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血瘀癥结于下焦少腹,伤及冲任,是不孕的重要原因.韩冰教授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血瘀,故以“气、血、痰”立论,提出本病具有“瘀久挟痰,渐成癥瘕”的病机特点,临床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法,然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应攻补兼施,辅以补肾温阳药物以助生育,肝郁患者加疏肝理气之品.韩冰教授在此组方原则基础上总结出临床效验方妇痛宁,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张景岳为明代著名医家,所撰《景岳全书·妇人规》为其妇科学术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共两卷九类,内容全面,立论允当,其中癥瘕类对癥瘕提出较系统全面的论述,认为其主要发病机理为"瘀血留滞作癥",然又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及寒凝血瘀之不同,在辨治过程中需明辨虚实,立法方药妥当,以活血为要,调气为先;调理脏腑,养正顾正;分期论治,渐而消之;切慎七情六淫,调理起居饮食,做到既病防变,其学术思想为后世防治癥瘕做出了绳墨之范。  相似文献   

3.
<正>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在育龄妇女中更为常见。结合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其当属中医学的"癥瘕""癥积""积聚"等范畴~[1],其治法多以活血化瘀、散结消癥为主,需辨气与血之间的关系,治疗方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蓝青强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从医执教40余年,临床治验丰富,现将其治疗子宫肌瘤经验总结如下。1从气血论治蓝老认为,子宫肌瘤的基本病理因素是胞宫血瘀,"血瘀"是一种病理产物,有其特有的临床症状,腹部瘕积肿块,时有疼痛,可见血  相似文献   

4.
高鹏翔教授认为异位妊娠起病多由郁热、痰湿、血瘀之浊互结于胞脉,冲任不畅,日久成癥而致,在治疗上常应用"通-消-和"三法,即通腑泄浊、化瘀消癥、调和冲任,选方以下瘀血汤为基础加味,使得浊降癥消,胞宫胞脉得通,邪去正安,病获痊愈。  相似文献   

5.
慢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机经历了从阳虚寒凝、痰瘀痹阻到瘀毒互结等的发展及演变。本文从慢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基础出发,认为慢性冠脉综合征阻塞性冠心病、非阻塞性冠心病可统一对应中医“心脉癥瘕”,基于癥瘕的病因病机特点,同时结合慢性冠脉综合征现代证候学研究,本文进一步提出虚为心脉癥瘕之本,痰为心脉癥瘕之始,瘀为心脉癥瘕之基础,毒致心脉癥瘕之变。因虚可致痰、瘀内生,痰瘀互结日久酿毒,虚、痰、瘀、毒的互结互化构成了本病的发生及演变基础。在治疗方面,则应参考治疗癥瘕的温通之法,首辨气血之虚实,后辨痰、瘀、毒之偏重深浅,从补虚扶正、化痰降浊、活血化瘀、解毒稳脉四方面,结合病机特点,随证侧重用药治之。  相似文献   

6.
阐述杨秉秀主任医师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杨老认为子宫肌瘤的病机要点,主要为正虚、气滞、血瘀、痰结、湿热,治疗当益气行气,活血破瘀,化痰软坚,清热利湿,散结消癥,以消癥汤和消癥丸并用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妇科病即与女性生殖系统有关的疾病,包括月经疾病、妊娠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盆腔疾病等。其中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积液是多发病、常见病,这几种疾患均属于中医学癥瘕、不孕、腹痛范畴,多因脏腑失调、气血阻滞而致瘀血内结。气聚为瘕,血瘀为癥。桂枝茯苓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条,"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位癥痼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王秀霞教授治疗肾虚血瘀型癥瘕的经验。肾阳虚衰而阳化气不足是阴凝成形的根结所在,表现为血瘀于胞宫积聚成癥瘕。针对该病需要灵活运用“温煦肾阳,搜剔胞络瘀滞”治疗法则,根据女性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因时制宜、制定治法。一般以月经期微温微攻、经后期中温中攻、经间期强温强攻、经前期中温中攻为遣方用药之策。对于患者预后应继续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阴阳气血平衡,并辅以人文关怀,舒缓患者情绪。  相似文献   

9.
明代名医李梴论治癥积病症的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明代名医李梴在癥积病症方面的理论临床实践贡献,认为李梴在癥积病因学上提出了大外感、大内伤、大情致,以及医误成积的致病观。病机上继承前人"虚损生积"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癥积早期多为阳虚寒凝,中晚期多为阴虚燥热结实的病机演化观。治疗上主张在调补脾胃,顾护阴精基础上,辨证寒热虚实之机,从血瘀、气结、痰凝三端论治。方药上创造倡导大七气汤、退黄丸、阿魏撞气丸、通玄二八丹、消块丸、增损五积丸、纂积丹等。  相似文献   

