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寒论》方桂枝加大黄汤治疗儿科疾病经验。[方法]选取桂枝加大黄汤治疗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太阴阳明合病、太阴里实证引起发热、湿疹、便秘、腹痛的儿科验案4则,探讨临症应用本方的思路。[结果]灵活加减《伤寒论》桂枝加大黄汤方,可治疗太阳阳明合病、太阴阳明合病、太阴里实证所致多种儿科疾病。本篇所举验案四则分别以桂枝加大黄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湿疹、便秘、腹痛等,或以桂枝汤加大黄,或以小建中汤加大黄,在辨证基础上,或使用原方、或灵活随证加减,治疗太阳阳明合病、太阴阳明合病、太阴里实证所致小儿诸症,均分别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在六经辨证思路指导下,加减应用桂枝加大黄汤可扩大经方应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浅谈表证     
谢君成  曾纪斌 《中医学报》2020,35(8):1660-1663
外邪侵袭机体,太阳首当其冲。太阳表证分为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太阳中风证,常以桂枝汤调和营卫、祛风解肌;太阳伤寒证则以麻黄汤祛风散寒。阳明表证有汗出,则治以桂枝汤;无汗而喘,则治以麻黄汤。少阳表证包括少阳中风证和少阳伤寒证,常以小柴胡汤解肌透邪。太阴亦有表证,桂枝汤为治疗太阴表证的主方。少阴病多以里虚证为主,但亦有表证,常以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扶阳解表。厥阴为六经之最里,亦有表证,包括厥阴中风和厥阴伤寒,常以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温经散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六经中风的证治特点,厘清六经中风理法方药特点,并补充相应的治疗方药。[方法]以张仲景著作为基础,搜集六经中风的条文,并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六经中风的证候,以此阐明病机,补充主治方剂。[结果]风邪具有阳热属性,三阳中风易治,三阴中风有必要待其阳气来复,治疗六经中风的方药选择需要兼顾辛凉清热之法,具体可以参考张仲景、叶天士、吴鞠通的诸辛凉方。太阳中风主治方为桂枝汤,阳明中风主治方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少阳中风的主治方为小柴胡汤,太阴中风的主治方为桂枝人参汤,少阴中风主治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中风主治方为麻黄升麻汤。[结论]厘清六经中风证候和病机特点,补充相应方药,有助于加强对风邪属性和六经中风证治的认识。其中,治疗三阳中风的经方与后世温病学家的辛凉解表方的比较研究,是探讨寒温统一的切入点,为探讨寒温统一提供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参作为经方的常用药材,《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补五脏常配伍附子、干姜、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理中汤、吴茱萸汤、四逆加人参汤、附子汤、侯氏黑散等。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常配伍龙骨、牡蛎、茯神,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茯苓四逆汤。除邪气常配伍生姜、大枣、炙甘草,如柴胡类方、竹叶汤、厚姜半甘参汤、鳖甲煎丸、木防己汤、桂枝新加汤等。目睛的正常功能依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的上荣,故明目亦是人参补五脏的体现。主开心常配伍炙甘草、大枣等,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桂枝人参汤。除《神农本草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人参还有新的发展,人参救阴津,气化为津以止渴,如玉壶丸中人参、天花粉治疗渴饮无度,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上消口渴;人参味甘,补益中土脾脏,微苦可补中祛邪以止呕,如吴茱萸汤治疗肝胃虚寒之呕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寒热格拒之呕吐。  相似文献   

5.
