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对出生30min出现黄疸并伴有贫血症状的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为临床进一步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患儿血液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鉴定,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对患儿母亲血液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血清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患儿ABO血型为A型,Rh表型为DccEE,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清和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IgG抗-E抗体和IgG抗-A抗体;母亲ABO血型为O型,Rh表型为DCCee,血清中检出IgG抗-E抗体和IgG抗-A抗体。结论该患儿血清及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IgG抗-E和IgG抗-A抗体,与母亲血清中检出的抗体相同,故可确诊为免疫性抗-E抗体合并抗-A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BO新生儿溶血病与O型血孕妇IgG抗体效价的相关性.方法 新生儿黄疸或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60例,患儿检查ABO血型、Rh血型及ABOHDN血型血清学3项(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及抗体释放试验),母亲查ABO、Rh血型和IgG抗A(B)抗体效价.结果 60例黄疸患儿与其母均ABO血型不合,母亲的ABO血型均为“O“型.结论 ABOHDN的发病随母体的IgG抗A(B)效价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正>新生儿溶血病(HDN)属血型抗原免疫后产生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在胎儿、新生儿都可以发病。目前在新生儿溶血病中尤以ABO血型不合占多数,其次为Rh系统,其他如MN系统等少见的血型不合也可引起此病。临床上ABO血型不合主要发生在母亲是O型,胎儿血型为A或B型血,而孕妇血清中IgG抗体效价的高低对ABO-HDN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5例,全部患儿均接受实验室检测,包括ABO、Rh血型鉴定、放散液抗体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游离液体检测。患儿母体接受免疫球蛋白G抗A(B)抗体效价检测,比较各项指标。结果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为58.82%(50/85),其中包括49例(57.65%)ABO-HDN患儿和1例(1.18%)Rh-HDN患儿,无其他血型系统抗体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ABO-HDN患儿中包括20例(23.53%)A型患儿和29例(34.12%)B型患儿;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上,相较于低效价组,高效价组患儿的明显更高(P<0.05)。结论 ABO新生儿溶血病为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类型,临床上需尽早诊断并开展治疗,从而使疾病预后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孕期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夫妻ABO血型不合的O型血孕妇,孕期进行IgG抗A(B)抗体效价测定,分娩的新生儿脐血做免疫血清学检验。结果孕妇IgG抗体效价依次增高,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也逐渐增高(P〈0.05)。结论产前测定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对围产期保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溶血病在ABO血型系统中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对母亲血清中与新生儿红细胞相对应的IgG血型抗体水平进行检测,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我们对O型血孕妇IgG抗体效价水平及新生儿血型进行检测,并统计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探讨O型血孕妇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病与孕妇IgG抗-A/B效价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ABO血型不合孕妇60例,之后分别对孕妇和新生儿实施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和溶血病检测,最后总结检测结果。结果孕妇血型抗体效价≤1∶32,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为20.0%;孕妇血型抗体效价≤1∶64,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为30.0%;孕妇血型抗体效价≤1∶128,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为50.0%;孕妇血型抗体效价≤1∶256,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为70.0%;孕妇血型抗体效价≥1∶512,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为80.0%。经回顾性分析后可知,母亲IgG抗A或抗B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新生儿溶血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与孕妇体内IgG抗A、抗B或抗AB浓度存在相关性。因此,若孕妇属于ABO血型不合,需对其内IgG抗A、抗B效价进行检测,这样可以对溶血病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孕妇血型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效价与ABO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该院产科门诊和产科病房收治的937例孕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IgG抗A(B)的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在孕妇分娩后对分娩的婴儿进行ABO血型鉴定及HDN 3项试验。结果 937例孕妇中,血清效价大于或等于1∶64者387例,异常检出率为41.30%。孕妇血型抗体IgG效价与HDN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722 5,P〈0.05)。结论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的检测,可预测HDN的发生率和危险性,便于临床上及时采取治疗和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确定怀有畸形儿的孕妇血清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的性质及效价,以评估其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风险。方法利用微柱凝胶检测法及试管法鉴定孕妇ABO及RH血型,使用试管法和抗人球法对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鉴定,并测定抗体效价。结果患者血型为"B"dccee,血清中存在Ig G抗-D,效价为2048。结论高效价的抗-D免疫球蛋白可致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溶血病分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Rh血型不合溶血病.Rh溶血病见于母亲血型为Rh阴性,患儿Rh血型阳性,多发生于第2胎.在Rh血型系统中,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率最高的是由IgG类抗-D引起, IgG类抗-E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次之.随着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逐步实施,抗-D产生的频率明显下降,抗-D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逐步上升[1].  相似文献   

11.
