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对Rh D抗原的影响及基因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对1例Rh血型系统D抗原血清学检测呈弱凝集的患者,进行基因鉴定确定RhD表型。结果患者Rh D抗原检测,微柱凝胶卡式初检及确认试验均为2+,IgM抗-D试管法为1+凝集,且多次离心无混合外观表现;基因分型及测序确认为正常D抗原。结论 MDS可引起D抗原减弱,使用基因检测方法鉴定血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例输注阳性血液的D变异型患者进行Rh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探讨该D变异型的输血策略。方法采集患者标本,用2种不同的单克隆抗-D试剂鉴定D抗原,并用试剂盒检测D变异体抗原表位,Rh CE抗原分型,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采用多重链接酶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方法检测RHD及RHCE基因型,对于MLPA检测不到的RHD突变型等位基因,对RHD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及产物直接测序分析。结果该患者初步D抗原鉴定结果显示为D抗原弱表达,且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D抗原表位检测结果显示其红细胞与D抗原ep D5.4、ep D2.1和ep D3.1表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产生弱凝集反应,与其余表位抗体均无凝集反应,大量输注D阳性血液后的168 d及232 d抗体筛查结果均为阴性;Rh CE抗原分型为cc Ee,MLPA结果显示其基因型为RHD/d,RHCE基因MLPA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表型一致;RHD基因外显子直接测序发现其第3外显子携带纯合的c.341GA(p.Arg114Gln)错义突变。结论患者为弱D25变异型,对弱D25型的D抗原进行表位分析的显示其部分抗原表位缺失。该患者大量输注阳性血液后未产生抗-D,为制定该血型患者的临床输血策略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1例RhD阴性患者输注“亚洲型”DEL红细胞后诱发同种抗-D免疫的研究分析,探讨RhD阴性患者输注DEL型策略。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ABO及Rh系统血型抗原检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高分辨熔解曲线和基因测序分析检测DEL型的RHD基因分型。结果 受血者为O型,RhD阴性。供血者为RHD 1227G>A突变的“亚洲型”DEL,R h表型为Ccee。受血者输血后抗体筛查阳性,并鉴定为抗D和抗C,抗D效价512,抗C效价128。结论 RhD阴性患者输注“亚洲型”DEL红细胞会引起抗-D同种免疫。因此对于RhD阴性献血者应加强DEL型的筛查,必要时可以增加RHD基因检测以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例D变异体DBT-1表型引起输血后产生抗D抗体的原因及分子机制。方法用常规血清学方法确认样本Rh D、C、c、E、e血型及抗体鉴定;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扩增RHD基因特异性的外显子1—10;结果该例Rh D血清学检测为阳性,Rh分型为CCee,部分D表型为DBT-1类型,输入Rh DE阳性血产生抗-D及抗-E,效价分别为128和4;PCR-SSP方法扩增RHD基因特异性的外显子1—10,外显子5—7缺失,其余RHD基因外显子序列与标准序列相同。结论证实DBT-1部分D表型个体可被正常D抗原致同种免疫反应,在输血及新生儿溶血病方面有重要意义,应提高检测水平,若需要可选择Rh D阴性红细胞制品配合性输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h阴性个体输血中Del型红细胞的D抗原免疫原性。方法对临床输血的Rh阴性患者进行回顾性跟踪检测,采用PCR-SSP法检测标本RHD基因,间接抗球蛋白法检测抗-D效价,流式细胞术对比输血前后抗体强度的变化。结果 2名输注Del型血液的Rh阴性患者,抗-D效价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抗-D强度明显升高,说明Del表型红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结论为了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常规血清学检测Rh阴性的供血者,应进一步排除弱D及Del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例Rh D阴性产妇所生的Rh D阳性新生儿因D抗原遮断引起假阴性现象而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分析。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新生儿及父母血型抗原。结果新生儿血型A、DCcee,母亲血型A、d Ccee,父亲血型A、DCCee;新生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游离抗体试验阳性、放散试验放散出ABO以外抗体;对新生儿进行Rh D血型检测时,试管盐水法结果无凝集,易误判为Rh D阴性。结论通过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Ig G抗-D高效价抗体完全封闭了新生儿红细胞上D抗原,以致红细胞上没有多余的D位点与血清试剂起反应,产生了假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1例有输血史多次分娩史的RhD阴性孕妇D抗原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明确RhD表型和基因型。方法 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母亲和新生儿Rh血型初筛,母亲红细胞经典抗人球蛋白技术进行RhD阴性确认,吸收放散试验确定是否为Del。基因检测确定孕妇RHD基因型。结果 该孕妇结果为Ccdee, RhD确证试验为D阴性,吸收放散试验阴性,基因检测为RHCE(2-9)-D变异,产生抗-D,抗-E。新生儿为CCDee表型,游离抗体检出抗-D和抗-E,放散液检出抗-D。患儿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进行输血、光疗和换血治疗。结论 RHCE(2-9)-D变异型血清学可能表现为D阴性,确证试验阴性,有产生抗-D并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Rh血型系统主要有5种抗原,目前在临床输血中,主要对供受者进行D抗原检测与配型,较少对D抗原以外的抗原进行检测与配型[1]。