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按照不稳定型心绞痛标准方案治疗;而红花组在标准方案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连续治疗14d,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红花组患者3个月内心绞痛再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4.6%比11.5%,x2=4.20,P〈0.05),半年内发生心肌梗死率两组无明显差别(x2=1.32,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对于患者短期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但是远期疗效及副作用等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26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进行14C试验,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阳性组(114例)和HP阴性组(159例),每组患者均接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标准治疗方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3个月内心绞痛发生需要入院的情况与一年内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3个月内,两组因心绞痛再入院率无显著差异(χ2=0.76,P〉0.05);一年内HP阳性组心肌梗塞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5.3%比0.6%,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有一定关系,但是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UA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8例和常规治疗组54例,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等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3%,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个月内心绞痛再发生率为5.2%,常规治疗组为18.6%,一年内心肌梗死率中西医结合组为3.3%,常规治疗组为11.4%,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均明显较低。结论常规西医治疗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在持续性肌钙蛋白 I (TnI)弱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伴有持续性肌钙蛋白 I (TnI)弱阳性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接受常规治疗)和干预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片(5mg,3次/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内胸痛缓解情况,3个月内因胸痛加重的再住院情况,1年内心源性死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1周内两组症状缓解率显著上升(63.6%比91.1%,χ^2=11.97,P=0.0005);3个月内胸痛加重再发住院显著减少(56.4%比19.6%,χ^2=15.91,P=0.0001);但1年内两组心源性死亡率无显著差异(5.5%比8.9%,χ^2=0.50,P=0.4792)。结论:尼可地尔可明显改善持续性TnI弱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而且减少患者因心绞痛加重的再住院率,但一年内死亡率两组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8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成三组:A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体外反搏,1 h/次,1次/d;C组在B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12d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半年内心绞痛再次发作情况及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79.31%比87.72%比96.61%),发作次数[(4.18±1.01)次/周比(2.27±0.96)次/周比(1.25±0.42)次/周]和持续时间[(3.42±0.76) min/次比(2.36±0.87) min/次比(1.15±0.63) min/次]显著减少,半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32.76%比22.81%比11.86%),且C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1.结论:体外反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10 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予苦碟子注射液 )和对照组 ,每组各 5 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及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组患者在行PTCA前 7天开始给予苦碟子注射液 4 0ml溶于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1次 d ,连用 4周。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各导联抬高的ST段振幅之和除以ST段抬高导联数的值下降≥ 5 0 %率与完全回落率显著提高 ,梗死部位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显著下降 ,核素分布异常节段计数、计分及核素心肌显像缺损范围份数和严重程度积分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具有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 ,增加心肌缺血区灌注的作用 ,对AMI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按照不稳定型心绞痛标准方案治疗;保心丸组在前标准方案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连续口服1年.结果 保心丸组患者6个月内心绞痛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 =4.29,P<0.05);两组1年内发生心肌梗死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8,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对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接受正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包括阿司匹林75~150mg/d、硫酸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d抗血小板治疗以及积极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如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糖。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滴注,2次/d,疗程14d。两组患者观察6个月内的再发心绞痛、因再发心绞痛入院、再发心肌梗死等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降低(11.1%vs.37.8%,P〈0.01);因心绞痛再入院率也降低(4.4%vs.17.8%,P〈0.01);心肌梗死再发率也显著降低(6.7%vs.13.3%)。结论前列地尔对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苦碟子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03-01;筛选有关苦碟子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UAP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其中苦碟子注射液组患者采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丹参注射液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采用Rev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最终纳入18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共包括1 839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苦碟子注射液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OR=4.17,95%CI(2.83,6.14)]、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OR=2.53,95%CI(1.59,4.05)]高于对照组(P0.05);丹参注射液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OR=3.60,95%CI(2.29,5.67)]、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OR=2.40,95%CI(1.35,4.26)]高于对照组(P0.05)。(3)6篇文献报道苦碟子注射液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其余5篇文献未报道苦碟子注射液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篇文献报道丹参注射液治疗期间出现发热1例、头晕2例、恶心腹胀2例,1篇文献报道丹参注射液治疗期间出现搏动性头痛2例,3篇文献报道丹参注射液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其余2篇文献未报道丹参注射液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绘制漏斗图发现,报道心绞痛改善效果的文献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现有文献证据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苦碟子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均能有效提高UAP患者心绞痛改善效果及心电图改善效果,而苦碟子注射液安全性可能高于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0.
疏血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38例患者入选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60例患者进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脂疏血通注射液,治疗14d。治疗前后均检测血脂、凝血功能。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P〈0.05),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有调脂、抗凝、促纤溶作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60例):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麝香保心丸组(6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3次口服,发作时2粒舌下含化,疗程8周。结果: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麝香保心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3.33%比80.00%,P<0.05),麝香保心丸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2.62±1.26)min比(3.19±1.73)min,P<0.05];在心电图疗效,麝香保心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6.67%比70.00%,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396例UAP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成联合用药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和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的差异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联合用药组:(4.1±1.2)次/d比(1.8±0.6)次/d,阿司匹林组:(4.0±1.4)次/d比(2.5±3.1)次/d,P<0.05或<0.01]和持续时间[联合用药组:(23.2±4.7)min比(3.3±2.6)min,阿司匹林组:(24.9±2.4)min比(7.3±1.6)min]均明显降低,P均<0.01;但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阿司匹林组降低更为明显(t=5.36、6.03,P均<0.05);同时联合用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48%)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85.35%),χ2=22.98,P=0.002。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于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栓形成的意义。方法:选择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3例,采用胶体金标法动态检测患者静脉血中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D-二聚体含量:UAP组(0.95±0.32)mg/L,AMI组(1.82±0.63)mg/L,UAP组与SAP组(0.39±0.15)mg/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MI组与SAP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D-二聚体定量检测是判定ACS血栓形成相对特异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及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以ACS患者7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40例为研究对象,ACS患者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38例,测定其血清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TnI)水平,并选择ACS患者中60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30例)和常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ACS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P〈0.01),AMI组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913,P〈0.01)、与TnI呈正相关(r=0.526,P〈0.01);与常规对照组比较,他汀治疗组治疗后BNP、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缺血的严重程度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BNP水平,提示其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改善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50例),测定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指标的变化。结果: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0.05),其中卡维地洛组患者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均〈0.05)。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ST段下移减轻(P〈0.01,〈0.05),但卡维地洛组疗效更加明显(P〈0.05);卡维地洛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的72%(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以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抑制冠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明胶酶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UAP患者80例,随机分为普罗布考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硝酸酯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普罗布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口服,观察治疗前及治疗一个月后血清明胶酶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普罗布考治疗组治疗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54.04±6.54)ng/ml比(32.43±1.81)ng/ml]、MMP-9[(56.33±7.25)ng/ml比(34±1.45)ng/ml]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MMP-2:(37.21±2.86)ng/ml、MMP-9:(39.96±1.75)ng/ml],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明胶酶水平的下降,起到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均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患儿疗效及治疗前后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9%(46/47),高于对照组的74.5%(35/47)(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有效调节患儿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