10.
杨悦娅主任医师认为子宫肌瘤病机总以"气血津液失调,痰瘀积结胞宫"为关键。立足于"气血辨证"来分析证候,提出"肌瘤论治之要诀,在明气血",明辨证候偏于气分还是已入血分,分清痰湿与瘀血之主次轻重。气分证者,以痰气交阻,血瘀不甚为特征,治以理气行滞,化痰散结;血分证者,以瘀血阻滞,内蕴伏毒为特征,治以破血消癥,清消伏毒。伴经量多者,还应经期与非经期分期调治,治法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1.
胥波 《内蒙古中医药》2013,(35):127-128
胥老认为痛经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疼痛发作;或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瘕,血结为癥;或手术损伤导致脏腑失和,气血乖违、阻滞血道而发生。胥老常将痛经分为肾虚血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瘀互结、湿热瘀阻等六型进行辨证施治,临床运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胥老认为痛经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疼痛发作;或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瘕,血结为癥;或手术损伤导致脏腑失和,气血乖违、阻滞血道而发生.胥老常将痛经分为肾虚血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瘀互结、湿热瘀阻等六型进行辨证施治,临床运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川芎川芎是活血化瘀药中一味有特殊功能的药物,有"血中气药"之称。张大宁认为其特殊之处在于既可行血中之气,又可行气中之血。《日华子本草》云:"川芎,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血,破癥结宿血,养新血,消瘀血。"《本草汇言》云:"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黏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慢性肾病日久,易气滞血瘀,致癥瘕积聚,故"行血中气、气中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的多发病,中医将其归属于"瘿病"范畴,并概括其病机主要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治疗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主。鳖甲煎丸出自《金匮要略》,为医圣仲景所创的千古名方,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癥瘕疾病,通过对其方药组成的分析可推理出凡由气、痰、瘀所致的疾病皆可用此药治之,故鳖甲煎丸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理当有效。  相似文献   

15.
<正>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具有起病隐匿、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号称"癌中之王",目前中医对于肝癌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对"毒瘀虚"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未能详细阐述。我们通过对中医古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对现代医学的肝癌研究成果的学习,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肝癌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多种原因使体内毒聚、血瘀,日久引起毒结不通,血瘀不行,阻于胁下肝脏,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因实致虚,发生癥瘕、积聚。  相似文献   

16.
<正> 气归者,气所往受阻而不能再行之义也。具体说是因 某种原因如痰结、血瘀、湿阻、液停等阻塞气道,导致气行不畅或气行于此而不能布散也。  相似文献   

17.
大道至简     
<正>"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一语,不但言及病理,而且提示治法。"不通"不单指腑实便结,还应包括气滞、血瘀、癥结、经络痹阻、癃闭、食积、虫积、结石、梗阻等。"通"不单指通里攻下,还应包括行气开郁、活血化瘀、消积导滞、破癥、通络、逐水、驱虫、排石等。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朱裕魁  相似文献   

18.
癥瘕亦称"积聚".积聚之名,首见于《灵枢·五变》:"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作."《诸病源候论·症瘕病诸候》载:"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症.若病虽有结瘕,而可推移者,名为瘕.瘕者,假也,谓虚假可动也."癥瘕,现指腹腔内有包块肿物结聚的疾病.癥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中医学认为此病多因体虚复感外邪、饮食情志所伤以及他病日久不愈而引起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所致.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是中医重要传统治法之一,现代将之运用到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按中医观点,肿瘤的发病机理可归纳为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结及脏腑失调,经络闭阻等。其中血瘀又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机理,贯穿于病程的整个阶段。气血以循环不息为常,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病可伤血,血病能损气,气滞则血瘀,虚则气少,气塞不通,血壅不流,血瘀日久则积而成块,故肿瘤与血瘀的关系极为密切。活血化瘀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通过现代药理研究,活血化瘀药对肿瘤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抗肿瘤作用药理实验证明,许多活血化瘀药本…  相似文献   

20.
曹勇  钟安朴  夏清华  孟华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255-1256
目的:探讨化瘀破癥胶囊活血化瘀作用的机理。方法:以高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注射建立大鼠血瘀模型,分别观察化瘀破癥胶囊对大鼠血瘀模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并以复方丹参片为对照。结果:化瘀破癥胶囊能显著降低大鼠血瘀模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P<0.001),与复方丹参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化瘀破癥胶囊有改善血瘀动物的血液高黏状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