有研究报道抗-E抗体引起抗体筛选阳性,造成临床疑难配血,从试验角度报道较多,但患者进行Rh血型分型鉴定后,同型输注后的抗体变化,从临床角度报道甚少。现报道1例老年患者反复输血结果变化,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红细胞抗体检测的影响和处理措施。方法 采用基因分型技术结合血清学试验(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细胞吸收、兔红细胞基质吸附)对3名血型检测异常的患者血标本进行处理,用消除冷凝集素后的患者红细胞及血清进行ABO正反定型、Rh分型与其他因冷凝集素干扰的抗体检测。结果 3例患者血标本ABO、Rh分型、自身对照与抗筛均凝集,经血清学试验处理后患者1血型为A型、ccDEE,患者2血型为O型、CCDee,患者3血型为B型、CcDEe,均与荧光基因分型结果相同;处理后的患者血标本与相应ABO、Rh同型的悬浮红细胞交叉配血相合,患者1、患者3输注相合的供血者血液后无不良反应,贫血明显改善,好转出院,患者2住院期间未输血。结论 用洗涤、细胞吸收及兔红细胞基质吸附等血清学试验结合基因分型技术处理患者血标本后,再行ABO、Rh分型可消除冷凝集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Rh血型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D抗原是其最重要的抗原,临床意义仅次于ABO血型抗原。对绝大多数血型抗原而言,如果排除检测试剂和实验方法等因素的干扰,血清学试验能够明确显示血型抗原阳性或阴性,而D抗原则不同,由于红细胞(RBC)表面D抗原质和/或量的改变,在盐水介质加入抗-D血清无凝集或弱凝集,加入抗球蛋白(anti-human globulin,AHG)后,即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ndirect ant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血型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出1例RhD阴性受血者输注DEL型血液后诱发抗-D产生.方法 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抗原及抗体检测,PCR-SSP法进行RhD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受血者ABO血型为A型,Rh分型为ccdee,直抗阴性.受血者随机输注的3位供者均为DEL RhD1227A纯合型,且受血者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Rh血型系统抗原中C、c、E、e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临床常规检测Rh表型及其同型输注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19 061例输血患者和18 331例献血员样本进行Rh系统C、c、E、e和D 5种抗原表型分型,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鉴定。结果 Rh D阳性人群主要以C、e抗原频率占优势,Rh D阴性人群主要以c、e抗原占优势;在检出26例同种抗体中,Rh血型系统23例,占88.5%,其中,抗E 18例、抗e 2例、抗C 1例、抗D 1例、抗Ce 1例。结论掌握人群中Rh血型系统抗原表型分布情况,及时提供Rh表型相合血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少高频抗体的产生,有利于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型嵌合体的血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确认方法。方法 对4例医院输血科送检做ABO和RhD血型的患者,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毛细管离心分离新生红细胞、吸收试验、DTT处理凝集红细胞试验,同时对患者1的血样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 患者1:ABO血型为AB/B型嵌合,Rh血型为RhCE基因嵌合;患者2:Rh血型为RhD基因嵌合;患者3:ABO血型为AB/B型嵌合,Rh血型为RhD基因嵌合;患者4:ABO血型为O/B型嵌合,Rh血型为RhCE基因嵌合。结论 在血型血清学上,排除患者有近期输血史,同时又不存在使患者抗原减弱的疾病情况下,ABO和Rh血型出现混合外观现象是其主要特征,实验人员可依据此怀疑患者是有血型嵌合体的可能通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患者Rh D抗原阴性患者在抢救时,输注与患者血型相同的Rh D阳性的血液。患者抗-D产生情况及效价水平。方法 Rh D抗原阴性患者输注Rh D抗原阳性血液后,5、10、20 d连续追踪3次,。使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剂卡检测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及效价[1]。结果 15例Rh D抗原阴性的患者输注同型Rh D抗原阳性红细胞后,共有4例患者血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1例女性患者5 d血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0 d后又有2例女性患者和1例男性患者血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5 d后阳性标本抗体效价为4,20 d后抗体效价结果为16,3例10 d抗体效价为4,20 d后效价为16。结论 Rh D阴性患者输注同型Rh D阳性血液后,机体被所缺失的抗原免疫刺激,产生免疫性抗-D。抗体产生的几率与抗体效价的增高和输注次数及抗原量的多少呈正相关系数上升[3]。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克隆抗体血清试管凝集法对该患者ABO血型及Rh抗原表型进行鉴定, 同时采用基因测序对Rh抗原缺失情况进行确认。Rh分型盐水法该患者抗D为阳性, 抗-E、-C、-c、-e均阴性。抗体筛查盐水法Ⅰ~Ⅲ号细胞均为阴性, 凝聚胺和抗人球蛋白实验均阳性, 抗体鉴定1~16号谱细胞均阳性, 自身为阴性, 直接抗球蛋白实验阴性。RhC/E基因测序结果显示, 9~10号外显子正常, 1~8号外显子缺失。患者因RhC/E基因1~8号外显子缺失, 导致该患者Rh抗原E/e、C/c表达的缺失, 而患者经过第1次随机配合性输血之后, 产生了针对E/e、C/c的抗体, 导致其第2次输注红细胞类产品时主侧配型不合, 无法输注, 针对此类情况, 一是建立RhC/E基因缺失稀有血型库;二是在第一次输血时, 应尽量输注少量RH抗原红细胞;三是开展储存式自体输血。  相似文献   

16.
