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三角韧带手术与术后内翻位石膏固定术治疗旋前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50例旋前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三角韧带修补术,观察组行三角韧带修补术后内翻位石膏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4.00%和8.00%,对照组分别为64.00%和24.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7.34±1.04)周和(12.38±2.23)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并三角韧带修补术后行内翻位石膏固定治疗旋前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疗效显著,可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根据骨折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骨折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关节为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关节,特别是在行走时的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因此,当踝关节骨折时,若治疗不当,将会对关节的功能特别是行走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所以,踝关节骨折的复位要求较其他关节为高。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的内外踝和距骨组成。外踝尖比内踝尖长约0.5厘米,距骨体前宽后窄,因此当踝关节背伸时踝穴轻度张开。此时,关节周围的韧带紧张,踝关节不易骨折。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较外侧副韧带坚强,故临床上踩关节内翻损伤较外翻损伤多见。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生理功能要求高。因足外翻型,内翻型,外旋型和纵向挤压型损伤,导致内外踝,前后踝骨折,下胫腓关节分离伴有外侧副韧带或内侧三角韧带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踝关节外伤引起的下胫腓关节分离,踝穴增宽。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使关节面对合不良,日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可造成患者远期踝关节不稳疼痛的后遗症。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94例踝关节骨折脱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45例,以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试验组2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试验组采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3.11±15.23)min、(25.4±9.8)ml和(8.93±1.02)周,对照组分别为(73.21±19.13)min、(48.2±10.2)ml和(15.33±2.23)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手术创伤小,有利于骨折部位尽快愈合和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克强  吴积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32-233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方法,为今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00例踝关节骨折,其中外踝骨折23例,下胫腓关节分离30例,后踝骨折20例,内踝及内侧三角韧带断裂修复27例。术后均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本组患者中,1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口感染。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术后恢复优秀55例,良好20例。结论在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时候,需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和韧带软组织的受伤程度合理安排手术以及术后康复训练,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项辉  郑曙翘  贾其余  俞宇  曹溢 《安徽医药》2013,34(7):967-968
目的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16例伴三角韧带损伤的外踝骨折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结果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年,按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11例,良5例。其中有2例外踝伤口有轻度感染,经换药等对症治疗后愈合良好。结论治疗伴三角韧带损伤的外踝骨折时,除使骨折解剖复位外,对损伤的三角韧带进行重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了治疗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在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56例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行腓骨内固定或不固定,内踝内固定,三角韧带探查修复术。未固定下胫腓联合。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用Mazur[1]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49例,良7例。未见骨折不愈合、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对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除了要固定内、外踝,还需常规探查三角韧带有无损伤,若有损伤则予以修复。恢复了内、外侧所有结构的完整性后,就能真正恢复下胫腓联合及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这时即使不固定下胫腓联合,也可以获得下胫腓联合的稳定。固定内、外踝和下胫腓联合,而三角韧带的损伤不修复,虽然下胫腓韧带可以获得愈合,但三角韧带会愈合不佳、韧带松弛及功能不良,最终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造影在三角韧带急性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礼鹃  李培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304-1305
踝关节主要功能为负重 ,常有骨折和韧带的损伤 ,踝关节韧带损伤率在各关节韧带损伤中居首位。我们通过对 36例踝关节急性损伤病人进行X线造影检查 ,发现有 6例三角韧带损伤 ,占 14 % ,全部经手术证实 ,报告如下。1 资料男 5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38岁 ;左侧 4例 ,右侧 2例。车祸伤 3例 ,运动伤 2例 ,高处坠落伤 1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根据Lauge Hansen分型 :旋后外旋Ⅳ度 1例 ,旋前外旋Ⅲ度 1例、Ⅳ度 1例 ,旋前外展Ⅲ度 3例。所有病例均无内踝骨折 ,同时经手术探查修补 ,证实三角韧带损伤。平均随访 1~ 3年 ,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2 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62例患者的临床研究,探讨手术治疗踝部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对腓骨的移位,短缩,旋转移位等畸形进行了纠正,观察组缝合修补三角韧带,对照组不予处理。结果 62例患者的Mazur评分优50例良11例可1例未见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观察组优秀率93.5%,对照组为67.7%,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组手术治疗方法对于踝部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是有效的,三角韧带应该进行人工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临床实施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及术后患者病症恢复状况。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手术治疗的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方法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踝骨折采用解剖钢板固定,内踝骨折采用空心拉力钉固定,术后运用Baird-Jackson 评分系统标准与Olerud-Molander 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疗效评估。结果术后随访中,1例伤口出现感染,1例过早负重致关节螺钉折断,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48%。结论踝关节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佘刚  邹拥军  黄靖 《安徽医药》2017,38(10):1262-1265
