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幼幼集成》咳嗽证治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幼集成》系清代医家陈复正所著。就其咳嗽论治部分,从3个方面略作探讨:即条分缕晰,辨寒热虚实;证治判然,论他脏兼证;力起沉疴,惟扶正保元。认为陈氏能融汇诸家,多有发挥,许多观点足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清代中医儿科学代表著作之一《幼幼集成》在治疗小儿发热方面的学术思想,从病因、病性、病位及论治四个方面对医家陈复正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探析。《幼幼集成》将小儿发热的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认为其病性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其病位涉及五脏,认为五脏均可生热,并根据小儿发热、退热的时间进行辨证,在发热的论治过程中尤为重视对小儿脾胃的顾护,并创立了九条神奇外治法,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陈复正《幼幼集成》学术思想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富汉  归永亮 《河南中医》1994,14(5):275-277
本文作者认为《幼幼集成》一书论证条件分缕析,义理明确,论治存精去浮,选取切实用效之方,故书中亦多临证实践心得之言。如对小儿诊断,每重指纹;认为惊风即是痉病,并以搐概之;临证擅长外治,尤崇灯火疗法;重视痘麻诊治,辑录前贤经验,是本书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幼幼集成》泄泻论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杰 《光明中医》2000,15(1):13-15
《幼幼集成》系清代医家陈复正所著,全书共六卷,本文选析卷三之《泄泻论治》篇,认为有以下特点1、审因论证,宜别所泻之色;2、选方立法,尤重扶补脾胃;3、变证虽多,要在守阳护阴。  相似文献   

5.
对清·陈复正《幼幼集成》辨证论治特色作了剖析,指出:《幼幼集成》强调望、闻、问、切,四诊俱备,方能见病知源,认为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望形审窍,简切辨证,自知其病。强调痘疹的辨证论治,提出保元护正,慎施攻伐,顾护元气,扶补脾胃为主,辅以反正逆从之治。重视正方,亦不忽视经验方,疗效卓越。  相似文献   

6.
《幼幼集成》外治疗法抉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杰 《江苏中医药》2002,23(3):39-39
陈复正 (1736 - 1796 ) ,字飞霞 ,广东罗浮山人。早年学道 ,竹杖芒鞋 ,行踪半宇 ,天真疏放 ,俯仰游情方外 ;精于幼科 ,兼擅外治 ,汲古创新 ,信手拈来 ,无不运用自如。现抉其外治疗法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探讨。1 外治之法 其利无穷陈氏专辟《未轻服药》一章曰 :小儿“未可轻药  相似文献   

7.
陈复正的《幼幼集成》在儿科学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及经验。理论方面,对小儿惊风一病独持卓见,反对偏执于惊风,滥投金、石、脑、麝之辈;在诊断方面,对小儿脉诊、指纹辨析等,都有重要发挥;治疗方面,对小儿痉病辨治有独到的理论及见解,阐发仲景伤寒痉病之义,并采王海藏、张景岳、喻嘉言、周虚中等众家经验进行发挥;辨治方法多样,除内治法外,尚有灯火、灸、敷、贴、熏、洗等外治之法;所收之方,既有正方,又附有简便经验之方,颇为实用。  相似文献   

8.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1,31(11):1311-1311
陈复正(约公元1736-1795年),字飞霞,惠州府人。道士,曾在罗浮山修行。自幼体弱多病,乃留意医学,对《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医籍,十分推崇。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陈复正以前人论述为基础,集民间经验及行医心  相似文献   

9.
10.
临床实践中接触了大量的儿科病症 ,不难发现儿科疾病已不再是以“痧、痘、惊、疳”为主的儿科四大症 ,取而代之以外感、咳喘为主的外感疾病和伤食为主的内伤疾病最为多见。分析所收集的 1 2 6份门诊病历中与小儿伤食有关的共 69例 ,占病历总数的半数以上 ,故此本文仅就小儿伤食所致的“腹胀、腹痛、呕吐、泄泻”四症加以分析 ,治愈者考其所得 ,无效者察其所失 ,总结分析汇成此文 ,以待师长斧正。《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小儿稚阴稚阳之体 ,代谢旺盛 ,对乳食需求强烈 ,然而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脾胃功能尚不完善 ,所以食积胃脘…  相似文献   

