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归纳《金匮要略》中肿瘤相关的诊治内容,以利将经典更好地指导现代临床。[方法]梳理《金匮要略》一书中肿瘤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从症论治等方面的论述,并结合临床各家之言,分析总结各医家的临床经验。[结果]《金匮要略》并未设有肿瘤专篇,对于肿瘤的认识亦未形成体系,但书中各篇可见不少肿瘤病临床症状的相关描述,其脉、症等涉及不同部位的肿瘤,肺部、胃部及妇科肿瘤症状均有所提及。[结论]《金匮要略》注重辨病辨证结合,对肿瘤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有一定的认识,其分证论治、从症而治思想对中医治疗肿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读中医经典对于现代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需要进一步重视与挖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朱丹溪及其弟子的郁证理论。[方法]研究有关文献,列举朱丹溪及其弟子对郁证病因病机、治法的相关论述,分析朱丹溪及其弟子对郁证的阐述与发挥。[结果]朱丹溪以《内经》中"五郁"学说为源头,博采众家之长,提出了"六郁"学说,分别从气、血、痰、火、湿、食六个方面对郁证进行了论述,并创越鞠丸、六郁汤等治疗郁证的名方,开创了专篇论述郁证的先河。丹溪弟子戴思恭对郁证的脉、因、证、治作了更为深刻的阐述,完善了"郁在中焦说";王履则对《内经》中的"五郁"学说进行了发挥,提出了新的"五郁论",见解独特;私淑丹溪的王纶,在继承丹溪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血痰郁关系论",其对郁证的治法有了进一步的发挥。[结论]朱丹溪及其弟子的郁证学说,对于后世医家进一步发挥与完善郁证理论有着深远影响,对于郁证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明末著名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对风痹的认识,探析张氏对风痹的辨治方药特色。[方法]通过对风痹中风、寒、湿、虚各有偏胜时的病机变化特点的探讨,结合《素问》、《灵枢》、《类证治裁》、《温热论》等相关论述与张氏临证医法医理,综合分析其辨治方药特色。[结果]张氏在《景岳全书》内详细论述了其治痹经验,对风痹一病分析透彻,因其病因而随证治之,用药精简专炼,善辨八纲,以求本源,体现了其建中、补虚、温补并重五脏的思想。[结论]《景岳全书》中对风痹的认识和治疗为后人对中医痹症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范本,后学者应当不拘一格,探本求源,拓展临证思路,进一步拓宽中医治痹之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西汇通派大家陆渊雷治疗血证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用药特色。[方法]通过研读《陆渊雷医案》及《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探讨陆渊雷对血证治法的科学性认识,并归纳陆渊雷治咳血证所累积的治疗特色与用药经验,扼要分析其医案;总结陆渊雷对便血证的诊断与证治,以及黄土汤的临证运用。[结果]陆渊雷论治血证有五大特色:论治血证有三个阶段;论治血证有病气病血之说;临证注重正气为转归;根据病证善用柴胡;注重止血不留瘀,有3组常用止血专药的药对。其医案注重辨证,善用经方,用药精简有验。对于便血证的诊治,陆渊雷提出鉴别肠出血的三大独到见解,并针对病机,灵活运用黄土汤加减治疗。[结论]陆渊雷对血证治疗经验丰富,善治咳血证与便血证,其宝贵的诊治思想与临证用药经验,既突显其中医科学化的学术观点,亦对后世医家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分析研究连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病案,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经验,并附医案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根据平脉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尤重"关脉"。临证医案脉诊时常以"右关缓""右关大""右关虚大""左关弦"为主。右关脉候脾胃,左关脉候肝胆,两关相参,重调肝脾,认为该病多与肝、脾相关。