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应激性高血糖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采甩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AMI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分别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A组)、胰岛素一般治疗(B组)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达标血糖值分别为4.4~6.1、6.1~10.0、10.0mmol/L以上),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抽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酶等,同时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A组和B组的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死亡发生率A组和B组显著低于C组(P〈0.01),A组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能抑制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炎性介质的表达,从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胃癌行胃切除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外科就诊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胃切除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胃肠道重建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胃远端大部切除术并行毕Ⅰ式吻合组(A组,26例)和胃远端大部切除术并行毕Ⅱ式吻合组(B组,40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剂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FPG、2hPG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A组手术前后FPG和2h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FPG及2hP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PG:(7.0±0.6)比(6.1±0.4)比(10.2±1.0)mmol/L,F=4.25,P〈0.05;2hPG:(8.8±0.1)比(7.3±1.1)比(11.4±1.8)mmol/L,F=3.87,P〈0.05];同时B组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FPG及2hPG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PG:术后1周为(7.0±0.6)比(10.0±0.7)mmol/L,t=5.35,P〈0.05;术后3个月为(6.1±0.4)比(9.8±0.7)mmol/L,t=4.78,P〈0.05;2hPG:术后1周为(8.8±0.1)比(12.3±0.5)mmol/L,t=6.12,P〈0.05;术后3个月为(7.3±1.1)比(11.7±0.6)mmol/L,江6.78,P〈0.05]。结论胃远端大部切除术行毕Ⅱ式吻合重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80例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加口服格列美脲片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甘精胰岛素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口服格列美脲,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半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C肽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FPG(6.4±1.5)mmol/L,2hPG(8.8±1.5)mmol/L,HbA1c(6.8±0.7)%;B组治疗后FPG(6.4±1.1)mmol/L,2hPG(8.9±1.3)mmol/L,HbA1c(6.7±0.8)%,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叭);但A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B组(P〈0.01);且A组治疗后C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且可能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诱导大鼠低血糖后,血糖升高水平对大鼠低血糖性脑损害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4月龄雄性大鼠,体重(300±50)g,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20只)、正常血糖对照组(A组,5只)和空白对照组(B组,5只)。实验组根据血糖再灌注水平分为1〈血糖≤3mmol/L组(C组)、3〈血糖≤6mmo]/L组(D组)、6〈血糖49mmol/L组(E组)、血糖〉9mmol/L组(F组),每组5只。采用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Fluoro—JadeB(FJB)染色观察神经元轴突和胞体的退变。染色组问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TUNEL染色:与A组及B组相比(海马CAl区:3.2±1.9、2.8±0.8;海马DG区:4.1±2.4、3.4±1.2),C组、D组、E组、F组海马凋亡细胞数(海马CAl区:40.2±3.1、38.7±2.4、36.8±2.6和76.4±6.3;海马DG区:62.4±4.2、59.8±3.7、68.1±2.8和125.4±5.8)凋亡细胞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海马CAl区:F=13.52,P〈0.05;海马DG区:F=14.29,P〈0.05);F组(海马CAl区:76.4±6.3;海马DG区:125.4±5.8)大鼠海马凋亡神经元数目比C组、D组、E组(分别为海马CAl区:40.2±3.1、38.7±2.4、36.8±2.6;海马DG区:62.4±4.2、59.8±3.7、68.1±2.8)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海马CAl区:F:5.08,P〈0.05;海马DG区:F=6.52,P〈0.05);(2)FJB染色:与A组及B组相比,C组、D组、E组、F组海马退变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海马CAl区:F=18.49,P〈0.05;海马DG区:F=11.37,P〈0.05);F组大鼠海马轴突退变神经元数目比C组、D组、E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海马CAl区:F=7.83,P〈0.05;海马DG区:F=14.29,P〈0.05)。