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孕妇产前IgG抗A/B抗体效价,探讨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中的意义。方法对317例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产前抗A/B IgG抗体效价测定,并对IgG类抗A/B效价≥1:64的孕妇给予临床干预,观察产后婴儿是否发生溶血,溶血出现的时间及程度;同时随机选择317例夫妻血型不合,产前未做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产妇,调查其婴儿是否发生溶血,溶血出现的时间及程度。结果①试验组,新生儿溶血发生13例(4.10%),其中24h内发生者1例,48h发生者3例,72h发生者3例,〉72h发生者6例;对照组,新生儿溶血发生49例(15.46%),其中24h内发生者14例,48h发生者17例,72h发生者15例,〉72h发生者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新生儿黄疸平均出现时间(53.39±26.95)h;试验组(77.54±29.64)h,试验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晚;③对照组黄疸程度较试验组严重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ABO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测定可作为判断胎儿出生后是否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指标。对降低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监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孕早期与孕晚期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探讨其在产后ABO-HD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158名夫妇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孕早期与孕晚期进行IgG抗A/B抗体效价检测,分析其抗体效价的分布、变化幅度与产后ABO-HDN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158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孕早期与孕晚期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的分布与血型分布无相关性(P>0.05),产后ABO-HDN的发生率与产前(包括孕早期与孕晚期)IgG抗A/B效价的高低呈正相关性(P<0.05),与孕期IgG抗A/B抗体效价的升高幅度呈正相关性。结论动态监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不同孕期IgG抗A/B抗体效价,可更加准确的预测ABO-HDN的发生,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凡查出孕妇血型为O或Rh阴性,并与丈夫血型不合,且抗A(或B)效价>1∶64,或抗Rh效价>1∶8,分娩时常规留取脐静脉血3ml,送验血型和溶血三项试验,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不等黄疸出现,立即开始治疗,作为早治组。孕妇未作血型检查,其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后才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而开始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高峰期胆红素值、出生体重、胎龄以及换血例数、胆红素脑病发生例数等。结果十年间共诊断新生儿溶血病46例,其中早治组28例(ABO溶血病26例,Rh溶血病2例),对照组18例(ABO溶血病16例,Rh溶血病2例)。黄疸持续时间,早治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高峰期胆红素值,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出生体重、胎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2例Rh溶血病均经换血治疗,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早治组全部治愈,未经换血,无胆红素脑病发生。结论利用脐血检验能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病;在黄疸出现前确诊并开始治疗,能显著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减少换血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IgG亚类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疾病(HDN)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62例血型不合、0型RhD(+)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试管法测定血型的IgG抗体特异性,并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IgG亚类的定量检测。结果HDN(+)新生儿及其母亲的IgG1水平明显高于HDN(-)新生儿及其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gG2、IgG3及IgG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血清IgG亚类的监测,能准确地预报出HDN的发生,对HDN的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IVIG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IVIG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g/(kg.d)静脉滴注,连用1~3d。观察血清总胆红素动态变化、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IVIG组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后血清总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阻断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高效价血型抗体孕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于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妇产科就诊的ABO抗体效价≥256的70例孕妇,按自愿原则分成治疗Ⅰ组25例、治疗Ⅱ组26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维生素C 3 g,维生素E 100 mg、1/d,吸氧2/d,每次20~30 min,每月治疗20 d;治疗Ⅰ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茵栀黄口服液20 ml/次,3/d,治疗Ⅱ组在Ⅰ组的基础上同时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每隔10 d 1次,每月检测抗体效价、血生化及B超监测胎儿发育情况,直至分娩,观察3组抗体效价平均下降幅度和时间、产后新生儿的情况。结果治疗Ⅰ、Ⅱ组总有效率和抗体下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Ⅰ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Ⅱ组,抗体效价降低时间长于治疗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Ⅱ组新生儿溶血率降低、黄疸症状减轻。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血浆置换用于孕期降低血型抗体效价,早期干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对孕妇和胎儿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溶血三项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测定和抗体放散试验)和血清总胆红素对新生儿溶血病( HDN)的早期诊治价值。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检测212例黄疸新生儿静脉血(母亲血型均为O型)溶血三项试验,根据试验阳性率将溶血三项试验阳性的患儿分为下列四组:1组: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2组: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3组: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4组: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统计各组构成比,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比较。结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及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8.4%(39/212)、33.5%(71/212)、39.6%(84/212),游离试验阳性率和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P>0.05),与直抗试验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18,12.58,均P<0.05)。四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有显著升高,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69,P>0.05)。结论溶血三项试验和血清总胆红素联合检测作为HDN的早期诊断和分析病情的依据,有助于及早控制新生儿溶血升高,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王珅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11,15(4):488-490
目的 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在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中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新生儿ABO溶血病120例,A组(23例)为未给予IVIG治疗;B组(33例)在出生24 h内给予IVIG,C组(29例)在生后24~48 h内给予IVIG,D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妊娠次数O型血孕妇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发生情况及其与体内抗体效价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5月86例首次妊娠(A组)、48例2次妊娠(B组)和58例>2次妊娠的O型血孕妇,观察新生儿ABO-HDN的发生情况,并行血清IgG抗体效价检测,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B组和C组IgG抗A(B)效价总阳性率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随着IgG抗A(B)效价的升高,新生儿ABO-HDN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妊娠次数与IgG抗A(B)效价及新生儿ABO-HDN发病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O型血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效价检测可减少或避免新生儿ABO-H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溶血症117例血清学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智利  范丽丽  吕伟  赵凯 《河北医药》2002,24(4):260-261
目的 了解黄疸患儿中溶血病(HDN)的发病率。方法 血清学检查参照《输血技术手册》进行。结果 1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学检查中,阳性117例,其中ABO系统109例,Rh系统8例。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学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