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彤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75-2375
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原因是注射位置不当,将药物注射入神经鞘内或注射在坐骨神经附近,因药物的理化作用引起神经轴索变性或失用,累及神经纤维终末端,而非神经干断裂。因此,通过系统的运动、物理等疗法治疗,恢复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神经溶解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溶解技术是指注射特定的药物,导致神经或肌肉组织变性,从而降低肌肉-神经活跃程度的治疗方法。该文就其操作技术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它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椎管注射是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由于注射部位靠近脊髓或神经根,加之脊髓血运特点和药物神经毒性,一旦出现并发症后果严重。本文对椎管注射的并发症和预防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安全实施椎管注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神经溶解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励建安  黄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670-2671
神经溶解技术是指注射特定的药物,导致神经或肌肉组织变性,从而降低肌肉-神经活跃程度的治疗方法,该就其操作技术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它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小儿注射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注射性瘫痪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沈玉英注射性瘫痪引起之病因目前尚不十分完全明确,除与注射药物对神经的直接刺激外,还与药物引起之变态反应导致神经髓鞘变性有关。据临床病理观察,发现被损神经有髓鞘脱失现象,神经髓鞘是直接包在神经轴突外的一种鞘状结构,它是...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去神经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合介绍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去神经治疗的各种方法及其效果。去神经可分为两种 :周围性去神经施行于膀胱壁、膀胱周围及盆内脏神经 ;中枢性去神经施行于脊髓及骶神经根。去神经的方法包括注射神经溶解性药物 (酒精或酚 )、灌注神经毒性药物 (辣椒辣素或肉毒素A)和外科手术切断。  相似文献   

7.
肌肉注射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但护士往往忽视了对注射局部的观察与分析。临床上部分病人接受注射后,常因吸收不良或药物刺激使注射局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红肿、疼痛或脂性肉芽肿,有的甚至发生感染、化脓、神经麻痹等并发症。为此长沙市结核病医院、  相似文献   

8.
球后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眼球后肌锥内,使药物更多地作用于眼后节及视神经,达到治疗眼球后节疾病或球后阻滞麻醉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眼科临床常用的一项治疗措施.由于其注射位置较深,且球后血管、神经丰富,多有并发症发生.我科于2007年5月发生1例球后注射药物后出现一过性上睑下垂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卢宜民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2978-2978
临床治疗神经源性疼痛常常比较棘手,一般止痛药物的治疗效果往往欠佳,多以注射神经破坏药或热凝射频等毁损治疗。亚甲蓝用于神经阻滞,有别于局麻药物,又不同于神经破坏药物,可使疼痛获较长时间缓解,对于难治性的神经源性疼痛,亚甲蓝不失为可供选择的疗法之一。本文总结31例亚甲蓝神经阻滞对神经源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方法:对64例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进行分析。结果:64例中57例临床症状完全好转,脑脊液压力下降。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神经源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持续性疼痛。临床前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大致可分为3类:不同的作用方式造成的外周神经损伤模型,化疗药物或鞘内注射强啡肽造成的化学损伤模型及糖尿病性神经痛模型。尽管这些神经源性疼痛动物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临床上的疼痛症状,但它们在发病时程,持续时间,病理机制及对药物反应性方面等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2.
持续注射局麻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局麻药阻滞神经或在手术部位的局部用局麻药浸润可消除术中和术后疼痛。但是当神经阻滞作用消失后,病人常需用其他方法止痛,例如口服长效止痛剂或静脉滴注止痛药。应用局麻药连续局部注射的目的在于连续不间断地缓解疼痛,不但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需要也可避免肌注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如镇静和呼吸抑制等)。有研究显示局部连续注射局麻药可使患者缩短住院时间,并能及早参与康复活动,如步行和理疗。 局部连续注射局麻药,是术后在皮下组织和临近伤口处的筋膜或肌肉之间插入一根导针(通常为16号),然后连接导管或通过导针置入导…  相似文献   

13.
药物神经阻滞术 (chemicalneurolysis)是应用某种药物注射到神经丛、神经节、神经根、神经干及其分支周围或肌肉的运动点 ,使神经纤维变性 ,传导功能下降或消失 ,以达到临床治疗目的的一种神经阻滞技术。所用药物多为 5 0 %~ 10 0 %酒精、5 %~ 10 %苯酚、高渗盐水、无水甘油和 5 %~ 8%酚甘油。临床研究一、应用范围2 0世纪 60年代起 ,药物神经阻滞术开始广泛用于治疗难治性、顽固性疼痛 ,特别是神经痛 ,如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以及炎症和肿瘤所引起的腹腔内脏器痛 ,如胰腺炎引起的胰腺疼痛、上腹部恶性肿瘤 (如肝癌、胃癌、胰腺癌等 …  相似文献   

