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内镜微超声探头(TEMP)对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消化道癌肿、消化道隆起灶、炎症性肠病30例病变进行微超声探头检查。结果TEMP检查能正确反映粘膜下肿瘤的起源,癌肿的浸润深度;炎症性肠病的严重程度,TEMP检查时肠壁的增厚和层次结构破坏程度相一致。结论TEMP检查对粘膜下肿瘤及癌肿浸润深度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对粘膜微小病变或梗阻性病灶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对来源于黏膜层的病变,胃镜检查及胃镜辅以常规活检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对来源于黏膜下组织及消化道管壁外的脏器和肿瘤压迫所致隆起性病变,胃镜检查难以明确病变性质、层次,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transendoscopic miniature ultrasonic probe, TEMP)对此类病变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将2000年1月~2006年1月胃镜下发现的96例胃隆起病变的TEMP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小探头(transendoscopic miniature ultrasonic probe,TEMP)结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经TEMP检查明确起源,应用ESD技术进行治疗,将术前TEMP诊断与ESD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评价TEMP的诊断准确率,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评价ESD的完整切除率.结果:34例患者,TEMP诊断起源于黏膜、黏膜肌层20例,起源于黏膜下层14例;所有患者均安全顺利完成ESD治疗,无1例出现术中及术后迟发性大出血,有1例患者术中发生穿孔,经保守治疗后痊愈;TEMP诊断准确率为88.24%,ESD完整切除率为85.29%.结论:TEMP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TEMP和ESD技术联合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消化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慧敏  许蕙敏 《上海医学》2002,25(Z1):105-107
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是将内镜直视观察与腔内超声扫描相结合的方法.在内镜定位引导下,将微探头插入至探查部位作近距扫描,达到避免干扰而获是清晰图像以明确诊断的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间应用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160例病例,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东旭  周舒頔  朱宏斌  苏玲 《重庆医学》2016,(23):3215-3217
目的 评价微探头超声内镜与腹部超声联合应用对提高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准确性及特异性的价值.方法 应用微探头超声内镜及其与B超联合的检查方法分别对88例大肠癌患者进行术前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微探头超声内镜术前大脑癌浸润深度的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结果分期的总符合率分别为78.4%和72.7%,T1、T2、T3和T4的符合率分别为88.9%、73.9%、80.6%和76.0%;无淋巴结转移(N-)和有淋巴结转移(N+)的符合率分别为75.0%和71.9%.微探头超声内镜与B超联合对淋巴转移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性均高于单独应用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探头超声内镜是大肠癌浸润深度分期的有效手段之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TNM分期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脱气水充盈法对6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 62例食管、胃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患者中,包括间质瘤28例,脂肪瘤3例,囊肿3例,异位胰腺5例,食管癌2例,胃癌4例,息肉6例,外压性病变6例,食管静脉瘤1例,胃炎4例;其中12例行内镜下切除,11例行手术治疗.内镜超声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 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对内镜下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探头超声内镜(EMPS)对消化道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大.小探头超声内镜的规范化教学可以提高其检查的成功率及准确性.在临床教学中采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有助于初学者尽快掌握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超声波反射为基础的超声诊断法是一种安全、经济、快速的影像诊断法,在近20年来迅速得到下普及。由于肠气干扰而使图像清晰度受限制等许多问题,影响了超声在消化道的发展。因此使用高频探头的内镜超声检查方法是人们期待已久的。 1957年美国的Wild和Reid报告了应用15MHz的高频探头进行直肠腔内扫查的检查方法,然而在消化道纤维内镜上组装超声波探头直接检查消化道管壁的内镜超声检查法出现较晚,在70年代后期日本和美国几乎同时研制成功内镜超声检查装置,即将超声波探头组装在内镜上进行扫查的装置,日本是应用机械扇扫式扫查装置。美国是应用电子线阵式扫查装置。要在同一观察仪器上同时实现超声波影像与内镜技术,高度的开发技术和专门的知识是必要的。样机的开发和临床试用相互配合推进内镜超声装置的开发研究,使该检查方法逐渐得到完善。目前,作为检查对象的脏器几乎包括消化道全长,关于病期诊断从进展期癌到无需开腹、开胸手术,用EMR切除即可解决问题的早期粘膜癌均可作出明确的诊断。 目前,探头旋转式扫查法占主导地位,应用范围广,在纤维内镜上组装可用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凸阵内镜超声探头和细径探头的形式逐渐得到普及。对于最终诊断,活组织检查依然是必需的。本文主要概括内镜超声检查开发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隆起性病变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对790例食管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0例患者中,间质瘤395例,平滑肌瘤116例,囊肿103例,血管瘤19例,脂肪瘤18例,息肉15例,炎性增生34例,食管癌74例,外压16例,均顺利完成超声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在超声内镜检查中熟练配合,是内镜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虽然胃镜、超声内镜及内镜微超声探头(MP)在各种胃病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为数不少的不愿意接受器械检查的患者,经服胃超声还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为此,我们将经服胃超声与胃镜、病理结果对照,观察其对各种胃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探头超声内镜在诊断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2例大肠粘膜病灶予以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超声内镜检查对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6.97%,高于肠镜(71.21%);超声内镜检查对肠外压性隆起与粘膜下肿瘤的诊断率均是100%,显著较肠镜高(33.33%和40.63%);但超声内镜检查对肠癌与息肉的诊断率与肠镜的检查结果相近。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在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可为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史维  赵聪  邱雄  孙晓滨  袁德强 《四川医学》2001,22(12):1113-1114