并参合舌诊辨其夹杂之证,辨脉论治,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具有浓郁的中医思维特色,临床效果突出,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新安医家程原仲辨治郁证的经验。[方法]以《程原仲医案》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内经》、丹溪、河间等名家论著,整理、分析程原仲郁证验案,归纳、总结其辨治思路及特色。[结果]程氏认为,凡人身之滞而不通,皆为之郁。诊法上,程氏四诊合参,重视脉诊,擅于凭脉辨证。辨证论治方面,程氏认为,诸因皆可生郁,当各求其属,随证治之。虚可致郁,郁久易虚,解郁补虚须审察标本,谨守病机,同时重视脾胃中土的枢机作用。治疗时,若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治以开郁养心;若误用寒凉、血郁邪伏,治以开郁逐邪;若误用温补、气血郁滞,治以行气开郁。程氏临证善用古法而不泥古,常有独创之见,脾胃中土,畏其壅淤,郁则夺之,有硝黄下之,有桂附温之,亦有平胃散燥之,皆为“土郁夺之”之发挥。对于儿科患者的辨治,程氏重视气的生理作用,提出“幼无七情,惟气滞则诸病生焉”,治疗则重在调畅气机。[结论]程氏临床诊治郁证,善从脉证入手,治疗上注重调和脾胃中土和全身气机。整理分析程原仲郁证验案及其辨治特色,可为现代临床中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朱丹溪生平医案探析其临证诊病辨治特色,以期学习、传承朱氏学术思想精华与临证诊治特点。[方法]以《丹溪心法》《格致余论》《金匮钩玄》《脉因证治》等所载医案为基础,结合朱氏经典论述与学术思想,阐述例案朱氏辨治经过,并综合分析其诊治特点与背后蕴含的学术思想。[结果]分析可知朱氏临证诊治具有方简效著,擅用人参白术;诊病施治,善辨体质异同;气血之虚,活用四君四物;病究经络,细审阴阳虚实等特色。反映了朱丹溪擅长滋阴降火,以及杂病论治责之于气、血、痰、郁等学术思想精华。[结论]朱丹溪医案言简意赅,特色鲜明,若能结合朱氏一生经典论述与学术特色对医案进行深入探析,则能对其临证诊病施治规律与特点有更深刻认识,以便传承其特色、提升临床辨治疾病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精选浙东名医阮怀清郁证医案予以评议,希冀为当今临床郁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基于古代名家郁证医案整理研究,择取《阮氏医案》中数则郁证医案供读者赏析,涉及妇科医案和杂病医案两大类,每则医案予以评议,同时对阮氏治疗郁证的经验进行梳理及总结。[结果]阮氏临证治疗郁证,将郁证的病位归于心、肝、脾三脏;治疗上大多采用越鞠丸、归脾丸、逍遥散等名方化裁;习用柴胡、香附、玫瑰花、合欢皮、郁金、苏叶、木香、佛手花等解郁药物;并注重情志调节。[结论]《阮氏医案》最能反映阮氏临证经验,其治疗郁证多秉承前贤有关学术观点和诊治经验,治法应用及选方用药值得借鉴,对当今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连建伟教授临证运用仲景茵陈蒿汤加减诊治黄疸病经验,掌握其治疗黄疸病思路。[方法]整理连建伟教授临证论治黄疸病验案,并罹选验案5则,根据其病机将其归纳为五种辨治大法,并系统论述连教授辨治黄疸疾病的独到经验。[结果]连建伟教授临证善于运用张仲景茵陈蒿汤加减成茵陈合剂,治疗各种黄疸疾病。连教授论治黄疸,四诊合参以辨证组方,其针对不同黄疸证候,或用柴胡茵陈合剂退黄法,或用四苓茵陈合剂退黄法,或用凉血茵陈合剂退黄法,或用消毒茵陈合剂退黄法,或用参苓茵陈合剂退黄法,并常与利湿之法参用,常获佳效。[结论]仲景之方,严谨有度,其立茵陈类方,为后世论治各种黄疸疾病之准绳。整理连建伟教授诊治内科黄疸病之经验,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仲景辨治黄疸病之精髓,掌握治疗黄疸病思路,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及中医教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陈无咎对妇科疾病的辨治思路及方药应用。[方法] 通过研读《陈无咎医学八书》中有关妇科疾病的论述及医案,总结陈无咎治疗妇科疾病的理论特色、证治经验、组方及用药特点。[结果] 陈无咎认为百病皆由三焦失调,故而妇科疾病应从三焦论治,妇人三十六病,实则冲、任、带三脉为病,治疗尤重视冲、任、带三脉辨治。妊娠脉主张先诊心肝,次诊养月。治病必宗《黄帝内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善于将《黄帝内经》理论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不孕症首责子宫有湿,应从湿而治;带下病辨色论治,若五带俱全,应先除黑带,再除青带,次除红带、黄带、白带;妊娠病防治并重;呕吐从子宫论治;鬼胎凭脉辨真假。