输血引起抗-E、抗-c所致配血不合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h血型系统D抗原的检测基本已在临床普及 ,但D以外的其它Rh抗原抗体检测系统在某些基层临床实验室尚未得到重视和普及。现对 1名再障贫血患者反复输血所致抗 E、抗 c产生 ,引起配血不合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4 2岁 ,因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 ,经查血型O ,Rh(+)。入院前 1月曾因再生障碍性贫血在院外输注同型RBC悬液 2次 ,共 8U。拟再次申请输注洗涤RBC悬液。在主侧盐水配血中不凝集 ,无溶血 ,聚凝胺介质中有凝集。不完全抗体鉴定 ,患者血清中存在抗 E。与E抗原阴性同型洗涤RBC配血相合 ,输注洗涤RBC …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Rh血型抗原(C、c、D、E、e)鉴定,有条件地配合性输血,解决患者因不完全抗体导致的配血和输血难题。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2月有输血史、妊娠史、需要多次输血及血型抗体筛查阳性或Rh(D)阴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Rh血型抗原鉴定、不完全抗体筛查。选择Rh血型抗原相同或高频高原(D、E、C)相合的血液相容性输注。结果 3 547例患者Rh血型抗原检出12种表型,以CCDee(40.18%)和CcDEe(34.96%)表型居多,其次为CcDee(7.87%)、ccDEE(6.71%)、Cc DEE(4.17%)、cc DEe(3.58%)表型,少见ccdEe(0.03%)表型。不完全抗体检测阳性180例,其中抗-D 23例、抗-E 56例、抗-C 44例、抗-c28例、抗-e 20例,有9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Rh系统的抗体。结论患者输血前应常规鉴定Rh血型抗原,尽量选择Rh血型抗原配合的红细胞制品输注,以免产生Rh抗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Rh血型抗-G抗体的鉴定方法,并初步应用于含有抗-D和抗-C抗体的Rh阴性人员的抗-G抗体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卡式法初筛Rh血型,并通过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Rh血型,其中抗体筛查检测血清中不规则抗体,谱细胞分析法确定抗体特异性,最后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对获得阳性抗体进行验证和鉴别。结果经多次吸收和放散法分析,可有效鉴别抗-G抗体。采用该法鉴定临床一例患者,其血型为AB型Rh阴性(ccdee),血清中不规则抗体可以与AB型RhD阳性红细胞凝集,也能凝集AB型RhD阴性含有C抗原的红细胞,经特异性吸收放散试验后发现该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为Ig-G抗-D和抗-G。结论多次吸收和细胞放散实验是在缺少稀有、特异性红细胞时,鉴定抗-G抗体的简便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例亚洲型DEL母亲产生抗-c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母子输血救治方案。方法 盐水试管法鉴定母子ABO血型、Rh表型;经典抗人球蛋白法进行母亲RhD阴性确认、RhD吸收放散试验;经典抗人球蛋白法、抗人球蛋白卡式法和凝聚胺法进行母亲意外抗体筛查及鉴定、抗体效价检测、交叉配血试验;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使用抗人球蛋白卡式法;RHD基因分型采用商品化RHD阴性鉴定基因检测试剂盒(PCR-SSP法)进行产妇RHD基因分型。结果 产妇Rh血清学表型CCee, DEL基因检测结果RHD~*1227A,产生抗-c;患儿Rh血清学表型DCcEe,直抗阳性,红细胞放散阳性,结合母亲孕产史、患儿临床表现和血液检查结果,诊断为抗-c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结论 亚洲型DEL母亲产生抗-c并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选择Rh表型DCCee红细胞输注,母亲选择Rh表型CCee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输注,输血有效。  相似文献   

20.
Rh血型系统是目前被国际输血协会确认的30个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具复杂性和多态性的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RhD抗原表型除正常D阳性和阴性表型外,还存在多种D变异型.D变异体主要包括弱D(weak D)、部分D(partial D)和DEL型[1].为避免在血清学上RhD变异体被误定Rh阴性,采用DNA基因分型技术鉴定D变异型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