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倪梅  张兴华 《山东医药》2004,44(4):53-55
目前,将急性心肌梗死(AMI)分为两大类,即ST段抬高AMI和非ST段抬高AMI,由于二者在病理上不同,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讨论ST段抬高AMI的药物治疗进展。ST段抬高AMI的定义是指患者具有AMI的临床症状,并且伴有ST段抬高在V1~V3导联≥0.2mV,或在其他导联≥0.1mV。  相似文献   

2.
该文综述近年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其中抗血小板药有阿司匹林、磷酸腺苷( ADP)受体拮抗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抗凝药有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Xa因子抑制药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3.
20 0 0年 9月美国ACC/AHA发布了有关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UA及NSTEMI)的治疗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由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处于高度活跃期 ,《指南》发表后陆续不断有新的大型研究结果发表。ACC/AHA的有关专家在原有《指南》的基础上新增了 38篇最新参考文献 ,对一些重点内容作了修订。 2 0 0 2年 3月 http ://www .acc.org网上重新全文发表了 2 0 0 0年版《指南》的全文 ,而对其中修改和补充的部分做出了标识便于读者对照阅读。 2 0 0 0年 9月版的《指南》已由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颜红兵、柯元南等医生翻译为中文 ,现将2 0 0 2年 3月版的重点修改内容摘译如下 ,供同道参考。文中每小节开始括号内的评介为译者加注。本指南中的适应证分类及资料分级沿用原有的定义。适应证分类Ⅰ类 :指那些已证实和 /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Ⅱ类 :指那些有益性或有效性的证据存在不同观点或意见分歧的操作或治疗。Ⅱa类 :有关证据 /观点倾向于有用 /有效。Ⅱb类 :有关证据 /观点不能充分说明有用 /有效。Ⅲ类 :指那些已证实和一致公认没有用 /无效并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是有害的操作或治疗。资料分级A级 :资料来自多中心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B级 :资料来自例数有限的对照试验或非随机试  相似文献   

4.
杨飞燕  杨波  陈曼华 《心脏杂志》2008,20(3):337-340
目的研究国产替罗非班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UA及NSTEMI患者的治疗,试验组30例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前半小时以0.1μg/(kg·min)剂量静脉输入,再以减半剂量连续输入48h),对照组30例未应用替罗非班,其余治疗两组一致。结果试验组疗效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替罗非班对于UA及NSTEMI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良华  唐元升 《山东医药》2008,48(2):109-110
2007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2个最新指南相继颁布,分别由欧洲心脏病协会(ESC)、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在各自2002年版指南基础上重新修订,汇集了近5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以进一步更规范的指导临床实践。现重点阐述ESC2007年指南所建议的NSTE-ACS的处理步骤。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个疾病谱的统称,通常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破损或出血、痉挛,导致血栓形成。完全或不完全堵塞冠状动脉的急性病变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对ACS从概念、病理生理机制到治疗策略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尤其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为其治疗策略的逐步更新和完善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76.00%、≥75%的严重狭窄率为53.00%,侧支循环率为36.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10.00%,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8.
介入治疗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我院心脏科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2 4 9例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药物保守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 3~ 7d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血管重建术。随访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和 (或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 (主要终点 ) ,心绞痛复发率、再入院率和再次血管重建率 (次要终点 )。结果  16 3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 ,2 4 9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在平均 (11 0± 5 7)个月的随访中 ,介入治疗组心源性死亡率和 (或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3 2 %比 9 2 % ,P =0 0 1) ;心绞痛复发率(2 0 %比 5 3% ,P =0 0 0 1)、再入院率 (16 %比 4 7% ,P =0 0 0 1)和再次血管重建率 (15 %比 4 2 % ,P =0 0 0 1)也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结论 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可作为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因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范畴,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临床急重症,因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近年越来越受到心内科医生的关注。大部分患者经过正规合理的治疗可以明显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因此早期识别、合理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结合文献资料及2002年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修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治疗指南,现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s ,ACS)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16 5例ACS患者 ,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 89例 ,经内科治疗病情改善后再介入治疗的 76例。所有“罪犯”病变均予治疗 ,其中 4 1例患者同时接受了“罪犯”与非“罪犯”病变血管的治疗。介入方法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支架、直接植入支架及切割球囊扩张。结果  16 5处“罪犯”病变PTCA后植入支架 134枚 ,直接植入支架 4 8枚。术后残余狭窄均 <10 % ;前向血流达TIMI 3级 ;136例患者心绞痛消失 ,11例有不典型胸痛 ,2 4h后消失 ;术前仅有胸闷症状的 18例患者 ,术后 15例消失 ,3例减轻 ;无术中死亡及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病例。随访 139例患者 2~ 18个月 ,2 0例再发心绞痛 ,有 14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再狭窄 ,其中 11例再次行PTCA ,1例PTCA +支架 ,2例接受外科CABG ;无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及心功能恶化发生。结论 在条件具备的介入中心 ,由经验丰富和技术娴熟的介入治疗医生施行或在其指导下 ,对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近、远期临床效果较满意 ,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于2007年8月8日发布了新版的诊疗指南,新版指南结合本领域内5年来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对2002年版的指南做出了调整,现就新旧指南中关于治疗策略的变化进行探讨。1早期侵入性治疗与早期保守治疗指南将早期侵入性策略定义为在进行无创性缺血评估或药物治疗失败之前行侵入性评估(诊断性造影并拟行血管重建术);早期保守策略则指仅在强化药物治疗无效或无创方法证实有缺血证据的基础上,考虑侵入性评估手段。1.1推荐水平1.1.1Ⅰ类:(1)顽固性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学的不稳定,同时无严重合并症及侵入…  相似文献   

