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与临床散光的关系,对MLK和LASIK术后48例86只眼行术前及术后6个月角膜地形图测量分析,并与同期的视力和验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术后柱镜屈光度及SRI、SAI及SimK较术前明显升高,32.6%的病人有切削区偏中心,但全中病人的裸眼视力及术后矫正视力均好于术前。裸眼视力好于或术前者占76.34%。提示以上现象的发生对手术效果无影响,其原因可能与后巩膜葡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我性角膜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SinK变化值在散光度数变化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近视度为-1.50~-24.00D,散光度数-0.75~-5.50D的患者89例150眼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观察6个月以上,经计算机得出角膜曲率△SinK变化值X与临床散光度数变化 值Y的散点图及相关系数r值。结果 手术前后X与Y的关系:Y=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后角膜地形图角膜闪表面曲率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近视度为-1.50~-2.400D的患者176例327眼行PRK或LASIK治疗,观察6个月以上。按实矫屈光度分为二组:I组-1.50~-6.00D有124眼;Ⅱ组-6.25~-20.00D有203眼;并将屈光回退患者91眼作为Ⅱ组。经计算机得出角膜曲率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变化的散点图及相关系数r值。结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显微板层角膜切除术后角膜地形图和临床屈光变化的关系,对近视屈光度-7.00D~-32.00D的26例42眼高度近视眼于术前及术后6~9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并与同期的验光结果行对比。结果角膜地形图数值分析与临床效果有较大的差异,且综合指标呈下降趋势,与疗效不符。结论该差异的产生与地形图仪分析软件设定范围有关,手术增加的散光与切削区偏心有关,但该偏心多与视轴中心吻合,故对术后视力恢复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内成开矿术和显微角镜层切术后角膜地图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及视力的关系,对58例108眼高度近视术前及术后6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并与临床屈光度行对比分析,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相等及提高者88眼(81.48%),矫正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相等及提高者100眼(92.60%)角膜地形图示潜在视力(PVA)明显下降,角膜屈光度下降数值明显低于屈光度,此结果可能因角膜屈光力变化幅度超过地形图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内成形术和显微角膜板层切除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及视力的关系,对58例108眼高度近视术前及术后6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并与;临床屈光度行对比分析。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相等及提高者88眼(81.48%),矫正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相等及提高者100眼(92.60%),角膜地形图示潜在视力(PVA)明显下降,角膜屈光度下降数值明显低于临床屈光度。此结果可能因角膜屈光力变化幅度超过地形图仪软件的设定分析范围而与临床实际不符。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和屈光手术的不断发展,角膜地形图的应用也愈加广泛.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的问世,使精确地分析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和厚度变化成为可能.角膜地形图对于屈光手术前患者的筛选、手术方案的选择及其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术后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角膜地形图的发展历史及其最新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测量散光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Zhang K  Li Z  Lu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6):448-450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对屈光手术前、后角膜散光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计及散瞳验光三种测量散光的方法,对屈光不正患者360只眼进行检查,同时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后72只眼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95只眼的角膜散光用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术前三组测量方法在散光轴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散光度数上,角膜地形图△SimK和角膜曲率计△K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散瞳验光组与另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RK和LASIK术后△SimK与△K值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对术前角膜散光测量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角膜地形图图形与参数△SimK值有关。但术后角膜地形图△SimK测量的角膜散光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9.
松解性角膜切开术治疗角膜散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角膜散光患者的视力,对手术源性和非手术源性角膜散光12只眼行松解性角膜切开治疗。术后4个月,8只眼裸眼视力提高,11只眼散光度较术前下降,平均为2.80D。1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松解术后切口板层裂开,散光增大。观察结果提示,该手术治疗散光具有较好的效果,方法也较简单,但预测性较差,应在器械、设备齐全的前提下,慎重开展。  相似文献   

10.