组方独创主、从、导、引,善用当归调肝,安胎必用白术、黄芩。[结论] 陈无咎治疗妇科疾病师古而不泥古,理法方药独具特色,对后世妇科疾病的辨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张氏医通》对不同地域环境中不同体质人群消瘅的脉证、病机及治法,同时分析了消瘅上中下三消具有的脉证、病机及治法,从脉象角度加强了后世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醉花窗医案》中对饮证诊治的独到之处,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从诊断、治疗和调护等各个方面对全书所栽水饮六证进行分析,总结《醉花窗医案》中对水饮为病的辨治特色与经验。[结果]《醉花窗医案》是清代山西省介休人王靖所著医案,共有医案101个,其中有6案明确诊为饮证,在饮证诊治上颇有特色。《醉花窗医案》中辨饮之主要脉症为:小便不利、胸膈满闷、渴、或肿、或悸、或吐、或不寐,脉弦而兼急、滞。其治多以五苓散为主方进行加减,病愈之后注重以六君等健脾化湿之品调摄之。[结论]《醉花窗医案》治饮证,善于凭脉定证,强调脉症相合。既诊则多以五苓散法治之,饮去之后强调摄养,以绝其生饮之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林胜友主任中医师运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疾病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及患者反馈,收集相关资料,从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背景、治则治法、分证论治、用药特点等方面来论述相关学术经验及临床体会,并分析验案一例。[结果]林胜友主任中医师治疗放射性肺损伤以清法贯穿全程,兼以补、通二法,治要扶正祛邪,以平为期。临床上放射性肺损伤患者初起热毒炽盛,法当清肺泻火,方选麻杏石甘汤,日久不愈伤津耗气治酌选益气养阴、补肺健脾之法,久病及肾当阴阳兼顾则,平补肾脏,又各期均可夹痰夹瘀,临床当活血养血,通络利痰。[结论]运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疾病疗效确切,对于中医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求《御纂医宗金鉴》伤科内治原则及方药应用特色。[方法]运用文献法对《御纂医宗金鉴》伤科内治法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从辨治原则和方药应用两个角度进行归纳和分析,并举医案一则探讨该治法对临床的指导作用。[结果]《御纂医宗金鉴》伤科内治法以辨瘀血出血、辨病位为辨证要点;伤科的治疗原则包括瘀血从肝论治、分阶段论治、调畅情志、兼症施治;书中用方经典,多在用方时加用引药,并提出了"假其热以行其寒"的用药思想。所举验案诊为骨折脾虚肝郁、瘀血阻滞证,基于该理论,从肝论治伤科疼痛,治以疏肝健脾、活血通络,注重情志调节与兼症施治,故见收效。[结论]《御纂医宗金鉴》系统总结了伤科内治的辨治原则和方药应用,伤科内治注重辨瘀血出血及辨病位,治疗原则包括瘀血从肝论治、分阶段论治、调畅情志、兼症施治,用方时多加用引药,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伤科病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王氏医案》中辨脉论治肺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王氏医案》中的六则医案,整理王氏以脉理释病机、辨治肺病及选方用药的思路。[结果]王氏所选六则肺病医案,均为他医误治,或久治、延治不愈的重症顽疾,或虚实难辨,或寒热错杂,或脏腑同病。王氏诊察三部九候之脏腑定位,细推气血阴阳之变化,明辨寒热虚实之真伪,以脉解证,以脉定证;阐述重症顽疾中滑数脉、弦滑脉、滑而缓脉的临床意义,寸滑如珠、尺中小细的脏腑定位,真脏脉如雀啄脉、解索脉的病因病机,指导精准用药,为后世医家拓展了辨证论治思路。[结论]脉诊对于临证,尤其是肺病重症顽疾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王氏临证重视脉诊,辨脉治肺经验丰富,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刘兰林教授临证相关医案探析其运用三仁汤化裁从三焦诊治湿热证的特色,以期学习、传承刘师临证诊治特点。