结论在同一低血糖水平且持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大鼠脑损害程度与低血糖后血糖升高水平有关:血糖升高水平过高,脑损害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7例GDM患者及20名糖耐量正常者(NGT)进行连续3d的皮下组织葡萄糖监测。GDM组和NGT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8岁与41岁,体质指数分别为24、25kg/m^2。计算比较2组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三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DMMG),并统计血糖达标后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组间及组内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GDM组MAGE、PPGE及DMMG均较NGT者升高,分别为MAGE(4.3±0.2)比(1.6±0.3)mmol/L,早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BPPGE)(5.5±1.1)比(1.8±0.4)mmol/L,中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LPPGE)(3.1±0.3)比(1.3±0.2)mmol/L,晚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DPPGE)(3.4±0.4)比(1.5±0.2)mmot/L,DMMG(6.0±2.7)比(2.9±0.2)mmol/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6、2.3、2.8、6.1,均P〈0.05)。2组MBG、SDBG、MO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4、0.3,均P〉0.05)。GDM患者BPPGE较LPPGE和DPPGE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6,均P〈0.05)。GDM患者基础胰岛素用量占一天胰岛素总量15.0%,早餐的餐时胰岛素用量最大,占一天胰岛素总量的33.5%。结论CGMS是GDM监测血糖波动的有效手段,GDM患者以三餐后高血糖及餐后血糖波动为主,早餐血糖波动最为显著,餐时胰岛素用量为主,早餐餐时胰岛素用量最大。胰岛素用量与血糖波动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相关性及不同治疗方式时餐前和餐后血糖对HbAIc的贡献。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就诊的病程超过1年、治疗相对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256例,男119例,女137例,年龄(54±14)岁,平均病程4.5年,平均空腹血糖9.6mmol/L,平均HbAlc8.4%。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口服药物治疗组(84例)、基础胰岛素治疗组(80例)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92例)。各组再根据HbAlc的不同分成HbAlc〈7%组、7%≤HbAlc〈8%组、8%≤HbAlc〈9%组、HbAlc≥9%组。不连续3d监测全天三餐前后和睡前7个时问点的血糖谱,取3d的平均值,同时免疫比浊法测定HbAlc。对各个时间点血糖与HbAIc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三餐前及睡前四点血糖连线与正常血糖5.6mmoUL平行线:岂间的面积为餐前血糖面积,三餐前和睡前四点血糖连线与三餐后血糖连线间的面积为餐后血糖面积,根据餐前血糖或餐后血糖面积与总高血糖面积的比值计算口服药物、基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餐前和餐后血糖对HbAlc的贡献。结果本组患者各个时间点血糖与HbAlc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r=0.38-0.76,均P〈0.05),7点平均血糖与HbAlc相关性最强(r≥0.71,P〈0.05)。口服药物治疗组餐前、餐后血糖对HbAlc的贡献分别为59%-82%、18%~41%;预混胰岛素治疗组餐前、餐后血糖对HbAlc的贡献分别为60%-82%、18%~40%;基础胰岛素治疗组餐前、餐后血糖对HbAIc的贡献分别为38%~66%、34%~62%。趋势检验表明,口服药物、基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餐前血糖对HbAlc的相对贡献随着HbAlc的增加而增加(F=67,46、168.51、84.05,均P〈0.05),餐后血糖的相对贡献则相反。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在不同HbAIc状态下餐前血糖相对贡献较预混胰岛素治疗组低(HbAle〈7%组:38%比66%,Xz:5.94,P〈0.05;8%≤HbAlc〈9%组:63%比77%X2=5.88,P〈0.05;HbAlc≥9%组:66%比82%,,:5.51,P〈0.05)。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在不同HbAle状态下餐前血糖相对贡献较口服药物治疗组低(7%≤HbAlc〈8%组:50%比68%,爿。:5.56,P〈0.05;8%≤HbAlc〈9%组:63%比78%,∥:5.79,P〈0.05;HbAlc≥9%组:66%比82%,X2=6.28,P〈0.05)。结论HbAle与自我监测的各个时问点血糖明显相关,治疗方式及血糖控制状况影响餐前和餐后血糖对HbAlc的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糖患者外周血细胞及相关代谢因素的变化。方法:对本院医务人员中150例高血糖患者和232例血糖正常者的血细胞形态和血清生化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糖组外周血白细胞[(6.22±1.44)×10。比(6.72±1.42)×10^9]、红细胞计数[(4.58±0.4)×10^9比(4.73±0.5)×10^9],血谷丙转氨酶[(18.4±9.5)U/L比(35.0±28.7)u/L]、总胆固醇[(5.02±0.89)mmol/L比(5.60±0.9)mmol/L]和甘油三酯[(1.50±1.17)mmol/I.比(3.48±4.14)mmol/I。]、血压[(119.8±19.8)/(75.4±10.5)mmHg比(132.4±18.5)/(79.7±10.9)mmHg]水平明显升高(P〈0.05~〈O.00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糖与年龄、体重、收缩压、舒张压、谷丙转氨酶、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O.093-0.286,P〈0.05)。结论:高血糖患者存在外周血细胞和代谢指标的改变,可能与其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精蛋白锌胰岛素30R(万苏林30R)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将14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A和治疗组B。