类痛放电。罗氏的工作表明:电刺激中央中核亦可抑制束旁核痛敏神经元的痛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技术,观察催产素(oxytocin,OT)对大鼠左背侧海马CA1神经元自发和诱发电活动的作用以及酚妥拉明对OT作用的影响。侧脑室注射1,10和100ng/5μLOT分别使海马CA1内60%(9/15)、73.3%(11/15)和75%(9/12)的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降低;不同剂量OT也可抑制神经元对电刺激坐骨神经产生的诱发放电且剂量依赖关系明显。侧脑室预先注射催产素受体拮抗剂[d(CH2)5-OVT](200ng/2.5μL)能阻断OT(10ng,5μL)对CA1神经元自发和诱发放电的抑制作用。酚妥拉明(10ng/2.5μL)可明显减弱OT(10ng,5μL)的作用。结果表明OT对海马CA1神经元自发和诱发电活动的抑制作用是通过OT受体介导的,也与α-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确定,来自于外周的触、压刺激可以被有自发放电活动的背根节神经元(DRG)所放大,并与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之间形成交叉兴奋,从而造成触诱发痛信号的传入。方法:在体单纤维细胞外记录及在体细胞内记录技术。结果: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损伤后,具有不同感受野性质的外周神经传入信号可以通过DRG胞体向中枢传递。在具有阈下膜电位振荡(SMPO)的DRG神经元,刺激坐骨神经后,外周传入信号可被放大。慢波振荡放电(SWO)是在损伤DRG神经元上观察到的一类较为特殊的阵发放电形式,细胞内记录显示,其发生基于周期存在的去极-复极化膜电位变化。在每一阵发时相内,放电频率有一低-高-低的规律变化。在SWO放电神经元,坐骨神经刺激施加于膜电位的去极化时相时,会诱发该放电的提前出现,且在A及C类神经元均可看到。在坐骨神经给予仅兴奋A类纤维的刺激,若该纤维上存在SWO放电的模式,则可在邻近的C类纤维记录到传入放电活动,即产生了神经节内A-C交叉兴奋现象。结论:外周传入信号在经过大鼠损伤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上传时,信号可被放大。且在A类神经元发生慢波振荡放电时,在神经节内产生A-C交叉兴奋现象。该交叉兴奋现象的出现,与阻断神经元钠通道的失活,增强持续性钠电流的开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胆碱能受体及其亚型在乙酰胆碱(ACh)对大鼠尾核痛兴奋神经元(PEN)放电影响中的作用。方法以电脉冲刺激左侧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神经元的放电变化,观察脑室注射ACh和M1、M3、M4以及N受体阻滞剂对尾核PEN电活动的影响。结果(1)脑室注射ACh(2g/L)可抑制大鼠尾核PEN的电活动,使PEN痛诱发放电频率减少,潜伏期延长;(2)ACh对PEN放电的抑制作用可被N受体阻滞剂筒箭毒碱(tubocurare,0.08g/L)和M1受体阻滞剂哌仑西平(pirenzepine,1g/L)所拮抗。(3)M3受体阻滞剂4-DAMP(1g/L)和M4受体阻滞剂托品酰胺(tropicamide,1g/L)不能拮抗ACh对PEN的抑制作用。结论ACh参与尾核镇痛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N受体和M1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应用单细胞细胞外电生理记录 ,在乌拉坦 -氯醛糖合剂麻醉状态下 ,对在猫后爪局部注射单一剂量的氯氨酮对皮下注射蜜蜂毒引起的背角 WDR神经元放电增强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在 WDR神经元周围感受野皮下注射蜜蜂毒可诱发出超过背景放电 1小时的单相持续性放电增强。在感受野中心蜜蜂毒注射部位用氯氨酮 ( 10 0 mmol/L,0 .1ml)局部预处理组 ( 3 .10± 0 .42放电数 /秒 ,n=5 )与盐水对照组 ( 7.61± 0 .17放电数 /秒 ,n=5 )相比对神经元的放电增强可大幅度地抑制 60 %。而且 ,用相同剂量的氯氨酮局部后处理组 ( 1.5 1± 0 .0 6放电数 /秒 ,n=5 )与盐水对照组 ( 7.76± 0 .15放电数 /秒 ,n=5 )相比 ,对神经元的放电增强可明显抑制 81%。不过 ,用相同剂量的氯氨酮在未经蜜蜂毒处理的对侧后爪相应区域皮下给药 ,对 WDR神经元放电增强不产生任何影响 ,提示局部注射氯氨酮的抑制效应并非是全身效应的结果。目前的结果提示 ,氯氨酮除了部分地通过阻断钠离子和电压敏感性钙通道的作用外 ,主要通过周围 NMDA受体发挥它的局部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明,海马结构内存在痛敏神经元和痛抑制神经元。它们的电活动受电针穴位和外源性吗啡类物质的影响。近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缝核群是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的主要集中地。本工作的目的在于探讨刺激5—HT—神经元对海马单元放电的影响,以了解它在痛调制中的作用。实验用健康家猫20只,雌雄不分。乙醚麻醉下手术,用箭毒制动,在人工呼吸条件下用约40伏的方波脉冲刺激隐神经作为痛刺激;用充以3Mkcl溶液的玻璃微电极在对侧的海马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电针对慢性内脏痛大鼠脊髓背角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慢性内脏痛模型组和模型加电针组,每组6只。慢性内脏痛模型采用新生幼鼠结直肠刺激方法制备;模型加电针组选取双侧"足三里"和"上巨虚",疏密波,强度1mA,持续30min,隔日一次,持续四次。记录结直肠扩张刺激下腹外斜肌放电幅值;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胸腰段、腰骶段脊髓背角内CGRP的表达变化。结果:电针能够显著降低内脏痛大鼠结直肠扩张刺激诱导的腹外斜肌放电幅值(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CGRP样免疫阳性物质的表达在模型组大鼠的胸腰段、腰骶段脊髓背角内均显著升高(P0.01),而模型加电针组的胸腰段、腰骶段脊髓背角内CGRP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降低慢性内脏痛敏反应的镇痛机制与减少脊髓背角内CGRP样免疫阳性物质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