以恐惧狂奔、太阳少阳少阴并病发热、阴茎冰冷等典型病案为例,阐述了桂枝汤加味治疗疑难杂症的临证思路及感悟,以期对探索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沉疴痼疾的规律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导师张立山教授从三阳合病论治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方法]通过查找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论述小儿外感发热易三阳合病的特点,对导师张立山教授论治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加以总结,并附验案二则加以佐证。[结果]张师认为小儿纯阳之体,脏腑娇嫩,易外感内伤而发热。针对其易从阳化热及常兼食滞、痰饮的病因病机,从三阳合病论治小儿外感发热,切中病机,疗效较佳。所举化脓性扁桃体炎及小儿不明原因反复发热两则验案均符合三阳合病病机,从此入手,以少阳代表方小柴胡汤为基础,再加太阳、阳明相关方剂,合方加减,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从三阳合病论治小儿外感发热,切中病机,可达迅速退热之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风寒邪气侵袭人体致病后,因寒为阴邪,必然导致阳气损伤,因此治疗时要兼顾扶阳。选取《伤寒论》中第35条麻黄汤证、第12条桂枝汤证、第163条桂枝人参汤证、第301条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第92条四逆汤证五个汤证探讨风寒束表治疗时的扶阳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浙江东南地区名老中医牟允方运用附子治疗危重症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整理、研究牟允方老中医的临床病案,选取误汗亡阳、吐血、麻毒闭肺、胆石症4则危重症验案,分析其运用附子配伍使用治疗危重症的理论及独到经验。[结果]牟允方老中医在临床危重症治疗中擅长阴阳寒热辨证,灵活巧妙运用附子配伍,取得较好疗效。如误汗亡阳案为阴寒内盛的格阳证,治以附子配干姜的回阳法;吐血案证属气随血脱、阴损及阳,治以附子配人参的温补法;麻毒闭肺案为邪毒内闭、阳气外脱,治以附子配石膏的温清法;胆石症为少阳与阳明合病,兼有脾虚寒湿,故用附子配大黄的温下法。[结论]牟允方老中医运用附子配伍治疗危重症的辨治经验,思路独到,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附子理中汤加减频服治疗阳虚型精神分裂症, 用药的反应如呕吐、腹泻、眩暝状态等为"太阴开、少阴枢、阳明合"的功能恢复.并非只是针对阴性症状,对阳性症状明显也有明显的改善,且现在阳虚型的患者很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从太阴中风病传血痹论治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的诊疗思路。[方法] 通过整理搜集文献、跟师临证,搜集临证验案及观察疗效,总结从太阴中风病传血痹论治ET的辨证思路、治则治法,并附验案佐证疗效。[结果] ET属中医“颤病”范畴,其病因不外“风”与“虚”。周天梅主任认为,血痹病的病机与ET病机高度重合,为太阴中风,津亏血弱,虚邪内中,水饮内停,临证以解表散寒、养血和营为法,以桂枝汤为主方,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灵活应用药物加减治疗。对营血亏虚者,常用濡养津血之药补养气血;对阳明里热者,投以清热生津、顾护津液之药;对水饮内停者,用淡渗除饮、泄越水气等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周师从太阴中风病传血痹治疗ET,其方药精简,疗效确切,加深了对ET病因病机与治法的认识,为临床治疗ET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张锡纯临证应用白虎加人参汤的经验。[方法]通过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白虎加人参汤的论述与案例的整理分析与归纳,阐述方中人参的功效、人参宜加于白虎汤中的条件、有关治疗的疾病、临证时注意的细节。[结果]张锡纯认真研读《伤寒》,并结合自己临证品验,认为不仅在汗、吐、下与渴者,或脉虚者,白虎汤宜加人参,并应结合年龄、体质等综合因素考虑,且产后均须加入人参。提出温病少阴,打破产后忌用寒凉之说,清阳明之热以治肺病,放胆用以治疗妊娠温病,并认为阳明腑实脉虚者宜先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治脉虚,而后才可通之。在临证时细细入微,详细询问病情,症脉合参,识病辨证,并注重煎、服之法。[结论]张锡纯临证应用白虎加人参汤多用以治疗寒温热入阳明病,阳明腑热是其基本病机;打破伤寒、温病门户之见,推广白虎加人参汤的临床应用,通过临证细节以提高疗效,是对白虎加人参汤临证应用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1太阴病没有肺病的记载,并非六经病只传足经不传手经,而是手太阴肺经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所决定的。很多肺经的症状是和太阳病同时出现的,《金匮要略》中也分别有专篇论述,所以在太阴篇就不重复列置,详于彼而略于此。2绝大部分方剂是以药物命名、沿袭六神方名称、以方剂的功能命名,而以症状命名方剂的只有所谓"四逆汤";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厥逆,都应以救逆、回逆的方法治疗,依照命名原则,应该叫"回逆汤",才能与建中、理中、承气、陷胸等命名法则一致起来;要改变厥逆,就要回复到"顺"的阳气敷布状态,所以要"回逆";回的古体字为"囬",在《伤寒论》流传和转抄中,既有竹简的损蚀朽腐,或者抄写的失误减笔,致使误"囬"为"四",因而囬逆汤、囬逆散就成了四逆汤和四逆散。使用"四逆汤"的原文,没有一条明确提出"四逆"。