角膜散光晶体散光与总合散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梁丹  关征实 《眼科学报》1995,11(2):70-72
探讨角膜散光、晶体散光及总合散光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三者随年龄的变化规律。门诊屈光不正患者,散瞳检影验光及Topcon角膜曲率计检查。共194例382眼;角膜散光67.9%循规性,晶体散光68.1%反规性,总合散光60.7%循规性;88.5%角膜散光与总合散光相同性质,46%的眼总合散光为角膜与晶体散光之和,41.3%的眼为角膜散光循规性,晶体散光反规性,发挥中和与抵消部分膜散光的作用。随年龄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散光的发生机理,本文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查68只复性近视散光眼和39只近视眼,研究近视散光眼角膜屈光力和形态的改变。一、材料与方法1.对象:共分二组。①复性近视消光眼沮;68眼(36例),男18例,女18例,平均年龄25.8上5.3(18一38)岁,散瞳检影验光平均屈光度一6.00上一3.07一1.00—1500)D.平均散光一l.34土一0.96一0.50——450)*乙②近视眼组:39眼(27例),男111‘”,女16例.平均年龄262上[3(18一壮)岁.就瞳检洗验光平均屈光度一6.24上一4.门(--.00-2000)D。二组均无器质性眼病和效角膜接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根据角膜地形图前表面曲率变化预测准分子激光术后屈光回退的一种方法。方法:根据准分子激光术后327眼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值X与临床屈光度变化值Y得出两者关系Y=0.0627X^2+1.1534X,随访过程中根据X算出所矫屈光度,若预矫屈光度大于0.0627X^2+1.1534X+0.5,则作为屈光回退患者,与术后实际屈光回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随访观测309眼,实际屈光回退59眼,依本方法预测出回退的101眼中日后实际回退47眼,预测灵敏度79.66%,预测特异度78.40%。结论: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术后屈光回退的预测中有一定的意义,可作为预测屈光回退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仪与散瞳验光测得的散光差异。方法以138眼(74例)近视眼为研究对象,角膜地形图仪记录角膜地形图形态、角膜屈光度、角膜散光度;散瞳后应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结合带状光检影及试镜.确定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轴位。所有数据用SigmaSTAT软件包进行统计学配对t检验。结果二组总的平均散光度,散瞳组为-1.21±0.9D,角膜地形图组为-1.37±0.63D,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平均散光轴位:散瞳验光组为100.14°±76.4°,角膜地形图组为96.80°±78.0°,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角膜地形图仪和散瞳验光记录的散光度有差异性,轴位无显著性差异,在设计屈光性手术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角膜地形图检查及其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文秀  周跃华  牛波 《眼科》2002,11(5):260-264,I007
角膜是人体视觉器官最重要的屈光表面 ,它的屈光力占眼球总屈光力的 3/ 4左右。因此 ,角膜表面性状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将对视力造成直接的影响。一个世纪以来 ,人们不断地探索 ,发明了许多技术 ,如Placido盘、角膜曲率计、角膜镜、角膜照相系统等 ,相继用于角膜形态和曲率的研究。这些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使人们对角膜性状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但是 ,直到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分析系统的问世 ,才使人们系统地、精确地了解角膜形状成为可能。目前 ,角膜地形图检查已成为许多眼科手术前、手术后角膜形状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 ,尤其在角膜屈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根据角膜地形图选择白内障手术切口位置及其构建变异,以进一步降低术前角膜散光.方法 对白内障患者123例(126只服),术前常规作角膜地形图检查.病人随机分成5组,A组、B组、E组为小切口手法组,A组和B组分别于上方和根据角膜地形图在强子午线方向行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E组根据角膜地形图在强子午线方向行水平巩膜隧道切口;C组和D组为超声乳化组,分别于上方和根据角膜地形图在强子午线方向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观察术后1d及7d后视力、角膜地形图等情况.结果 ①视力:术后7d,发现B组与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裸眼视力≥1.0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②术后散光轴向变化:A~D组变化不明显,E有12例散光轴向发生改变.③角膜散光:A组、B组散光变化较小,B组和E组术后7d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D组术后1d角膜散光较大,7d后渐回复,但C组仍高于术前水平;A组与B组、C组与D组及A组与C组比较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D组术后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E组比较,术后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观察角膜地形图来选择白内障手术切口位置及其构建,可降低手术源性角膜散光或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明显改善术后早期视力.对进一步提高白内障术后的视觉质量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角膜地形图仪与曲率计测量角膜散光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使用角地形图仪与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散光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角膜散光小于1.5D的患者113名132眼,使用美国Alcon公司的EYEMAP^TMEH-290角膜地形图仪和瑞士HAAG STREIT BERN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散光。结果:角膜地形图仪测得角膜曲率显著大于角膜曲率计测得相应值,两种仪器测得的角膜散光无显著差异,散光轴向符合率随散光度增大而增加。结论: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角膜散光更准确、全面、尤其对角膜过陡、过平或有不规则散光的患者更可信。  相似文献   

17.
