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戊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EV IgM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9年 Reyes等 [1 ]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 ,获得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E virus,HEV)的基因克隆 ,作者对 15 7例散发性戊型肝炎病人定期随访 ,用 EL ISA检测病人系列血清的抗 - HEV Ig M,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散发性戊型肝炎病人均为 1996年 5月~1998年 12月本院传染病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 12 1例 ,女 36例 ,年龄 13~ 80岁。急性黄疸型 141例 ,急性无黄疸型 9例 ,亚急性重型 5例 ,淤胆型和慢性迁延型各 1例。1.2 标本收集 以患者入院前出现发热、消化道症状作为病程的开始日 ,按发病后 3~ 14d,15~ 30 …  相似文献   

2.
<正>戊型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引起的急性肝炎,主要经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多呈散发性发病,也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但目前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散发,其散发病例已出现在我国所有的省份[1]。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及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人群HEV感染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戊型肝炎在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慢性肝炎重叠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对近年收治的60例戊  相似文献   

3.
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4例散发性戊型肝炎占同期住院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21.46%。男女之比4.5∶1进食可疑不洁食物是重要传播途径;起病急,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黄疸、发热和肝大等;90.91%病例痊愈出院,23例出院后随访半年无慢性肝炎证据,血清戊型肝炎病毒抗体54.55%于病后4周内阳转。但患者发病年龄偏大,平均48岁,无污染水源饮用史,黄疸型病例比例大,黄疸持续时间及病程较长,总病死率高等特点则异于文献报道的流行性戊型肝炎。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3—1998年2月共收治散发性戊型肝炎92例;其中年龄55岁以上老年患者32例(34.8%),并以同期收治散发性甲型肝炎468例中年龄55岁以上老年患者20例(4.3%),作为对照组,对老年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两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临床及病理诊断均依据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戊肝组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55—79岁,平均614岁。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24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2例,急性重型肝炎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4例。32例抗HEV-IgM均阳性。2侧重叠HBV感染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分别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单纯戊型肝炎与重叠感染组生化指标。结果戊型肝炎呈全年散在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6:1,年龄分布在11-79岁,以青壮年高发;老年组患者与其他两组非老年组患者比较,TBIL峰值、ALT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低值、AST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GGT峰值与11-40岁年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1-60岁年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戊型肝炎与重叠乙肝感染组比较,TBIL峰值、GGT峰值、ALB低值、ALT峰值、AST峰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型67例(94.4%),重型肝炎5例,其中3例重叠乙肝感染,死亡1例,病危出院1例,转院3例。结论戊型病毒性肝炎呈全年散在发病,以青壮年和男性多见,以急性黄疸型为主,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有部分患者病情较重,重叠乙型肝炎感染及老年患者是造成戊型重型肝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动物实验感染、临床、组织病理学及预防进行了研究。戊型肝炎主要侵犯青壮年;儿童和老人发病较少;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经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从戊型肝炎病人和实验感染HEV猕猴粪便中检测到HEV并获得HEV cDNA克隆。中国和缅甸株HEV核甙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4.3%和99.6%。对562例戊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特点和7例黄疸型成型肝炎病人的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分析。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明,血清免疫球蛋白对控制戊型肝炎无效。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戊型肝炎(戊肝)占临床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10%~20%,病死率约0.5%~1.5%。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以隐性感染为主,显性感染主要发于成年,冬春季为高峰期。且主要以散发为主,几乎无家庭聚集[1、2]。在我县区戊型肝炎约占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18.9%,并且近几年病死率及重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戊型病毒性肝炎家庭聚集性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戊型病毒性肝炎家庭聚集  相似文献   

8.
