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15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培良  陈芃  陈贤伟 《今日药学》2009,19(8):49-50,53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和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监测报告水平.方法 对本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15例,分别从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系统、患者基本情况、报告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主要与抗菌药物、中药制剂的使用和静脉给药有关,新的一般不良反应/事件55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3例.结论 在用药过程特别加强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的用药监护,加强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方法以"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检索了2000~2013年与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涉及主要为抗微生物药物、中药制剂、抗癫痫药物、解热镇痛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严重过敏反应、以严重皮疹、皮炎、多形性红斑为主的皮肤及附件损害、以及血尿、蛋白尿等的泌尿系统损害。结论医院应重视临床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注意收集儿童用药安全信息,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工作,保障患儿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统计分析北京地区近5年来莫西沙星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为莫西沙星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接收到的北京地区怀疑药品为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提取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及转归等信息,按照MedDRA系统将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进行系统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患者超说明书用药、超适应证用药较为突出,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下及皮下组织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胃肠系统症状等。而严重不良反应以免疫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肝胆系统症状为主。结论:莫西沙星的安全性是临床应关注的问题,应该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监测并及时处理其不良反应/事件。  相似文献   

4.
陈海云 《中国药物警戒》2013,(11):676-678,682
目的对淮安市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淮安市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474例的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涉及中老年患者最多;顺铂、紫杉醇、奥沙利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居前3位;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血液系统损害最常见。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用炎琥宁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药品说明书修订完善等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6-2021年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1824例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要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人群特征显示性别无明显差异,0~9岁儿童报告最多,占38.43%(701例)。患者适应症及给药途径与药品说明书描述大致相符,但存在超剂量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30分钟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损害多以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荨麻疹,与现有药品说明书描述有较大差异;此外,用药后出现的严重过敏反应及相关眼器官疾病也同样值得关注。结论: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具有速发性特点,建议医疗机构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并注重安全合理用药,尤其注意儿童用药的特殊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及时更新药品说明书,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151例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金刚  郑祝华 《齐鲁药事》2014,(11):679-682
目的对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特点,为儿童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收集上报的151例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了儿童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主要药品发生机制。结果儿童易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与儿童生理特点、既往用药史及过敏史、临床试验资料少、以静脉滴注为主要给药途径等均有关;主要累及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涉及的药物品种主要是抗微生物药物。结论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国家、生产企业、医师、护士、药师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因素、特点与规律,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提供的汕头市2006~2009年451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1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以中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涉及24类药物,以抗菌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中药制剂位居前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居多。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我院上报的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菌药物类别、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药品45种,其中抗菌药物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最多(50例,占52.08%);静脉滴注给药发生引起的最多(88例,占91.67%)。60岁以上老人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43例(占44.79%),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4例(占4.17%)。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临床表现最为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7例,占80.21%),其次是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质量。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涉及104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45.2%),其次是中药制剂(占25.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占61.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8.6%);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有4例;绝大多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出现在用药61分钟至24小时内(112例);对症治疗52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60例。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偏少,报告表填写质量较差。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应用及静脉用药的给药方式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海南省15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南省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格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类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居多。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改变不良用药习惯,减少抗微生物药的应用和静脉给药比例,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儿童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ADR/ADE)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的2007~2010年273例儿童严重ADR/ADE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3例严重ADR/ADE中男性(63.00%)多于女性(37.00%),0~3岁患儿比例最高(43.96%);抗感染药物所致严重ADR/ADE最多(44.44%);静脉给药引发的严重ADR/ADE最多(85.34%).严重ADR/ADE的主要表现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37.76%).结论:应加强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减少严重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59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系统分析,探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特点,从而开展药物警戒,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我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159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静脉给药发生最多(123例,占77.4%),≥60岁的老年人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46例,占28.9%),有关抗菌药物的报告最多(108例,占67.9%)。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为7例(占4.4%),相关药物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注射用奥沙利铂、胺碘酮片、注射用克林霉素、注射用头孢吡肟、注射用头孢唑肟。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301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清开灵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2008年收到的301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大多数发生在用药后30分钟内;以变态反应居多,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合理用药,注意用药全程的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我院门诊留观患儿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促进儿童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规避儿童用药风险。方法: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基础,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57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门诊留观患儿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占78.93%,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损害为主,占59.64%。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检测,开展儿科药学监护,提高儿科合理用药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儿童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15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按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药物不良反应、药品类型、给药途径进行分析。结果男女病例数为1.21∶1;诱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型主要为抗菌药物和心脑血管用药,其中抗菌药物占35.03%,心脑血管用药占37.58%;静脉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占91.08%。结论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力度,做好药物不良反应宣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18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184-186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卫生服务中心2004年-2006年189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最多,其次是中成药、心血管类。ADR病例中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主动上报的464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应的药品发生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预防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描述性分析464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统计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相应的药品超说明书构成比、超说明书类型。结果: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以儿童组(2~11岁)患儿构成比最高,男女构成比为1.83︰1。发生不良反患儿主要疾病类型以呼吸道感染疾病多见,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较常见。发生不良反应相应的药品按患儿例数及使用药品例数计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分别为49.1%、52.0%。超说明书类型以无儿童用药信息最常见(59.9%)。结论: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中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较高;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可能更多的是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何行厉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735-173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致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与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临床抗菌药物致患者严重不良反应69例资料,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原因。结果:69例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中,主要发生在呼吸科;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有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用头孢他啶、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等;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临床表现为皮肤及软组织损害、肝胆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结论:药师通过多种途径对临床用药的宣教工作,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感冒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和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治疗感冒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不良反应/事件详细个案,统计、分析其发生特点和原因,探讨合理用药注意事项和方法。结果:85种治疗感冒的中西复方制剂中,22种(占25.9%)有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涉及个案384例,主要分布在0-14岁人群中,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不良反应/事件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超量用药、未辨证用药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结论:治疗感冒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不良反应/事件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儿童,多数因超量用药和未辨证用药所致,应根据该类制剂的特点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ADR/ADE)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取重庆市2008.1.1-2014.5.31期间以怀疑药品为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共922例,其中女性人数是男性人数的2倍多,20~60岁之间的患者占79.1%,其不良反应多发生在5~30 min内(50.9%),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昏迷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临床应加强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促进合理使用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反应,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给患者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