12.
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包括Q波急性心肌梗死 (AMI)、非Q波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他们的主流机制都是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 ,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则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Q波AMI,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 ,或虽为闭塞性 ,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 ,多造成非Q波AMI或UA ,统称为无ST段抬高的ACS。梗死相关冠脉血栓性闭塞率在ST段抬高的Q波性AMI、无ST段抬高的非Q波性AMI和UA中分别占90 %、2 0 %~ 40 %和 10 %左右。急性血栓形成的速…  相似文献   

13.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理生理机制深入了解、诊断工具的进步和危险分层标准的更新.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依据。三联抗血小板药、普拉格雷、磺达肝癸钠、比伐卢定对高危的患者均显示强大的临床益处。ICTUS试验结果的公布及药物洗脱球囊的开发使我们对介入时机的选择及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等都有最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理生理机制深入了解、诊断工具的进步和危险分层标准的更新.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依据。三联抗血小板药、普拉格雷、磺达肝癸钠、比伐卢定对高危的患者均显示强大的临床益处。ICTUS试验结果的公布及药物洗脱球囊的开发使我们对介入时机的选择及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等都有最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是由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或)激发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具有发病急、变化快、临床表现与危险性不均一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白细胞计数 (WBC)与非 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STAC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348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选 ,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确定治疗方法。根据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按照四分位法将患者分成四组。结果 各组的白细胞计数分别是 <6 .8× 10 9/ L,6 .8~ 8.0× 10 9/ L,8.0~ 10 .0× 10 9/ L 和 >10 .0× 10 9/ L。第四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P=0 .0 0 3和 P<0 .0 0 1。结论 白细胞计数是一项经济和方便的预后指标 ,可用于判断非 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AM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T-proBNP的水平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TproBNP水平有无差异。方法对201例即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又距离发病时间小于12小时的病人,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3毫升,使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飞测"免疫荧光检测仪检测NT-proBNP;根据心电图分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将两组的NT-proBNP进行对比观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的水平明显高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水平,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NT-proBNP的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时冠状动脉是否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多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NSTEMI与STEMI病人入院后10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病变类型、范围、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结果:NSTEMI组的多支病变、〉90%的严重狭窄及侧支循环比率高于STEMI组,而完全闭塞率低于STEMI组(P〈0.05)。结论 NSTEMI的多支病率高于STEMI,前者的远期预后有可能较后者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情况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相似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常被归为一大类写入指南。但后者心肌缺血更严重,并出现心肌坏死。临床诊断的NSTEMI中有相当比例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表现为完全闭塞,深入分析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组患者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