用RIA法检测102例肝病患者及30名正常人的血清结合胆酸(CCA)。结果各组肝病患者CCA均值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型肝炎和重症肝炎CCA试验的阳性率(91.7~100%)高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和慢性迁延型肝炎(分别为69.2%及57.1%)。慢性活动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有70~75%的患者CCA值大于正常值5倍以上,而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仅有14.28%及15.38%的患者大于此值。作者认为,该项试验对于肝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区散发性急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布。方法:使用可靠试剂由专人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结果:本地区小儿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戊型均较常见。黄疸型肝炎以甲型、戊型为主,无黄疸型肝炎以乙型为主。单独感染明显高于重叠感染,丙型、丁型极为少见。结论:疫苗接种和积极的个人防护是减少小儿肝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57例、黄染52例、纳差45例.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戊型肝炎重叠HBV感染组与单纯戊型肝炎组之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多散发性戊型肝炎有急性肝炎典型的临床表现,且预后良好,但老年患者、重叠HBV感染者黄疸深、肝功能损害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的不同状况.[方法]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6例(共59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21例(39耳),对照组25例(50耳).对儿童及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纯音听阈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气导听阈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骨导听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对Ⅰ型糖尿病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反应法对42例Ⅰ型糖尿病患儿及24例健康儿童测定TNF-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Ⅰ型糖尿病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1),而TNF-α水平亦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5).[结论]TNF-α对Ⅰ型糖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效果及其在防治支气管哮喘中的意义。【方法】对167例螨过敏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检测各治疗时期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并评估其过敏症状的变化。【结果】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症状改善(P<0.01);儿童变应性鼻炎SIT效果较成人好(P<0.01)。此外,观察期满3年的49例接受系统免疫治疗的患者与未系统治疗患者23例发现,前者继发哮喘的几率低于后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合并有哮喘的AR患者经SIT后,哮喘症状体征有改善;患者血清TIgE、SIgE和ECP在SIT治疗后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对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有明确变应原者,免疫治疗应予以考虑;检测患者血清TIgE、SIgE和ECP可了解SIT的疗效;对变应性鼻炎进行SIT对防治哮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土家族已婚妇女阴道念珠菌和滴虫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武陵源区土家族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562例研究对象中共检出阴道念珠菌感染者235例,感染率为9.17%。阴道滴虫感染者186例,感染率为7.23%。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X2=32.868,P<0.05)、文化程度(X2=18.338,P<0.05)、结婚年龄(X2=7.759,P<0.05)、结婚年限(X2=34.297,P<0.05)、产次(X2=11.262,P<0.05)和避孕方式(X2=21.313,P<0.05)的妇女阴道念珠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X2=32.375,P<0.05)、文化程度(X2=11.200,P<0.05)、结婚年龄(X2=11.134,P<0.05)、结婚年限(X2=20.754,P<0.05)、孕次(X2=27.595,P<0.05)、产次(X2=30.933,P<0.05)和避孕方式(X2=20.504,P<0.05)的妇女阴道滴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念珠菌性阴道炎,高年龄是其保护因素(OR=0.704,OR95%CI:0.598,0.828),文化程度低(OR=1.360,OR95%CI:0.999,1.852)孕次多(OR=1.323,OR95%CI=:1.083,1.616)是其危险因素;而对滴虫性阴道炎,结婚婚龄大是保护因素(OR=0.656,OR95%CI:0.458,0.938),孕次(OR=1.538,OR95%CI:1.164,2.031)和产次多(OR=1.423,OR95%CI:1.097,1.847)是其危险因素。结论:武陵源区土家族已婚妇女阴道念珠菌和滴虫感染率菌较高,其发生与年龄、孕产次等因素相关,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尿毒症患者炎症与营养不良、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62例尿毒症患者,其中腹膜透析(CAPD)者21例、血液透析(HD)19例、肾衰竭未透析者(CRF)22例及健康对照(CONT)15例,测定血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肥厚(LVH)的情况,并用主观整体评价(SGA)法评价4组对象的营养状态。结果 按SGA标准,CAPD组、HD组、CRF组的营养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APD组、HD组、CRF组与对照组的血白蛋白、炎症因子CRP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RP与白蛋白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7,P〈0.01),与LVH呈正相关(r=0.528,P〈0.01)。LVH与ALB成负相关(r=-0.362,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大多存在炎症反应增高和营养不良,炎症与营养不良呈负相关,与左心室肥厚呈正相关。左心室肥厚与营养不良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疆哈萨克族超重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取245例T2DM患者,其中哈萨克族121例(超重组63例、非超重组58例),汉族124例(超重组65例、非超重组59例),另选同期体检正常者129例为对照组,其中哈萨克族65例,汉族64例。