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硬膜外持续镇痛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硬膜外术后镇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24h和48h分别抽取外围静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24h全血及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叠连指数始升高,48h近术前值。对照组24h上述指标始升高,其中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升高显著,且48h时仍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观察组红细胞可塑性变形指数增加,至48h仍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渐下降至术前水平。结论: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萧国凤  吕浩 《实用癌症杂志》2018,(5):840-843,847
目的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下肢骨肿瘤患者术后下肢微循环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下肢骨肿瘤行择期手术患者108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麻醉方法,术后镇痛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且于术后4 h、24 h、48 h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麻醉前30 min、切皮后2 h、术后4 h、24 h、48 h免疫功能指标(CD4^+、CD8^+、计算CD4^+/CD8^+比值)以及术前、术后48 h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血流量;术后首次排便、排气时间。结果术后4 h、48 h,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ABI、足背动脉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30 min、切皮后2 h,观察组CD4^+、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24 h、48 h,CD4^+、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能减轻下肢骨肿瘤患者术后疼痛,降低下肢微循环异常风险、减轻细胞免疫抑制,有助于保证患者平稳渡过手术危险期、促进其早日康复。且凭借其可控性及灵活性强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拟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78例,分为3组(n=26),Ⅰ组:全凭静脉麻醉+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Ⅱ组:全凭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Ⅲ组: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PCEA。观察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时点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的变化。记录患者第一次补救镇痛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呕吐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T0比较,3组患者在T1、T2时点CD3+、CD4+、CD4+/CD8+及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CD8+明显升高(P<0.05);Ⅱ组和Ⅲ组在T2及T3与Ⅰ组比较,CD3+、CD4+、CD4+/CD8+及NK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CD8+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Ⅱ组和Ⅲ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优于Ⅰ组(P<0.05),其中术后呕吐和患者满意度Ⅱ组明显优于Ⅲ组(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并行硬膜外术后镇痛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较小,术后恢复快,有益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30例,分为2组(每组n=15):丁丙诺啡组(B组)与芬太尼组(F组)。术毕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时间为48h。两组分别于术前2h,术后2h、1d、3d和5d各记录一次。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6水平。评估术后病人镇痛4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病人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各观察时点的IL-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各观察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IL-6水平术后2h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1),术后1d和3d与术后2h相比逐渐下降(P〈0.01),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5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效消除术后疼痛,对术后患者血清中IL-2水平无明显影响,能抑制IL-6水平的明显升高。提示丁丙诺啡与芬太尼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体内细胞因子及内环境的稳定,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美施康定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美施康定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硬膜外或神经阻滞麻醉 90例。分成手术前服药组 ,手术后疼痛时自行服药组和不服药对照组 ,美施康定用量 6 0mg/次。术后 2、4、8、2 4小时评估VAPS ,记录副作用和处理方法。结果 服药组 4、8、2 4小时VA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0 1)。术前服药组术中和术后阿片药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5和P <0 .0 1) ,术后服药组恶心呕吐的发出率较高 ,但各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口服美施康定可用于术后镇痛 ,术前服用能提高镇痛效果 ,可作为术前药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及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与B组43例。A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且于术后实施自控静脉镇痛;B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且于术后实施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3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患者VAS评分,及术前和术后3 d患者血清VEGF-C和PEG2含量变化。结果:B组麻醉优良率(100.00%)高于A组(86.05%),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3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患者VAS评分低于低于同期A组(P<0.05);两组术后3 d患者血清VEGF-C和PEG2含量降低(A组:t=35.450 0、7.789 3,B组:t=67.800 6、15.495 2,P<0.05);B组术后3 d患者血清VEGF-C和PEG2含量低于A组(t=34.095 1、7.711 9,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实施自控硬膜外镇痛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良好,镇痛效果良好,降低血清VEGF-C和PEG2含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30例,分为2组(每组n=15):丁丙诺啡组(B组)与芬太尼组(F组).术毕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时间为48h.两组分别于术前2h,术后2h、1d、3d和5d各记录一次.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6水平.评估术后病人镇痛4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病人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各观察时点的IL-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各观察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IL-6水平术后2h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1),术后1d和3d与术后2h相比逐渐下降(P<0.01),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5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效消除术后疼痛,对术后患者血清中IL-2水平无明显影响,能抑制IL-6水平的明显升高.提示丁丙诺啡与芬太尼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体内细胞因子及内环境的稳定,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王晓亮  郑伟 《实用癌症杂志》2016,(12):1951-1953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检测价值.方法 收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19例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取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8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全血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健康体检人群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及血小板粘附率均远高于健康体检人群,血细胞比容远低于健康体检人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血浆粘度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黏度明显降低,血细胞比容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方面,治疗前后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明显高凝状态,因此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评价肿瘤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肺癌根治术的8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患者所行麻醉方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单纯行全麻者42例归为对照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者42例纳入观察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24 h相比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明显更高(P<0.05)。术后1周2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与术前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NK细胞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1周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NK细胞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全麻,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更小,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七氟烷吸入麻醉与靶腔输注丙泊酚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98例行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行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组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比较两组的手术及麻醉恢复情况、美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 h,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6h 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P>0.05)。结论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的麻醉苏醒质量更高,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更小,但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卢雅立  骆小青 《癌症》2000,19(5):490-492
目的:探讨术后不同硬膜外镇痛用药对胃肠功能的恢复的影响。并观察两组不同药物的镇痛效果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术毕M组(N=15)硬膜外镇痛用药为吗啡,B+M组(N15)为0.125%布比卡因+吗啡,而X组(N=10)无硬膜外镇痛。观察椁后第一次排气和排便的时间,并分别记录镇痛二第12h、24h、36h、48h时的心痛评分心率、血压、呼吸和肠鸣音进行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持续注入吗啡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林文前  李伟  许梅曦  陆霄云  曾灿光 《癌症》2000,19(6):594-596
目的 探讨硬膜外持续恒速注入吗啡镇痛技术(continuos constant epiduural analgesia CCEA)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ASA1-3级开胸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CCEA组和肌注吗啡镇痛组(IM组)。记录术后4、12、24、36、48小时两组病人镇痛、镇静评分及副作用发生情况,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血气等体征,并于术后72  相似文献   

13.
