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重指数(BMI)与再住院的关系。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85例再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体重指数与再住院间隔时间、住院天数及死亡的关系。结果:低体重指数患者较正常或超重组患者再住院间隔时间缩短,而住院天数延长,死亡率增加(组间P<0.05)。结论:体重指数高低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再住院及预后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营养水平,探讨患者营养状况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测评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门诊和病房中稳定期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肺功能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分组对比分析。结果 52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体重指数超重及肥胖占55.7%,体脂率偏高及肥胖占61.5%,内脏脂肪指数偏高占32.7%,低体重占5.8%。体重指数、基础代谢率、全身肌肉率、下肢肌肉率与呼吸流量峰值呈正相关关系。分组对比发现,体脂率正常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水平优于体脂率偏低和体脂率偏高的患者。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受营养状况影响,指导肌肉率较低的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可改善其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燕  朴龙根   《中国医学工程》2009,(12):44-45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影响。方法:长期随访7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比较训练前后体重、肺功能、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改变情况。结果:训练前后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训练。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研究组对临床治疗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训练可显著提高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利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作用。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呼吸运动训练,而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采取呼吸运动训练6个月后,使用肺功能仪对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FEV1,FVC,FEV1/FVC)进行测定,同时采用6min步行距离测试(6MWD)评价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改善,研究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测试(6MWD)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促进康复,达到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贵州省部分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予14C幽门螺杆菌检测后分为两组,Hp阴性组和Hp阳性组,比较两组间的肺功能(FEV1、FEV1%)。结果:Hp阴性组的肺功能参数显著高于Hp阳性组。结论:Hp感染可能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根治幽门螺杆菌,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哮喘患者30例为哮喘组,同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为肺病组,两组患者在吸氧、止咳祛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改善情况。结果:治疗过后,两组患者的呼吸情况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肺功能及血气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哮喘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舒利迭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际临床疗效显著,尤其是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的改善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重指数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科的COPD稳定期患者152例,按体重指数(BMI)分为2组,BMI<21kg/2为低体重组,BMI 23~25kg/m2为正常体重组,每组76例。比较两组肺功能障碍程度和呼吸困难程度的发生率,分析BMI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在低体重组及正常体重组患者中轻、中、重度呼吸困难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低体重组出现呼吸困难主要以重度呼吸困难为主,而正常体重组则以轻度、中度呼吸困难为主。COPD低体重组的FEV1%、FEV1/FVC、MVV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结论低体重指数的COPD患者肺功能减低,改善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COPD患者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于社区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0年1月~2012年7月间收治本市各大社区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使用随机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手段予以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其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就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调查评分显示,研究组患者情况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社区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手段,不仅可明显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且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M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144例COPD患者,根据BMI指标中国标准分成低BMI组(BMI18.5)50例、正常BMI(18.5≤BMI24)组56例和高BMI(BMI≥24)组38例。比较三组的呼吸困难程度及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低BMI组较正常BMI组及高BMI组患者比较,肺通气功能指标更差,呼吸困难程度更重。正常BMI组与高BMI组比较肺通气功能指标及呼吸困难程度没有存在明显差异。结论:BMI与COPD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之间关系密切,BMI可以辅助判断肺功能情况。防止体重指数减低,对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岑英文  丁谊 《甘肃医药》2012,(12):881-882
目的:分析贫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的作用。方法:纳入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门诊、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贫血的患者共70例。所有患者按贫血标准分为两组,即正常血红蛋白组和贫血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吸烟、身高、体重指数、住院时间等。记录入组当天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动脉血气结果,测定入组当天肺通气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肺功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动脉血气情况,入组当天两组肺功能(FEV1%)、PaO2无显著性差异(P>0.05),贫血组的入组当天CRP、PCT含量及PaCO2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有贫血可能与机体炎症反应有关,纠正该类患者贫血状态对于改善病情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2005年WHO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出COPD患者需要的是全面管理,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生命质量是主要的治疗目标[1].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频繁发作的急性加重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目前肺功能检查仍是COPD诊断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由于病情不适于完善肺功能检查,疾病临床特点及风险预估等病情综合评估仍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反映。故文章拟对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量化疾病严重程度、预后评估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探索建立临床上简便有效的对AECOPD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营养学指标及肺功能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对其治疗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咳嗽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 22例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呈阳性;14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表现;10例患者表现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6例患者为中度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患者为重度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患者为气流受限不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论临床上对慢性咳嗽的患者早期肺功能检测及肺功能动态变化监测对疾病治疗指导、预后判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及与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率(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后均有效改善,但改善幅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其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170例COPD患者,其中体重指数BMI〉21kg/m2患者85例(对照组),〈21kg/m2患者85例(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和呼吸困难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呼吸困难程度明显重于对照组。结论体重指数与COPD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之间关系密切,保持正常体重指数,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能力的改善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呼吸阻抗及肺通气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中的相关性及互补性.方法 对20例肺功能正常人和10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指标及常规肺功能检查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呼吸总阻抗(Z5)、总气道阻力(R5)、周边气道阻力(R5-R20)、共振频率(RF)、周边阻力(RP)均显著增高且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电抗(X5)明显降低,与肺通气功能呈正相关;其中,共振频率(RF)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共振频率(RF)、周边阻力(RP)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 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互补性;共振频率和周边阻力可以作为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137-139
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肺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积极的影响,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值得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陈玉昌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275-327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征以及抗反流治疗对于COPD急性发作的治疗作用。方法 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抗反流治疗,观察患者喘息等症状的缓解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42例COPD合并GERD患者经抗反流治疗均获临床症状缓解及肺功能改善。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有关,抗反流治疗有利于COPD的控制和减少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