而用"四逆汤"治疗,就有点名义不顺。所以应该叫"囬逆汤"。3四逆散治疗少阴气机郁而不畅,阴阳之气敷布失常,当然不属于脏有"寒";当归四逆汤所治疗的证候是血虚寒凝,病偏于经脉,也不属于"脏"有寒,排除四逆辈之列。从仅"自利不渴"看,并非戴阳、格阳证,排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及其加猪胆汁汤数方。太阴虚寒以脾阳不足主,并非阳气、阴液的同时匮乏,茯苓四逆汤、四逆加人参也在排除之列,除此以外剩下的"四逆辈"就只有四逆汤和干姜附子汤。自利不渴也有脾气虚弱为主的,以理中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以及桂枝人参汤治疗,可见"四逆辈",既不尽是冠有"四逆"名称的四逆汤类,也不排除没有冠以"四逆"的建中、理中等方剂。4"大实痛"是在"时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时痛"是邪气停滞,经脉不和,气血聚散所致,在此基础上的"大实痛",就是气血凝滞,经脉不通而成,因此仅以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其开滞通脉,舒经行气的力量薄弱,所以在此基础上加大黄,增加其除痹、舒挛、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总结经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和规律。[方法]基于女性更年期的生理特点,从六经体系及其疾病传变规律的角度,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方典籍的理法方药,总结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方治疗规律。[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基础病机为血虚中风、虚寒水饮、火热内扰,在此基础上可分为太阴中风和厥阴中风两大类。太阴中风偏营伤失养者,以养营解表为治则,治疗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及黄芪竹叶汤为主;太阴中风偏虚热夹饮者,以清热除饮为治则,治疗以芪芍桂酒汤及黄芪汤为主。厥阴中风偏寒热夹杂者,以分调水火为治则,治疗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及柴胡桂枝汤为主;厥阴中风偏于水热蕴结者,以荡涤水热为治则,治疗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及大柴胡汤为主。[结论]从三阴中风来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方证治规律,可以为本病的临床诊疗思路提供较为可靠的辨证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武连仲教授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理、法、方、穴、术。[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学习及整理医案,总结武老对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理解及辨证治疗思路,并举验案加以佐证。[结果]武老认为,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理为“实则阳明,虚则少阴”;法为“清泻阳明,补益少阴”;方常用黄连温胆汤合白虎汤加减以“清泻阳明”,六味地黄丸加减以“补益少阴”;形成了君臣佐使配伍合理的选穴处方;探索了提插捻转、补泻得当的针刺操作方法。治疗中时时注意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临床疗效颇佳;所附验案属于“实则阳明”案,法、方、穴、术以“清泻阳明”为主,标本同治,获得了临床痊愈的理想效果。[结论]武老基于“理法方穴术”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疗效肯定,扩展丰富了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辨治体系,值得临床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方在风湿病辨治中的应用。方法运用临床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结果通过分析治疗风湿病的经方,总结出治疗风湿病的经验:(1)按方证相应使用,有柴胡桂枝汤证、桂枝芍药知母汤证、防己黄芪汤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白虎桂枝汤证等;(2)合方使用,有麻杏苡甘汤、麻黄加术汤、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等;(3)按照病机和表现使用,有乌头汤、乌头桂枝汤、葛根汤、瓜蒌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四逆汤、当归芍药散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重用黄芪之经方联用治疗四则疑难重症的体会。[方法]通过整理、分析临床治疗心包积液、不明原因单侧上肢肿胀疼痛、湿疹重症、黄汗重症四则验案,总结联合运用经方且重用黄芪,发挥其利水之功效治疗疑难重症的经验。[结果]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临床上黄芪用量达80~100 g可发挥其利水之功。