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探究3种不同化学型紫苏不同时期各成熟度叶片挥发油组分的差异,确定分别适宜3种化学型紫苏的最佳采收方法。方法:以普遍存在的PK型、PA型及稀有的PL型三种紫苏种质为研究对象。在紫苏生长的营养期、开花期、果熟期三个时期采收不同成熟度叶片样品,对其挥发油进行提取(水蒸气蒸馏法)和GC-MS分析。结果:从挥发油得率上看,三种化学型表现非常不同,开花期和果熟期,PA型嫩叶得率高,PK型则老熟叶最高,而PL型为成熟叶最高;营养期,则是PA型成熟叶最高,PK和PL型嫩叶最高。主成分相对含量上,各化学型的特征性成分紫苏醛、紫苏酮或紫苏烯相对含量在营养期和果熟期均为嫩叶中较低,而开花期为老熟叶最低。结论:综合挥发油得率和主要成分相对含量,PA型于花前期多次采收成熟叶为好;PK型在各个发育期的成熟叶或开花期后的老熟叶;PL型则在营养期采收成熟叶或老熟叶。  相似文献   

2.
中药海藻及几种类同品的性状和组织构造鉴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七种马尾藻属海藻类(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Turn.)C.Ag、羊栖菜 S.fusiforme(Harv.)Setch.、铜藻 S.horneri(Turn.)C.Ag.、半叶马尾藻S.hemiphyllum(Turn.)C.Ag.、鼠尾藻S.thunbergii(Mert.)O’Kuntze、匐枝马尾藻 S.polycystum C.Ag.、海黍子 S.kjellmanianum Yendo.)进行了药材性状和组织构造鉴定。结果表明七种马尾藻属植物海藻的药材性状不同,组织结构差异较明显。该研究为马尾藻属海藻类药材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该论文以普遍存在的PK型、PA型及稀有的PL型3种紫苏种质为研究对象。在紫苏生长的营养期、开花期、果熟期3个时期进行紫苏成熟叶样品采集,同时分为1 d之中早7点、午12点、晚18点3个时间点,对其挥发油进行了提取(水蒸汽蒸馏法)和GC-MS分析,3种化学型的样品挥发油得率在0.08%~0.96%,不同生长时期挥发油得率大致为营养期开花期落叶期,营养期挥发油得率:PA型PK型PL型。各化学型类别不受生长发育影响,表明遗传因素决定了化学型。PA和PK型的特征成分和主要成分相对含量都比较稳定,而PL型的特征成分随生长发育大幅度降低,组成中还存在大量各类成分代谢的上游化合物,表明该化学型可能具有原始性和多变性。PA型特征成分紫苏醛相对含量各个时期基本上从早到晚逐渐降低。PK型特征成分紫苏酮在营养期和开花期中午相对含量高于早晚样品,果熟期则相反。PL型特征成分紫苏烯相对含量在营养期和果熟期都是中午最高,开花期则是傍晚样品最高。综合挥发油得率和主要成分相对含量,PA型的最佳采收时间在营养期的早晨采收;PK型的最佳采收期在各期午前均可;PL型的最佳采收期在营养期的晚上采收最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甘肃产花椒属植物6个:花椒(Zanthoxylum bangeanum maxim)、竹叶椒(Z.armatum DC)、刺异叶花椒(Z.ovalifolium var.spinifolium(Rehd.et Wils.)Huang)、yan壳花椒(Z.dissitum Hemsl)、 川陕花椒(Z.piasezkii Maxim) 、野花椒(Z.simulaus Hance)不同部位挥发油的提取分析,对不同种同一部位及同种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含量作了种间和种内的比较分析,由此得出甘肃产花植物中挥发油的分布特点,以此作为筛选提取挥发油植物资源种群的依据,并对甘肃省花椒属植物的药用、资源保护及经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菊科 Compositae术属 Atractylodes植物中 ,有许多种或变种植物被医疗上所运用。中国药典规定 ,茅苍术 Atractylodis lancea ( Thunb.) D.C和北苍术 A.chinensis ( D.C) Koidz的干燥根茎为苍术药材 ,白术 A.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为白术药材。主要用于健脾燥湿。近代研究证明苍术挥发油能抑制食管癌细胞 ,油中茅术醇和桉叶油醇催眠效应较强 ,芹烷二烯酮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1] 另外 ,苍术的水溶性皂苷亦有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的作用。植化上 ,据报道从术属植物中已检出 2 7个组分 ,主要有苍术酮 Atractylon、苍术素Atractylodi…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陕西汉中产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检测.结果 两种植物叶挥发油共鉴定出93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脂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其中吴茱萸叶中挥发油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未知2种;主要成分有β-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为14.7%,下同),反式-11-十五烯醛(13.61%),球朊醇(7.2%)等.密楝叶中挥发油中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未知2种;主要成分有β-氧化石竹烯(15.59%),α-库贝醇(10.2%),乙酸法呢烯酯(9.94%),橙花叔醇(9.42%)等.在吴茱萸和密楝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中,有28种成分是它们共有的,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49.92%和43.38%.结论 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和含量比较相似,与果实中挥发油相比,同种植物叶与果实的挥发油在组成成分种类及含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巴豆属植物C.nepetaefolius(I)是一种芳香植物,盛产于巴西东北部,树皮与叶在当地广泛用于解痉、健胃和胃肠胀气。树皮与叶富含挥发油达1%(以药材干重计算),主要由1,8-桉树脑(A),甲基-丁子香酚(B)、α-萜品醇(C)等组成。