11.
清代陈复正《幼幼集成》卷一所论“赋禀”、“护胎”、“保产论”、“初生护持”、“勿轻服药”等,从准父母如何养身保健以保胎儿之禀赋强盛,受孕后如何养胎护胎,婴儿如何保健用药等各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优生优育理论,为现代生育保健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骆常义 《四川中医》1999,17(7):12-13
小儿急性肾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以浮肿、血尿、蛋白尿等为主症。严重者可出现水气凌心,喘息不得卧,或神昏、抽风,以致危及生命。所以治疗本病时,抓紧有利时机,防治疾病的演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何及时消除水肿,促进小便畅利,实为治疗的关键。1病因病机小儿急性肾炎,与祖国医学水肿证中的阳水颇为相似。病位在肺脾肾,常累及三焦。肿与肺言,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生一身之表。肺又为水之上源,外邻所扰,失其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眈而为水肿;肿与牌言,“脾主运化”,水湿内停,湿困牌阳,牌失健运,水湿储留盈…  相似文献   

13.
蔡英剑  邱明友 《陕西中医》2003,24(3):280-282
湿为六淫之一 ,感人从皮毛而入先犯太阳 ,为阴邪易伤阳气 ,此为外所致 ;其在内多因脾运失司 ,水湿不运 ,或湿困脾胃致水湿内停蕴致其他脏腑病变 ,日久化热形成湿热。其为病经久缠绵难愈。与风、寒、暑形成风湿、寒湿、暑湿等病症 ,与脏腑为病形成湿困脾胃 ,寒湿困脾 ,脾虚湿阻  相似文献   

14.
清代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详细论述了痹症的因机证治,提出了较为独特的学术观点。李氏认为:痹症核心病机是正气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痰等邪侵袭四肢关节、肌肉,走注经脉为标,其中经络闭塞不通为痹症病机关键;外邪侵袭可致五体痹,邪气内舍于五脏可发为五脏痹;痹、痿二证有别,但痹证日久可成痿证。在针对痹症的治疗中,李氏明辨标本虚实轻重,善于根据症状或进行分期灵活辨治用药。李氏关于痹症的论治思路,对现代进一步认识和临床治疗痹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脑瘫从肾虚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的中医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黄贤樟 《新中医》2001,33(1):8-9
乙型肝炎发病的外因为湿邪疫毒,内因为人体正气不足,主要是肝脾肾亏虚。整个病程可概括“邪侵而正虚,正虚而邪恋”,但因个体的差异,在正虚与邪实方面各有侧重,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证型,岭南地区常见的基本证型为湿热型、肝郁脾虚型与肝肾阴虚型,临证时可根据兼夹情况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17.
《傅青主女科》集前人经验及临床实际,其提出的诊治思想及创制的经典方剂为后世沿用.傅青主在《种子》篇中从多种角度论述不孕之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指出肾气血阴阳亏虚、心肾阳虚、脾胃虚寒、肝气郁结、痰湿、瘀血等均可导致不孕.治疗上遵循五脏辨证,强调五脏生克关系,尤重肝脾肾;同时强调气血通畅,注重调经助孕;强调房事有节,开郁宁心...  相似文献   

18.
慢性咳嗽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症。根据《幼幼集成·咳嗽证治》时段辨证论治规律,结合子午流注理论,将小儿慢性咳嗽分为五更、清晨、午前、午后、黄昏五个时段。治疗应本于肺脾而兼顾他脏,其中五更甚属食积肺虚,方选保和丸合玉屏风散消积益气;清晨甚属痰火升动,方选清宁散合清金化痰汤降气化痰;午前甚为胃火热盛,方选橘皮汤合清胃散清火降逆;午后甚属阴水虚亏,方选清燥救肺汤滋阴生津;黄昏甚为火浮于肺,方选麦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扶阴散热,为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幼幼集成>一书对小儿疳证的论治颇精,见解独到.本文从疳证的病因病位、治则分类、方药加减、内外治法四个方面作了探析,并试对其治疗七的特色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试论《黄帝内经》对血瘀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红颖  陈利国 《四川中医》2003,21(12):14-15
《黄帝内经》对血瘀证有较丰富的认识,其中对血液正常流动的意义,及血瘀证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等皆有论述,为“瘀血”及血瘀证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