[方法]以刘师临床运用三仁汤化裁的相关病案为基础,结合吴鞠通《温病条辨》及其有关学术思想与刘师经验论述,归纳阐述刘师运用三仁汤化裁治疗三焦湿热的辨治经过,并综合分析其诊治特色。[结果]刘师发展了《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十三条》中三仁汤的应用范围,强调治湿当先理气,气行则湿化,上焦湿热重在宣通肺气,中焦湿热法于调畅脾胃,下焦湿热治宜淡渗利湿。[结论]刘师不拘泥于古,紧扣湿热阻滞气机病机关键,临床运用三仁汤化裁分三焦论治湿热颇具特色,对临证具有启迪作用和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从郁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辨治思路。[方法]参考中医古籍及当代医家的相关论述,结合笔者临床实际病例,从郁之为意、郁证征象、因郁致病、从郁论治及病案解析等五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探讨从郁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辨治思路及临床实际效果。[结果]郁可分为气机郁滞和情志抑郁,两者均可导致湿聚血瘀、脏腑失调而致病。中医古籍及当代医家的相关论述及笔者的临床实际病例均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诸多症状表现均有郁证征象。郁证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上的征象,包括关节症状、全身症状和干燥综合征表现。从郁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上以行气开郁为主,辅以其他治法,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结论]郁是引起并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郁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充分的中医理论依据和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学习、传承刘兰林教授临证运用温病理法方药论治慢性荨麻疹经验特色,为临床提供新思路与系统理论依据。[方法]以刘师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验案为基础,结合吴鞠通《温病条辨》、叶天士《温热论》等相关著作中有关学术思想与刘师经验论述,归纳阐述刘师运用温病理法方药论治慢性荨麻疹的辨治经过,并综合分析其诊治特色。[结果]刘师将此疾病病因责之于温邪,认为温邪侵犯为发病基础,临证根据卫气营血辨证,注重不同阶段施治侧重亦不同,并多施以温病方药。[结论]刘师独辟蹊径,紧扣温邪侵犯为发病基础,临床以温病理法方药为指导论治慢性荨麻疹,颇具特色,对临床有启迪和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近代名医裘吉生在脾胃病的临证经验,以期对现代临床诊治脾胃病有所启发。[方法]通过对裘氏相关著作《裘吉生临证医案》《近代名医裘吉生医文集》等的阅读和研究,及对其中脾胃病有关医案的深入解析,以脾胃病中的胃病和痢疾为切入点,总结裘氏治疗胃病和痢疾的临证心得,提炼其诊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结果]裘氏诊治脾胃病,不论诊病识证,还是立法处方,均形成自己的特色。治胃病首辨证象之燥湿,以此分胃痛和脘痞,进而依证立法,随法遣药,并结合临床经验自订效方疏肝和胃散;疗痢疾尤重四诊之望问,并根据病程分为四期,因期施方,同时对古方今用治疗痢疾亦有心得体会。[结论]裘氏诊治脾胃病,医理治法清晰明了,处方用药自出机杼,擅治胃病和痢疾,且经验独到,对现代临床胃病和痢疾的诊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杏轩医案》载案探析程文囿的学术渊源与诊病辨治特色,以期学习、传承程氏学术思想精华与临证诊治特点。[方法]以《杏轩医案》所载医案为基础,结合《内经》、《伤寒论》、张景岳、李东垣、叶桂及程文囿经典论述与学术思想等,阐述例案所示程氏辨治经过,并综合分析其诊治特点与背后体现的学术渊源。[结果]程氏临证诊治,深谙《内经》,明辨病因病机;推崇仲景,多循经方施治;法于景岳,尤重温补脾肾;遵从东垣,培补脾胃之本;效法叶桂,清邪热养胃阴。[结论]程氏宗《内经》、仲景、景岳、东垣、叶桂诸家之长,多有创新,治法灵活。若能结合程氏一生经典论述与学术特色对医案进行深入探析,则能对其临证诊病施治规律与特点有更深刻认识,从而提升临床辨治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