结合患者整体临床表现,验案一选用防己黄芪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以温振心阳、化气利水;验案二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地黄汤等以活血通阳、利水燥湿;验案三选用桂枝加黄芪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等以祛风散邪、清利湿热;验案四选用芪芍桂酒汤、防己茯苓汤等以通调气血、行水利湿,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结论]临床上遵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联合应用经方,以疾病症状体征为导向,谨守病因病机遣方用药,能治疗多种疑难重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汪受传教授从足三阴经辨证论治小儿水疝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侍诊,收集整理和记录分析汪教授治疗水疝的医案,分析汪教授治疗水疝的辨治思路,阐述汪教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详细论证其辨证分型,并举验案加以分析。[结果]汪教授认为小儿水疝病因不离寒湿水气,辨证论治不离足三阴经,尤重足厥阴肝经,并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有关,治疗以疏肝、实脾、温肾为主。案一辨证为湿聚足太阴脾经,治以健脾化湿利水;案二辨证为寒凝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治以疏肝温肾利水,治后均获良效。[结论]汪教授治疗小儿水疝从足三阴经辨证入手,治以疏肝健脾、温阳利水,临床收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评话     
①太阴病没有肺病的记载,并非六经病只传足经不传手经,而是手太阴肺经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所决定的。很多肺经的症状是和太阳病同时出现的,《金匮要略》中也分别有专篇论述,所以在太阴篇就不重复列置,详于彼而略于此。②绝大部分方剂是以药物命名、沿袭六神方名称、以方剂的功能命名,而以症状命名方剂的只有所谓“四逆汤”;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厥逆,都应以救逆、回逆的方法治疗,依照命名原则,应该叫“回逆汤”,才能与建中、理中、承气、陷胸等命名法则一致起来;要改变厥逆,就要回复到“顺”的阳气敷布状态,所以要“回逆”;回的古体字为“”,在《伤寒论》流传和转抄中,既有竹简的损蚀朽腐,或者抄写的失误减笔,致使误“”为“四”,因而逆汤、逆散就成了四逆汤和四逆散。使用“四逆汤”的原文,没有一条明确提出“四逆”。而用“四逆汤”治疗,就有点名义不顺。所以应该叫“逆汤”。③四逆散治疗少阴气机郁而不畅,阴阳之气敷布失常,当然不属于脏有“寒”;当归四逆汤所治疗的证候是血虚寒凝,病偏于经脉,也不属于“脏”有寒,排除四逆辈之列。从仅“自利不渴”看,并非戴阳、格阳证,排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及其加猪胆汁汤数方。太阴虚寒以脾阳不足主,并非阳气、阴液的同时匮乏,茯苓四逆汤、四逆加人参也在排除之列,除此以外剩下的“四逆辈”就只有四逆汤和干姜附子汤。自利不渴也有脾气虚弱为主的,以理中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以及桂枝人参汤治疗,可见“四逆辈”,既不尽是冠有“四逆”名称的四逆汤类,也不排除没有冠以“四逆”的建中、理中等方剂。④“大实痛”是在“时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时痛”是邪气停滞,经脉不和,气血聚散所致,在此基础上的“大实痛”,就是气血凝滞,经脉不通而成,因此仅以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其开滞通脉,舒经行气的力量薄弱,所以在此基础上加大黄,增加其除痹、舒挛、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胰岛素抵抗疗效。[方法]以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味治疗胰岛素抵抗(insu lin resistance,IR)验案2则,并按症状改变情况随症加减,治疗后观察各指标变化。[结果]2则案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减轻,各指标不同程度显示患者病情有所好转。[结论]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可降低IR,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对治疗IR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诊疗思路。[方法]从少阳的生理病理入手,阐述少阳的病位特点,少阳与痰饮水湿的关系,分析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症候,将其与少阳证联系,并总结相应的治法,列举临床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新冠病毒感染急性期解表不彻底,邪传少阳,是咳嗽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而在咳嗽的亚急性期与慢性期又多兼有痰饮水湿等病邪。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多伴有气道痒、咽干咽痒、口苦或口中乏味、嗅觉味觉减退、头晕,有的还伴有阳后焦虑,兼具少阳病的特点。因此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可从少阳论治,其中少阳太阳合病、少阳夹饮、少阳湿热较为常见,还有部分表现为少阳少阴合病。所附医案辨证属于少阳太阳夹饮咳嗽,治以和解少阳、外散风寒、温化水饮之法,咳嗽明显改善。[结论]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多为邪犯少阳所致,与痰饮水湿关系密切,治疗上需同时辨识少阳与他经合病以及病邪兼夹等情况,为临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