放射状角膜切开合并横切口的地形图及屈光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u P  Hu Y  Wu X 《中华眼科杂志》1997,33(6):436-439
目的了解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联合横切口手术及RK前后角膜形态、屈光力的改变及横切口的愈合状况。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检测仪对RK联合横切口手术及RK进行测定,并对其角膜强弱轴屈光力及角膜横切口的愈合进行分析。结果角膜表面规则指数和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随近视散光的增加而增大,角膜视区3、5、7mm屈光度越向中心下降越明显,RK联合横切口强轴屈光度下降明显高于RK,弱轴屈光度下降与RK比差异无显著性。动物试验显示横切口愈合。结论近视散光越大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角膜表面规则指数可随之增大,两种手术的角膜形态由术前的正性非球面形变为术后的负性非球面形,手术切口使屈率半径加大、屈光力下降,越接近视区越明显,而刀数越多以上变化则越大。在强子午线上增加一对短的横切口,不但能使强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下降,且还不影响近视球镜的下降,对角膜的规则性、对称性无明显影响。动物试验表明一对短的横切口不引起伤口的迟缓愈合。  相似文献   

18.
19.
背景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眼部形态学特征已成为弱视研究的一个热点,而此类患者双眼间的角膜形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尚不明确.角膜地形图是角膜无创性活体检查的主要工具,有助于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双眼角膜的形态. 目的 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双眼角膜的形态学特征. 方法 纳入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30例,按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分为弱视眼组和对侧眼组.使用Orbscan Ⅱz角膜地形图测量仪检测患者双眼角膜的形态学数据,包括角膜前表面Diff值、后表面Diff值、模拟K值、角膜最强屈光力子午线轴向(Kmax)、中央角膜厚度(CCT)、Kappa角等指标,并将所得数据分别归入弱视眼组和对侧眼组.采用配对t检验对弱视眼组与对侧眼组检测指标数据资料的差异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积矩线性相关分析法及一元线性回归法对2个组间各形态学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弱视眼组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为(0.011±0.006)mm,后表面Diff值为(0.031±0.012) mm,模拟K值为(1.8±1.1)D,JCC轴向为(77±80)°,J0为(-0.17±0.72)D,J45为(-0.16±0.79)D,CCT为(551±37)μm,Kappa角为(6.4±1.4)°;而对侧眼组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为(0.011±0.017)mm,后表面Diff值为(0.026±0.008) mm,模拟K值为(1.1±0.6)D,JCC轴向为(100±80)°,J0为(0.02±0.41)D,J45为(0.13±0.48)D,CCT为(551±31)μm,Kappa角为(4.9±1.2)°.两组间的角膜后表面Diff值、模拟K值和Kappa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41,P=0.005;t=-4.317,P=0.000;t=-4.571,P=0.000).两组间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r=0.444)和J0值(r=0.383)呈微弱正相关,后表面Diff值(r=0.600)和模拟K值(r=0.479)呈中度正相关,CCT值均呈明显正相关(r=0.948,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弱视眼与对侧眼间角膜前表面Diff值的回归方程为Y=-0.005+1.392X(R2=0.197,F=6.858,P=0.014),后表面Diff值的回归方程为Y=-0.013+0.421x (R2 =0.360,F=15.761,P=0.000),模拟K值的回归方程为Y=0.616+0.27X(R2 =0.230,F=8.348,P=0.007),J0的回归方程为Y=0.060+0.219X(R2 =0.147,F=4.814,P=0.037),CCT的回归方程为Y=108.289+0.804X(R2=0.899,F=250.293,P=0.000).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弱视眼与对侧眼在角膜形态学参数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散光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了解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gractivekeratectomy,PRK)前、后最大轴性散光的变化及对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对PRK后1年以上的61例(109只眼)术前散瞳验光散光度一1.00~-2.00D的角膜地形图进行分析及视力检查。结果散瞳验光散光轴位与地形图记录散光轴位基本一致,而散光度数有一定差异。地形图检查显示,最大散光轴位以循规性极光最多,计67只眼(61%),斜轴性散光36只眼(33%),逆规性散光6只眼(6%)。手术前、后散光轴位变化极小。散光度多数在术后10天及1个月开始增加,以后逐渐减少。6个月或1年趋于稳定。术后的残存散光对视力影响较小,实际矫正度在预期矫正度±1.00D以内者占97%。结论采用球柱折算方法,进行PRK,对矫正近视合并散光者(-2.00D以下),可以获得满意的屈光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