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精蛋白锌胰岛素30R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治疗,根据受试者血糖初步拟定治疗剂量并随时调整,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并继续使用既往口服药物,治疗为期12周,12周后2组交换胰岛素继续治疗12周。观察比较2组交换胰岛素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胰岛素抗体(IAA)水平。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A和B的HbAlc[(7.7±1.3)%VS(7.5±0.9)%,t=1.24,P〉0.05]、FBG[(8.0±2.0)VS(7.4±1.6)mmol/L,t=1.05,P〉0.05]、PBG[(13±4)vs(12±4)mmol/L,t=0.90,P〉0.05及IAA[(19±12)VS(19±13)mU/L,t=0.11,P〉0.05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两组HbAlc[(8.3±1.5)%VS(7.5±1.0)%,x。=0.01,P〉0.05]、FBG[(7.8±2.0)VS(7.9±2.1)mmol/L,x^2=0.04,P〉0.05]、PBG[(12±4)VS(12±4)mmol/L,x^2=0.82,P〉0.05]、IAA[(19±11)VS(18±12)mU/L,X^2=1.26,P〉0.0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A在交叉前后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6.4%和6.4%,治疗组B则分别为15.O%和2.9%。2组受试者未发现有局部过敏、脂肪萎缩和硬结等不良事件。结论用万苏林30R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与诺和灵30R具有相同的疗效且不会引起更多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陈新  金耀华 《山东医药》2010,50(3):101-102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降糖疗法用于烧伤延迟复苏,'bJD应激性高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烧伤延迟复苏后应激性高血糖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分别采用胰岛素行强化降糖及常规降糖治疗,即将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及10.0-11.1mmol/L。观察两组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余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对于烧伤延迟复苏小儿应激性高血糖采用胰岛素进行强化降糖治疗,可改善预后并缩短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但应根据病情变化及血糖监测采取个体化泵速,以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ICU危重病人45例,按随机分为三组:A组按为4.4—6.1mmoL/L,B组为4.4—8.0mmol/L,C组为6.7—11.1mmol/L,各15例,按统一方法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和监测。结果:A,B,C三组病人在治疗期间血糖达标的时间数依次增加,每天胰岛素的用量,血糖的波动幅度,低血糖和低血钾的发生频率依次减少(P〈0.05),但是治疗后血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症指标和APACHE Ⅲ评分,两周内死亡例数,院内感染发生率等预后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合并糖尿病的危重病人中实行强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范围可以适当放宽到4.4-8.0mmol/L,部分病人可以考虑6.7—11.1mmol/L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深低温停循环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后出现高钠血症的原因。方法:5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在DHCA下手术,对18例术后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高钠组)和同期术后血钠正常的33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峰值血钠(Na+)、空腹血糖(GLU)、剩余碱(BE)、血乳酸含量(Lac)、Scr,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甘露醇日平均剂量、神经系统症状、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APACHE II评分及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高钠组Stanford A型比例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为88.9%,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Lac、甘露醇日平均剂量分别为(102.47±53.62)h、(6.82±2.48)d、4.40(2.15,8.75)mmol/L及(50.77±28.33)g/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钠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GLU、APACHE II评分分别为(213.44±56.22)min、(121.39±38.23)min、(14.31±5.77)mmol/L及(18.15±6.66)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钠组术后BE、Scr、停循环时间分别为(-1.03±4.49)mmol/L、(61.67±17.17)μmol/L及(46.17±14.13)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DHCA术后高钠血症原因与病变复杂、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高血糖、乳酸酸中毒、并发神经系统损伤及甘露醇日平均用量过大有关。高钠血症可导致细胞脱水加重病情,应及时给予纠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降钙素原(PCT)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并发症中的预测价值。