作者研究植物1的挥发油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保亭黎族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海南省保亭县中全村人口均为黎族人的南梗、抄芭两个村对保亭县的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 表明,这两个村的药用维管束植物资源有83科186属225种,其中蕨类6科6属6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75科178属217种,225种药用植物中包含13种海南特有种[海南苏铁Cycas hainanensis C.J.Chen、海南轮环藤Cyclea hainanensis Merr.、海南地不容Stephania hainanensis H.S.Lo et Y. Tsoong. 、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 Kosterm.、海南韶子Nephelium topengii (Merr.)H.S.、降香黄檀(花梨母)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等]、7种国家级保护植物[黑桫椤Cyathea podophylla (Hook.) Cop.、野生龙眼Euphoria longan (Lour.)Steud.、野生荔枝L. chinensis Sonn. var. cuspontanea Hsue等]5种海南省重点保护植物[黄牛木Cratoxylon ligustrinum(Spach.)Bl.、细子龙Amesiodendron chinense (Merr.)Hu、龙眼Euphoria longan (Lour.)Steud.、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海南韶子等]和15种民间药用但未见记载或仅记载有药用而未开展深入研究的药用植物[膜叶嘉赐树Casearia membranacea Hance、爪哇马儿Mukia javanica (Miq.) C.Jeffrey、大苞栝楼Trichosanthes bracteata Voigt等].对保亭黎族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属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药用植物在科的分布中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蝶形花科、大戟科、菊科、姜科、芸香科、无患子科、伞形科、茜草科等科中,在属的分布中比较分散,186属中仅有30个属含有2种或2种以上的种.  相似文献   

9.
山腊梅叶消毒抑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山腊梅叶为腊梅科腊梅属植物山腊梅 (ChimonanthusnitensOliv)的干燥叶 ,性味微苦、辛凉 ,具有祛风解表、清热解毒、醒脾化浊的功能 ,主要用于防治感冒、流行性感冒 ,民间沿用已久。为了进一步证明山腊梅叶消毒杀菌的作用 ,拓展其运用途径 ,我们进行了山腊梅叶消毒抑菌的实验观察 ,现报告如下。1 实验材料山腊梅水提液 :将山腊梅干燥叶剪碎后 ,用水蒸汽蒸馏 3~ 5小时 ,将水提液浓缩成 10 0 %的水提液 ,同时收集挥发油。山腊梅叶药片 :将山腊梅水提液再浓缩将挥发油及浓缩水提液转移至固体载片上 (2 2mm× 35mm…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指纹谱的研究及其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柴胡属十九种植物挥发油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工艺的柴胡注射液的比较研究以及腊梅属四种植物挥发油的比较分析为例,介绍了气相色谱-指纹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由于中药成分极其复杂,引起成分变化的因素很多,因此引进色谱峰的重叠率和八强峰的概念,以探讨在中药分析中建立气相色谱——指纹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中药小蓟叶的显微鉴别研究金延明李胜华陈辉*楼之岑(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100083)根据调查结果,内蒙古等地尚以灰白蓟Cirsiumincanum(S.G.Gmel.)Fisch.和藏蓟Cirsiumlanatum(Roxb.exWild.)Spreng.的地上部分作小蓟使用。本文通过显微研究,提供了该2种植物的鉴别依据,报道如下。灰白蓟C.incanum的植物标本采自内蒙古临河和伊克昭盟,商品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藏蓟C.lanatum的植物标本采自内蒙古临河,商品来自内蒙古临河。灰白蓟叶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鉴定挥发油组分,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过氧化氢及还原力测定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结果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为(13.1±1.2)mL·kg~(-1),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33个组分,主要为榄香素(89.74%)、甲基丁香酚(2.67%)及去氢白菖烯(2.12%)等。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及过氧化氢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能力与挥发油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榄香素为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斜叶黄檀香材总挥发油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鲜卑花属植物叶炮制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方法将鲜卑花属植物叶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后用,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鉴定了3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476%。结论炮制后鲜卑花属植物叶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及药用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4.