目的 探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经踝关节X线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方法治疗。治疗后采用Baird-Jackson评分,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评价手术疗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Baird-Jackson评分优良率92.8%,对照组为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在术后1个月为(77.26±8.03)分,术后6个月为(94.12±8.63)分,较同期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距骨倾斜角为(4.61±1.42)°,距骨前移距离为(3.09±1.21)cm,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当天为(4.93±1.03)分,治疗后1个月为(2.14±0.92)分,对照组治疗当天为(5.12±1.06)分,治疗后1个月为(3.21±0.95)分,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等不良事件。结论 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科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及术后评价。方法对2009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本科进行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全部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回访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68例患者优54例,良9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达到92.65%。另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为1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68例患者中无内固定螺钉断裂、关节僵直、骨折不愈合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解剖复位以及术后的积极功能锻炼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疗效。另外对于不同的患者应在充分了解患者损伤机制、骨折位移方向以及韧带损伤的程度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按照入院挂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奇数)和对照组(偶数),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复位后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2.13±0.34)分低于对照组的(3.46±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减轻疼痛,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张秀伟  徐斌 《安徽医药》2016,37(12):1519-1521
目的 分析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腔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踝关节镜处理关节内病变及修复外侧副韧带,应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为(40.63±4.75)分,术后3个月评分为(68.75±3.65)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90.00±1.31)分,术后1年评分为(91.25±1.28)分,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踝关节骨折造成的踝关节不稳定和关节面不平整,予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应用同种异体骨钉固定内踝骨折。结果 手术治疗68例踝关节骨折,优良率达94.1%。结论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同种异体骨钉固定效果佳。  相似文献   

16.
三角韧带是踝关节内侧柱的一部分,在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力学传导上有重要作用,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外旋、外展暴力,而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诊断主要依据踝关节内侧间隙和临床检查,核磁与关节镜有助于明确诊断,却没有得到早期应用,治疗上存在保守和手术两大分歧,手术方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国内倾向于断裂韧带的修复,国外则更加注重三角韧带的重建.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踝关节三角韧带的研究,在解剖、生物力学、诊断和治疗上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刘磊  杨峰  纵成成  杨耀坤  李硕  刘梦鲲 《安徽医药》2022,26(7):1398-1401
目的比较后踝解剖钢板与空心螺钉在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探索后踝骨折更为合理的手术固定方法。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累及后踝踝关节骨折 154例,其中采用后踝解剖钢板固定的 87例,空心螺钉固定 67例,从两组中抽取年龄范围为 24~45岁共 44例病人,每组 22例,空心螺钉固定为螺钉组,后踝解剖钢板固定为钢板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踝关节 AOF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后足评分、骨折解剖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的活动度。结果两组病人均获得术后全程随访,随访时间 12~14个月。钢板组手术时间( 82.14±2.34)min与螺钉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9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三维重建检查判断踝关节损伤情况,并据此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术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并采用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疗效为优者64例(66.0%),良22例(22.7%),可6例(6.2%),差5例(5.2%),优良率为88.7%.术后2例患者出现伤口周围皮肤坏死,无患者发生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术后6个月8例患者行走时仍有小腿酸胀和踝部不适感,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中1例发生轻度骨性关节炎.结论 术前合理的处理以及正确的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完美的复位和稳定的内固定,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可使踝关节骨折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sults of internal fixation performed for ankle joint fracture.Methods From march 2007 to october 2009, Of 97 cases with ankle joint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racture, All cases were examined preoperation by CT scan and 3-D CT. Select the best surgical approach based on the 3-D CT views. Postoperative function exercise was perform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doctors.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with modified Baird and Jackson scoring system for postoperative function. Results A follow-up for 6 ~ 18 months showed that 64 cases(66% ) with an excellent result, good in 22 cases(22.7% ), fair in 6 cases(6.2% ) and poor in 5 cases(5.2% ). Excellent and good results were 88.7%. 2 cases with around skin necrosis after surgery, no patients with nonunion, malunion. Eight cases of patients still had legs sour and ankle soreness. I case merge syndesmosis occurred with mild osteoarthritis after 6 months of operation. Conclusions Preoperative treatment reasonable and select the correct surgical time, intraoperative perfect reduction and stable internal fixation, postoperative with positive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ankle fractures can obtain good clinical efficacy.  相似文献   

19.
黄奇  朱洪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9,(17):2602-2603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6个月~3年(平均1.5年)随访,优43例,良25例,一般7例,差1例。优良率89.4%,疗效满意。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10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内固定技术特点。方法 对102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强调外踝解剖复位及下胫腓损伤灵活处理,对后踝、内踝合理内固定并注意距骨体在踝穴中的位置。结果 随访8个月至4年以上,优54例,良38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90.2%。结论 骨折手术治疗应遵循踝关节的生理特点,恢复踝关节的稳定,灵活合理有效施行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