方法:126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于术后24 h检测血PCT、C反应蛋白(CRP)、IL-6、IL-8、TNF-α,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按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间各项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并将各项炎性指标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并发症组56例,对照组70例。并发症组手术时间[(281±49)min vs(237±51)min]、体外循环时间[(138±35)min vs(116±39)min)]及主动脉阻断时间[(83±22)min vs(62±18)min]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并发症组PCT、IL-6、IL-8、TNF-α、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RP无明显差异。PCT、IL-6、IL-8、TNF-α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其中PCT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相关性最高(r=0.87、0.92,P0.05)。CRP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无相关性。结论:PCT值可作为评价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强化治疗内科危重症高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内科危重患者186例,入组时空腹血糖水平为(10.8±2.3)mmoL/L,根据患者入组时恢复进食情况分为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DI,n=90)和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组(CSⅡ,n=96),2组均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和人胰岛素亚组.MDI组中门冬胰岛素和人胰岛素亚组分别为44、46例,CSⅡ组分别为46、50例.MDI组餐前大剂量采用门冬胰岛素或人胰岛素,基础量均采用甘精胰岛素,CSⅡ组餐前大剂量及基础量均采用门冬胰岛素或人胰岛素.根据多点指尖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强化胰岛素治疗疗程7 d,使血糖控制在4.4~8.3 mmol/L,7 d后改为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11.1 mmol/L,观察各哑组患者基线及第7天日内平均血糖水平、日内血糖标准差、日内血糖极差(最高和最低血糖之差)、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疾病评分(APACHE Ⅱ),统计7 d内低血糖发生率、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日平均胰岛素用量及28 d内各组死亡率.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1)MDI及CSⅡ组的门冬胰岛素亚组和人胰岛素亚组强化治疗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强化治疗后第7天门冬胰岛素哑组较人胰岛素组日内平均血糖水平更低,MDI组:(6.2±1.3)mmol/L比(7.6±1.6)mmol/L;CSⅡ组:(6.0±1.2)mmol/L比(7.4±2.5)mmol/L,均P<0.05.(3)门冬胰岛素亚组血糖标准差更小,MDI组:(1.54±0.27)mmol/L比(1.92±0.38)mmol/L;CSⅡ组:(1.24±0.27)mmol/L比(1.83±0.45)mmol/L,均P<0.05.(4)门冬胰岛素亚组极差更小,MDI组:(3.0±0.5)mmoL/L vs(3.9±1.1)mmoL/L;CSⅡ组:(3.1±0.6)mmol/L vs(3.9±1.0)mmol/L,均P<0.05.(5)门冬胰岛素业组7 d内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同时,门冬胰岛素亚组7 d内血清CR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采用多参数追加建议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探讨多参数追加建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将来自国内三甲综合医院内分泌病房的158例糖尿病患者,按2∶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3组:多参数追加建议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BA-CSⅡ)组、普通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CSⅡ)组和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组,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3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血糖控制情况、不良事件及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 BA-CSⅡ组患者的餐后血糖达标率为78.1% (50/64),显著高于CO-CSⅡ组[52.3% (23/44),χ^2=7.955,P<0.05]和MDI组[50.0%(18/36),χ^2=8.375,P<0.05],且出院时的餐后血糖水平显著低于CO-CSⅡ组[(7.8±2.0)比(9.1±2.8) mmol/L,Z=-2.301,P<0.05]和MDI组[(7.8±2.0)比(9.1 ±2.2)mmol/L,Z=-2.920,P<0.05].BA-CSⅡ组患者的低血糖(≤3.9 mmol/L)发生率和高血糖(≥10 mmol/L)人均发生频次均少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日平均胰岛素用量,BA-CSⅡ组低于MDI组[(44±17)比(56±27)U,P>0.05],CO-CSⅡ组显著低于MDI组[(39±12)比(56±27)U,Z=-2.690,P<0.05].与人院日相比,BA-CSⅡ组及CO-CSⅡ组患者出院日的胰岛素用量减少,而MDI组用量增加,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采用多参数追加建议的CSⅡ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餐后血糖达标,且不会增加胰岛素用量,同时有利于减少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住院患者,多参数追加建议的CSⅡ治疗方式能更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胰岛素泵与传统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80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组(40例),常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40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2hBG)〈10.0mmol/L]的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CSII组治疗后各时段血糖(FBG,2hBG)均明显低于MSII组(P〈0.01,〈0.05)。