无花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无花果叶为桑科榕属植物无花果Ficuscarica L.的干燥叶片,文献报道其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1,2]。作者在对其挥发油进行研究时,发现其有较好的治疗白癜风的作用,为了明确无花果叶挥发油的有效成分,作者应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超声2种提取方法,分别进行了GC MS分析,从乙醚超声提取物中鉴定了37个组分的分子结构,从水蒸气蒸馏提取物中鉴定了26个组分的分子结构,并对2种提取方法所提得的挥发油进行了比较。1仪器及分析条件QP5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萃取法(SFE-CO2)得到的香胶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别.方法:用GC-MS对香胶木叶挥发油进行测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SD获得挥发油中分离出33个峰,鉴定了其中19个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71.94%,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叶醇(43.90%),青叶醛(7.42%),2,4-二叔丁基苯酚(4.80%)等.SFE-CO2获得的挥发油中分离出55个峰,鉴定了其中33个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81.51%,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角鲨烯(11.85%),桉油精(9.95%),(+)-α-松油醇(5.34%)等.结论: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香胶木叶挥发油组分与相对含量差别较大,该实验结果为了解其挥发性成分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兰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黄兰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为研究和利用黄兰植物的中药保健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收集挥发油,分析采用GC-MS-DC联用技术,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从黄兰叶挥发油中分离出44种化学组分,鉴定了其中38种,占总含量的96.54%。结论:黄兰叶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吉马烯D与石竹烯,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16.4%和16.0%,富含大量可利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正> 前报已经报导了5种细辛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了扩大药源和做到合理用药,进一步探讨同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的异同,寻找其内在规律,我们又对下述5种国产细辛属植物挥发油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form.seoulense(Nakai)C.Y.Cheng  相似文献   

18.
从大巴山区的新鲜汉中参叶中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首次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分析,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汉中参叶挥发油中共检出了75种组分,确定出73种化合物,其主要组分是β-荜茄澄烯(21.39%)、棕榈酸(17.19%)、植醇(5.50%)、菲(5.05%)、降姥鲛-2-酮(4.22%)、α-亚麻酸(octadecatrienoic acid,3.35%)等。对汉中参叶挥发油进行了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汉中参叶挥发油对试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26112株和白色假丝酵母菌CMCC850216株的抗菌活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医药界中对黄芩属(Scutellaria L.)植物,主要用了一种,即黄芩S.baiclensisGeorgi.的地下部分,由于药材资源的短缺,需要寻找新的资源。而多齿黄芩S.polyodonJuz.早有人报道有黄酮类化合物。作者研究了多齿黄芩地上部分的黄酮类及这些化合物在各器官中的定位和药材的形态解剖特征。研究的材料(叶、花、8cm未木化的枝)于1987~1988年5~6月  相似文献   

20.
中药小蓟叶的显微鉴别金延明,李胜华,楼之岑(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100083)小蓟主要来源于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segetumBunge和刻叶刺儿菜C.setosum(Willd.)MB。的地上部分。两者生药性状相似,较难鉴别,本文通过对小蓟叶的显微研究,提供了该两种植物的鉴别依据。1实验材料刺儿菜CirsiumsegetumBunge植物标本采自天津、北京和河北冀县,商品来自天津和北京。刻叶刺儿菜C.setosum(Willd.)MB.植物标本采自天津蓟具、北京和河北石家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