14.
正Morton's神经瘤(莫顿神经瘤)又称趾间神经瘤或跖骨间神经瘤,是趾总神经受卡压等损伤和刺激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变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症候群,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多发于成年女性人群。目前,临床上针对莫顿神经瘤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注射治疗、关节镜下神经松解术、神经瘤切除术等,这些方法各具优缺点,临床医生需要在术  相似文献   

15.
神经源性疼痛动物模型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神经源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持续性疼痛。临床前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大致可分为3类:不同的作用方式造成的外周神经损伤模型,化疗药物或鞘内注射强啡肽造成的化学损伤模型及糖尿病性神经痛模型。尽管这些神经源性疼痛动物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临床上的疼痛症状,但它们在发病时程,持续时间,病理机制及对药物反应性方面等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6.
抗肿瘤药物静脉外渗的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兵河  张文荣 《新医学》1995,26(9):496-497
抗肿瘤药物静脉外渗的处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徐兵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张文荣化疗是治疗人体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静滴或注射,但使用不当可使药物外渗到皮下组织,轻者引起红斑、局部缺血、广泛炎症,严重时可损伤神经、肌腔,甚...  相似文献   

17.
疼痛医学与神经科学、麻醉学、放射介入治疗学、骨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是由这些学科的疼痛分支融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近十几年来,在影像学、电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疼痛医学发展迅速且成绩斐然。神经阻滞、注射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是疼痛医生最常使用的治疗技术。与内科的全身药物治疗或外科的手术治疗相比,神经阻滞和注射治疗是一种局部给药疗法,有着自己的独特作用、特点和适用范围。神经阻滞包括化学性阻滞和物理性阻滞两种。化学性神经阻滞疗法主要采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功能,可用于手术中镇痛,而更多的是用于疼痛治疗。为了一定的治疗目的而使用高浓度的局部麻醉药或神经破坏药物进行的神经阻滞,可较长时间甚至永久性地(不可逆性的)阻断神经传导功能,这种神经毁损性阻滞也被称为神经破坏性阻滞。此外临床上使用加热、加压、冷却等物理手段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称为物理性神经阻滞,如射频治疗等,也多为神经破坏性阻滞。一般性神经阻滞主要治疗良性疼痛性疾病,而神经破坏性阻滞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疼痛、三叉神经痛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恶性疼痛。本刊约请部分多年从事疼痛医学研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就一些疼痛门诊常见病的现代治疗理念、新技术进行了介绍,既介绍了当前最新的诊疗技术,也就临床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经验总结,可供疼痛专业医师及基层医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海  陈向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0):1777-1779
神经阻滞是指直接在末梢的神经干、丛、脑脊神经根、交感神经节等神经组织内或附近注射药物或给予物理刺激而阻断神经传导。作者从颈、腰交感神经阻滞术的方法、适应症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颈交感神经阻滞后对急性脑梗赛、神经内分泌及其它方面等疾病的影响,及腰交感神经阻滞后对糖尿病下肢神经痛、不宁腿综合症及下肢缺血性疼痛等疾病的影响,探讨了颈、腰交感神经阻滞的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19.
药物穴位注射损伤周围神经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穴位注射如应用不当,会造成神经干损伤。我院1975~1983年因药物穴位注射损伤周围神经共10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2例;16~25岁7例,26~40岁3例。因腰腿痛,环跳穴注入酒精普鲁卡因或酒精葡萄糖混合液,损伤右坐骨神经、腓总  相似文献   

20.
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外科上肢手术,经斜角肌肌间沟是临床主要的穿刺阻滞路径。传统的做法是根据体表的解剖标志或筋膜皱襞定位,进针后寻找“异感”,然后注射麻醉药物;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法被认为是“金标准”,但是与前者相同的是均为盲探法,不能完全避免对神经的损伤;而超声显像能够实时显示人体解剖结构,可以明确定位神经,在近乎直视下进行神经阻滞。本文就此进行研究探讨,评价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