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01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62,自引:13,他引:49  
目的:了解普外科切口感染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两年外科切口感染状况。结果:普外科切口感染率6.94%,占全院切口感染的57.45%,其中Ⅰ类手术感染率1.18%,Ⅱ类手术感染率9.08%,Ⅲ类手术感染率14.05%;感染切口分泌物培养病原菌以G^-需氧杆菌为主。结论:普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很多,主要与手术种类、手术方式、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总结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高患率,分析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行外科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5例腹部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51例,感染率7.2%,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6%、7.4%、12.5%;性别、急诊、高血糖、切口类型、切口长度、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结论执行严格无菌操作,提高医师的操作技能,开展微创手术及手术切口监护,重视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3.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普外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患者3776例,以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 在3776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95例,感染率为2.52%,占外科系统手术切口感染的70.00%.结论 通过手术室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区管理、缩短住院时间、规范操作技术、彻底冲洗伤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术后切口的观察和护理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医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 324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切口及引流管相关感染情况;对患者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手术类型、疾病类型、术后有无引流管放置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 324例行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为1.59%(37/2 324),其中切口感染37例,31例浅部组织感染、6例深部组织感染;428例放置引流管患者术后22例发生引流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5.14%;术后引流管相关性感染中15例引流管病原菌定植、6例引流管创口感染、1例引流管部位深部组织感染;年龄、手术部位、Ⅲ类手术、恶性疾病、合并糖尿病是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及引流管相关性感染率相对较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切口感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对术后切口感染病例作重点监测。结果:伤口类型、手术方式、外环境因素、个体差异与术后切口感染呈相关性。结论:术前充分准备,严格无菌操作,改善外环境与个体条件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5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感染患者的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以确定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直肠癌手术患者共456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3例,切口感染率为10.5%;合并有糖尿病、营养不良、手术切口长度>15.0cm、手术方式为APR、有术区污染、出血量>300ml、手术时间>3h、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者及肿瘤分期较晚、伴有肠梗阻者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g/L、Ⅲ期/Ⅳ期癌症、术式为APR、手术出血>300ml是影响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外科医师应从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抗菌药物应用等多方面考虑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外科1258例腹部手术患者中的35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78%,它的发生与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基础疾病、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等有密切关系。结论外科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由多种因素所引起,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普通外科收治的3736例患者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全面分析病例,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依据.结果 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为3.02%,病原茵检测以革兰阴性杆茵为主;年龄、糖尿病、术前抗生素使用、切口分类、缝线种类均是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控制好各种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将有效减少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 878例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调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为总结影响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各种因素,提出防范措施,以控制手术切口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我院外科近8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与前瞻性调查分析。结果1 878例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101例,感染率5.4%;其中:切口部位感染率以肠道手术最高(21.2%);切口类型感染率以Ⅲ类切口最高(9.0%);恶性肿瘤手术感染率(16.9%)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手术;男性感染率(6.4%)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感染率(10.4%)高于其他年龄组,夏季感染率(8.3%)高于其他季节;90%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与手术切口部位、切口类型、良恶性疾病分类、年龄、性别、季节、病原菌耐药性等关系密切;医务人员应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为控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4399例外科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参考文献及我院病案系统所收录的项目,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手术分级、手术持续时间、输血、手术部位、全麻、肿瘤、预防用药等项目,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将38例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4361例切口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变量现经单因素分析后,选择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分级、预防用药。[结论]通过控制外科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则很有可能降低外科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国产胶原蛋白缝线在普外科手术使用的效果。方法:对230例普外科患者的手术切口使用国产胶原蛋白缝线缝合,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进行分级。结果:230例手术患者中,手术切口甲级愈合210例、手术切口乙级愈合20例,无发生切口裂开及愈合延迟现象。结论:采用国产胶原蛋白缝线缝合切口安全可靠,愈合良好,适用于普外科手术,对减少患者伤口感染和避免拆线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有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以针对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骨科1 082例手术患者进行监测,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通过查阅病历资料、现场查看切口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SSI情况。结果共监测骨科手术患者1 082例,发生SSI 8例,SSI率为0.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SI与年龄、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切口个数、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植入物7项因素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切口个数、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SI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脑外科269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脑外科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特点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对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脑外科收治的366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366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06例,360例次,例次感染率9.81%,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69例次,占74.72%;病原菌检出174株,革兰阴性菌95株,占54.60%,革兰阳性菌47株,占27.01%,真菌32株,占18.39%;高危因素除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外,主要为手术、气管切开/插管、昏迷和留置胃管。结论脑外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高、死亡率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重点预防控制,以减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上升,我国急诊外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急诊外科的各种问题相较于其他科室较多。创伤是急诊外科常见病症,多是由坠落、摔倒、车祸等因素造成,具有突发性、危险性高等特点。急诊外科创伤患者需及时对切口进行处理,但短期内无法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且会因接触病原菌而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不但影响患者伤口恢复,增加其心理负担,同时会增加家庭开销,除此之外,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因此在对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针对切口感染风险实施针对性预预防感染管理措施,可避免伤口感染发生。故应依据患者既往史、一般资料等熟悉了解急诊创伤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预防管理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保障急诊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02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6例外科手术患者有39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80%。结论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腹部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 对60例合并糖尿病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非急诊手术35例,急诊手术25例。术后发生酮症酸中毒3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真菌感染4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对合并糖尿病的腹部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选择合理手术时间和麻醉方式,有效的营养支持,是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脊柱外科医院感染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57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82例、314例次,医院感染率6.95%、例次感染率7.74%;不同原发疾病中骨折脱位、退行性改变的感染率为11.80%、5.22%;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泌尿道、上呼吸道,分别占35.67%、30.57%、14.01%;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截瘫程度、手术及侵入性操作有关(P<0.01).结论 针对引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对策,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及手卫生,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医院收治的30例产褥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患者产褥感染率为0.30%,阴道分娩患者产褥感染率为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产褥感染的发生与分娩方式不相关;产褥感染主要与妊娠、分娩的并发症相关,有妊娠并发症患者产褥感染率为1.04%,明显高于无妊娠并发症的0.05%(x2=51.6292,P<0.01),可能是由于妊娠并发症致机体的免疫及防御功能下降而致病.结论 做好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及时治疗妊娠相关并发症,是降低产褥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医院感染病例经济费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恶性肿瘤医院感染病例和非感染病例各104例进行配对调查结果发现,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总住院费为4951.59元,明显高于对照病例3694.42元,两组差异非常显著(t=2.52P<0.01)。住院各项经费比较可见中西药费两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别(P<0.01)。各科室和各科中西药费比较均见放疗科两组差异显著(P<0.005P<0.01)。各感染部位比较可见下呼吸道和术后伤口感染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P<0.05)。上述结果提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可使患者的经济负担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率. 方法 采取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通过设计专门表格,对本院2012年重点科室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4401例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43例,感染率为0.98%.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22% 、1.29%和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与非急诊手术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77%和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2h和≥2h的感染率分别为0.67%和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出病原菌2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0.37%,其中大肠埃希菌12株,占44.44%. 结论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高,危险因素多,应根据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