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以及两民族T2DM患者使用降糖药情况,分析两民族T2DM患者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民族超重组TC、TG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哈萨克族超重组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显著高于汉族超重组和汉族非超重组,LDL-C水平显著高于其对照组、低于汉族超重组;哈萨克族超重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且HOMA-IR明显大于其对照组和汉族各组(P<0.05或P<0.01)。两民族T2DM患者降糖药使用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两民族T2DM患者HOMA-IR均与血尿酸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哈萨克族超重T2DM患者IR和高尿酸血症更为突出,而汉族超重者HDL-C降低及LDL-C升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对左室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对左室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病例56例,同期随访未予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病例42例。比较不同处理前、后室早数、超声心动图LVEF、LVEDD、LVESD、IVSd、LVPWd各参数的变化。 结果 ①与非消融组比较,消融组射频消融治疗后,室早总数明显减少(17813±1542个/24h)vs(125±113个/24h),P<0.01;超声心动图[LVEDD(48.9±3.8)vs(44.1±4.0),P<0.05;LVESD(30.1±4.2)vs(27±3.7),P<0.05;IVSd(8.5±0.8)vs(7.5±0.8),P<0.05;LVPWd(8.5±0.9)vs(7.5±0.8),P<0.05]各项参数差异有显著性;LVEF[(0.64±0.08)vs (0.72±0.06),P<0.05]显著提高。②与术前比较,射频消融治疗后,室早总数由术前的(23662±12559个/24h)减少为(125±113个/24h),P<0.01,患者胸闷、心悸症状缓解,超声心动图[LVEDD(50.6±5.4)vs(44.1±4.0),P<0.05;LVESD(32.1±5.3)vs(27±3.7),P<0.05;IVSd(8.8±1.1)vs(7.5±0.8),P<0.05;LVPWd(8.7±1.1)vs(7.5±0.8),P<0.05]各项参数明显缩小;LVEF[(0.64±0.09)vs (0.72±0.06),P<0.05]显著提高。 结论 射频消融可有效改善频发室早引起的心脏结构重构和功能减退,缓解患者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中心中国人直立性高血压(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头晕、晕厥等患者2 994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检查,年龄2.00~78.00(19.07±14.78)岁,男1 406例,女1 588例。符合OHT者745例,分为成人组(≥18岁,247例)和儿童组(<18岁,498例),分析OHT出现率、OHT类型及HUTT后3 min血压增加量的年龄与性别差异。结果:1)OHT出现率为24.88%(745/2 994),男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25.75% vs 24.12%,χ2=1.058,P>0.05);成人组较儿童组出现率高(27.05% vs 23.83%,χ2=4.125,P<0.05);745例OHT患者中52例(6.98%)表现为直立后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sOHT合并dOHT),16例(2.15%)为单纯直立性高收缩压(sOHT),677例(90.87%)为单纯直立性高舒张压(dOHT)。成人组单纯sOHT出现率、sOHT合并dOHT出现率均明显高于儿童组(分别为1.11% vs 0.29%,χ2=7.965,P<0.01;2.88% vs 1.24%,χ2=9.849,P<0.01);成人组单纯dOHT出现率与儿童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23.56% vs 22.20%,χ2=0.668,P>0.05);sOHT合并dOHT与单纯dOHT在不同性别组中出现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男:1.71% vs 1.76%,χ2=0.014,P>0.05;女:23.68% vs 21.66%,χ2=1.742,P>0.05);但儿童中dOHT出现率男性高于女性(24.53% vs 19.74%,χ2=6.933,P<0.05)。2)与儿童组比较,成人组sOHT合并dOHT收缩压增加量[(25.62±4.96) mmHg vs (23.54±5.83) mmHg,t=1.385,P>0.05]、dOHT舒张压增加量[(13.46±3.49) mmHg vs (13.23±3.22) mmHg, t=0.840,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儿童组比较,成人组sOHT收缩压增加量[(25.44±4.96) mmHg vs (23.68±5.35 ) mmHg,t=1.411,P>0.05]及dOHT舒张压增加量[(14.09±4.28) mmHg vs (13.05±3.82) mmHg,t=1.887,P>0.05]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OHT出现率成人高于儿童,以dOHT多见,儿童以男性多见。在sOHT合并dOHT与单纯dOHT中,直立后3 min血压增加量成人与儿童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在中医体质辨识的基础上, 依据9种体质各自特点, 从情志、起居、运动、饮食和经络5个方面, 对7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中医体质综合干预, 观察干预前后研究对象中医体质得分及血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 干预6个月后, 研究对象平和质得分显着提高(P<0.05),阴虚质(P<0.05)、痰湿质(P<0.01)、血瘀质(P<0.01)得分显着降低;收缩压平均降低14.26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平均降低6.87 mmHg,经检验,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体质综合干预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偏颇状况, 降低患者血压, 对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患者早期高眼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收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422例(446只眼)的临床资料,应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术前和术后早期各组患者眼压情况,眼压升高标准为≥25 mm Hg,对引起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2例(446只眼),男190例,女232例,平均年龄(55±14)岁,术前眼压平均(14±3)mm Hg.术后2周内,共185只眼眼压升高,发生率为41%,其中术后第1天眼压升高152只眼,占早期眼压升高的82%.单纯玻璃体切割组、C3F8填充组和硅油填允组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9%、53%和55%,硅油组和C3F8组术后眼压升高发生率均高于单纯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手术后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有:C3F8填充(X2=37.82,P<0.01)、硅油填充(X2=27.84,P<0.01)、晶状体切除(X2=8.98,P<0.01)、眼内激光(X2=7.41,P<0.01)、糖尿病(X2=12.12,P<0.01)、年龄(X2=7.07,P<0.01).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术后眼压升高是常见的并发症,其早期相关危险因素有:硅油填充、C3F8填充、晶状体切割、眼内光凝、糖尿病和高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