目的 初探内镜粘膜切除结合小探头内镜超声对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物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双钳道胃镜检查,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定位评估,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后电切法,病理检查定性治疗7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物。结果 6例治疗成功,1例切除不完整,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粘膜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物的方式,高频率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确保手术安全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1 概述近年来,随着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经内镜微型超声探头(transendoscopic miniature probe,TMP)技术和超声内镜引导穿刺(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fine-needile aspiration biopsy,EUS-FNAB)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超声内镜(ultrasonic endoscope)在十二指肠及其周围器官疾病(如胆总管癌、胆囊疾病及胆结石、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假性胰腺囊肿等)的诊断价值.除了通过内镜超声观察十二指肠管壁和周围器官疾病外,还可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将微型超声探头直接放入胆管和胰管,观察胰胆系统的细微结构和早期疾病,同时可结合超声内镜引导穿刺技术对可疑病变进行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术前精确分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在该院行电子内镜显示存在可疑病灶,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者9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超声内镜分期准确率分别为T1a 92.50%,T1b 84.21%,T2 88.24%;超声内镜对有(N+)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准确率为86.44%,无(NO)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准确率为86.1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变直径、组织分化类型及是否存在溃疡是影响小探头超声内镜分期准确性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术前精确分期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率高,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15例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的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结果 .结果 115例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中,食管35例,贲门1例,胃74例,十二指肠5例.生理性改变98例,以脾脏压迫最多见,占39.1%,其他为主动脉、肝脏、胆囊、气管、脊柱、胰腺、心脏等.病理性改变17例,包括肿大胆囊、肿瘤、纵隔结核和胰腺假性囊肿等.结论 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志宏  阮水良  王波  陆其明 《浙江医学》2014,(12):1108-1109
小探头超声(miniprobe sonography,MPS)的探头可以直接通过内镜活检钳道,贴近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处,通过其高频超声环扫装置来显示隆起性病变的内部和边界的回声,对了解病变的起源、性质,鉴别良恶性,正确区分消化道腔内、外的病变有重要临床价值。自2012-02本院购入小探头超声后,我们对217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了高清内镜结合小探头超声检查,并与单纯高清内镜检查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超声内镜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少平 《四川医学》1992,13(5):301-303
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将超声探头通过内镜引导进入体腔,克服了体外超声检查易受腹壁脂肪、胃肠气体、骨骼等的干扰及探头频率低的缺点,能使用较高频率的探头,直接或较近接触病变部位,因此,EUS 的图像更为清晰,分辨率更高,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18.
《右江医学》2016,(4):410-412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微探头对隆起性大肠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经病理证实的隆起性大肠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常规肠镜、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观察微探头超声内镜图像特征。并以病理诊断为对照,比较常规肠镜、微探头超声内镜对隆起性大肠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内镜对隆起性大肠病变诊断总准确率为95.0%,常规肠镜的诊断总准确率为7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超声内镜对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肠镜(P<0.01)。内镜超声微探头诊断图像特征:息肉显示黏膜层回声低,黏膜下层以下结构正常;肠癌内部低回声,管壁层次结构不同程度破损。结论内镜超声微探头诊断隆起性大肠病变图像特征典型,其诊断准确率相比常规肠镜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CT检查对较大胃黏膜下肿瘤诊疗中的作用,以此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小探头超声内镜发现胃黏膜下肿瘤52例,超声剖面直径≥20mm,结合腹部64排螺旋CT检查,判断肿瘤的位置、来源、周围及远处器官转移等情况,对腔内生长未累及浆膜的肿瘤行ESD治疗,对侵及浆膜和向腔外生长的行腹腔镜或剖腹手术治疗,所有切除标本送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半年后对患者进行胃镜及CT随访.结合疗效来来评价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CT检查在较大胃黏膜下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良性间质瘤20例,恶性间质瘤16例,平滑肌瘤5例,异位胰腺6例,脂肪瘤5例,CT提示30例腔内生长,未侵犯浆膜,无周围器官转移,予内镜下ESD治疗,仅有2例穿孔,经钛夹夹闭和保守治疗好转.其余22例CT检查为腔内及腔外生长予外科手术或腹腔镜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病变愈合好,无复发.结论 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CT对较大胃黏膜下肿瘤进行检查,可获得较准确的病变情况,对胃黏膜下较大的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将超声探头通过内镜引导进入体腔,克服了体外超声检查易受腹壁脂肪、胃肠气体、骨骼等的干扰及探头频率低的缺点,能使用较高频率的探头,直接或较近接触病变部位,因此,Eus 的图象更为清晰,分辨率更高,临床应用日益广泛。lutz 和 Rosch1976年首先报道将超声探头通过内镜旁孔进入消化道以鉴别胃十二指肠的囊性或实质性病变。1980年,DiMagno Ep Hisanagak 及 Strom 分别报告了他们应用 Eus 检查上消化道及胰腺疾病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