和MSII组比较,CSII组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时间显著减少[(12.9±3.3)d:(8.3±2.1)d],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46.9±5.1)U/d:(30.5±6.7)U/d]。P均〈0.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优于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宣教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康复疗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出院的糖尿病患者共86例,随机分康复宣教组(进行3个学时的康复教育)和常规治疗组各43人。对两组患者出院后1月、3月、6月及12月时的情绪、自我行为管理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评定分析,并做组间对比。结果:出院1年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康复宣教组焦虑评分[(10.41±2.32)分比(5.09±1.29)分]明显降低,主动监测血糖(79.1%比95.3%)、饮食控制(58.1%比88.4%)、合理运动(48.8%比90.7%)、药物管理(53.5%比86.0%)比例均明显提高,空腹血糖[(8.41±2.32)mmol/L比(7.09±2.27)mmol/L]和餐后2h血糖[(11.01±2.05)mmol/L比(9.22±2.66)m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康复宣教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即刻血糖对住院期间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从2009年1月到2010年8月间因初发AMI在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93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即刻血糖水平三分位数进行分组,A组:血糖水平处于最小三分位者(入院即刻血糖〈7.69mmol/L);B组:血糖水平处于中间三分位者(7.69mmol/L≤入院即刻血糖〈11.36mmol/L);C组:血糖水平处于最高三分位者(入院即刻血糖≥11.36mmol/L)。分析三组患者心功能情况。结果C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2.84±1.02)VS(1.81±0.67)和(2.12±0.96),P〈0.01]。B组和C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41.9%VS35.5%和9.7%,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性别(OR=0.339,95%C10.122~0.938,P=0.037)、入院时心率(OR=1.034,95%CI1.006-1.062,P=0.018)、CK—MB峰值(OR=I.007,95%CI1.002-1.011,P=0.003)、入院即刻血糖(0R=1.117,95%CI1.035—1.208,P=0.005)是心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入院即刻高血糖是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较差心功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库欣综合征与原发性高血压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经病理证实为库欣综合征的患者(库欣组)和22例同期住院并且年龄、性别、民族、人体质重指数、平均血压水平与之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 胰岛素(2h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高血压组比较,库欣组FBG [(4.75±0.44)mmol/L比(6.31±0.51)mmol/L]、FINS [(13.04±2.68)mU/L比(29.05±2.92)mU/L]、2hPBG [(7.32±0.82)mmol/L 比(8.96±1.14)mmol/L]、2hINS [(37.66±9.21)mU/L比(104.45±23.14)mU/L]、HOMA-IR [(2.57±0.44)比(7.96±0.56)]、TC [(4.15±0.93)mmol/L 比(5.17±1.35)mmol/L]、TG [(1.44±0.87)mmol/L 比(2.24±1.25)mmol/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库欣综合征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比,有更多的代谢改变和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老年早期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确诊的30例老年早期DCM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治疗达标前后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患者血浆中的SOD[(118.40±25.41)VS(171.16±27.76)U/ml]和GsH-PX[(120.53±46.26)vs(175.58±52.37)u]明显上升(P〈0.01),MDA明显下降[(49.53±14.42)vs(22.65±12.54)nmol/ml,P〈0.01]。空腹血糖[(5.64±0.53)vs(10.96±2.6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74±1.46)vs(18.50±3.24)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2.50±1.12)vs(5.90±1.82)mmol/L]、总胆固醇[(4.40±0.45).kS(8.44±0.90)mmol/L]、甘油三酯[(2.80±1.01)vs(6.84±1.83)mmoi/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1±0.73)vs(5.11±1.35)mmol/L]、游离脂肪酸[(0.34±0.11)vs(0.73±0.10)mmol/L]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明显上升[(73.32±12.20)vs(11.80±5.50)mmol/L,P〈0.05]。心脏舒张功能(E/A)明显改善[(0.74±0.35)vs(1.09±0.23),P〈0.01]。结论老年早期DCM患者使用胰岛紊泵强化治疗可明显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