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病人意外拔管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人工气道病人20例,对发生意外拔管的6例ICU人工气道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他们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并提出对此类病人需要采用的护理对策。结果 6例ICU人工气道病人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有很多,如护患沟通不良、病人缺乏对气管插管重要性的认识、病人不适应气管插管、护理操作不合适、没有对行气管插管的病人采用镇静剂等。结论针对行气管插管的ICU病人,应当采取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护理操作加以规范、对导管加以有效的固定等,这样可以降低ICU病人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减少意外拔管对行气管插管的ICU病人造成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敖薪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5):257-258
ICU是集中诊断和监护急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在紧急情况下常需建立人工气道,以抢救病人生命。然而在人工气道的护理中会出现异常情况,给病人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病人生命。所以,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在抢救急危重病人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试图通过对ICU病人人工气道护理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人工气道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敖薪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3):257-258
ICU是集中诊断和监护急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在紧急情况下常需建立人工气道,以抢救病人生命。然而在人工气道的护理中会出现异常情况,给病人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病人生命。所以,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在抢救急危重病人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试图通过对ICU病人人工气道护理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人工气道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庞流芳 《齐鲁医学杂志》2016,(4):475-477,48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ICU非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堵塞率的效果。方法于我科选取留置人工气道的非机械通气病人,以2015年7—1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的65例病人为观察组,以2015年1—5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的61例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工气道堵塞率、留置人工气道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外科ICU非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堵塞率从11.48%降至1.54%,留置人工气道时间从(9.43±8.97)d降至(6.15±6.14)d,ICU住院时间从(13.11±11.43)d降至(8.21±7.2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3,t=2.37、2.86,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改善人工气道的管理,有效降低ICU非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堵塞率,显著缩短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非语言沟通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8月连续收入ICU人工气道患者361例,其中气管插管341例(94.46%)、气管切开20例(5.54%);通过肢体语言、写字板及图片等方法与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沟通;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满意度.结果361例患者中,采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很满意”168例(46.54%)、“一般满意”191例(52.91%)、“不满意”2例(0.55%)、“完全无效”0例(0%).总体满意度达99.45%.结论非语言沟通是ICU中人工气道患者医患沟通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4~5天)和晚期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9—10天)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和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在ICU行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48小时,且插管前无肺部感染,均预期行气管切开,入ICU即行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将这些病人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予早期气管切开,对照组予晚期气管切开,观察2组病人:建立人工气道3天、7天、14天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差异;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和28天病死率的差异。结果:2组病人建立人工气道3天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建立人工气道7天、14天观察组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8天病死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予早期气管切开可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住ICU时间,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但不能降低病死率,对远期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2例建立人工气道的ICU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品管圈工作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住ICU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住院及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于ICU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中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玲霞 《中外医疗》2011,30(36):153-153
目的 分析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42例患者进行有效、细致的护理.结果 经过细致、有效的气道护理,除5例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好转转出ICU.结论 及时有效的人工通气和良好、细致的护理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障.我们ICU护理人员必须掌握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的各项操作技能,加强对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促进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胡彦昌 《大家健康》2017,(12):81-82
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护理应用品管圈工作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行品管圈工作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人工气道护理应用品管圈工作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品管圈工作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人工气道患者88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比两组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粘膜出血、呛咳、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减低明显,P0.05。结论: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品管圈工作模式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人工气道是临床上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有效手段,而严格有效的气道管理往往是疾病抢救成功的因素之一.本文对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5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50例行人工气道的病人的气道湿化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分析ICU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原因,为加强人工气道患者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7月-2018年6月ICU留置人工气道的患者进行追踪调查,由危重症护理小组每月对ICU留置人工气道患者调查,专人查阅相关护理记录,调查人工气道患者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情况和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发生原因共同讨论制定干预措施。结果:共调查分析了318例ICU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患者19例,发生率为5.97%。其中留置气管插管患者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16例,占84.21%;发生部位前3位的人工气道患者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是口角、颈部及上颚,按照压力性损伤护理指南给予干预处理后,16例患者压疮愈合,愈合时间6~14 d,平均(7.54±2.36)d,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ICU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原因为多方面的,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认识和干预是重要的防控手段。提示ICU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应关注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重点在于观察及预防,及时进行干预,减除压迫和进行局部保护。  相似文献   

13.
李凤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137-138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6年11月~2008年5月在我院ICU接受人工气道的128例患者严密观察,精心护理。结果:对其中4例建立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对人工气道的患者应高度重视,重在预防.做到正确固定,充分沟通,适当镇静和肢体约束,是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病人建立起来的人工气道.建立人工气道后,病人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口腔内环境、吞咽功能和唾液功能发生变化,使口腔细菌易繁殖、下移,成为引起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之一.口腔护理对清除口腔内细菌数量、改变口腔内环境,维持口腔防御体系有积极意义.但临床观察发现,传统的口腔护理法并不能有效地清洁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口腔.为探寻人工气道病人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取得更好的清洁口腔及洁牙效果,我院ICU 2001年以来,对建立了人工气道的危重病人应用3%双氧水+口腔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ICU中脑外伤病人肺部感染是一个最常见和棘手的并发症 ,不但延长了住院日 ,并且严重影响了病情的预后。通常脑外伤昏迷的病人考虑其咳嗽反射降低 ,导致肺部分泌物潴留 ,常规给予建立人工气道进行吸痰 ,但人工气道的建立本身就破坏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机制 ,导致肺部感染加重 ,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研究ICU人工气道建立中的集束化护理效果。方法:选取56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且作为观察组;另外于同一时间段内,再选取56例给予常规护理的人工气道建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即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APACHEⅡ评分、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100.00%、高于对照组,第1 d后,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ICU病房6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能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机械通气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孙琳  龚启慧 《吉林医学》2012,(29):6480-6481
目的:ICU收治的危重患者大部分须建立人工气道,而气管切开是有效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有效通气,也是长期建立人工气道的重要方法。方法:结合ICU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情、生理特点等方面为患者制定气道的护理方案,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认真地落实基础护理。结果:3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肺部、切口及周围感染,无出血、皮下气肿、气管食管瘘、脱管气管软化及拔管困难等合并症。结论:缩短了病程,获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ICU人工气道病人防痰痂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忱 《河北医学》2008,14(11):1383-1384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工气道的建立与使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人工气道的建立和使用,使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大大提高[1].我科近1年来对建立人工气道病人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ICU中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重症ICU中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实行新型综合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进重症护理病房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机械通气时间和进重症护理病房的时间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VAP发生率为8%,对照则为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ICU中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新型综合的护理手段可以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并降低VAP的发生概率,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