崔光荣  张果 《实用癌症杂志》2017,(11):1845-184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不同麻醉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直肠癌患者66例,全部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按照入院时间的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全身麻醉组以及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混合组,每组22例.观察3组患者的气腹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同时记录在术中气腹后10 min和气腹后60 min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数据,以及术后发生恶心、肌肉松弛、躁动等不良反应症状.结果 混合组的苏醒时间短于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10 min后以及60 min后混合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内,混合组在肌肉松弛、躁动与恶心呕吐方面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采用全身与硬膜外混合麻醉的方式,能够使患者及时苏醒,在术中保持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指标的平稳,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地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全身麻醉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循环、应激、炎症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80例于全身麻醉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横肌组和硬膜外组,各40例。腹横肌组给予全身麻醉+腹横肌平面阻滞,硬膜外组给予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刻[入室即刻(T1)、气管插管5 min(T2)、建立气腹5 min(T3)、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用量,术后不同时刻[麻醉复苏时(T5)、术后6 h(T6)、术后24 h(T7)、术后48 h(T8)]的疼痛和镇静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2、T3、T4时刻的MAP、HR、Cor、NE水平与本组T,时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横肌组T3、T4时刻的MAP、HR、Cor、NE水平均低于硬膜外组(P<0.05)。两组患者T4时刻的血清CRP、IL-6含量均高于本组T,时刻(P<0.05)。腹横肌组患者术中的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24 h的舒芬太尼使用量均明显少于硬膜外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的Ramsay镇静评分(R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横肌组患者术后T5、T6、T7时刻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低于硬膜外组(P<0.05)。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硬膜外阻滞,其能保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对术中循环、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对术后舒适度的影响较小,且未增加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及B组(41例),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胸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使用量、两组T2~T6痛觉减退的比例、术后2 h、4 h、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及镇痛期间的并发症。结果A组的镇痛持续时间短于B组,A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高于B组(P<0.05)。两组在T3~T6节段的痛觉减退比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在T2节段的痛觉减退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2 h、4 h、6 h、12 h时,B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24 h及48 h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Guo XL  Huang XZ  Shi D 《癌症》2004,23(5):481-486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常侵及大血管,手术关键是对血管的处理,尤其是对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的处理。在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IVC被认为是极其危险的。本实验旨在探讨肾静脉平面以上结扎大鼠IVC、合并右肾切除及应用川芎嗪后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期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 )观察术后硬膜外和静脉自控镇痛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每组30例。观察术后6、12、24、48h 视觉模拟评分(VAS )并记录PCA 的总按压次数。分别于麻醉前(T 0)、术毕(T 1)、术后1d(T 2)、术后2d(T 3)、术后3d(T 4)测血小板计数(PLT),并行TEG 分析包括测定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血凝块聚合形成速率(α 角)、最大振幅(MA)。 结果:1)PCEA 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VAS 评分均低于PCIA组,PCA 总按压次数低于PCIA组(P < 0.05)。 2)PCEA 组不同时点R 值和K 值的变化与T 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T 2、T 3、T 4 时点R 值和K 值分别较同一时点PCIA组显著延长(P < 0.05)。 PCEA 组在T 2、T 3、T 4 时点α 角和MA值分别与T 0 时点相比明显减小,并较同一时点PCIA组显著减小(P < 0.05)。 3)两组PLT 在T 2 和T 3 时点均较 T 0 时点显著降低。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并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机体应激及细胞免疫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进行全麻处理,观察组则进行硬膜外麻醉处理,然后将2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 h及术后48 h的血清炎性应激、应激激素及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应激、应激激素及细胞免疫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术后即刻及术后12h、48 h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应激及应激激素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细胞免疫指标则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机体应激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明显好于全麻,因此认为其更适用于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